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一羣坑爹貨

這時節鬧獨立,不是尋死還能是什麼?

楚豐想破了腦袋也想不明白,爲什麼他的兒子要潛逃回雍州去謀反。說是要割據雍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要搶皇帝的地盤兒,不是謀反,又是什麼?

類似的事情他在幾十年前搞過一回,那時候的朝廷雖然兵強馬壯,但是窮得要當褲子、門閥也不肯出力,打不起來。現在的朝廷可不一樣,舊族勢力受到了沉重打擊,朝廷暫時週轉有點困難,可是握着鹽鐵之利。更重要的是,整個國家的權利結構都在發生變化——權利在集中,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裡高效地調集人力物力財力,沒等戰爭把財政拖垮,朝廷已經重拳出擊打贏了。

拋開這個原因不談,顏肅之對楚家是相當優待的了。公平地說,楚攸不得封爵,只做國公世子,是他自己作的。除此而外,楚源封侯,又做刺史。家中幾代聯姻帝室。連分莊園,都分了挺大的一份兒——親戚裡,比姜家得的都多。

在這種情況下,楚攸還要叛逃,真是鬼迷心竅!

所以楚豐不肯相信,他的兒子怎麼會這麼蠢?!

親爹都想不明白的事兒,齊憑就更不明白了:“這個我就真不知道的,想來大公子不是這麼糊塗的人,可是我真的親眼見到了密信吶!”他是真的確認了之後才逃過來告密的。

想要響應起事,總要有提前朝廷聯絡的。齊憑因爲是楚家舊人,雖然現在在養老,還是被找上了門兒。來人拿着楚攸的書信,險些將齊憑嚇得心臟驟停!他是個有成算的人,當時裝成沒事兒人一般,說一句拜祭一下父母,腳底抹油,飛奔過來跟楚豐告密了。

楚豐纔是他的老闆呀!肯過來通風報個信兒,已經是他對楚家感情深了。否則,他就該跟顏肅之告密去了。

齊憑也不是沒城府的人,與楚豐這隻老狐狸湊一塊兒,死活沒參透楚攸這是爲什麼。楚豐確認了書信是真的,問齊憑:“我這便命人去追他回來!若是追不回來,當如何是好?”

齊憑苦笑一聲:“明公難道不是心裡已經有主意了麼?”

唯有大義滅親而已。

楚豐道:“我只盼是一場誤會。”一面說,一面命人趕緊去追楚攸,順便叫楚攸的兒子過來。不多會兒,便有管家帶着楚攸兩個小兒子來了,三個正在壯年的……失蹤了!

楚丰神色變幻不定,看着兩個小孫子,一聲長嘆:“冤孽!”命將這兩個小的帶到夫人那裡撫養。再問齊憑:“這裡面,真不會有什麼誤會麼?”

齊憑反問道:“方纔公主親臨,可說了什麼不曾?”

楚豐臉色大變:“難道?!”

齊憑道:“我也說不好,不過,這個公主從小就機敏,千萬不要是她察覺了什麼不對,過來試探的。明公,還是做最壞的打算吧。說不定……公主此時已經在大明宮了。”

楚豐:……

太乙真人是個狠得下心的人,雖然沒有搞明白大兒子爲什麼抽風,但是既然已經抽了,就要把危害降到最低。楚豐果斷地道:“你隨我入宮,面聖!”

齊憑慨然道:“責無旁貸。還請夫人入宮,求見太后。”

楚豐繃着臉道:“好。”

楚豐夫人自顏神佑走後便有些心慌,她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多年的經歷告訴她,在她不知道的地方,已經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了。也許,與她的長子有關。

等楚豐與她說了事情,催她去求見楚氏的時候,夫人慌道:“大郎……還有救麼?”

楚豐道:“能問出這個話,你說呢?”

夫人的眼淚不要錢地往下流:“一點兒救也沒有了麼?我不求不問罪,能不能保他一條命下來啊?哪怕要流放,哪怕要傾家蕩產……”

楚豐焦躁道:“我的命還不知道保不保得住呢!去見娘娘,萬不可說什麼求情的話,只管請罪。”

夫人哭了一陣兒,情緒穩定了下來,一抹眼淚,嘆道:“也是他自己找死。好在……還留了兩個孩子下來。”

楚豐道:“這些一個字也不要提!”

