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見

bookmark

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相見

不過科學家就是太較真,皇帝的旨意在學術面前都不好使,學院去年還在大門前立下一方大石,上面鐫刻着一句白話——真理爲世間永久之權力。

這是元祐七年蘇油在密奏裡給高滔滔的話,意思是要皇家重視理學,誰掌握了真理,誰就能江山永固。

然後高滔滔覺得很好,在趙頵覲見的時候特意將之道與趙頵,意思是要他安心管理好大學堂。

結果趙頵覺得這話逼格滿滿,於是將作作爲母后的玉音,鐫刻到了學堂的前面。

最終還是陳昭明一錘定音,雖然漏勺研究的是地理現象,然而揭示出的卻是天文奧秘,因此還是算作天文學獎比較好。

漏勺一邊展開畫卷,一邊笑道:“燕龍圖的《海潮圖》乃近世一絕,可惜廣州人不識其寶,這幅圖被蕃客拿到後,竟然當做牆紙在用,可謂暴殄天物。”

“我在京師大學堂見過此圖的明州石刻拓本,知道是寶貝,於是用廣州新款的漁樵耕讀四業牆紙,跟蕃客換到了手。回京後又在文華街找尋高手匠人,最近才修裱完畢,特來與恩師觀賞。”

李格非拈着鬍鬚:“京師大學堂的《海潮圖》拓本,原碑上並沒有留名,子衡考證出是燕龍圖所作,卻是又解了一樁公案。”

這幅大畫掛起來,佔了整整一個牆面,人站在畫前,明州外海朝日高懸,漁船趁潮水尚高,千帆竟歸的場景,便如在高崖下望一般歷歷在目,不禁讓人心胸頓開。

李格非認真研究了畫上的筆觸,題款,印記:“真跡無疑,子衡又淘到寶貝了。”

漏勺笑道:“這畫所作的日子,通過太陽高度和潮汐狀態,也能考證計算出來,這個也很有趣。”

才說到這裡,就聽門外響起輕車的聲音,李格非說道:“你師妹回來了。”

門外走進一位小女生,見到李格非和漏勺,取下頭上如今正流行的西州蘇幕遮:“父親,師兄。”

漏勺一下子就楞在了當場,四年不見,當年那個嬌憨可愛的小師妹,竟然成了容色清麗,氣質出塵的美麗大姑娘!

李易安也打量着這個與自己有婚姻之約的師兄,現在的他已經脫盡了稚嫩,雖然還是一樣年輕,然而目光中多了從容,鎮靜,智慧……嗯,現在智慧又變成了幾分癡傻。

幾年裡兩人書信倒是從來沒有斷過,李易安最大的感受,就是治理地方和讀書科舉,完全是兩個範疇的學問。

如今的科舉也開始出現問題,讀書人開始玩刷題,所謂“帖括之外不知有所謂經史”,很多能夠拿到進士功名的士子,其實學問上一竅不通。

朝廷正在準備改正,有兩個方向,爭論也激烈,其一就是恢復詩賦,其二就是增添理學的內容。

這裡邊問題也很多。

詩賦很難作弊,但是能夠測試出來的僅僅是考生的文學天賦,對於朝廷求選人才來說,沒啥大用處。

而增添理學的內容倒是不錯,但是如數理化之類,都有標準答案,也就是說,這玩意兒要是玩起刷題的一套來,那可是比刷貼括來得更加瘋狂。

不過自己的師兄不存在這種問題,自幼陪皇帝讀書,身邊師長都是大人物,九歲領恩蔭,十歲在將作監做事。

除了將作監,軍機處、太史局、鄭州工礦、嵩陽兵工廠,汴京市井……司徒刻意讓他熟悉這些地方,小小年紀就已經是老油條,對於國朝官場的利弊奸宄,可謂洞察於心。

開封府的士農工商,喜歡什麼厭惡什麼需要什麼,師兄觀察得清楚得很,之後才能在廣州混得風生水起。

李易安絕對是大宋數得着的聰明人,雖然不懂政治,但是飽讀書史,知道古往今來,能如師兄這樣的人物,也找不出來幾個。

以前只是覺得師兄這人不錯,家中氣氛寬鬆,是她這樣的女孩子最適合嫁的對象。

等到真正的情竇初開後,李易安才發現,自己對這個師兄,早就情根深種。

她也是無所謂世俗之見的人,喜歡就要表現和爭取,於是以仙卿與司徒,韓嘉彥與淑壽公主爲模板,給自己和師兄運作出一個“天作之合”的名頭。

再把仙卿和司徒,大蘇和士林搞定,一切水到渠成。

漏勺見身前美麗的女孩似乎好奇地打量着他,心中一片空白,哪裡如李易安那般,小心思裡已經轉了無數的繞繞。

直到聽李格非輕咳一聲,這才尷尬地躬身施禮:“師妹回來了,愚兄回京之後諸務繁忙,失了拜望,還望師妹見諒。”

“這幅畫是愚兄從廣州給師妹尋得的禮物,算是道歉,師妹不會對我見怪吧?”

