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方夜譚

bookmark

第五百一十七章天方夜譚

“蜀中土地,早已千人耕萬人食,戶部檔案,皇宋有田產之家,未足兩成。”

“其餘的人,難道全靠租種生活嗎?明顯不是,尤其在蜀中,汴京,杭揚三處,大家都知道,肯定不是的。”

“這三處地區,民用多賴工商,因此司馬和安石公,兩論其實是各持一端,必須綜合起來,纔是如今大宋的實際情況。”

“安石公所言民不加賦而國用足,此話也過於武斷。如果此語用於大宋的農人,臣實在無法想象,除了增加土地,補貼農具種子發放給無地流民,增加農戶一如蜀中十年前做法那般,用它法如何才能做到。”

“不過用於工商,臣認爲安石公所言完全正確。今日計司舉措,汴京城內各司監坊理順財務,就是化瘠土爲良田;成立皇宋銀行,加快金融週轉,就是開渠建陂,調養水源;將作胄案實行一日三班,歇工不歇業,便是一季多收,增加物產。道理很簡單,做起來也不復雜。”

“安石公所言理財非當前急務,臣也贊同。但是對於首務,看法卻又有差。”

“三月朝會,臣已經提醒過諸公注意黃河,之後臣在胄案,將作,準備了工料,麪粉,以備今日之需。”

“如今,黃河已決,臣在胄案,將作,已經準備了成藥,口罩,以備數月之後的大疫。”

“陛下,相公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未足進取,則先慮保全。先腳踏實地解決問題,再集思廣益商討國家的未來如何?”

WWW▪ тt kān▪ ¢ o

“因此臣以爲,河北漂盪,就是當今的急務。當先定下治河之策,安撫民衆,使其活命,培固其本,而非任這所佔國家七分之一的地區自生自滅,精華耗散。”

“諸公別忘了,河北以北,還有遼國。河北一旦丘墟,如遼人果真南下,那在前線和汴京之間,有什麼可以阻擋?京中戰備物資,誰人發運到前線?前方一旦吃緊,後備軍力在哪裡?”

“指望在千里之外的汴京上四軍嗎?!真的一旦被擊破,那就是千里長驅,直抵首都的局面!”

“難道我們真的要將自己的命運,寄望與每年五十萬歲幣買來的平安之上?難道我們真的要將自己的命運,寄望於別人的屠刀,不對我們落下嗎?!”

司馬光臉上閃過一絲愧色,躬身道:“陛下,臣請外放河陽、晉、絳之任,替陛下分憂!”

御史中丞滕甫、知制誥吳充也出列:“臣等亦請外放,安撫河北,鎮定災情。”

蘇油也拱手:“此議又臣而起,加上爲臣最年輕——臣請考察測量黃河,供朝廷確定治河之策!”

剛剛出使遼國回來的蘇頌大驚,這老弟瘋了不成?!

趕緊出列:“陛下,臣自北來,此次大震河決,災變接踵,其狀不忍言。朝臣此次出外,事涉斂葬,食飢,除稅,察吏,堤防,甲兵,督盜,重建,安撫,防疫諸端。非幹能重臣不足以方面。”

“蘇油資望年歲,盡皆不足,縱其心赤誠,然實非其人,往陛下別擇良臣,庶幾不誤大事。”

趙頊其實也捨不得蘇油,他心心念唸的就是神機銃和諸多禮花,要是蘇油外放,交由別人怕是要瞎。

蘇油說道:“陛下,天心民心,生黎至重。”

趙頊下定決心:“鹽鐵副使呂誨,爲天章閣待制,復知諫院;用司馬光之言。”

“御史中丞滕甫、知制誥吳充,任河北安撫使,都轉運使;”

“翰林學士司馬光,將作監蘇油,臨河按察,並考民事軍政,臨機舉措……嗯,如朕親臨!”

司馬光和蘇油同時躬身:“臣,領命!”

……

出得朝堂,司馬光和蘇油走在一起:“明潤,關於治河,有什麼看法?”