夫人道:“知道了。”

夫婦二人也不嚴妝,布衣芒鞋,入宮請罪。

————————————————————————————————

宮裡面,顏肅之沒有通知政事堂,召長子、長女、哥哥、弟弟,一塊兒來討論這個事兒。

顏孝之與顏淵之都嚇了老大一跳:“消息確切麼?”

顏肅之對顏神佑挑挑下巴,顏神佑道:“阿爹收到霍白的消息,雍州兵頗不安份,有人串連生事。輿部的消息,一個形似楚攸的人,持太尉的令牌出京往雍州去了。我與山郎親自去了一趟太尉府,山璞沒能見着楚攸,不但楚攸,連他的幾個年長的兒子都不曾見着。我是說見八郎娘子去的,縱然楚攸病了不好見,八郎岳父也應該露個面纔是。”

顏淵之怒道:“他是得了失心瘋了麼?!”

顏孝之道:“現在怎麼辦?阿孃那裡要怎麼說?還不知道要多麼傷心呢?”

六郎道:“雍州既已知悉陰謀,此事就不會鬧大。只要事情不鬧大,就還有轉圜的餘地。”

顏孝之比六郎他爹還欣慰,覺得侄子可真是長大了。顏孝之卻愁苦着臉,苦逼兮兮地問:“兵馬都調動了,事兒還能壓得住麼?”

顏肅之道:“壓得住壓不住,只要阿舅面上不要太難看就好。”

顏神佑突然起身道:“我再去一趟太尉府。”

顏肅之吃驚地看着女兒:“你還要去做什麼?”

顏神佑道:“太尉要是首告親子,阿爹還能留他幾分顏面。否則……”謀反是個夷三族的事情,楚攸所作所爲,你就說他不是謀反,也沒人會信了。最主要的是,政事堂不會相信的,沒有一個大臣會給楚攸求情的。爲了表明立場,不建議窮治楚豐就算體貼的了。

顏淵之道:“你一個婦道人家,不要做那麼危險的事情,我去!”

爭執間,已正經做了校尉的何大進來稟告:“聖人,太尉求見。”

顏肅之弟兄仨一副劫後餘生的樣子:“可算是來了。”

何大一臉奇異地道:“太尉沒着朝服,一身布衣,還穿個草鞋。夫人往後面求見娘娘去了。”

顏肅之喜道:“你不懂,你不懂,快他過來。哎,你們都甭在這裡了,六郎留下來。神佑去見你娘。阿兄四郎,都散了吧,只當不知道這件事兒。”

————————————————————————————————

顏肅之與楚豐見面,雙方都是感慨萬千。楚豐老淚縱橫,顏肅之也陪着他哭。

一個說:“臣無顏見陛下。”

另一個說:“阿舅對我,恩重如山。”

兩個男人哭了好一陣兒,楚豐心中慶幸不已。聽顏肅之這話音,楚豐心裡透亮——顏肅之已經知道了。他要再猶豫着不過來,等着他的就不知道是什麼了。

他知道,只要顏肅之是楚氏親生的兒子,就會要他的老命,也不會讓他家絕後。但是,會有什麼樣的處罰,那就真的不好說了。楚氏又不止他一個兄弟,雖然他弟弟不在了,但是侄子還在。他兒子謀反,擡舉他侄子承了他爹的嗣再正常不過了。

幸虧他來了!

楚豐擦擦眼淚:“是我對不起陛下呀!大郎這個目無君父的東西,他居然叛逃回雍州了!”說到最後,真是咬牙切齒,你跑了,兒子帶走了,爹扔下了,你真是坑爹啊!

顏肅之道:“別是有什麼誤會了。”

楚豐道:“陛下別爲他說什麼好話啦,這個畜牲,小時候看着做事還算妥當,我回舊京,命他掌雍州,也是可圈可點。誰知道卻把他的心給養大了!”

