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

前漢之外患以匈奴爲最烈,高祖時乃至有白登之圍,於是不得不用和親之策,用漢家的女兒換來邊疆的暫時安穩,到了孝武皇帝時,孝武帝雄才大略,既是感白登之恥,不能忍受和親的“屈辱”,也是爲國家平定邊疆,遂舉國伐兵,數徵匈奴,歷經河南、漠南、河西、漠北諸戰,在衛青、霍去病等漢家名將的破擊窮襲下,最終犁庭掃穴,封狼居胥,徹底打垮了匈奴,使得“是後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最終既報了白登之恥,又穩定了帝國的邊疆。

從此,匈奴就不再是國家最嚴重的外患了。

在前漢的打擊以及天災人禍下,匈奴先後經歷了兩次分裂。

一次是前漢時,分裂成了五單于並立互攻的局面,最後發展成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的對立相爭,在兵敗給郅支單于後,爲借漢家之力保全自己,呼韓邪單于遂引衆向南,遣子入漢爲質,向漢稱臣,後又在漢將陳湯統漢兵及西域諸國軍擊敗、斬殺了郅支單于後,既喜又懼,因此自請爲婿,迎娶了王昭君。

自此之後,漢與匈奴四十餘年沒有戰事。

再一次是在王莽篡漢後,因中國之亂,匈奴的勢力當時有所發展,光武中興後,百廢待興,國家爲休養生息,不欲對外大用兵,遂一度對其採取了羈縻之策,但在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時,爲了爭奪王位,匈奴又一次發生了內亂,匈奴日逐王被南邊八部擁立爲南單于,襲用其祖父呼韓邪單于的稱呼,建庭於五原塞(今內蒙古包頭),請求內附,得到了漢家的允許,匈奴由是分裂成南北兩部,一部留居漠北,是爲北匈奴,另一部南下附漢,稱爲南匈奴。

南匈奴儘管附漢,但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其部中頗有一些不甘心向漢稱臣的“鷹派”,當漢家強盛時,他們就老老實實的,而當漢家國力稍弱時,他們便趁機入寇擄掠,近幾十年來,南匈奴多次入寇邊塞,並和鮮卑多次聯兵深入內地襲掠,黃巾亂後,漢家日漸動盪,這些“鷹派”於是就發動了政變,殺死了他們的單于羌渠,另立了一個單于。

於扶羅是羌渠的兒子,是南匈奴的左賢王,左賢王相當於太子,他本是奉漢家之令統兵往去幽、冀助擊叛亂的張純等軍的,結果他父親被殺,有家不能歸了,他因此就只能一直待在漢地,因駐地離白波黃巾不遠,也是眼看中原大亂,這回便跟着白波黃巾一起入侵河東等地了。

對匈奴、羌、鮮卑、烏桓等這些擄掠成性、經常擾邊的部族,荀貞是沒什麼好感的,不止他,包括戲志纔等,包括許仲、陳褒等對之也都是深惡痛絕,本朝的匈奴雖非最烈之外患,可羌、鮮卑、烏桓卻是成年地侵擾邊塞,有時甚至還深入到並、冀諸州,漢家爲了對付他們,多次向天下募兵,陳褒的父親就參與過一次對羌人的作戰。

只是,沒有好感也罷,深惡痛絕也罷,現下荀貞早不在了魏郡,而是遠在帝國的最西邊,討董起兵也在即了,對這次的於扶羅跟白波黃巾一起入亂,他卻也是隻能遠聞之,無法近擊之。

不過,雖然只能遠聞,但想起原本歷史上曹操北征烏桓、諸葛亮親征南中、孫吳鎮撫山越這些或大或小、或成或敗的事績,荀貞卻亦難免心潮澎湃。

事實上,在荀貞看來,黃巾生亂、羣雄並起,這些固然是時勢之所致,不得不需要面對的,可說到底這都是內戰,如能將亂世平復,重歸一統,使民安居,當然是了不得的功績,但是比起秦皇漢武南北征伐、爲民消滅外患、開疆拓土的豐功偉績卻還是遠不及之的。

