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籌備工作

bookmark

之後,袁肅又與衆士紳詳細討論了民防委員會的章程,王磷同讓衙門的一名文案將章程整理成文字。在討論的過程中,他還下意識的將民防委員會與諮議局牽扯在一起,暗示今天的民防委員會成員很有可能成爲日後諮議局的議員。

這番話讓在場衆人感到了一份心安理得,就算在民防委員會佔不得多少利益,最起碼還有諮議局值得期望。

民防委員會的章程只不過是一個形式而已,對於袁肅而言甚至整個民防委員會都只是一個擺設罷了,因此這個環節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州府衙門的文案很快就把章程整理出來。袁肅讓王磷同抽空在仔細斟酌一下這份章程,儘可能修改至完善。

王磷同當然樂得其所,連忙點頭答應了下來。

接下來,袁肅與衆士紳開始商討訓練營的管理制度,他先說了一個大概,剩下的細節問題則邀請衆委員一起商討、論證。不過這些平日養尊處優的大老爺們,對這方面的事務一點都不瞭解,說了半天也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來。

整個討論完全是在袁肅的引導之下,按照袁肅個人的想法在進行,最終制訂下來的管理制度,也與袁肅之前預想的並無多大的差別。

按照這個討論結果,訓練營的正式稱謂定爲“灤州民兵督練所”,設民防總督一名,總理督練所之內的大小事務以及分配民防任務。民防總督之下設置參議處、軍需處、紀法處、教練處以及人事處五大部門,各部門設置執事一名、執副一名。

民防總督一職自然由袁肅親自出任,在場衆人皆沒有任何意見。

至於民防總督之下的五大部門實際上全部都是虛職,袁肅從沒打算賦予這些部門任何職權,再者按照他預計的招募規模,也根本用不了這麼多職能部門。之所以設置這些部門,也就是爲了給那些鄉紳或者鄉鎮少爺們安排一個“正經事”。

在五大部門之下,所有招募入營的民壯都被稱爲民兵。不過在遇到重大事件需要民兵與軍隊合作行動時,爲了方便調度和指揮,民兵將會臨時轉爲正規軍的作用,不僅享受正規軍的待遇,也要承擔正規軍的責任。到那個時候爲了區別編制,民兵一律改稱爲動員兵。

以袁肅的思路,“民兵”和“動員兵”並不是代表兵種性質,而是代表事件狀態。

關於五大部門的人事安排,袁肅並沒有立即做出決定,而是讓委員會在三天之內提交一份推薦名單,到時候再由主席委員進行考覈委任。

處理完畢這些瑣事,袁肅不慌不忙的喝了一口茶,清了清喉嚨之後,隨即將話題轉入正事:“昨日在下與王知州商議過,既然是辦民防,少不了要先準備好軍械物資。之前在下也走訪過幾位大人的府邸,觀察到諸位大人府上的防衛力量其實也並不周全,正好可以趁這次機會一起更換新式的武器。”

聽完袁肅的這番話,有人點頭稱是,有人默然不語,也有人相互議論。

畢竟剛纔都是一些瑣碎之事,等到現在要出錢的時候,難免會有人拿放不下。他們這些鄉紳府院上的武器之所以不好,一來是平日用不着,二來軍火可不是便宜的貨品,真要大批購置肯定會掉心頭一塊肉。

袁肅早就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只要眼前的這些人遲疑不決或者搪塞敷衍,他當場會翻臉訓斥,換做以前自己倒是會客客氣氣跟這些人周旋,但如今經過袁宮保的“鍍金”,理所當然應有一股底氣纔是。

不過還沒等袁肅發脾氣,坐在靠下位置的王中元一馬當先的正聲說道:“既然袁大人吩咐,我等一定照辦,在下願先出資兩萬現款。若這兩萬現款仍有不足,只消袁大人交代一句,在下一定傾盡所能。”