顏肅之哭完了,擦一把臉,點評道:“是雍州把他的眼界困得小了,哪怕到了京城,也沒給他拓寬了眼界。阿舅,我命人去追他,只盼他尚未鑄成大錯。”

楚豐道:“公主往臣家去,臣喚犬子待客,不想人卻不見了蹤影。公主離開後,臣命人搜尋,他已經去了數日了。恐怕,此時要到雍州了,來不及了,”說完又麻溜地跪下了,“臣慚愧,不敢求陛下寬恕,只求陛下給他個體面的死法兒。臣,在家裡聽候處置。”

顏肅之也沒辦法說不殺楚攸,只說:“阿舅何出此言?此事與阿舅何干?”

楚豐道:“是我教子無方,怎麼會沒有干係呢?陛下萬不可循私,當示天下以公。”

甥舅二人皆表現出色。

另一廂,楚豐夫人的表現也毫不遜色。顏神佑負責督造宮殿,顏肅之見她取名水平不錯,長安二字頗合胃口,命她把一應名目都給取了。顏神佑東拼西湊,不欲用什麼慈寧育聖的名目,挪了個興慶宮的名字給了楚氏用。

楚豐夫人就在興慶宮這裡請罪。

楚氏可比顏肅之難糊弄多了,顏肅之總歸是有一些浪漫主義的色彩,楚氏卻不同。黑暗的經歷磨練出了她的心性,並不是一點眼淚就能打動得了她的。蠢人掉再多的眼淚,到她面前也是個被拍死的命。

虧得楚豐夫婦應對得宜,楚攸之事落了楚氏的面子,但是楚豐腦筋清楚,楚氏的態度就好了不少。臉是冷的,話卻沒有太絕情:“跟我這兒哭有什麼用?你們對不起的不是我,是聖人!”

楚豐夫人試淚道:“已經去了。都是我們沒有教好孩子,誰知道小時候好好兒的,長大了就翻臉不聽話了呢?”

楚氏道:“行了,有個糟心的兒子,誰都受不了!”突然就想起顏肅之的中二期來了。楚氏又額外指點了楚豐夫人,讓她給楚豐帶話,請了罪,就辭職!什麼都別要了!

楚豐夫人道:“我們也是這麼想的。只是……不知道政事堂那裡……”

楚氏嘆道:“爭一爭罷,二孃也在政事堂,我與她說一說。”

楚豐夫人往日看顏神佑干政頗爲不滿,現在卻恨不得她說話管用一點、再管用一點。別看李彥等人在昂州時也算是舊識,可是這些人與楚豐並不是一路人。楚攸又做下這等事來,不被發現了,事情敗露只在早晚,政事堂不殺雞儆猴纔怪!

帶着忐忑的心,還有一點“有娘娘關照,我大郎是不是就不用死了”的期盼,楚豐夫人回家了。

夫妻倆打一照面,互相通了個氣。楚豐道:“我原本想撐到二郎能返京入中樞的,現在看來,撐不下去了。我這便上表,辭了太尉之職。”

“那——既然娘娘關照了公主,咱們大郎是不是還有救?”

“快別想那麼多的好事了!唉!”

————————————————————————————————

楚攸叛逃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京城,霍白除了快馬向顏肅之提前通報之外,還通過正規渠道,向政事堂發了正式的公文。按照規定,他這麼密奏,已經是不合規矩了——應該通過政事堂向皇帝上奏的。誰叫他老婆是皇帝侄女兒呢,人家一家人,有的是遮掩的辦法。假裝是老婆給親伯父寫信,你有意見?

因爲是急件,沒過兩天,政事堂就都知道了,也知道霍白已經採取行動了。

當天,朝會上就被提了出來。顏肅之得給他舅面子:“此事我已知之,太尉大義滅親,已親自向朕揭發了。”

朝上議論紛紛,都說,怪不得太尉稱病辭職了呢!

有他的話打底,又有史官的記錄爲證,楚豐就不算合謀,還要算是揭發有功,楚豐一脈,就是保全了。只是楚攸的命,就保不下來了。謀反,夷三族。他爹他弟弟事先不知情,事後有揭發、補救,摘出來了。與他同行的三個兒子,就是死罪。他的兩個還在京城的兒子,比着年齡,長者年過十六,絞。幼者未過十六,免死,流。

李彥、丁號等有些遺憾,楚豐辭職了,楚源還在呢。真正生氣的是霍亥,他親孫女兒說給楚攸的幼子了呀!楚攸謀反了……這不坑爹呢嗎?!

