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引爆心理情緒(2)

不過,上述的心態並非每名管理者都可以做到。對你來說,最艱難的工作或許不是制定目標,而是有時候你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某些既定看法。

如果你過於強硬和不通情理,不尊重他們的追求,那麼一名出色的員工可能在幾十裡之外,就可以察覺到你這些愚蠢的把戲,他們一定想辦法脫離你的“強制”和“無理要求”。

一旦公司成員的反抗情緒聚攏在一起,你就很難再用常規的激勵手段來領導他們了。

掌握讀心術

讀心術是什麼?

掌握了“讀心術”的人一般都懂得如何去察言觀色,他們是心理學高手,也是暗示的傳遞專家。

那麼,什麼是讀心術呢?

在許久之前——聯邦調查局成立以前,科學家和社會心理學者就已經在研究可以“閱讀”大腦的技術。運用大腦掃描儀進行實驗,根據電波的強弱和曲線的變化,研究人員能夠準確猜測出參與者腦中所想的事物,成功率竟然高達80%左右。

社會心理學家運用的是綜合分析技術,如同我們在特別審訊小組實驗和應用的原理。揭示人們內心深處的想法,這就是“讀心”。取得成功是很難的,但一般而論,如果你能正確地使用一些流程和工具,即便無法精確地看到對方的“思想語言”,也能大體不差地找到正確的方向。

人類當然不願意讓別人來了解自己的內心,人們多以掩飾外表來將真意隱藏,避免別人的探測,有時甚至他本人都未意識到自己會無意識地隱藏一些事。因此,我們絕不能只看人的外表。外表總是充滿欺騙性,我們在早晨出門前所進行的一切裝飾和打扮,其本質都是爲了成功地欺騙別人。

假如你是一個只關注外表的人,那麼在你的生活中,你必定常常因無法看出別人的心裡深處而徒留許多遺憾。

當然,人是如此複雜和高級,想要完全地看穿一個人,沒有任何機構可以做到。我們在審訊中所能夠做到的就是從發現謊言、識破謊言、分析謊言三個方面,結合“撕裂僞裝”的方法,逐步深入地去揭示謊言的本質,使我們能夠知道被審訊者中潛藏了哪些謊言家,發現他們表現出來的形形色色的各種謊言,看穿他們慣用的造謊手段。

在FBI豐富的工作經歷,教會了我從表情、動作、說話、服飾、環境等各個方面去了解一個人,並且識破他們的謊言。在我們面前,那些犯人和間諜都是“透明”的。我們有着充沛的技能和精力去套取他們大腦中真實的秘密。

讀心術對普通人的應用更加廣泛,你不需要是聯邦特工或其他國家的情報工作人員。比如,你可能需要說服別人和你做成一筆生意,但只要口

纔好是遠遠不夠的;你也想試圖發現那些隱藏在別人的聲音背後的、就連說話人自己都未曾察覺的秘密;你當然一直希望自己能成功地觸摸到人們的潛意識深處,去牽引他們的思維和影響他們的看法。

在普通的求職和求愛時,就算我們運用了最簡練精妙的語言和最完美的形象,有時也無法達到效果,因爲我們不知道面試官和坐在對面的女人在想什麼;在銷售的過程中,對於如何拉近和不同類型顧客的距離,我們有時也充滿了苦惱。

這些都是讀心的應用範疇。你在觀察時必須集中精力,密切注視出現在你的視線以內的人和他的一舉一動,把全部公開的和隱藏的信息盡收眼底,包括他們的舉止、站姿、說話的口音,所有細微的或明顯的表情,以及他們自己都沒意識到的舉動,都要清晰地收集起來,在大腦中列出一個表格。

這是讀懂一個人最快速的辦法。當然,你也要學會合適的僞裝,因爲當他們發現你在洞察他的內心時,出於保護的本能,人們經常會變換自己的行爲舉止,給你虛假的信息來影響你的判斷。

你能做到的

首先讀懂自己:運用讀心術,你能首先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我在想什麼?我需要怎麼去做?”通過內向的讀心、分析和判斷,給自己的需求一個合適的定位,然後良好地把控自身情緒,融入周圍的環境。

