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

bookmark

第七百五十七章筆名

縱觀這些人,有一條脈絡就很清晰,要不就是道德風標且聽得進他的話,要不就本身是國用之才且私心較少。

至於蘇明潤,趙頊心裡的評價,那是品質上無限接近司馬光王安石,性格上無限接近蘇頌陳昭明趙宗佑,能力上無限接近張方平趙抃薛向,甚至還要超過……

文也文得,武也武得,不爭不搶,不吵不鬧。這樣的臣子,竟然就像是上天降下來恩賜給大宋的一般。

《蘇湖水利全圖》,是蘇油隨奏章進獻上來的,其中點明瞭是王安石,孫覺,沈括,郟亶,蔡京,呂嘉問的功績,而他自己卻一字不提。

看着太湖周邊的漊港水網,趙頊想到了之前整體流放荊南的廣銳軍,想到了更之前天師道研發的黃蒿素,還有更之前眉山蘇家織造產出的新式蚊帳。

聽說蘇明潤還在安和圩試驗成功了在沼澤上修房子的方法,難道是修了一所像船那樣的房子?可那樣不會壞嗎?

密摺制度,形成了對兩府的有力監督,更極大地滿足了趙頊對全國各地信息的掌握,極大地加強了他對國家的控制力。

通過這項制度,趙頊還發現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人才。

比如蘇軾,蘇轍,好吧這是早在仁宗朝就掛了號的了,如今河北各路州府在秘折中舉薦人才的時候,這兩個名字耳朵都聽出繭子了。

密摺推舉,不怕得罪中書,說話那就大膽很多。

陝西那邊,司馬光的密摺裡,主要是史書進展,還有邵雍張載,對理學義理的繼續深入挖掘……

河北,文彥博舉薦了一個韜略之才——遊師雄。

高遵裕那邊,將種誼和王厚誇上了天,然後還有一個文士——張舜民。

張舜民本來並不出名,高遵裕一直將他當做小秘書來用。

但是蘇軾在《時報》上刊載了一則小啓示,讓張舜民的名氣一下傳遍了大宋。

主要是一首《賣花聲·過岳陽樓》鬧的。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欄。天淡雲閒。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這首詞蘇油喜歡到了不行,坊間傳說是蘇軾外放南下的時候所作,風格也的確很相似。

於是蘇油去信大蘇,到底是不是你寫的?

大蘇看了也喜歡,多方打聽,發現是張舜民的詞。

於是大蘇促狹地在汴京《時報》刊登了一則啓示:“向前岳陽樓前賣花者,張芸叟也。”

短短十三字,讓張舜民身價倍增,也足見大蘇如今的文壇號召力。

兩浙路那邊,出了個蔡京,還有個何執中,曾布也不錯,這三人的施政能力非常突出,一個主抓農業,一個主抓鹽務,一個主抓銅冶,堪稱蘇明潤的得力助手。

而文事上,有晏幾道,秦觀,晁補之,還有個賀鑄。

仁性天生蘇明潤,當真是名不虛傳,賀鑄到了杭州,蘇油隆重接待,將事情給直接定性——《薄倖》這個詞牌,就是人家賀鑄賀方回所創!

賀鑄當然不信,要蘇油也拿原曲出來聽聽,因爲大宋如今也有不少詞牌,是字同牌不同的。

蘇油擺擺手表示沒有這個必要,同樣在《兩浙新報》上刊登了一首啓示:“賀曲當前,蘇曲難後。”

正在爲戲劇《王昭君》發愁的原花魁小娘子周南,親自上門邀請賀鑄共同創作,賀鑄的名聲與張舜民一樣,一夜之間轟動江南。

外交事務上,高麗王子義天大僧統偷渡前來杭州學習;蕃坊人民在鳳凰寺喜迎回回大師庫羅與艾爾普;日本重要政治勢力家族繼承人平正盛,求中土派遣高僧或者天師道高人,前去日本鎮壓厲鬼。

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

蘇油的匣子裝不下這麼多東西,每次寄來的都是一個大包裹,除了匣子裡的密摺,還有《潮報》和《兩浙新報》兩份報紙,蘇油那邊半個月發給趙頊一次,積累起來可也是厚厚的一沓。

但是讓趙頊啼笑皆非的是,《潮報》這份民間報紙,辦得認真嚴肅,轉登朝廷邸報,糾察奸弊,勸導農桑,教人向善,同時與豪強貪官污吏作鬥爭,檢舉揭發,與民發聲不遺餘力。真當自己是白衣御史了。