霍亥一跳三尺高,要求把楚源的冀州刺史也給除了,理由是:“以雍州事爲鑑,請毋以楚源任疆臣。”反賊的弟弟,讓他做封疆大吏,你們腦子沒病吧?!

沒人給楚源求情,連顏孝之都說不出話來,他也覺得楚源有點危險的。本來沒這個心的,一看他哥被定罪了,搞不好也有這個心了,到時候,你是殺呢?還是不殺?不如召回來,讓他沒機會爲惡,也就不用死了,好歹給舅舅留個兒子吧。

顏孝之出列:“臣附議。”

李彥等本來就覺得楚豐是個老狐狸,算不得一心爲國,楚攸更有私心,想壓一壓楚家的。也趁勢出列附議。

顏神佑最後出列:“楚攸何以忽爾叛逃?必有人唆使,請治其黨羽。”

顏肅之道:“傳旨霍白,翦其黨羽。解遞楚攸父子入京。遷雍州豪強入京。雍州軍士從逆者,誅校尉以上。”還真是要謝謝楚攸,送來了一個清洗雍州的好理由。

顏神佑復請示,爲楚攸家女孩子求情。此事不同於尋常犯法,尋常犯法,罪不及出嫁女。這是謀反,誰家還傻不愣怔地跟楚攸繼續做親家呢?你繼續好吃好喝供着楚攸的閨女,還當楚攸兒子是女婿,這是跟朝廷唱對臺戲?就算不離婚,也得跟楚攸劃清界線。

即使楚豐不倒,你這樣是不給他面子,太后那裡也不好看,那也不行。太尉與皇帝,你選一個吧。

可顏神佑得照顧着楚氏的面子,楚家還得做人。好歹是親戚,也不能打擊得太狠了。再者,楚攸的孫女兒,還是八郎的媳婦兒呢,這是要啊,還是不要?

顏肅之道:“楚攸幼子,交與燕國公管教。趙王妃交付娘娘教導。”又催着政事堂趕緊下令,把雍州的事兒給平了,看看到底是誰敢附和着楚攸謀反,還特麼不給朝廷通風報信!

————————————————————————————————

霍白的效率很高,他壓着沒動,不代表沒有準備。一直盯着雍州舊族與楚氏舊部呢,再兼他媳婦兒在雍州開局不利,雍州上層的貴婦們對於顏家女人的作派十分鄙薄。顏靜嫺真是閒得發慌,偏她又是個有些能耐的人,就把一腔熱情,用來幫丈夫的忙。顏神佑派給她的幾條明線,她玩得順溜,楚攸入境,還是她先發現的。

霍白也不客氣,等楚攸進了他岳父的家,算定他們會召集人來開會。等了半天,看着車水馬龍的聚了好些人,下令早就準備好的士兵先圍後抓,一鍋就將這些人給端了。人贓並獲,還繳了一些往來書信。

痛快!

蛇無頭不行,領頭的都被抓了,事兒也就興不起來了。霍白派人拿着大喇叭去宣佈:只誅首惡,不殺協從。穩了軍心,再慢慢甄別。

那一廂,霍白挨個兒點了人頭,才發現這裡面除了本地舊族,還有一個半生不熟的熟人——解昂!

霍白恍然大悟:“原來是你啊!”

解昂一臉的晦氣,他剛剛還在跟楚攸建議:“霍白頗有城府,心狠手辣,頭一個要除的就是他。請置請,伏刀斧手,擒而斬之。”當年就是他跟霍白密謀坑人家張太府的,彼此都知道對方是什麼人。霍白知道解昂不夠安份,解昂也知道霍白沒節操。不同的是,世易時移,霍白蛻去了青澀中二的狠戾,解昂卻越發鑽起了牛角尖兒來了。

解昂原本便是助張太府掌益州的,如果說當時的張太府是益州的土皇帝的話,他大小也算個三公級別的。費了老大的勁兒,賣了老大,大周也沒把益州給他,也沒讓他入中樞參與決策,就給了他一個郡,讓他做郡守去了。

郡守就郡守吧,做出業績來,又對大周有功,難道不應該前途無量的嗎?當時地盤小,刺史都有數兒的,現在地盤大了,還多拆出了好幾個州,他業績又做得不錯,總該輪到他做刺史了吧?

