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13章 ,逐步事變

bookmark

漢口,北洋軍事改革委員會的會議室內,所有尚在漢口的高級軍事幕僚,如今全部都聚集在這裡。不過這些人並不像以往那樣輕鬆,開會的時候無非是走馬觀花,抽抽菸,附和幾句,點點頭,會議就算是過去了。哪怕即便是在前幾天孝感已經傳出十分危急的消息的時候,只要敵人還沒有打到眼皮子低下,對於他們來說都可以繼續高枕無憂。

只是今時今日情況儼然已經大有不同,被稱爲最堅固的西部防線,原本預估能堅守到最少三個月以上的時間,如今才兩個月的時間就徹底崩盤。更可怕的是,整個崩盤的過程也絕不是像戰前他們所預料的那樣,孝感防線的敗軍還能從陣地上撤退,哪怕撤退一半也是好的。如今近衛軍是突破了側翼陣地,然後蔓延到後方完成了戰略阻截,不僅破壞了陣地,更是直接包圍了主力部隊,並順利俘獲了一大半守軍。

按照早先佈置的計劃,孝感防線撤退的兵力回到漢口,與漢口這邊留守的兵力能夠迅速組成一道全新的防線。經過孝感一戰之後,近衛軍肯定是元氣大傷,要想再急着進攻漢口肯定只會陷入僵局。這也是爲什麼大家每天可以高枕無憂的原因之一,反正孝感失守是必然的,關鍵是隻要能夠拖延足夠的時間即可。

可是現在孝感的主力部隊陣亡了一部分,俘虜了一部分,走失或逃跑了一步,真正撤回到漢口來的還不到五千人。漢口這邊剩下的留守兵力只有一萬左右,而且大部分還是王佔元的人馬,也就是說曹錕的嫡系部隊在漢口已經沒多少了。

幾分鐘後,曹錕邁着沉重的步子走進會議室,身後跟着一衆幕僚,所有人臉色都很不好。

會議室內早已等候的衆人紛紛站起身來,在看到曹錕的臉色之後,氣氛愈發顯得沉重。

曹錕都懶得再打招呼,自顧自的落座下來,然後直接開口說道:“確認的電報已經發回來了,孝感算是真的完蛋了。近衛軍的先頭部隊正在沿着官道向黃陂轉移。不是明天就是後天便能佔領黃陂。”

會議室內起了一陣交頭接耳的議論,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戰火波及到了他們所在的後方,還有什麼事情能比這件事情更讓人感到頭疼的?如果漢口陷落,整個北洋軍事改革委員會就算是徹底完了,到時候他們能何去何從?政治生命算是真正的結束。弄不好連本人的小命也會難保倖存。

“這下可如何是好?”王佔元十分懊惱的問道。

“沒錯,我知道你們現在都很慌張,之前預期的孝感防線最少可以支撐三個月的時間,如今才兩個月便被近衛軍攻破,確實算是出乎意料之外。不過我們好歹成功拖延了兩個月的時間。如今國內的聲勢已經可以說是完全定格在反對帝制一事上。”曹錕鄭重其事的說道。

“即便如此又能如何呢?是啊,整天都有人吵着鬧着要反對帝制,但護國軍仍然按兵不動,陝西、江西兩省也都沒一個消息。現在近衛軍都打到漢口了,我們光顧着製造聲勢有什麼用,到頭來還不是爲別人做了嫁衣?”另外一名軍官哎聲嘆息的說道。

這番話立刻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之前曹錕的的確確說的很好,只要能拖延住時間就能獲得最終的勝利。北洋軍事改革委員會從年初拖延到今天,已經足足有七個月的時間,單單作戰也有兩個月的時間,可是最終換來的效果是什麼?南方那些人依然隔岸觀火,北洋內部的其他勢力也都是說的好聽,卻一個都沒拿出實際行動來。

所爲打造的聲勢,除了聲音叫的響亮之外,還能有什麼其他的意義嗎!