其次讀懂他人:圍繞在你身邊的人,他們在想什麼,這與第一項同等重要。讀心術就像心靈顯微鏡,能幫助你搞清楚他人爲什麼在自己面前有這樣那樣的動作和行爲,成功地探求到他人對於你自己的真實想法,然後建立通暢的人際鏈接和互動。

最後讀懂環境:我們所處的環境是什麼樣的?不同環境對於行爲有什麼不同的要求?運用讀心術,去探求空間和環境對於自己心態的影響,找出差別,改進不足。靈活地運用讀心的結果,就是你能快於他人洞察環境的特點,優先做出反應。

發現你不知道的語言

2008年的時候,有一次我到菲尼克斯的一家酒店會見客戶,在尋找電梯的時候遇到了一位酒店的員工。

“你好。”我同他打了一聲招呼。

“你好,先生。”他向我回以一個燦爛的笑容,但是隨之,他的眼神便往地下看去。

這一個小舉動就能讓我看出他的心態和他在這間酒店的位置。當然,如果在酒吧,可能他的表現會有所不同——或許能夠自然一些。但是從他拘束的肢體動作可以看出,他在問候之際,心態就已經給自己做了定位:我是來酒店消費的客人,而他只是一名服務客人的員工。我對他的一切要求都能得到滿足。細節(非語言信號)會告訴你他的特性都有什麼,哪一些是可以抓住的弱點。培養這方面的觀察力,有助於你敏捷地利用一切公開信息,去對一個人做出最爲透徹的判斷。從握手的方式,再到站立的姿態等各個細節,若你仔細觀察,都能從中看到一個人真實的特性。

1.通過握手,我們可以知道這個人是善於支配型的還是樂於順從型的。你能從握手的力度中感知到這些。

2.通過笑容和對方說話的速度,我們能瞭解到對方的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信息。

3.從他說話時的表情變化,以及他的眼神,我們也可看出對方是慣於根據事實做判斷,還是喜歡憑藉直覺處理問題。

4.從站姿、手勢和麪部表情中,我們將這些信息綜合起來,能判斷對方現在的心態和他的目的。

5.當然,你還能看懂不同的眼神。眼神的信息量很大,但你需要懂得解開對方的眼神密碼,瞭解讀懂眼神背後真意的方法。

6.在別人說話和回想事情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他的雙眼平時的位置,再觀察他在說話時目光朝向哪裡,在腦海中繪製一幅動態信息圖。然後我們就能在輕鬆自然的對談間隨口拋出一個主動的問題,讓他去回答。此時,請你注意看他回答時的表情。他的眼光是往上,往兩側還是往下看?這些不同的表情和信息,決定了此時他的心態。情緒的根源在哪裡?

大腦通過左右半球的分工合作,聽懂和分析說話人的意思,然後據此

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我可以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討論問題時,如果你的異性朋友堅決支持你的觀點,那麼當討論結束後,你對她說:“呀,我好愛你,站在了我的這一邊。”

這是一個特殊情景,如果你和她都是單身,你沒有妻子而她也無男友。

“我好愛你”這個詞語就會產生情緒歧義。假如她只用大腦左半球接收信息,就會誤判你的意思——而你只是表示很欣賞她的這個決定,你將有些麻煩。

但在現實中一般不會出現這種誤解,因爲儘管人的左腦半球首先聽到了“我好愛你”這四個字,但她的右腦半球同時也感應到了你說這幾個字時的情感和要表達的真實的語義。

也就是說,一個理智的判斷,通常出自於左腦半球和右腦半球的協同工作。人們一般不會完全地依靠左腦半球或右腦半球思維,而是綜合運用,

就像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將所有的器官靈活組織分配一樣。

不過,就像我們都有自己慣用的手、腳、眼睛和耳朵,人們也很可能有處於支配地位的慣用的腦半球。這樣很可能導致一些人對於某個腦半球過分地依賴,形成某種傾向性的情緒和判斷,這就是不同的人對於相同的信息會產生相反的情緒和觀點的原因。