他卻不知道,霍白因爲跟他合謀,都險些被顏家看不上,要攛掇着離婚。就是因爲人品不夠好!覺得這個老闆不好,想跳槽,ok。但是幫着別人坑老闆,又是另一回事了。被你幫忙的人,也會瞧不上你。哪裡再敢扶植你呢?

霍白聰明,改了,解昂卻越發怨念了。直到遷都長安,顏肅之召天下地方官來面見,考試、選拔。霍白自以做得不錯,靠實力也能拼上了。結果還是沒有!

真是要氣死了啊啊啊啊啊!

正好,楚攸也很生氣。甘銘那個死老頭子!舉止透着寒酸,面上透着短夭,偏偏不去死,還壓在他的頭上!論出身,比資歷,甘銘哪一條比他強?更別說這個老不要臉的還走裙帶關係,先跟着公主混,然後才做了尚書!

旁人也許會覺得甘銘不好惹,楚攸卻是不怕他的。頂撞了甘老頭兩回,還被甘老頭點名給批准了!

正遇上解昂不得志,左右分析,覺得混不出頭了,要另謀他途。解昂縱橫捭闔又比楚攸高明些,前來遊說楚攸,說以前朝舊事,攛掇着楚攸回去做土皇帝。而且越快越好——

楚家在雍州的勢力受到了一定的打擊,連雍州這塊地方,邊界都被切得跟狗啃的似的。霍白率軍入境,還在改編雍州兵。楚家在雍州的勢力受到了蠶食,再不動手,以後就再沒有機會了。

解昂還打消了楚攸的另一個顧慮:“只消有太后在,陛下也不能將楚家如何的。”

楚攸一想也是,兩人一拍即合,這便有了接下來的事情。

霍白一咧嘴,懶得去嘲笑這些人,只吩咐一句:“看緊了,不要讓他們自殺了。”將人都捆了,連鞋襪都脫了搜,頭髮也打散了,讓這些人身上一點鐵片也不留。自己卻去翻揀書信——楚攸昔年的李長史,他居然沒有出現!難道沒有參與?

李長史果然是沒有參與的,但是霍白卻在楚攸與雍州的往來書信中找到了他的名字。連夜提審了知情者,道是給李長史送過三封信,也勸過數次,信是泥牛入海,見面後李長史就是掩耳。

霍白笑了:“請他過來吧。”媽蛋!老子對你夠客氣了,留着你繼續當長史,你特麼知情不報!

李長史在家裡正等着呢,來人也客氣,他也配合。見了霍白,他依舊是一言不發。霍白問道:“我知道你夾在中間爲難,不好出賣舊主。不過,以君之智,何不稟於太尉。”

李長史苦笑道:“稟告太尉與向朝廷首告,有什麼區別?我聽說朝廷的消息很靈通……”

霍白道:“那我也只好請先生一同上京去了。連家眷。”

李長史道:“我兒與陳氏定婚,尚未迎娶。知曉此事後,已退婚書,還望毋行誅連。”

霍白笑道:“你道有情有意——陛下連楚攸的三族都誅不全,首惡尚且如此,何況爾等?此間事罷,我親自護送諸位上京。”路上有個閃失,人死了,麻煩就大了。

————————————————————————————————

霍白一路小心,沒惹什麼麻煩,頂多將這些人餓上兩頓飯。

顏神佑卻遇上了一個大麻煩!

那位被退婚的陳家小娘子,千里迢迢,跑到京城來了。拿着她當初給的一雙玉環,到公主府來求見:“我有殿下所賜信物,求見殿下。”守衛不敢怠慢,拿了玉環進去鑑定,確實是太府造的進上之物,能有這東西的,沒幾個人。稟於顏神佑。

顏神佑出於好奇,接見了陳氏,見她布衣素服、不着脂粉,就奇怪了,問道:“你有何事?”

陳氏跪言:“昔年妾與李氏定婚,是殿下爲媒證,今李氏無奈陷於尷尬,不欲誤妾青春,要與妾退婚。妾雖粗陋,亦讀詩書,豈是那等趨利避害的涼薄之輩?聽聞李氏押解至京,求殿下再爲妾做一回媒,天涯海角,妾隨他去。”

她來求與未婚夫共患難來了!