“自黃巾起,天下亂,至三國鼎立,再至一歸於晉,我記得這段時間在原本的歷史上好像長達百年之久,百年中,天下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十室九空,而司馬氏竊國不久,又出現八王之亂,內鬥自耗,最終竟致使五華亂華,神州陸沉,又是百餘年之久,中原之地,衣冠南渡,滿是擅腥,使我華夏差點亡種滅族。只於今時看來,國家最大的憂患是內亂,而於長久看來,國家最大的憂患卻是異族。內不定,則外必亂。我纔能有限,只不知在我有生之年,能否提早結束亂世,與民休養,然後外擊胡、夷,以定我神州,避免五華亂華的黑暗不復再現?”

自漢以來,不斷有胡人向中原遷徙,日後亂華的“五胡”現都已居漢地日久,而且勢力不小了,如匈奴、鮮卑、羌三族,這數十年來都在不斷地在擾掠漢地,漢家多次用兵擊鮮卑、擊羌,卻始終未能如前秦始皇帝、前漢孝武帝時那樣一戰功成,反使國家的國力一再地被削弱,又如氐人,前漢武帝時就曾以兵擊之,現下居住在涼、並諸州,董卓麾下的胡人裡就有羌人、氐人等,再又如便是在五胡中也稱得上兇殘的羯胡,現雖被視爲匈奴別種,可亦部衆不少了。

今日之荀貞和早年之荀貞、以至昨日之荀貞都已是完全不同。

早年之荀貞所想者只是能在亂世中求一個保命而已,較早前的荀貞所想者是立不朽之功、名垂青史,而今之荀貞,隨着時光之流逝,他的眼界、實力和自信都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已遠非往日、也已遠非較早前可比了,他所思所想者自也遠非往日、遠非較早前可比,不再僅僅是保命,也不再僅僅是立不朽之功、青史留名,他想得更多,他想要做到的也更多了。

他不求一己之命,也不求萬世留名,他所求者,是唯願華夏永昌,是唯願衛我家邦。

穿越到這個戰亂的時代已經很久了,耳聞目睹,思及將來,在實力和自信的基礎上,伴着眼界、境界的提高,荀貞似乎漸漸理解了後世他讀過的艾青那首詩的最後一句:“爲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親眼目睹了當下戰亂帶給百姓的苦難,記憶中那兩百年後更爲黑暗的年代,神州陸沉,每思及此,他亦有時會忍不住情懷激盪,焦心如焚,只恨無揮手換天之能。與國人、國家遭受的和即將遭受的這些苦難相比,個人的性命又算得什麼?如不能將之扭轉,便是如曹操、劉備那樣立下“豐功”,爲後世留名,又算得了什麼?

“功名身外物,大丈夫行事最要緊的是當無愧於此生,希望在我老去臨終之日,回顧我這一生,我能說:雖虛度了前生,然這一世,我卻做到了既不負於己身,亦不負於華夏。”

種種的思緒,因了“於扶羅聯兵白波黃巾入掠”的消息而接踵激盪在荀貞的腦海。

他藏在心中的“壯志”無法對人而言,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想實現這些壯志,就眼下來說,他必須要從討董做起,因而,他收拾起了思緒,將之繼續藏在心中,把注意力重投入到了當下的關注洛陽局勢、在廣陵募兵備戰上。

袁紹、曹操的信分別來到。

兩人在信中都說到了董卓的這次廢立天子,都認爲董卓這是在倒行逆施、自取滅亡,“廢立事出,天下洶洶,士人懷憤,豪傑奮發,董賊之亡,在眉睫也”,都提到要荀貞及早做好準備,袁紹在信中暗示說,他已經和十餘州郡長吏都聯絡好了,到時會一起起兵。

