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

王朗答道:“本月至今,落戶的流民數近有二百,比起上月少了些。”

荀貞問道:“流民多是哪裡人?”

“有汝南來的,也有從吳、丹陽、九江、阜陵來的。”

徐州周圍的兗、豫、揚、青這四個州,兗、青二州黃巾橫行,豫州境內雖少黃巾,然豪強林立,尤其汝南,轄地既廣,郡內的士人、豪強又分與二袁通聲息,各縣的地方勢力是最多的,少數的縣邑甚而形同割據,揚州沒有黃巾,但盜賊、宗豪多,九江、阜陵有鄭寶等,丹陽現有祖郎、焦已等,吳郡有嚴白虎、鄒他等,各聚衆呼嘯山湖,或集結宗族子弟盤踞縣鄉,時有掠奪別縣、互相攻伐之事發生,民不能安,因而此四州內都有百姓逃離,廣陵與汝南、吳、丹陽、九江、阜陵俱接壤,王朗在廣陵又設法舉措地大力招徠流民,這幾個郡遂有不少百姓都流入了廣陵。現今荀諶去了九江當太守,王朗不太好再從九江、阜陵一帶誘招流民,連帶着從吳、丹陽來的流民也略有減少,因是這個月的流民落籍數不如上個月多了。

荀貞點了點頭,說道:“豫、揚風俗不同,此兩地之流民,君宜分別安置,不可使之混居。”

“流民”不是單獨的人,有的是同鄉,有的是同族,如把揚州、豫州的流民安置在一處,此兩地風俗不同,語言有別,最重要的士人有地域觀念,農人更有地域觀念,爲爭好田、水源,他們就極有可能會出現各自與親友、鄉人抱團,進而與對方展開械鬥的情況,是以,荀貞囑咐王朗要把不同地域的流民分開安置。其實,這不用荀貞交代,王朗自會知曉。

他答道:“正是如將軍所囑,朗把廣陵劃爲東西兩片,邗溝以西用以安置豫民,邗溝以東用以安置揚民。”邗溝由南到北,貫通廣陵,大體把廣陵平分成了東西兩半。

荀貞撫髭頷首,笑道:“君嫺熟政事,這些政務自是不需我交代。”

王朗早年師從楊賜,因通經得拜爲郎,任滿,除甾丘縣長。中平二年,楊賜去世,王朗棄官爲楊賜服喪。郡舉孝廉、公府召闢,他皆不應,後來陶謙主政,舉他爲州茂才,闢爲州治中。治中從事,相當於郡之功曹,主管州府人事。觀王朗過往的仕宦經歷,在過朝中,治理過縣,又任過治中這樣的重要州職,確是熟悉政事。這也正是荀貞表他爲廣陵太守的一個主要緣故。

邗溝入廣陵境,經平安、高郵、海陵,全長二百餘里,至長江而止。

邗溝入江的口岸處,海陵縣地界中有一地名叫東陵亭,此地因兩個人而頗知名於世。

一個是秦末的召平,召平是廣陵人,被封爲東陵侯,秦亡之後,他成了布衣,爲衣食故,乃種瓜長安城東,其瓜甜美,被時人謂之“東陵瓜”;另一個是位名爲杜姜的女子,此女是廣陵郡海陵縣人,和呂岱同郡,據說有道術,能易形變化,隱顯無方,後傳說昇天,成了仙人,號爲東陵聖母,吳楚之地,好巫祝、方術,俗多淫祠,便有人在東陵亭這裡給她立了廟祠。

荀貞前些時在彭城,傳檄各郡,命控制浮屠的發展,又令各地破除淫祠,東陵亭的這個東陵聖母廟也在被破除之列。荀貞從邗溝下來,路經東陵時,特地去看了一看,見已被王朗破除得乾乾淨淨。荀貞在讚賞了王朗聞令而動的執行力後,問他道:“民可有怨言否?”

王朗答道:“破廟時,廟祝妄言會招來所謂東陵聖母的譴罰,聚衆阻礙,郎聞之,親至廟中,與廟祝約,如果真致罰,郎願身受,並限以三日之期。”

荀貞笑問道:“可有罰至麼?”

“又哪裡有什麼譴罰了?破廟三日,郎安然無恙,海陵縣民遂皆歸家,無有再信此東陵聖母者矣。”

“那廟祝呢?”