顏神佑倒是知道,李長史已經查明瞭不算同謀,知情不報也有一個“不陷舊恩主”的理由。李長史既不能辜負朝廷,與楚攸共謀,也不好出賣舊日恩主,告發他,就只能自己扛了。連李彥都稱讚他“難得”。

只不過畢竟是對朝廷不忠,還是要問罪的,全家都要發配的。主動退婚,不拖親家下水,也是有情有義。

世人只能說李長史厚道,陳氏家教好,風氣正——沒瞧見那些“附逆”的,已經離了好幾樁婚了麼?朝廷沒有拿李長史出氣,也是公正。現在陳氏找來了,如果兩家繼續做親家,那又是一樁美談。顏神佑如果順着大團圓劇本兒走,爲她說和一下,那也是個正面人物——她也只能這麼做,不然就成反面人物了。

大周哪怕覆滅了,後代修史,陳氏都能在《列女傳》裡佔個幾十字。

這都不是個事兒。

顏神佑順口也就答應了,還特意去找了顏肅之說明了情況。顏肅之嘆一回:“這世上有良心的人還是多的。李氏……算了,不與他們計較了。你去一趟吧。陳家能教出這樣的女兒來……他家兒子我記得也曾錄名的?”

顏神佑道:“那您得問老甘,我去給他們做個媒去了。您要擡舉他們家?”

顏肅之嘲笑道:“你當你爹傻呀?謀反,知情不報,什麼好事麼?以觀後效,看看是真君子,還是別有所圖罷了。”

事情到此時還是挺順利的。

真正的麻煩事兒是——霍亥本來都當堂與楚家退婚了,他孫女兒不知道哪根筋給搭錯了,聽說了孫氏的事情之後,她心理壓力太大,死活要嫁楚攸那個已經削成了白板,發給楚豐管教的兒子。

霍亥險些沒氣出毛病了,必須是不答應的。可這丫頭邪性了,一根繩子把自己吊房樑上了,虧得發現得早,不然霍白正好不用錯過參加堂妹的葬禮。鬼門關前轉了一圈兒,霍小娘子反而來了勁兒了,又開始鬧絕食。

她爹不但不制止,還得她這樣,也算是有情有義的。霍亥這回是真的被氣病了——真坑爹呀!

作者有話要說:霍氏和陳氏的情況有所不同,這個下一章會細說滴~

下面霍小白會發威噠!