其實曹錕對這件事同樣很是惱火,一方面是想不通,另外一方面是事情迫在眉睫,如果再沒有任何轉機,只怕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要徹底付諸東流。可是事到如今,他除了繼續煎熬下去還能怎麼做,要知道現在放手那就等於什麼都沒有了,哪怕連最後一絲的希望也都會徹底覆滅。不僅如此,自己還將揹負永遠不可洗脫的罵名。

“你們慌什麼,這幾日我已經與江西、陝西兩省在聯絡。雖然陝西那邊還沒有什麼確切的消息,不過昨日南昌的李將軍回了電文,他已經答應會盡快安排響應之事。”曹錕加重語氣,鄭重其事的對在場衆人說道。

“這……這是真的嗎?李將軍會如何安排響應之事?”衆人連忙追問道。在這個時候若是陝西或者江西兩省能有反應,那北洋軍事改革委員會不僅能提高權威,同時也能扭轉目前危急的局面。

“李將軍已經決定會在三天之內抽調九江的海軍抵達漢口,另外也會陸續調派一些物資支援我們這邊。至於出兵之事,雖然現在還沒有確定議程,不過相信也是不需要多久的時間了。總之,李將軍現在是表態了,我們毋須在說什麼一點作用都沒有。”曹錕強調的說道。

衆人相互對視了一眼,每個人的仍有不同程度的憂愁。

哪怕李純有了這些表態,可只要一天不肯出兵,一天都是一件說不準的事。

現在只能說是稍微有了一些希望,畢竟李純肯調動海軍和物資來支援漢口這邊,多多少少也算是表明了一些個人立場。若李純當真是紋絲不動的話,也不會眼看漢口這邊危急還要派遣一些援助過來,這就等於把自己推進嫌疑之中。既然已經有了嫌疑,那自然要一簇到底。真等到漢口這邊完蛋了,江西鐵定會成爲下一個目標。

“總之,現在必須敦促江西方面儘快採取行動,哪怕只是打出旗號也好。聯絡方面不能怠慢,一定要讓李純知道我們漢口這邊已經很危險了……不,不對,不能說是很危險,如果把我們這邊的情況說得太嚴重的話,只怕會讓他們沒有信心。必須說是……就說我們已經盡力了,該做的我們都已經做了,對,就這麼說。”王佔元連忙說道。

“沒錯,就這麼安排。今天下午我會再去一封電文到南昌。”曹錕點着頭說道。

會議室內稍微冷靜了一陣,雖然現在好像有了一些希望和解決辦法,但氣氛仍然是低沉的缺乏活力的。每個人依然還是臉色不好。

“現在我們必須加強對漢口的防禦工作,孝感一戰咱們損失了不小,但是近衛軍那邊顯然也不會好過。所以我猜測他們一時半會兒不可能立刻就殺到漢口來。我們手裡還有一點手裡來安排佈防工作。”頓了頓之後,曹錕打破了沉默,把話題轉入到正事上面。

“可是,主席,咱們現在在漢口的兵力不多,這會兒武昌那邊也正在開戰。只怕接下來的佈防可不是那麼容易了。”一名軍官說道。

“軍火庫還有多少武器可以調度使用?”曹錕問道。

“可能還有幾千支步槍吧。漢陽兵工廠那邊可能還有兩千到三千的存貨。”負責後勤的軍官連忙說道。

“把軍火都集中起來,從現在開始徵召武漢本地的壯丁編入隊伍。不管是城內還是城外,所有能徵召的人都徵召起來。先編足一萬人再說。”曹錕果斷的下達了命令。

“什麼?徵召武漢本地的壯丁?這……”徐良基一下子就露出了惆悵的表情。

“主席,前陣子徵召壯丁已經弄得民怨四起,這會兒還要徵召武漢本地的人,只怕城中的那些大戶人家一定會先行反對,緊跟着其他老百姓也會鬧事。這可不是一個好主意啊。”之前的那名軍官憂心忡忡的說道。

“是啊,弄不好民亂髮於內,到時候咱們管都不好管。”王佔元也嘆息的說道。

“總之,現在是危機的時刻,就必須採取非常的手段。無論如何都要堅守住漢口,直到江西、陝西兩省肯出兵爲止。都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還理會那麼多做什麼?不拼上這一把,咱們算是徹底滿盤皆輸了!”曹錕大聲的說道,顯得斬金截鐵。

在場衆人只能嘆息,正如曹錕所說的那樣,事情都到了這個階段,還能有什麼顧忌?這會兒最大的顧忌莫過於丟了漢口,倉皇之中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唉,也是,現在當真是到了顧不了那麼多的時候了。”王佔元搖着頭說道。

“總之,就按照這樣先去辦。然後在漢口北部加強陣地防線。把能調用的物資全部調用起來,上戰場上的一人一天發十塊錢,擅自後撤者當場槍決。漢口是不能再退了!絕對不能再退了。”曹錕十分果決的說道。

