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裝甲師

八十、裝甲師

霍瓦爾德中將的北非軍團司令部設在了原來的利比亞總督府,這裡的黎波里最氣派的建築之一。梅爾津中校跟在中將的副官謝特中校身後,進了司令部的作戰室裡。霍瓦爾德將軍正與幾位將軍站在地圖桌前面聊天,聽到副官的報告,他站了起來,並向一位身材矮粗的將軍招了一下手。

兩位將軍走了過來,“報告將軍,帝國陸軍第3師第一裝甲旅第5坦克營營長梅爾津奉命向您報到!”梅爾津向兩位將軍行着軍禮。

“這位是斯泰特將軍,克羅地亞第7師的師長。”他向身邊那位身材矮壯的少將示意了一下,介紹說,“好吧,先到這裡坐下!”霍瓦你德將軍指了指靠着牆邊的一排沙發,三人就坐到了沙發上,勤務兵給端上了三杯紅茶。

“路上怎麼樣?”將軍開口問道。

“很順利,就是有點不太習慣坐船。”梅爾津回答。

“嗯,第一次誰都不太習慣。”霍瓦爾德將軍說道,“你的人員都到了嗎?”

“還沒有,我和十幾個軍官是在接到命令後先坐驅逐艦趕過來的,全營人員大約會在明天才能抵達,但卻沒有裝備。”梅爾津說道。

“很好,我想你可能也聽說了,克羅地亞第7步兵師將會改編成裝甲師。”霍瓦爾德將軍說道,“我需要你們儘快協助斯泰特將軍把第7裝甲師給訓練出來。”

“沒有問題。”梅爾津站起來回答。

“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斯泰特將軍問道。

“可能需要半年。”梅爾津說道,他看到霍瓦爾德將軍不經意地皺了皺眉頭,於是又解釋說:“裝甲兵是個技術兵種,也許士兵們只用一個月的時間就能熟悉車輛,但戰術配合和操作沒有半年的時間絕不可能形成戰鬥力,將軍。”

“嗯,好吧,只能這樣,看來我們需要把進攻計劃向後推遲。”霍瓦爾德將軍攤開了雙手,有些無奈地向斯泰特將軍說道。

梅爾津跟着斯泰特將軍來到了設在城外的克羅地亞第7師的駐地,目前已經有一些坦克和裝甲車從港口那邊被運了過來。訓練場里正躲在車後乘涼的士兵們見到斯泰特將軍從外面走了過來,連忙一個個站起身,跑到站車身旁,站得筆直。

斯泰特見梅爾津的眼神停留在幾輛坦克車上,於是手插着腰,半轉身面朝着向他們立正的坦克兵,帶着有些自豪的口氣說道:“怎麼,沒見過吧?這些就是帝國最新研製的伊斯萊亞三型坦克,根據皇儲的命令,非洲軍團將會首先裝備這種新式坦克。”

“嗯,確實很不錯。”梅爾津中校一邊仔細觀察着這些坦克的結構,一面說道。從外觀上看,這些坦克比他之前所駕駛過的伊斯萊亞1913式坦克要大上一圈,而且履帶也加寬了許多。它裝備的坦克炮依然還是37毫米炮,但是肯定又加長了身管。根據他的估計,這樣的車體全重應該會超過了10噸。

“能把說明書給我看看嗎?”他向一位手裡拿着作戰手冊的坦克兵說道。

“是,長官。”那名坦克兵慌慌張張將手裡有些揉皺了的作戰手冊遞了過來。

梅爾津從那士兵手裡接過說明書,打開後找到技術參數那一頁仔細看了一下:車長4.86米,車寬2.42米,整車重量(不含彈藥)11.2噸,乘員4人。發動機:斯太爾1915型V12柴油機,146馬力,時速42公里(公路)/25公里(越野),行程140公里。武器:伊斯萊亞1914型37毫米42倍口徑加農炮,一挺同步機槍,一挺車頂機槍。裝甲厚度:正面15毫米,側面10毫米,後部8毫米。

“我們會有多少這種坦克?”梅爾津向斯泰特將軍問道。

“哦,讓我看看。”斯泰特從上衣口袋裡拿出一張編制表,在上面看着:“我們師一共是182輛坦克,118輛裝甲車,24輛自走炮……這是什麼東西?”

“那是裝在履帶車上的火炮。”梅爾津說道,“這些火炮的口徑是多少?”

“唔……是75毫米。”斯泰特說道,“另外還有用卡車拖拽的重型火炮,編制是36門,其中有12門150毫米重炮。”

“很強大的火力,這樣的火力配置足以突破一個軍把守的防線。”梅爾津說道,“我想步兵團也是用汽車來運輸的吧?”

