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

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

和每個人切身利益相關的謠言,傳播起來總是飛快的。

海外貿易導致的商路流動,而商路沿線恰恰又是工商業比較發達的城鎮,而城鎮的市民階層恰恰又是最害怕這個謠言成真的,是以這個謠言傳播的速度,幾乎快要趕上朝廷的驛站加急了。

江蘇的小市民階層對於反動倒退的恐慌,源於這些年來蘇南的諸多改革。

這些改革,又都是在皇帝權衡利弊之後,認爲能夠加強自身統治後許可的。

而這些種種改革,往前說,源於從明朝開始的大量海外白銀的進入,商品經濟的發展。

這是基礎。

而更近一些的基礎,則是海運的發展、運河的廢棄、海外擴張帶來的商品糧基地,以及劉鈺以此爲基礎在蘇南進行的諸多改革。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徵收實物漕米,漕米不會直接飛到京城,得有人運輸。

以及松江府收大量的實物棉布,也不可能自己飛到京城,也得有人運輸。

稅、賦、役,是要分開的。

而國稅、地方攤派,也是要分開的。

理論上的賦、役制度,和基層執行的情況,依舊還是要分開的。

劉鈺改革的方向也是很簡單。

收錢。

確保錢能買到東西。

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實際上沒有之前二十年的積累,這就是純粹是空想。

拿從隆慶年間一直持續到崇禎末年的江南土地之爭來說,發展到兩個縣級政府互相攻訐的地步,根源是啥?

根源,黃宗羲也不顧炎武的說過這個問題,原因是“本來田爲母、丁爲子;而今世丁爲母、田爲子”。

再往前推,爲什麼會出現這個原因?

因爲,涉及到封建徭役、勞役。

必須要和戶籍土地做人身綁定。

再往前推,就是當初的官田、民田的區別,以及慣性之下官田大量減少之後各個縣的稅率完全不統一。

再再往前推,定都北方,江南作爲經濟中心,這些物資不能通過傳送門直接送到北方,必須要有人服徭役給送過去。

就算沒有京城所需,地方上修個河堤、修個防波堤等等,也得徵發勞役。

也就是說,最簡單的,讓田爲母、丁爲子,甚至取消丁的存在價值,只以田徵稅,就需要達到諸多前提條件。

首先,得收錢,不能收糧。

其次,錢能確保可以買到東西,物價基本穩定。而這個的前提,又是大順需要有一支海軍,和海上運輸隊,以及蝦夷遼東南洋等商品糧基地,保證糧價穩定,並且可以把江南的物資運送到京城,維繫朝廷運轉。

然後,得有大量的“無業遊民”,地方上如果有什麼徭役,可以花錢僱他們來幹。

再然後,地方上得有錢。

而地方上想要有錢,就必須搞稅制改革。

搞稅制改革,反過來又需要以上作爲前提。

應該說,是遼東的商品糧、南洋的稻米種植園、海軍、海貿貿易的白銀,這四項東西,堪堪支撐起來單獨一個蘇南的改革。

一直到大順徹底放棄運河,皇帝認識到錢真能買到東西之後,蘇南的改革纔算是基本完成。

從隆慶年間一直扯到前幾年的土地賦稅、地丁、勞役、耕地歸哪個縣等等的一系列爭端,纔算是最終解決。

當有了以上一切基礎之後,才能做到“以田爲母”。

之前很多的大儒認識到了這一點,但是他們想的改革方案,全是往回退——搞井田,那這實際上也就是空談。

當這一項改革完成之後,實際上纔算是真正解除了蘇南地區,壓在資本萌芽頭頂的那塊硬土。

由此引發的工商業稅收改革、朝廷所需棉布以白銀貨幣訂貨反向催生手工業發展、取消諸多工商業的封建徭役、改革絲織業的官營體系下皇權無償佔有勞動價值等等。

拿松江府的布解來說。

前朝要先徵收棉布,然後派人服徭役,把這些棉布送到京城。京城那邊再剋扣一下、途中再剋扣一下,基層里正又握有派役的決定權,再加上生員科舉官員的優免……理論上,後期也可以政府出錢,花錢僱役。但實際上,一來沒錢,二來給的那幾個子兒,傻吊纔去呢。

是以理論上,又是要按照貧富分攤、又是要糧長征收,似乎可以很公平。

但理論上公平的事,到了基層,既是胥吏狂歡。

劉鈺則一改過去的辦法,按照朝廷所需,一年松江府也就徵收17萬匹的布。

並不多。

稅制改革之後,收上來了稅,直接下訂單,紡織工場生產,驗貨裝船,北上天津,交割,完事。

看起來很簡單,可沒有前面的諸多準備,實際上真就做不到。單單一個沒有南洋種植園的爪哇棉花,就可以在第一步卡住。

這種改變,以及海外貿易、南洋松江布驅趕印度蘇拉特布、歐洲走私等等,極大地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