“郡府有吏上言,請我以‘妖言’治之。郎憐其愚昧,恕而未究。”

“妖言”是一項罪名,妖言惑衆之意,按此罪,重可處死。王朗治郡務以寬恕,疑罪從輕,即使犯下刑事罪的,只要存在疑點,證據不足,也多不重處,這個廟祝雖然聚衆阻礙破廟了,但沒有給郡中造成實際的破壞,他當然也就不會聽從郡吏的建議,給此人以嚴懲了。

聞得王朗此言,荀貞想起了昨晚與李博單獨相見時,李博給自己說的一番話,李博當時說王朗在郡,十分優容士吏,舉了幾個郡吏、縣中長吏以及士人觸法的事例,而王朗皆未嚴治。想起此節,荀貞因從容笑道:“治郡寬恕雖善,然君舊名不可忘也。”

王朗本名嚴,後更名爲朗。

荀貞此話之意很明白,治郡該寬恕的時候要寬恕,但該嚴格的也要嚴格,寬嚴相濟方爲正道。

王朗領會到了荀貞話裡的意思,當下應道:“諾。”

過東陵亭,向西北行三四十里即至廣陵縣。廣陵縣的縣令是盧廣,荀貞與他數月未見,相見甚歡。由廣陵縣南下是江都,江都令步然出自淮陰步氏,初爲郡吏,歷轉諸曹,黽勉明斷,數月前,荀貞以“建威將軍”的名義察舉廉吏,陳登舉薦了步然,荀貞試其才,發現可堪重負,遂察其廉吏,表爲江都令。在江都,荀貞考察軍政諸事,各項皆佳,因對步然的能力表現甚是滿意。再從江都向西北到輿國,又至堂邑。

由廣陵至堂邑,加上邗溝東邊的海陵,此數縣都離長江不遠,皆與揚州接壤。

在堂邑,荀貞沒有住入縣寺,而是在關羽的營中住了一晚。

關羽是司隸河東郡人,生長北方,現今連月不動地駐兵在長江北岸,氣候、環境與北地大不相同,剛開始時,他頗不適應,然至於今,早已習慣了。

張飛禮重君子,輕小人,關羽與張飛剛好相反,傲士大夫,撫卹兵卒,對張飛的毛病,荀貞還可以指導,使其改正,關羽的這個毛病卻是沒辦法指導的,他已經對士大夫倨傲了,再去指點他?只會引起他的厭惡,使他更加倨傲,而不會有別的效果。因此,荀貞在關羽營中住宿的這晚,只與關羽談笑舊事,絲毫不涉及對他的指點、教導。

次日,荀貞巡視關羽營中,察看他演練部曲,雖不及許仲所部的親兵嚴整,卻亦是精銳。這日下午,便在關羽的營中,荀貞召徐榮等將校,又有王朗等列席,開了一個簡短的軍事會議。

17 第一天(中)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59 慨嘆52 受表揚威心感動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10 曹孟德四策禦敵89 從徵汝南(中)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5 江禽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94 願以區區當芹獻63 滍水星河影動搖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39 得二荀舉薦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59 奮武意收黃巾用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46 盜馬37 起行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35 大勝(下)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91 忽然聞得故人到6 生子當如孫伯符14 守城初戰7 獨行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29 樂進歸來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1 朋黨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67 鮮卑復又寇幽並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50 祭祀族宴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39 得二荀舉薦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61 仲業27 朱公偉奉天子詔73 鎮東檄調三將援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28 孫文臺發豫州兵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44 高家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25 備寇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50 排場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25 鄉有野賢14 守城初戰37 會師(下)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61 太守行春(上)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56 行若純儒實懷詭62 太守行春(下)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17 無賴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51 無中生有兵家計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20 牽掛者何
17 第一天(中)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59 慨嘆52 受表揚威心感動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10 曹孟德四策禦敵89 從徵汝南(中)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5 江禽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94 願以區區當芹獻63 滍水星河影動搖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39 得二荀舉薦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59 奮武意收黃巾用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46 盜馬37 起行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35 大勝(下)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91 忽然聞得故人到6 生子當如孫伯符14 守城初戰7 獨行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29 樂進歸來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1 朋黨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67 鮮卑復又寇幽並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50 祭祀族宴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39 得二荀舉薦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61 仲業27 朱公偉奉天子詔73 鎮東檄調三將援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28 孫文臺發豫州兵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44 高家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25 備寇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50 排場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25 鄉有野賢14 守城初戰37 會師(下)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61 太守行春(上)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56 行若純儒實懷詭62 太守行春(下)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17 無賴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51 無中生有兵家計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20 牽掛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