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

bookmark

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蕃坊

欲修城必先拆遷。正好儂智高之亂,讓城西靠近子城的建築盡數化爲灰燼,反而讓大量的拆遷障礙一掃而空。

當時廣州知州的職務已經成爲燙手山芋,一方面,朝廷施壓讓地方官築城,另一方面,知州們擔心工程失敗會被問責。

比如餘靖,因爲嶺南出身,深知廣州修城困難,就寧願不升官也要辭免廣州職務。

但是程師孟本身魄力十足,決心迎難而上,堅持要在土質疏惡的廣州西面,築起一座新城來。

趙頊不但同意,還特意派遣使臣,給程師孟帶去棱堡的圖紙。

不過趙頊是想多了,造磚得用粘土,須得取自農田或是深挖埋藏於地下的膏泥,城磚在廣州可精貴得很,不可能用本地的蛤殼土和酸紅土燒造得成。

知州一個接一個地到來,都以無土燒磚而放棄修城。

當初呂居簡見到街衢有砌石段,便馬上借去修城腳。

直到好幾任知州之後,官府燒出城磚,才歸還了從老百姓那裡借來的城腳石料。

熙寧五年八月,西城歷時十個月的艱難建造,終於完工,整個廣州城周長十三裡一百八十步,高二丈四尺,九門,將廣州最繁華、人煙最稠密的蕃坊納入城中。

廣州到此奠定三城並立的格局,宋代廣州城,總面積擴張到唐城的四倍以上。

有了安全的城防,廣州才成了吸引商賈們前來貿易的地方,城南的西澳成了有城牆和碼頭保護的內港,商船往來,百貨充盈,爲“五都之市”。

附近還有大市街、象牙街、瑪瑙巷等街巷,程師孟得意地留下一首詩:“千門日照珍珠市,萬姓煙生碧玉城。山海是爲中國藏,梯航尤見外夷情。”

但那是程師孟給自己臉上貼金,相比唐代廣州蕃坊胡人商賈往來不斷,人數長期十萬以上,象牙、翡翠、珠璣、蕃藥不計其數,積載如山的盛況,還差得遠。

原因就在於大宋的經濟制度——“專榷”。

雖然廣州從入宋之初就成立了市舶司,但是最初的貿易方式非常原始,市舶司和蕃商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貿易,其中的大宗商品,由市舶司盡數購入上繳朝廷。

廣州市舶司用這種方式,經過多年努力之後,漸漸在常年裡,能夠給汴京輸送價值七十萬貫左右的貨品。

最牛的一次是購得價值百萬貫的乳香,那一年廣州市舶司貿易額達到了一百五十萬貫。

在歲入盈餘只有六七百萬貫的宋朝前朝,這就算是了不得的收益了。

然而這些東西對於地方發展來說毫無用處,因爲都是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

而且熙寧之後,南海蘊州和兩浙杭州的強勢崛起,以及縱帆船和牽星術的突破性進展,讓近洋航海逐漸被遠洋、大運載量、直線式航海所取代。

熙寧七年,廣州市舶司甚至出現了第一次虧損,虧損額高達二十萬貫。

朝中甚至有請求裁撤廣州市舶司的聲音。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因爲是“央企”,市舶司是盈利還是虧損,蔣之奇其實是不怎麼關心的。

不過市舶司沒有專職的時候,會由地方通判代管,作爲文官,蔣之奇不以爲那是什麼好差事,甚至認爲讓漏勺堂堂探花去主理市舶司這等商賈事務,簡直就是有辱斯文。

想到這裡,蔣之奇問手下:“蘇通判今天沒見着?”

書辦回道:“聽聞蘇通判去了懷聖寺。”

“又去蕃坊。”蔣之奇眉頭一皺:“等他回來,叫他來見我。”

懷聖寺是一所可蘭經寺廟,建於唐開元二十九年。

“白雲之麓,坡山之限,有浮圖焉,其制則西域,磔然石立,中州所未睹,世傳自李唐迄今。”

這個浮屠被廣州人稱作“光塔”,因此懷聖寺又被稱爲“光塔寺”。

在光塔寺的周圍,漸漸構成了一個聚居區,這裡住着的主要是蕃客。

蕃客,就是從遠海來到廣州定居的外國人,除了天方人,還有印度人、南海諸國人。

而他們所居住的這片地區,被稱作“蕃坊”。

如今這裡還是以有錢有勢的天方人爲主,其下還有大量他們僱傭的當地人,主要是一路招募的夷人、峒人。

大宋對蕃人是比較寬容的,在蕃坊設蕃長進行管理,蕃長的主要職責,則是管理蕃坊的日常事務,以及招徠商人。

應蕃人們的要求,朝廷甚至命地方政府給他們興辦了學校,諸蕃子弟均可入學,學習華夏文化。

他們還有機會能夠融入到社會上層,左右地方經濟,被朝廷封以官職。

只要遵守大宋的法令,蕃客們可以保留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自由,居住三代以上,可以在廣州購置田地和住宅,三代中有一代爲官者,甚至可以與中國女子婚配。