“嗯,我們總共配屬了626輛卡車,還有一些小型汽車,兩個摩托化步兵團,一個裝甲團,還有師屬炮兵團,總人員編制是18670人,似乎比目前的人數要少?”斯泰特稍微皺了皺眉頭。

“可是它的火力配備卻幾乎強了三倍,將軍,這些坦克上都裝備有火炮,而且每輛裝甲車上還有兩手挺機槍。”梅爾津說道,“它的攻擊力應該是目前步兵師的三倍。”

“這麼說很令人吃驚,我現在很期待看到它的第一次表演了。”斯泰特笑了起來,“至少我們跑得比步兵師要快得多。”

坦克對於步兵陣地的衝擊性已經得到了驗證,實際上北非開闊的沙漠地帶纔是發揮這種新式兵器特點的最佳場所。西線戰場上密佈的溝壕以以及衆多的河流、沼澤和森林地帶並不適合這種裝甲武器的發揮。

此時,英國和法國人制造的坦克已經投入到了西線戰場上,但並沒有發揮太多的作用。德國人由於得到了李海頓提供的坦克樣品,在改進這此坦克的同時,也研製出了剋制這種裝甲兵器的新武器:12.7毫米機槍和20毫米機關炮,並在前線進行了少量裝備。

英法兩國第一次的坦克運用並不是很成功,但是還是展現了一定的前途。至少步兵沒辦法抵擋它的進攻,按照英國人的設想坦克是作爲對伏地鐵絲網和機槍陣地的破壞者投入戰場的,雖然由於機械傳動裝置和發動機的不足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它們還是能夠勝任一些任務。

而在奧匈帝國,坦克是作爲主要突擊力量而使用的,雖然奧匈坦克的裝甲厚度和重量遠不如英國坦克,但在機動性上卻是世界上最好的。這也是李海頓要在北非成立試驗性的裝甲師的目的。

實際上在東線德國一線也是試驗這種武器的好場所,但這種機會還是讓給德國人去吧。烏克蘭泥濘的道路上肯定會造成大量的非戰鬥性損耗,而喀爾巴阡山地卻不適合坦克的大規模應用。

一一九日落法蘭西八一三二埃及戰記六157 琉球海戰五二四新概念63 戰略一五二察裡津三八九斯卡格拉克二173 大西洋戰局一二二歐事研究會五六自食惡果169 南洋艦隊一四三海神之戟六一三九海神之戟二173 大西洋戰局五四新兵一三二埃及戰記六13 欽州一128 菲律賓一16 軍備競賽五四新兵六二帝國結構105 庫班戰役一一一二日落法蘭西一三十武器的進步111 漠北一47 海軍技術105 庫班戰役一134 奇襲紐約三十八東非49 購艦七十意大利二四七普熱米爾三61 高加索空戰三131 菲律賓四七十五塞爾維亞115 蘇門答臘三158 琉球海戰六七十意大利二24 大葉尼塞戰役四十六十年64 出埃及九一斯卡格拉克四九九斯卡格拉克十二一〇三烏克蘭一三五激流一九改裝計劃170 對立的戰略113 蘇門答臘一三六宣戰九一斯卡格拉克四89 海嘯二50 意大利54 多事的冬天一五〇察裡津一七四意大利六76 怒海爭鋒四86 直布羅陀二74 怒海爭鋒二四一整軍622 大葉尼塞戰役二一四一海神之戟四59 高加索空戰一一三一埃及戰記五67 積蓄一166 半島登陸5一一二日落法蘭西一八十裝甲師六在路上一〇七北非47 海軍技術一一七日落法蘭西六7117 蘇門答臘五一二一七月攻勢82 重返歐洲一〇七北非六六相遇107 庫班戰役三119 蘇門答臘七六十大合圍114 蘇門答臘二116 蘇門答臘四79 黃色計劃二十三德國造船廠四二塞爾米亞一一五七烏拉爾一五六自食惡果二七裝巡還是戰巡72 挪威海四十一遠東的大生意70 挪威海二一二六動盪164 歐洲劇場124 潛艇部隊一一五日落法蘭西四19 西班牙黃金三139 兵進中亞一120 蘇門答臘八
一一九日落法蘭西八一三二埃及戰記六157 琉球海戰五二四新概念63 戰略一五二察裡津三八九斯卡格拉克二173 大西洋戰局一二二歐事研究會五六自食惡果169 南洋艦隊一四三海神之戟六一三九海神之戟二173 大西洋戰局五四新兵一三二埃及戰記六13 欽州一128 菲律賓一16 軍備競賽五四新兵六二帝國結構105 庫班戰役一一一二日落法蘭西一三十武器的進步111 漠北一47 海軍技術105 庫班戰役一134 奇襲紐約三十八東非49 購艦七十意大利二四七普熱米爾三61 高加索空戰三131 菲律賓四七十五塞爾維亞115 蘇門答臘三158 琉球海戰六七十意大利二24 大葉尼塞戰役四十六十年64 出埃及九一斯卡格拉克四九九斯卡格拉克十二一〇三烏克蘭一三五激流一九改裝計劃170 對立的戰略113 蘇門答臘一三六宣戰九一斯卡格拉克四89 海嘯二50 意大利54 多事的冬天一五〇察裡津一七四意大利六76 怒海爭鋒四86 直布羅陀二74 怒海爭鋒二四一整軍622 大葉尼塞戰役二一四一海神之戟四59 高加索空戰一一三一埃及戰記五67 積蓄一166 半島登陸5一一二日落法蘭西一八十裝甲師六在路上一〇七北非47 海軍技術一一七日落法蘭西六7117 蘇門答臘五一二一七月攻勢82 重返歐洲一〇七北非六六相遇107 庫班戰役三119 蘇門答臘七六十大合圍114 蘇門答臘二116 蘇門答臘四79 黃色計劃二十三德國造船廠四二塞爾米亞一一五七烏拉爾一五六自食惡果二七裝巡還是戰巡72 挪威海四十一遠東的大生意70 挪威海二一二六動盪164 歐洲劇場124 潛艇部隊一一五日落法蘭西四19 西班牙黃金三139 兵進中亞一120 蘇門答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