李易安看向畫卷,頓時被吸引住了目光:“燕龍圖《明州島日圖》底本?”

“喜歡嗎?”

小妹崽笑了,也沒有說喜歡不喜歡:“師兄明日有空嗎?今天將文華街邊那宅子拿下來了,至於如何設計重建,師兄是提舉過將作監的,還得你來定主意……”

……

遼國,混同江,北面林牙郝家奴與盈歌合兵,徹底討平了女直的另一部落——阿典部。

之前阿骨打出兵助遼國平叛,回去之後告訴盈歌說,遼人已經不足爲懼,盈歌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今年秋熟之後,盈歌派遣阿骨打去長春洲取糧,耶律延禧卻予以拒絕,要求完顏部交出春天造反的渤海人古欲和他的部下。

盈歌想要與耶律延禧妥協,然而阿骨打卻表示這樣做不行。

渤海人善於採礦、打造軍器,古欲攜部衆入女直後,讓女直部的軍器水平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比如大宋提供的伐木斧,古欲就提出建議,只要從中間鏨切成前後兩部分,重新裝柄,就能將原來的一柄斧頭,變成兩柄。

這個腦洞可以說奇葩到了極致,然而不是沒有道理,因爲古欲發現大宋給女直人提供的,都是夾鋼斧,可以先用鋼鋸切到夾鋼的位置,然後入爐燒紅,就能夠鏨切成兩把。

之後只需要稍加修整,重新淬火,就能讓女直擁有的武器數量翻倍。

而且戰斧重量在減輕一半之後,更加的好使,堪稱作戰神器。

這樣的人才,女直人當然是不該輕易交給遼國,一直在女直部落中充當幕僚的劉醫士就建議盈歌,很簡單,遼人如果想要古欲,那就請他們將完顏部的世仇,逃奔在遼朝的紇石烈部長阿疏交還給我們作爲交換。

遼人是不可能將阿疏交給我們的,因此我們也就有了搪塞的藉口。

盈歌於是派遣族中的習古乃等去遼朝,索要阿疏。

臨行前劉醫士又特意交代習古乃,此去好生探聽遼朝內部的虛實。

等習古乃回來,說耶律延禧果然拒絕交出阿疏,交涉自是無果。

經過觀察,遼軍現在由耶律延禧的大舅子和老保姆統帥,驕肆廢弛,部帳號稱三十萬,其實也多是樣子貨。

估計真正的精銳,都給遼汗帶到西北對抗阻卜去了。

不過盈歌依舊很苦惱,十萬石糧食如果要不下來,那就只有開戰,然而這一戰開了會是什麼結果,他心裡也實在沒底。

好在事情很快出現轉機,遼人居然主動送來了五萬石分粟,同時答應,古欲問題,可以暫時擱置。

但是又提出了一個要求,完顏女直必須出兵幫助擒殺叛賊蕭海里,耶律延禧承諾事成之後,不但會將今年剩餘五萬石分粟悉數撥給,且平叛的的軍器鎧甲,皆全歸完顏部所有。

遼國的奇葩很多,蕭海里就是一個。

此人原本是遼朝大國舅帳郎君,卻素慕中土朱家郭解的爲人,身邊養有幾十號亡命之徒,平時揚威耀武、衝州闖縣,“飲食用度,強取辦於富民”。

結果今年富民的日子也不好過,先是遭水災,後是遭渤海人造亂,供辦不起蕭大官人用度。

蕭海里就生氣了,將富人們抓了起來,玩起了綁票勒索那一套。

最後闖出了人命大案,大公鼎大怒,下了行文,要抓捕他。

蕭海里一不做二不休,乾脆糾集起自己手下,聚衆舉旗,對抗政府,竟然得諸路地痞無賴投奔,很快聚集了幾千兵馬,一時聲勢還頗爲浩大,演義了一出大遼的《水滸傳》。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六百二十四章 禪師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分歧第二百六十四章 兩道菜做六天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六百三十章 上香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返京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三十一章 徒弟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舊交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精神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四百三十六章 必須姓蘇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二百三十二章 蘇伯純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轉輪銃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年終總結模板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變人事的另一種解說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八十章 觀瓷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與教育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鎧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六百七十六章 雞西兒巷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八百六十一章 參觀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司馬光逝世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轉輪銃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號第二百九十三章 遼人臨觀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討論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兩賦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九百一十章 商議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馬上草賦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種鄂的方略第八百二十三章 來使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聞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三百四十三章 建議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六百二十四章 禪師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分歧第二百六十四章 兩道菜做六天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六百三十章 上香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返京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三十一章 徒弟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舊交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精神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四百三十六章 必須姓蘇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二百三十二章 蘇伯純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轉輪銃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年終總結模板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變人事的另一種解說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八十章 觀瓷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與教育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鎧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六百七十六章 雞西兒巷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八百六十一章 參觀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司馬光逝世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轉輪銃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號第二百九十三章 遼人臨觀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討論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兩賦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九百一十章 商議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馬上草賦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種鄂的方略第八百二十三章 來使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聞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三百四十三章 建議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