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

第五百零六章阿雲案

蘇油出列:“陛下,歲幣乃久遠之議,不當復增與今日。”

“不過禮部和夏使所言,如今西夏柔服,固可勉慰,也是當行之理。”

“臣想起來一件事情,當年西夏毅宗來渭州會獵,還是爲臣予以接待。毅宗來去匆匆,將寶劍,令箭,狼纛,印信,以及羣臣往來奏章遺留於宋境,一直未予取回。”

“皇宋乃禮義之邦,如今便乞陛下歸贈夏主其父之物,以示慰夏主孝思,重申兩國盟好,勿啓邊事爲上。”

趙頊開心得在靴子裡暗暗翹大腳趾,這主意簡直絕了!

夏使都傻了,先帝遺物和歲幣,那樣重要?明面上講,當然是先帝遺物重要!

孝道大於天,該死的蘇明潤拿這個來賭自己的嘴,真是無話可說。

朝中諸人都對小蘇探花的急智佩服得五體投地,蘇明潤啊蘇明潤,滿朝三品以上,你直娘賊是真的皮!

趙頊面無表情:“非卿等,朕不聞此言。朕決意不上尊號,遣還夏主遺物。夏使,你可還滿意?”

夏使只好哭喪着臉:“夏國小臣,泣謝天朝還賜之恩。”

……

外交上的小小勝利,並不能掩蓋朝堂當中爭執漸起,司馬光和王安石,開始展現出分歧。

第一件事情,就是北宋出了天字第一號大案——阿雲殺夫案。

之所以是天字第一號,是因爲其影響,直到千年之後都還討論得沸沸揚揚。

其實案情是非常簡單的,登州農家少女阿雲,父親早喪,去年又死了母親,家貧如洗。

阿雲的叔叔不顧阿雲母喪未滿,強行將阿雲許配給了本村一個老光棍韋大,不過此時“許嫁未行”。

韋大相貌醜陋,阿雲“嫌婿陋”,非常不滿,但是婚期已定,由不得她。

於是爲了擺脫這樁婚姻,一天,阿雲“伺其寢”,“懷刀斫之”,“十餘創,不能殺”,只是“斷其一指”。

因爲找不到兇手,官府很快便懷疑到阿雲身上,“執而詰之,欲加訊掠”,“乃吐實”,於是全部如實招供。

知縣按照宋律之規,以謀殺親夫罪將阿雲定罪死刑,並上報知州。

當時的登州知州許遵是大理寺派到地方掛職鍛鍊的官員。《宋史》載此人“累典刑獄,強敏明恕”。

許遵很快作出改判:阿雲訂親時,“母服未除”,因此訂婚無效,“以凡人論”。所以談不上謀殺親夫,可免死。

案情報到審刑院和大理寺,但審刑院和大理寺一致批駁許遵的判決,改判阿雲“違律爲婚,謀殺親夫”,處絞刑。

許遵不服,再次上奏,認爲在官吏傳訊被告時,如果被告能主動供認犯罪事實,應該按自首論處,減二等處罰。

阿雲受審時主動供認犯罪事實,“雲被問即承,應爲按問”,應以自首論處,“以按問欲舉,乞減死”。

因爲是死刑案,案子需要交到了刑部複覈。“刑部定如審刑、大理”,依然是死刑。其理由是《宋刑統?賊盜律》“謀殺”條的相關規定:“諸謀殺人者,徒三年;已傷者,絞;已殺者,斬。”

因爲阿雲的行爲是“謀殺已傷”,所以“當絞刑”。

不過決定權在趙頊手上,趙頊覺得女孩蠻可憐,於是允許其用錢贖罪,實際上是依照許遵的原判,認爲有可以減罪的情節。

而這時許遵已經回到大理寺,被提拔爲大理寺卿。

針對刑部的判決,許遵指出:“刑部定議非直,雲合免所因之罪”,認爲刑部的判決不正確,阿雲應該從輕發落。

其理由是如果不論青紅皁白,“一切按而殺之”,就會“塞其自首之路”,不符合“罪疑惟輕”的斷案原則。

同時還指出,如果按照情節本當赦免的罪,都需要通過皇帝的敕命來赦免,如果以後沒有敕命的情況下,這些人不就全部該死了?

這完全不符合大宋的法律精神,所以要求刑部再議。

御史臺的諫官知道後,立刻彈劾許遵妄法。“遵不伏,請下兩制議”,請朝廷將案件發給翰林學士們討論。

趙頊完全沒有想到這案子會變得這麼讓人頭痛,於是“乃令翰林學士司馬光、王安石同議”。

王安石和司馬光在瞭解了案件經過後,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無法達成共識,於是“二人議不同,遂各爲奏”。王安石支持許遵的觀點,司馬光支持刑部的觀點。

王安石的斷案依據與許遵相同,當作“謀殺已傷,按問欲舉,自首,從謀殺減二等論”。

司馬光的依據來自《宋刑統》:殺人時,“於人有損傷,不在自首之例”,所以阿雲不能自首。

雙方爭論不休,趙頊不信邪,那就擴大參與人員範圍,再議!