有了王中元的這番帶頭之話,那些還在猶豫的士紳們一時面子上過不去,於是只好裝出一副積極的態度說道:“老夫願出三萬,外加糧草一百石。”

“在下願出兩萬,糧草五十石。”

“呵呵,咱們姓李的可不是小氣的人,五萬,外加糧草一百石。”

“別錢眼裡看人,我暫出一萬元。糧食倒是我家多的是,先出兩百石,袁大人日後若不夠只管來找在下,要多少有多少。”

衆人七嘴八舌下來,袁肅心中粗略的計算一下,差不多竟有二十萬元之多,糧草累計超過六百石。一旁的王磷同早就樂彎了眼睛,心裡只道這下可有得撈了。

雖然最後看來王中元所出物資反而是最少的,但是袁肅心裡很清楚,若不是王中元帶頭出這兩萬元,只怕自己要很花一些功夫才能從這一衆鐵公雞身上拔到毛。

等王磷同親自將這些款目統計下來後,袁肅對衆人說道:“諸位大人慷慨支持,在下感激不盡,所有物資必將嚴格登記出入,一分一釐都會記載的清清楚楚,定期交由委員會查驗。目前南郊營盤正待動工,因此還希望諸位大人能在兩天之內將款項物資送至州府,暫由王知州大人代爲保管。等督練公所落成之後,再詳細定奪具體的後勤軍需安排。”

在場的衆士紳雖然不是慷慨之人,但畢竟大家相聚一堂,生怕讓他人看了笑話,既然剛纔信誓旦旦的答應出錢出糧,那自然要辦的乾淨利落一些。當即,他們紛紛允諾,保證明後兩天時限之間把物資送到。

最後,衆人又對民壯招募工作進行短暫的會商,包括各鎮應募集的人數上限,以及分配不同的訓練時段等等。這些都是程式化的問題,按照袁肅的意思自然是由近到遠逐步而來,城內多招募一些,城外各鄉鎮則酌情而定,除此之外,各士紳府院的家丁、幫工、槍手也都應該入營訓練。

談論直至下午,幾個主要的事宜基本上得到了解決,其他細節問題這些鄉紳們也不在乎,只任憑袁肅和王磷同來負責即可。傍晚時,王磷同在府上設下宴席,不過因爲住在城外的幾位鄉紳擔心夜路不安全,宴席不到天黑就倉促散去了。