這番話雖然算不上鼓舞,但有那麼一會兒還是激烈了一些士氣。但不管怎麼激烈,也僅僅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對於衆人來說,他們心中依然沒譜兒。

與此同時,突破孝感的消息傳到北京的時候,多少穩住了一些新華宮的政治局面。

不過即便如此,高層之間的內部矛盾卻依然沒有減輕。這不單單是那些被軟禁在瀛臺上的反帝制北洋官僚,也包括段祺瑞爲首的總理派,與袁世凱爲首的皇宗派之間的鬥爭。這份鬥爭從始至終都隱藏在暗地裡的一面,哪怕總理派一直咄咄逼人,喧囂叫板,但袁世凱這邊仍然不敢撕破臉來跟段祺瑞對着幹。

總理派與皇宗派之間所爭執的主題,自然就是爲了帝制和取消帝制的矛盾。

早在五月份的時候,段祺瑞計劃安排在二十七日正式宣佈取消帝制,甚至把發佈會的細節以及邀請見證的各國時節、社會賢達,等等,全部都安排到位。不過袁世凱在夏壽康的建議之下,忽然裝出病情發作,在二十五日這幾天便臥牀不起。醫館處自然是早就被安排好了,經過所謂的診斷和證明,確實是病情不穩,不能輕易下牀走動。

段祺瑞來探望袁世凱時,袁世凱還裝模作樣的拉着段祺瑞的手,讓段祺瑞去安排取消帝制的典禮,並說到時候即便自己不能親自前往,仍然可以由他本人來代替主持。

事實上段祺瑞也確實有這個打算,反正發佈會只是一個對外公佈消息的契機,先表明了北洋政府的立場再說。可是以軍事參議處和秘書處爲首的一衆軍官,卻時不時的在段祺瑞以及其他總理派面前吹風,強調在袁世凱如此病危的時候做這樣的事情,就怕袁世凱情緒不穩,一下子就挺不過去了。

不管怎麼說,哪怕總理派中有想要爭權奪利的野心家存在,可袁世凱做爲近代北洋軍事集團的締造人,其中的舊情是不可能輕易躍過。中國社會本來就是一個人情社會,並且袁世凱身體的狀況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如今拖拖拉拉吊着半條命到今時今日,完全是靠着每天大量的中藥和西藥維持。

早先有人私底下曾打聽和調查過,按照袁世凱現在每天服用藥劑的量,就算能夠勉強控制之前的病症,也遲早會被這些藥本身所帶的毒性慢慢積累,而導致身體不可能再恢復。簡單的來說,袁世凱只不過是在延續已經爲時不多的生命,很快就會走到盡頭。

正因爲如此,當皇宗派的那些官員們到處散播這些悲觀的言論時,段祺瑞這邊多少都會感到猶豫。畢竟帝制是袁世凱的夙願,雖然這並不是一件好事,而且還導致北洋走上了一條極其危險的道路,但人都快死了,還計較這些做什麼?倒不如讓袁世凱安安心心的走,最起碼也還是穿着龍袍的走,對他本人來說也算是“有始有終”了。