蘇油想了想:“耳聽爲虛,眼見爲實,這次臨河,我準備帶上工程測量隊。”

說完停下腳步:“學士,據我說知,自景佑元年黃河首次改道橫隴,慶曆八年,黃河在澶州商胡埽決口,河水形成北流以來,朝中一直力圖使黃河回覆故道。”

“但是我想要說的是,能否回河,真不是我們說了算的。”

“歷任宰執,都水監,只看到了黃河北流後,有可能改入遼境,中原無天險可倚仗,遼人可以沿河而上,侵入宋境。”

“還有就是黃河奪御河入海,導致御河漕運荒廢,河北輸調之費,頓時上漲過半,朝廷失了大利。”

“卻沒有從實際出發,考慮過引黃河迴歸故道的真實可操作性。”

“歷任屢治屢潰的原因,是因爲對治河沒有綜合性考量,沒有用事實數據說話,沒有考慮歷年黃河水位。”

“隨便舉一個例子,凡大潰之年,其後水勢必定有數年平緩,學士,這是當然之理吧?”

司馬光點頭:“料來是如此,除大禹之世,連續九年洪水不斷的記載,史上連年水災的記錄極少。”

蘇油說道:“所以大宋於大水之後,耗費歲盈之半投入河工,所得不過是數年平年不決而已。”

“數年之後,真正的大水一到,幾年的心血,頓時化爲烏有。蘇油遍翻史料,竟然無人注意過這個問題,實在是讓人費解。”

司馬光頓時也停了下來:“等我回憶一下——果真是如此,老夫也未注意此事,明潤竟然還懂河工?”

蘇油苦笑道:“我不懂河工,或者說,我只懂蜀中水利。都江堰魚嘴和寶瓶口工程,水底有石馬,水上崖壁有刻尺,枯豐年歲,一目瞭然。”

“趙公治蜀時,寶瓶口的刻尺換得更加精細,枯丰情況盡數統計,如今的都江堰,已經能控制六十年一遇的洪水,我跟隨趙公學習的時候,也知曉一些水勢的常理。”

“河流改道,其實是常勢,因爲河流必定帶來泥沙,泥沙必定帶來淤塞,這是自然之理。”

“隨着河流的漸漸改道,入海口堆出三角洲,淤積出衝擊平原,這反而是好事。如長江口的松江,便是河利之一。”

“黃河的問題在於,攜帶泥沙過多,淤積太快,改流過於頻繁,導致人事變遷不及,因此成患。”

“水勢因下,黃河之所以改道,必是因爲故道下游淤塞,要想回河,從理工角度思考,總覺得是天方夜譚。”

司馬光楞了一下:“何爲天方夜譚?”

蘇油啞然失笑:“哦,這是我家中兩個大食人講的故事,大食當地傳說,古代印度與華夏之間有一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生性殘暴嫉妒,因王后行爲不端,將其殺死,此後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殺掉,以示報復。”

“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爲拯救無辜的女子,自願嫁給國王,用講述故事方法吸引國王,每夜講到最精彩處,天剛好亮了,使國王愛不忍殺,允她下一夜繼續講。她的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於被感動,與她白首偕老。這一千零一個故事,便是天方夜譚了。”

司馬光頓時怒道:“荒謬不經!如此桀紂之君,宰相不力諍死諫,還嫁女於他,豈非助紂爲虐?其女誘惑人君,通宵達旦,天明如何料理政事?君臣父女夫妻,皆不是正人!”

ps:推書,《我是寵物貓》,嗯,下面是小姑娘的自薦詞。

重生爲一隻小貓咪,在都市裡流浪。

一天,一隻流浪貓改變了他的一生。

讓他重新擁有了美好的生活。

並且在自己鏟屎官的領養下,過上了沒羞沒躁的日子!

不過,他卻依舊想着變強,因爲,那段翻垃圾時光,讓他終生難忘。

我是李睿!我爲貓罐頭以及小魚乾代言!

我的天和我的書太不搭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三百零二章 煙筍排骨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共同利益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舉措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四百六十章 第三個自己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爭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雞毛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夢中詩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鍋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勝利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劉奉世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九百零九章 董大官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寶鈔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工和三產第三百五十六章 蘇容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第五百九十八章 兵變第兩百零一章 可龍裡號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八百二十六章 決戰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權力爭鬥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書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師儒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九百六十八章 竇仕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會做官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六百八十六章 分類學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七百五十二章 潮報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兩賦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終極解決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
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三百零二章 煙筍排骨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共同利益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舉措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四百六十章 第三個自己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爭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雞毛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夢中詩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鍋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勝利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劉奉世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九百零九章 董大官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寶鈔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工和三產第三百五十六章 蘇容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第五百九十八章 兵變第兩百零一章 可龍裡號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八百二十六章 決戰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權力爭鬥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書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師儒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九百六十八章 竇仕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會做官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六百八十六章 分類學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七百五十二章 潮報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兩賦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終極解決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