漏勺穿着便裝,頭戴軟翅襆頭,在蕃坊中走着。

街道兩側,都是鱗次櫛比的商鋪,能夠看出最早的那些還是漢人的樣式,之後在中間漸漸成長出一些西方風格的建築,又漸漸融爲一體,讓整條街變成一處充滿了異域風情的所在。

這裡的店鋪主要是販售絨毯、薄氈、香料、香水、染料、果脯之類的東西,也有銷售錫器、銀器的工坊。

婦人們“繞耳皆穿孔”,一個耳朵上戴着十多枚耳環,有些鼻子上也有孔,穿着鑲嵌寶石的金飾。

男子喜歡穿彩色花綢,不過緙絲、織錦朝廷還在嚴禁,漏勺一看就知道他們穿的是眉山單面染。

除了穿得花,他們還喜歡黃金和寶石,基本上每個體面的男子,腰帶上都釘着幾枚舶來金幣,手上戴着幾枚可以當印章用的金戒指。

見到漏勺,人們都是躬身施禮,因爲蕃長已經打過了招呼,大家都知道這位少年宋人官員,乃是市舶司的正管,能夠輕鬆決定他們命運的人物。

蕃坊的中心就是光塔寺,漏勺進入寺中,脫下靴子,赤足由寺內小孩帶領着,朝一間房間走去。

房間很大,裡邊鋪着地毯,整個房間散發出濃烈的玫瑰花露的香味。

房間中的柱子充滿異域風格,上面還寫着阿拉伯文的經典。

陽光透過高高的窗孔射入,能夠看見大房間中不少衣裝素淨整潔男子,在謄錄經文。

漏勺注意到他們用的是石紙與鵝毛筆,謄錄完之後,還要覆蓋上一層細麻布,用玫瑰花露噴一遍,纔算是完工。

一個年邁的天方老人斜倚在一張藤牀上,不時有年輕一些的人過來禮貌地低聲請教,老人也和藹地低聲回答。

老人身邊有一個穿着富貴的蕃人老者,神色恭敬,一直希望跟老人搭上話,但是一直不得機會。

見到漏勺進來,室內衆人都是神色一凜,那穿着富貴的男子不禁顧不得禮儀,急切地和老人低語了起來。

老人坐直了身子,對漏勺躬身,算是施禮,示意他坐到自己前面來。

富貴蕃人更加急切了,又在老人面前用藩語嘀咕起來。

漏勺神色坦然地看着老人,用流利的藩語說道:“你們的經典說過,‘真主能辨別破壞的人和改善的人’。”

“你們的經典同樣說過,‘你們應當把孤兒的財產交還他們,不要以惡劣的,換取佳美的,也不要把他們的財產併入你們的財產,而加以吞蝕。這確是大罪。’”

“我要告訴老先生的是,在大宋的法令當中,這同樣是大罪。”

那個富貴的蕃人不禁嚇得臉都白了:“原來大官人你……你會說天方語?!”

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六百四十一章 陛見第三百八十章 學問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體罰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的料理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議第三百九十一章 樑屹多埋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龜賊弄潮圖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老頭的幸福生活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不習慣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六十章 仿宋體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蘇文字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五百一十章 萬貨集第六百五十一章 罰銅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返京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年終總結模板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九百零六章 兩分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東西大工藝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屁炸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開炮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筆收入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湖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頭魚宴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倫理》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太皇太后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養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孩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的奇遇第六十一章 曲榷協議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非汝輩可議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九十九章 溫度計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戰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見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書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複雜性
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六百四十一章 陛見第三百八十章 學問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體罰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的料理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議第三百九十一章 樑屹多埋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龜賊弄潮圖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老頭的幸福生活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不習慣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六十章 仿宋體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蘇文字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五百一十章 萬貨集第六百五十一章 罰銅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返京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年終總結模板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九百零六章 兩分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東西大工藝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屁炸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開炮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筆收入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湖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頭魚宴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倫理》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太皇太后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養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孩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的奇遇第六十一章 曲榷協議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非汝輩可議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九十九章 溫度計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戰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見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書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