結果意見還是分爲兩派。

翰林學士呂公著、韓維、知制誥錢公輔等人皆支持王安石的意見。

御史臺,刑部支持司馬光的意見。

一時間“廷論紛然”,“反覆論難,久之不決”。

這次徵求意見,蘇油因爲是三品以上官員,所以也跑不掉,必須表個態。

分析本案目前爭論的焦點,主要在阿雲的謀殺是否能適用自首減罪。

這裡邊還涉及到阿雲的另一條罪過,也就是其殺人的動因罪——“違律爲婚”。

《宋刑統?戶婚律》規定:“諸居父母及夫喪而嫁娶者,徒三年。”

阿雲在居母喪期間許聘給韋姓,這本身是不合法的,因此這一婚姻應當無效,即阿雲與韋之間沒有法律上的夫妻關係,因此,應以“凡人”論處。

這裡邊的差別非常巨大,因爲如果他們之間有夫妻關係的話,“謀殺已傷”的情節就構成了“十惡”罪名中的“不睦”,由於“十惡”罪名爲常赦所不原,從而不適用自首情節,會被處以死刑。

至於阿雲是否存在自首情節,討論到現在,大家基本認爲許遵的說法是正確的。

宋代關於自首的認定如下:“犯罪之徒,知人慾告及案問欲舉而自首陳,及逃亡之人,並叛已上道,此類事發歸首者,各得減罪二等坐之。”

許遵判定阿雲是“被問即承,應爲按問。”符合上邊所說的“案問欲舉而自首陳”,這點是沒用問題的。

剩下一條,就是阿雲的自首情節是否適用減罪,以及“所因之罪”是否得免。

如果可以,那許遵的堅持就是正確的,阿雲就不該死;如果不可以,那刑部大理寺的堅持就是正確的,阿雲當判處絞刑,由皇帝赦免。

《宋刑統?名例律》“犯罪已發未發自首”條規定“因犯殺傷而自首者,得免所因之罪,仍從故殺傷法。”

對於“所因之罪”,該條的定義是:“假有因盜故殺傷人,或過失殺傷財主而自首者,盜罪得免,故殺傷罪仍科”。

意思是說,免所因之罪的情形,只適用於偷盜時殺傷財物主人之後自首的情況,這時候盜竊罪可以免除,但是故殺傷罪仍要予以追究。

阿雲的殺傷行爲,按照許遵和王安石的說法,所因之罪乃是“違律爲婚”,不管這條罪是否有瑕疵,明顯並不具有上述情節。

因此,刑部,大理寺,司馬光主張仍從“故殺傷法”處理,認爲阿雲案不存在自首減刑的法律依據,其實是沒有什麼毛病的。

而皇帝也是在承認這一情節的基礎之上,認爲阿雲的確是犯了故殺傷罪,然後再予以的赦免。

這也就是許遵,王安石與司馬光等人的分歧所在。

王安石認爲,阿雲殺人的動機,是因爲居母喪期間許聘給韋姓,是被被逼的,這和偷盜被發現後蓄意謀殺是兩個概念,符合“得免所因之罪”的條令。

而司馬光認爲,阿雲預謀殺人就是預謀殺人,案件中“謀”和“殺”是緊密相關的因果關係,是犯罪策劃之後的犯罪實施,因此就是實實在在的謀殺。

客觀地說,王安石在這裡有曲解“所因之罪”這條律令解釋,迎合趙頊旨意的嫌疑,而司馬光的觀點,蘇油認爲是從《宋刑統》條例來判斷,是正確的,不過有些不近人情了。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二百二十九章 論計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三百二十五章 夔州奏報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六百六十八章 失蹤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七百六十四章 駙馬難當(加更,祝大家元旦快樂)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九百四十二章 啓程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上堤第二十六章 新酒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二十六章 翊衛仙卿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事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三百一十三章 愛聽評書的戰俘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駙馬難當(加更,祝大家元旦快樂)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騙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第七百二十六章 平家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蔡確的下場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殺雞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演武第六章 雞茸和開水白菜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覲見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師爺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脛轉運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戰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二百八十二章 看榜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南記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對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圖說話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對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解第二百六十四章 兩道菜做六天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二百二十九章 論計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三百二十五章 夔州奏報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六百六十八章 失蹤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七百六十四章 駙馬難當(加更,祝大家元旦快樂)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九百四十二章 啓程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上堤第二十六章 新酒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二十六章 翊衛仙卿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事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三百一十三章 愛聽評書的戰俘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駙馬難當(加更,祝大家元旦快樂)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騙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第七百二十六章 平家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蔡確的下場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殺雞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演武第六章 雞茸和開水白菜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覲見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師爺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脛轉運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戰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二百八十二章 看榜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南記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對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圖說話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對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解第二百六十四章 兩道菜做六天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