同時,也因爲大型的蒸汽時代工廠,還未波及紡織業。

所以,此時,對小生產者、小手工業者來說,處在一個“前弊盡除、後弊未至”的階段。

基本可以視作大順蘇南小資產者的黃金時代。

甚至塑造了一批又一批“勞動致富,完成階級跨越,從機工到機戶”的小生產者的絕美夢幻傳說。

當然,改革現在只是進行了一小部分,紡織業也只是諸多改革的一個縮影。

在這種時候拋出這樣的謠言,根本也就在於這些小生產者感受到了生活的提升、負擔的減輕,但自身的焦慮讓他們對過去的一切充滿恐慌。

而這種謠言和焦慮,必然會在鹽政改革的爭論中被放大。

因爲,在劉鈺的引誘下,對面拿着淮南鹽戶做幌子的那羣人,所能拿出的方案,無非兩種。

保守。

反動。

而這兩種,都會遭到這些小生產者的極端反對,引發極大的恐慌。

保守,是那些鹽商的利益所在。

也就是保持現有的狀態,不要去折騰。

既不墾荒。

也不重新按戶分蕩。

商人依舊可以入場,操控鹽戶。

而這種保守政策,那些被流言所驚擾的小市民,也是極力反對的。

因爲,他們反對場商這種商業資本的壓榨,反對大資本的控制,如同他們反對包買商對他們的壓榨一樣。

而反動,是那些真的有理想的儒生所能想出來的唯一辦法。

這一點,如泰州學派的創始人、王陽明的弟子王艮,就設想過。畢竟是私鹽販子出身,對鹽戶的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

所謂【裂土封疆,王者之作也;均分草蕩,裂土之事也。上有冊、下給票,上有圖、下守業……雖千萬年之久,再無紊亂矣】

本質上,還是子承父業、身份固定那一套。

而這,又是現在江蘇的小市民極端反對的。

小生產者的訴求,是反封,又反資。

若是大工廠制、大資本不斷侵蝕他們利益的時候,他們會想着往回退。

但現在江蘇伴隨着改革正是勃勃生機萬物竟發之時,而抽在鹽戶身上的大工廠大資本的鞭子又暫時抽不到他們身上,他們自然恐懼於身份固定這一套東西。

簡言之,小生產者的心態是非常有意思的:既想要商品經濟發展和市場的好處,又想摒棄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切壞處。

一直試圖把資本主義發展,幻想成一副沒有陰暗面的理想圖案。

而大順現在的情況,是對這些紡織業之類的小生產的“陰暗面”,並沒有展現出來,故而他們更擔心的是過去的惡龍。

並不會未卜先知地恐慌於將來的嗜血惡魔。

鹽戶的身份固定,是制度,是可能落在每個小生產者身上的制度。

況且,廢鹽改墾之後,種的是棉花,是紡織業小生產者急需的原材料。

劉鈺是希望通過這一次的鹽改大混亂,通過雙方的爭論,儘可能在江蘇抹去“一旦找不到路就反動往回退”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潮。

或者說,解決從明中期就開始的“很多人都發現舊的統治秩序已經無法再照舊統治下去了,但嘗試了一圈之後,最後全部選擇反動往回退”的詭異狀態。

至少讓一部分知識分子,通過這一次的爭論,認識到往回退解決不了問題。除了往回退之外,還有一種似乎真的走得通的、往前走的辦法。

是劉鈺強行要把鹽戶問題,綁定到反動回退上。或者說,是他強行要把鹽戶問題,樹立成“反動的圖騰柱”。

因爲,這是他能搞得立竿見影、皇帝因爲鹽稅和對鹽生產的控制而滿意、百姓以爲鹽價降低而滿意、爲數不多的、副作用最小的往前走的改革。

無中生有根本不會影響到舊產業的如玻璃製造業等,不是改革,也不會引發爭論,白紙上畫的新東西,和塗改舊畫作,並不是一回事。

有時候,改革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反而是因爲改革而引發的爭辯。

…………

這一切的幕後指使者劉鈺,此時正悠閒地在一些本地望族的陪同下,拜謁暫時恢復了平靜、卻在醞釀更大爭端的縣城中的范文正公祠。

本地大族冒氏、姜氏等,皆隨其後。

藉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文正公名句,拍了一下朝廷治理淮河、剪除洪澤湖泄洪威脅後,這幾家本地大族也終於向劉鈺試探着詢問了一下草蕩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

(本章完)

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152章 入倭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46章 哈士奇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52章 入倭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76章 恍然第807章 閹黨(上)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324章 冒犯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497章 急躁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248章 鎖鏈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249章 暫借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642章 逃避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285章 黃淮患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65章 報捷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579章 廢物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112章 絕纓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783章 作死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3章 出事了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84章 請別死
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152章 入倭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46章 哈士奇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52章 入倭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76章 恍然第807章 閹黨(上)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324章 冒犯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497章 急躁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248章 鎖鏈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249章 暫借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642章 逃避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285章 黃淮患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65章 報捷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579章 廢物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112章 絕纓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783章 作死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3章 出事了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84章 請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