第55章 ,前往保定第66章 ,一營爲庫第92章 ,宴會過後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65章 ,籌安謀策第14章 ,藉機行事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47章 ,會衆豪紳第60章 ,訓練方案第62章 ,青年北洋第66章 ,一營爲庫第45章 ,一念之間第37章 ,祭孔大典第18章 ,一時衝突第84章 ,實業賑災第24章 ,其人之道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74章 ,張家送別第30章 ,慘案發生第39章 ,急收緩放第96章 ,告一段落第66章 ,化工產業第99章 ,加強鋪墊第40章 ,鴻門宴間第48章 ,南北駁火第94章 ,防線告急第75章 ,三兩天內第67章 ,國會危機第41章 ,當衆翻臉第45章 ,一念之間第89章 ,壬子新年第39章 ,結交豪紳第13章 ,會蔣百里第4章 ,劫掠銀行第36章 ,趁勢而爲第20章 ,鄭州軍事第58章 ,錦衣回校第13章 ,深夜變故第32章 ,新官上任第54章 ,重慶變勢第23章 ,見張鎮芳第21章 ,中央命令第46章 ,集權之見第91章 ,成立典禮第83章 ,中央軍系第24章 ,人滿爲患第45章 ,蕭牆之內第84章 ,以理服人第54章第71章 ,英式裝備第70章 ,堂上之爭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84章 ,趁勢發展第38章 ,戰後善後第73章 ,放出風聲第95章 ,預備巷戰第76章 ,各有活動第15章 ,順利突圍第91章 ,堅守陣線第68章 ,行將開戰第63章 ,北京夜談第41章 ,稅收分配第75章 ,賑災募捐第23章 ,暗中行動第38章 ,戰後善後第88章 ,控制戰爭第19章 ,時勢所趨第71章 ,藉機獵取第23章 ,臨行安排第99章 ,隨縣之戰第44章 ,下有對策第94章 ,入股開灤第19章 ,最終試探第85章 ,見何其鞏第76章 ,淮安打探第6章 ,討價還價第36章 ,廣佈施恩第20章 ,總鎮問話第51章 ,別有深思第2章 ,痛下狠手第60章 ,推波山雨第11章 ,請纓出戰第36章 ,仁卿態度第32章 ,突然變起第67章 ,國會危機第23章 ,臨行安排第94章 ,綁架之案第55章 ,戰火轉移第17章 ,強化民兵第83章 ,頗有深意第77章 ,洋商企第97章 ,開始進攻第23章 ,臨行安排第54章 ,藉機靠攏第16章 ,知難而退第66章 ,一營爲庫第17章 ,調派入豫第21章 ,正式軍官第44章 ,信到京城第20章 ,總鎮問話
第55章 ,前往保定第66章 ,一營爲庫第92章 ,宴會過後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65章 ,籌安謀策第14章 ,藉機行事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47章 ,會衆豪紳第60章 ,訓練方案第62章 ,青年北洋第66章 ,一營爲庫第45章 ,一念之間第37章 ,祭孔大典第18章 ,一時衝突第84章 ,實業賑災第24章 ,其人之道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74章 ,張家送別第30章 ,慘案發生第39章 ,急收緩放第96章 ,告一段落第66章 ,化工產業第99章 ,加強鋪墊第40章 ,鴻門宴間第48章 ,南北駁火第94章 ,防線告急第75章 ,三兩天內第67章 ,國會危機第41章 ,當衆翻臉第45章 ,一念之間第89章 ,壬子新年第39章 ,結交豪紳第13章 ,會蔣百里第4章 ,劫掠銀行第36章 ,趁勢而爲第20章 ,鄭州軍事第58章 ,錦衣回校第13章 ,深夜變故第32章 ,新官上任第54章 ,重慶變勢第23章 ,見張鎮芳第21章 ,中央命令第46章 ,集權之見第91章 ,成立典禮第83章 ,中央軍系第24章 ,人滿爲患第45章 ,蕭牆之內第84章 ,以理服人第54章第71章 ,英式裝備第70章 ,堂上之爭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84章 ,趁勢發展第38章 ,戰後善後第73章 ,放出風聲第95章 ,預備巷戰第76章 ,各有活動第15章 ,順利突圍第91章 ,堅守陣線第68章 ,行將開戰第63章 ,北京夜談第41章 ,稅收分配第75章 ,賑災募捐第23章 ,暗中行動第38章 ,戰後善後第88章 ,控制戰爭第19章 ,時勢所趨第71章 ,藉機獵取第23章 ,臨行安排第99章 ,隨縣之戰第44章 ,下有對策第94章 ,入股開灤第19章 ,最終試探第85章 ,見何其鞏第76章 ,淮安打探第6章 ,討價還價第36章 ,廣佈施恩第20章 ,總鎮問話第51章 ,別有深思第2章 ,痛下狠手第60章 ,推波山雨第11章 ,請纓出戰第36章 ,仁卿態度第32章 ,突然變起第67章 ,國會危機第23章 ,臨行安排第94章 ,綁架之案第55章 ,戰火轉移第17章 ,強化民兵第83章 ,頗有深意第77章 ,洋商企第97章 ,開始進攻第23章 ,臨行安排第54章 ,藉機靠攏第16章 ,知難而退第66章 ,一營爲庫第17章 ,調派入豫第21章 ,正式軍官第44章 ,信到京城第20章 ,總鎮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