正因爲如此,段祺瑞最終取消了二十七日的安排。

而在隨後的幾個月裡,隨着袁世凱處處表現出拖延、不配合,段祺瑞漸漸有所意識到,這一切都是虛假的。也因而段祺瑞與袁世凱的明爭暗鬥愈演愈烈。

第1章 ,擴大戰場第67章 ,保定信函第74章 ,亂中生財第65章 ,聯誼會上第62章 ,張謇試探第94章 ,奇正虛實第78章 ,曉之大義第70章 ,擴編軍隊第53章 ,暫定行程第73章 ,事前籌劃第75章 ,三兩天內第18章 ,京城氣象第13章 ,會蔣百里第25章 ,幾番折騰第50章 ,遇段祺瑞第17章 ,強化民兵第19章 ,最終試探第94章 ,奇正虛實第88章 ,控制戰爭第13章 ,不合時宜第25章 ,幾番折騰第6章 ,討價還價第9章 ,世事難料第16章 ,兩頭行動第40章 ,改變心思第90章 ,第一回合第70章 ,梟雄末路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43章 ,交心之談第27章 ,逐步展開第48章 ,異人異志第35章 ,上海線索第104章 ,水深火熱第73章 ,諮議之事第5章 ,意在古物第17章 ,強化民兵第1章 ,太子一黨第39章 ,急收緩放第4章 ,借力打力第15章 ,挑明來幹第47章 ,會衆豪紳第33章 ,散播謠言第36章 ,仁卿態度第71章 ,炮兵計劃第30章 ,隻身行賄第43章 ,簡而複雜第82章 ,北京調整第4章 ,出水芙蓉第64章 ,烏雲密佈第34章 ,另有目的第58章 ,錦衣回校第3章 ,洋商開礦第2章 ,痛下狠手第101章 ,漢口矛盾第44章 ,曹錕劫見第5章 ,進諫工業第6章 ,日本妥協第37章 ,逼上梁山第7章 ,初步探討第74章 ,兩淮之想第10章 ,各懷鬼胎第26章 ,統制試探第3章 ,輿論手段第37章 ,曉以大義第76章 ,試重機槍第52章 ,西南事變第28章 ,兩頭態度第47章 ,會衆豪紳第28章 ,安山急事第22章 ,進取商丘第74章 ,張家送別第84章 ,趁勢發展第47章 ,陸軍部令第94章 ,入股開灤第14章 ,藉機行事第66章 ,帝制進言第43章 ,返回灤州第35章 ,羣策羣力第79章 ,決心一博第56章 ,道聽途說第38章 ,會袁克定第51章 ,英人扶持第6章 ,日本妥協第90章 ,第一回合第36章 ,官辦銀行第53章 ,豫南對策第72章 ,整軍欲動第5章 ,時勢之見第73章 ,南北交鋒第14章 ,事與願違第2章 ,痛下狠手第33章 ,散播謠言第60章 ,車站槍擊第80章 ,灤州會議第46章 ,北洋暗流第51章 ,英人扶持第6章 ,討價還價第32章 ,新官上任第6章 ,標部會談第88章 ,另有算盤
第1章 ,擴大戰場第67章 ,保定信函第74章 ,亂中生財第65章 ,聯誼會上第62章 ,張謇試探第94章 ,奇正虛實第78章 ,曉之大義第70章 ,擴編軍隊第53章 ,暫定行程第73章 ,事前籌劃第75章 ,三兩天內第18章 ,京城氣象第13章 ,會蔣百里第25章 ,幾番折騰第50章 ,遇段祺瑞第17章 ,強化民兵第19章 ,最終試探第94章 ,奇正虛實第88章 ,控制戰爭第13章 ,不合時宜第25章 ,幾番折騰第6章 ,討價還價第9章 ,世事難料第16章 ,兩頭行動第40章 ,改變心思第90章 ,第一回合第70章 ,梟雄末路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43章 ,交心之談第27章 ,逐步展開第48章 ,異人異志第35章 ,上海線索第104章 ,水深火熱第73章 ,諮議之事第5章 ,意在古物第17章 ,強化民兵第1章 ,太子一黨第39章 ,急收緩放第4章 ,借力打力第15章 ,挑明來幹第47章 ,會衆豪紳第33章 ,散播謠言第36章 ,仁卿態度第71章 ,炮兵計劃第30章 ,隻身行賄第43章 ,簡而複雜第82章 ,北京調整第4章 ,出水芙蓉第64章 ,烏雲密佈第34章 ,另有目的第58章 ,錦衣回校第3章 ,洋商開礦第2章 ,痛下狠手第101章 ,漢口矛盾第44章 ,曹錕劫見第5章 ,進諫工業第6章 ,日本妥協第37章 ,逼上梁山第7章 ,初步探討第74章 ,兩淮之想第10章 ,各懷鬼胎第26章 ,統制試探第3章 ,輿論手段第37章 ,曉以大義第76章 ,試重機槍第52章 ,西南事變第28章 ,兩頭態度第47章 ,會衆豪紳第28章 ,安山急事第22章 ,進取商丘第74章 ,張家送別第84章 ,趁勢發展第47章 ,陸軍部令第94章 ,入股開灤第14章 ,藉機行事第66章 ,帝制進言第43章 ,返回灤州第35章 ,羣策羣力第79章 ,決心一博第56章 ,道聽途說第38章 ,會袁克定第51章 ,英人扶持第6章 ,日本妥協第90章 ,第一回合第36章 ,官辦銀行第53章 ,豫南對策第72章 ,整軍欲動第5章 ,時勢之見第73章 ,南北交鋒第14章 ,事與願違第2章 ,痛下狠手第33章 ,散播謠言第60章 ,車站槍擊第80章 ,灤州會議第46章 ,北洋暗流第51章 ,英人扶持第6章 ,討價還價第32章 ,新官上任第6章 ,標部會談第88章 ,另有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