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3章 引言秩序和效率的建立第10章 蘋果的滋味(4)第26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2)第23章 距離和神秘感(1)第22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2)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25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1)第23章 距離和神秘感(1)第7章 蘋果的滋味(1)第6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3)第2章 前 記第12章 引爆心理情緒(2)第7章 蘋果的滋味(1)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17章 宗教式洗腦(1)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22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2)第2章 前 記第19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1)第27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3)第13章 引爆心理情緒(3)第23章 距離和神秘感(1)第21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1)第24章 距離和神秘感(2)第27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3)第11章 引爆心理情緒(1)第17章 宗教式洗腦(1)第9章 蘋果的滋味(3)第25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1)第15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2)第10章 蘋果的滋味(4)第16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3)第19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1)第1章 導 讀第28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4)第28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4)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16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3)第21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1)第28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4)第1章 導 讀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2章 前 記第9章 蘋果的滋味(3)第11章 引爆心理情緒(1)第14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1)第11章 引爆心理情緒(1)第19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1)第23章 距離和神秘感(1)第17章 宗教式洗腦(1)第21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1)第10章 蘋果的滋味(4)第1章 導 讀第22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2)第9章 蘋果的滋味(3)第30章 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危險魔力(2)第27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3)第22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2)第23章 距離和神秘感(1)第3章 引言秩序和效率的建立第5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2)第16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3)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30章 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危險魔力(2)第6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3)第19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1)第6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3)第13章 引爆心理情緒(3)第4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1)第1章 導 讀第30章 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危險魔力(2)第11章 引爆心理情緒(1)第19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1)第1章 導 讀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17章 宗教式洗腦(1)第14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1)第5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2)第29章 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危險魔力(1)第6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3)第1章 導 讀第3章 引言秩序和效率的建立第17章 宗教式洗腦(1)第6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3)第25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1)第18章 宗教式洗腦(2)第6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3)第22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2)第19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1)第10章 蘋果的滋味(4)第27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3)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3章 引言秩序和效率的建立第14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1)
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3章 引言秩序和效率的建立第10章 蘋果的滋味(4)第26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2)第23章 距離和神秘感(1)第22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2)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25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1)第23章 距離和神秘感(1)第7章 蘋果的滋味(1)第6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3)第2章 前 記第12章 引爆心理情緒(2)第7章 蘋果的滋味(1)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17章 宗教式洗腦(1)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22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2)第2章 前 記第19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1)第27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3)第13章 引爆心理情緒(3)第23章 距離和神秘感(1)第21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1)第24章 距離和神秘感(2)第27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3)第11章 引爆心理情緒(1)第17章 宗教式洗腦(1)第9章 蘋果的滋味(3)第25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1)第15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2)第10章 蘋果的滋味(4)第16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3)第19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1)第1章 導 讀第28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4)第28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4)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16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3)第21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1)第28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4)第1章 導 讀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2章 前 記第9章 蘋果的滋味(3)第11章 引爆心理情緒(1)第14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1)第11章 引爆心理情緒(1)第19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1)第23章 距離和神秘感(1)第17章 宗教式洗腦(1)第21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1)第10章 蘋果的滋味(4)第1章 導 讀第22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2)第9章 蘋果的滋味(3)第30章 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危險魔力(2)第27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3)第22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2)第23章 距離和神秘感(1)第3章 引言秩序和效率的建立第5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2)第16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3)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30章 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危險魔力(2)第6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3)第19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1)第6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3)第13章 引爆心理情緒(3)第4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1)第1章 導 讀第30章 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危險魔力(2)第11章 引爆心理情緒(1)第19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1)第1章 導 讀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17章 宗教式洗腦(1)第14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1)第5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2)第29章 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危險魔力(1)第6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3)第1章 導 讀第3章 引言秩序和效率的建立第17章 宗教式洗腦(1)第6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3)第25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1)第18章 宗教式洗腦(2)第6章 贏家不會告訴你的事情(3)第22章 印象洗腦和品牌營銷(2)第19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1)第10章 蘋果的滋味(4)第27章 對無關緊要的人:巧用利益的引誘(3)第20章 “讓人無條件相信你”的說服力(2)第3章 引言秩序和效率的建立第14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