然後神獸的糟心事就要來了

感謝投霸王票的親們=3=

多多扔了一個地雷投擲時間:2014-11-20 21:44:11

16459579扔了一個地雷投擲時間:2014-11-20 23:14:16

感謝澆花的親們=3=

讀者“mei”,灌溉營養液+12014-11-20 22:25:08

讀者“mei”,灌溉營養液+12014-11-20 22:25:07

讀者“mei”,灌溉營養液+12014-11-20 22:12:07

讀者“mei”,灌溉營養液+12014-11-20 22:11:58

讀者“yiyu”,灌溉營養液+12014-11-20 20:13:16

讀者“拖延症患者”,灌溉營養液+12014-11-20 16:41:01

第9章 名字的後續第288章 又一熊孩子第6章 陳年舊事二第179章 準備發盒飯第251章 女王的訓誡第194章 京城風雲變第37章 舅公要回來第277章 粉絲的執着第9章 名字的後續第280章 開明的親戚第181章 禍害遺千年第2章 人造小神童第198章 學霸見學霸第223章 又在犯壞了第245章 又一朵奇葩第129章 虎走山不空第157章 奮力的丁號第230章 務實的老人第310章 拉快進度條第220章 將軍下揚州第67章 準備回家咯第86章 近鄉情更怯第二次分紅第207章 相爭沒人性第153章 神秘的丁號第245章 又一朵奇葩第6章 陳年舊事二第278章 神獸的先手第179章 準備發盒飯第146章 暴走的變態第103章 駐京辦活動第134章 皇帝耍賤招第一次較量第193章 民心與士望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第235章 姐夫小舅子第234章 混亂的臨安第一次較量第102章 又有事發生第165章 女王的檢閱第248章 惹事的燉魚第119章 前進吧少年第101章 你們頭疼吧第84章 鹽鹽鹽鹽鹽第62章 小魔頭當家第284章 又遇奇葩事第111章 痛苦的蛻變第52章 祖母教孫女第201章 開闊新思路第12章 鬧劇亂收場第233章 坑爹的阮梅第161章 未來的難題第37章 舅公要回來第81章 找到好藉口第283章 狡猾的太子第165章 女王的檢閱第193章 民心與士望第二次分紅第48章 奇怪的喪禮第11章 喜事變鬧劇第189章 大幕拉開了第9章 名字的後續第316章 真正的女王第三個壯丁第一□□會第270章 學霸的戰爭第112章 顏肅之支招第85章 一個美少年第134章 皇帝耍賤招第180章 盒飯發下來第85章 一個美少年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第194章 京城風雲變第264章 萬事皆有始第219章 鬱陶的表態第314章 諸女齊謀劃第80章 小變態下鄉第103章 駐京辦活動第146章 暴走的變態第161章 未來的難題第251章 女王的訓誡第6章 陳年舊事二第22章 結兩姓之好第298章 助拳的來了第237章 虞堃的不甘第290章 一羣坑爹貨第23章 皇帝的心思第207章 相爭沒人性第140章 變態的難題第263章 水上與水下第77章 顏肅之卜卦第265章 女人的難題第246章 不安份的人第315章 皇帝的決心第318章 林瑤番外一第56章 又一場葬禮第147章 女王的誤會第116章 着急的岳父第189章 大幕拉開了第97章 不聽老人言
第9章 名字的後續第288章 又一熊孩子第6章 陳年舊事二第179章 準備發盒飯第251章 女王的訓誡第194章 京城風雲變第37章 舅公要回來第277章 粉絲的執着第9章 名字的後續第280章 開明的親戚第181章 禍害遺千年第2章 人造小神童第198章 學霸見學霸第223章 又在犯壞了第245章 又一朵奇葩第129章 虎走山不空第157章 奮力的丁號第230章 務實的老人第310章 拉快進度條第220章 將軍下揚州第67章 準備回家咯第86章 近鄉情更怯第二次分紅第207章 相爭沒人性第153章 神秘的丁號第245章 又一朵奇葩第6章 陳年舊事二第278章 神獸的先手第179章 準備發盒飯第146章 暴走的變態第103章 駐京辦活動第134章 皇帝耍賤招第一次較量第193章 民心與士望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第235章 姐夫小舅子第234章 混亂的臨安第一次較量第102章 又有事發生第165章 女王的檢閱第248章 惹事的燉魚第119章 前進吧少年第101章 你們頭疼吧第84章 鹽鹽鹽鹽鹽第62章 小魔頭當家第284章 又遇奇葩事第111章 痛苦的蛻變第52章 祖母教孫女第201章 開闊新思路第12章 鬧劇亂收場第233章 坑爹的阮梅第161章 未來的難題第37章 舅公要回來第81章 找到好藉口第283章 狡猾的太子第165章 女王的檢閱第193章 民心與士望第二次分紅第48章 奇怪的喪禮第11章 喜事變鬧劇第189章 大幕拉開了第9章 名字的後續第316章 真正的女王第三個壯丁第一□□會第270章 學霸的戰爭第112章 顏肅之支招第85章 一個美少年第134章 皇帝耍賤招第180章 盒飯發下來第85章 一個美少年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第194章 京城風雲變第264章 萬事皆有始第219章 鬱陶的表態第314章 諸女齊謀劃第80章 小變態下鄉第103章 駐京辦活動第146章 暴走的變態第161章 未來的難題第251章 女王的訓誡第6章 陳年舊事二第22章 結兩姓之好第298章 助拳的來了第237章 虞堃的不甘第290章 一羣坑爹貨第23章 皇帝的心思第207章 相爭沒人性第140章 變態的難題第263章 水上與水下第77章 顏肅之卜卦第265章 女人的難題第246章 不安份的人第315章 皇帝的決心第318章 林瑤番外一第56章 又一場葬禮第147章 女王的誤會第116章 着急的岳父第189章 大幕拉開了第97章 不聽老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