而《兩浙新報》,這份明明是官方主辦的報紙,卻行文幽默,風趣詼諧,還有一種新奇的玩法,那就是不願意暴露身份者,可以用一些稀奇古怪的筆名投稿,一樣可以登載。

其中就有一個叫荏桂的,時常投稿,還特別調皮,可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比如在嘲諷明因寺和尚泡尼姑事件上,這娃就特意寫了一首《一剪梅》。

錦院紅香數丈秋,花正清幽,月正清幽。

輕妝冰簟怯停眸,靜體無由,動體無由。

新蕊何堪競夜求,愛縱難休,怨縱難休。

合歡釧臂綰風流,君也光頭,妾也光頭。

趙頊第一次見到這首詞的時候正在試喝一起送來的咖啡,當場就笑噴了,被嗆得連連咳嗽,對章惇笑罵道:“咳咳咳……這杭州文人也實在是太缺德了!蘇明潤他怎麼就不管管,還堂而皇之地給登載了!”

章惇不好在君前失儀,憋笑憋得吭哧吭哧的,滿臉通紅賊難受:“還能有誰?這筆名就起得古怪……荏桂是什麼?那是一味藥材,還有個別名叫紫蘇!陛下,你說還能是誰?”

趙頊恍然大悟,笑得肚子都痛了,只好拿手捂着:“哈哈哈哈跑不了他,服紫袍,還姓蘇,滿杭州城就一位!這也太促狹了點吧?!哈哈哈哈……詞牌也用得好,和尚尼姑的頭髮,可不是一剪沒!哈哈哈哈……”

可以說,每半個月看一回過期的《兩浙新報》,是趙頊爲數不多的快樂之一。

想到這裡,趙頊不由得微笑,內侍張誠一進來了:“官家,今晚何處歇?”

趙頊想了想:“我去看看皇后,眼看就要年底,除了後宮,慈善那一攤子也是事務繁多,幾個女人還倔得很,我得去看看有沒有什麼要幫忙的。”

張誠一笑道:“幾位貴人知道官家如此體恤愛惜,心中必定是歡喜的。”

趙頊問道:“蜀國長公主又病了?”

張誠一斂容:“兩浙大旱,陛下避殿減膳,公主說她奉賜皆出公上,固應同其僳戚。因此與官家相同,有了小恙。”

趙頊嘆了一口氣:“我這妹妹……竟是要成天下完人。我倒是真希望她要像衛國公主那樣纔好。”

張誠一都不敢接茬:“不過衛國公主去看了,還請動了石郡君診脈,說是汴京城裡太吵鬧,氣候也不太好,說公主需要靜養,接到尉氏湯泉莊子上調養去了。”

趙頊問道:“石郡君?她都還是安養的時候。那什麼新軍刺擊之法,蘇明潤可是把狀都告到我這裡來了,連我都跟着挨掛落。”

張誠一感覺啼笑皆非,蘇少保和官家之間,有一種非常相得的交流方式,不過兩人都掩藏得很好,只有官家最親近的人才知道。

甚至有御史風聞蘇油給趙頊的密匣裡全是些二不掛五的信息,彈劾蘇油怠政消極,悖慢君上,被趙頊留中不發。

他們根本不知道,趙頊對這些二不掛五的信息有多喜歡,對這種平等的交流,有多喜歡。

因爲蘇油的密摺和兩份報紙,讓趙頊看到了另一個大宋。

一個除了士大夫詩詞文章,官僚們例行公文之外,另一個包含了士農工商各個階層,吃喝拉撒各種小事,包含了所有人的悲歡離合,嬉笑怒罵,活色生香的大宋。

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八百二十九章 解決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八百二十章 水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們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十九章 蘇家第四百四十一章 衆人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三百八十八章 對答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五百六十章 進與退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六十章 仿宋體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政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書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場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進攻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一百三十七章 風箏詩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國天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堯舜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書生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門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五十四章 學習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宮中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與教育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擊手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五十五章 老軍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興軍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繼續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十三章 精鹽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體罰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
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八百二十九章 解決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八百二十章 水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們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十九章 蘇家第四百四十一章 衆人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三百八十八章 對答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五百六十章 進與退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六十章 仿宋體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政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書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場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進攻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一百三十七章 風箏詩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國天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堯舜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書生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門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五十四章 學習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宮中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與教育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擊手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五十五章 老軍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興軍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繼續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十三章 精鹽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體罰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