袁紹的信充滿了正義和討董必勝的信心,但曹操在信中卻寫到了一點袁紹沒有提的事兒。

那便是他聽說現任的冀州牧韓馥對袁紹似頗懷忌懼,雖因韓馥是袁氏故吏之故,表面上對袁紹厚待,實則小心提防,這樣發展下去,袁紹如想在冀州起兵恐不容易。

曹操不說這一點,荀貞對此也是知道的,他並且知道韓馥的號召力到底不如袁紹,雖經過了一番曲折,可冀州最後還是落在了袁紹的手上,袁紹最終也還是順利起兵了。

因此,他對這一點倒是毫無擔憂,反而是曹操信中提到的另一件事讓他多看了兩眼。

曹操在信中說,討董起兵是一定會有,而且是不會再等太久,所以他也要爲此做些準備了,他決定到陳留去,去找張邈,在陳留募兵備戰。

荀貞和曹操雖關係親近,可一則他倆相識晚,二來他兩人見面也不多,如論交情,還是不如曹操和張邈,而且比起廣陵郡的地廣人稀,陳留富庶、民口稠密,再一個比起和洛陽、冀州的遠近距離,陳留也離冀州、洛陽更近,募兵備戰的話,對曹操而言之,陳留自是首選之地。

荀貞有點小小的遺憾,可惜沒辦法勸動曹操來廣陵,要不然說不定就能把曹操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儘管這個可能性極其小,小到微不可計,可試一試總還是可以的。

袁紹的信先到,曹操的信後至,看完他倆的來信,荀貞提筆給孫堅寫了封信去。

對即將到來的討董這件大事,荀貞已經潛心謀劃、思考了很久。

從一定程度來說,討董是開啓亂世的大幕,討董過後便是羣雄爭霸,那麼該怎麼樣去做,才能通過“討董”給自己的將來謀得最大的利益?荀貞經過思考,已有了一個成型的方案和計劃,在這個方案和計劃中,孫堅是重要的一環。

孫堅的重要,不僅僅是因他勇猛敢戰,更重要的是,結合原本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荀貞想要通過他來間接插手、或者乾脆就是直接控制住“討董後”的豫州。

荀貞心道:“文臺起兵後,原本的歷史中他是依附袁術,而今我與他交情莫逆,大可把他拉到我這一邊,換言之,拉到袁本初這一邊,袁術能表他爲豫州刺史,我,或者說袁本初自也完全可以做到。有他在豫州,西阻董卓,東應廣陵,討董過後,我就可以放心地攻取徐州。待到擊滅陶謙、泰山兵,拿下了徐州後,我再與他聯兵,一方面,如有機會,便北上收取青、兗,另一方面,如無機會,亦可南取荊、揚,先與劉表、袁術爭鋒,靜觀中原、北地之爭。”

整個“諸侯討董”的過程,可以說除了孫堅、曹操外,那麼多的州郡長吏,包括袁紹在內,沒一個積極用兵的,荀貞也根本就沒想着通過討董就真的能平定天下之亂,他的計劃是分兩步,一步是通過“積極討董”得到“忠義”的美名,進一步地提高他的名望,再一步就是要通過“討董”取得對豫州的控制權,——這也是爲何從在最初接到袁紹的信、準備討董始起,他就一直沒有想過去酸棗屯兵,而是把要討董時自家屯兵的地點定在了潁川,潁川是他的“家鄉”,固然借糧方便,可更重要的是他從一早就開始在圖謀“爭奪豫州的控制權”。

豫州雖在地理戰略上有不足,爲四戰之地,可豫州富庶、民口多、人才多,又挨着徐州,這等州地是不能坐視外人來爭的,荀貞是一定要將之置於手下的。

那麼說了,既然有此想法,他爲何不親自去掌控豫州?

卻是兩個緣故。

首先一個,他是“豫州人”,依照漢家典制,按“三互法”,他是做不了豫州的刺史或州牧的。

其次一個,便是因豫州在地理戰略有先天的不足,外邊沒有什麼天險阻隔,州內以平原居多,如由他親自入主豫州,西邊的董卓、南邊的袁術都將會是嚴重的威脅,而北邊的袁紹、張邈、曹操等人說是“盟友”,可爲了各自利益,恐怕早晚也會撕破臉皮,這麼一來,就必然會陷入戰事無停,不能發展的困境中。

所以在討董後、羣雄爭霸的初期時,他是不能、也不會親自去掌控豫州的。

不會、也不能去親自掌控,那麼該把豫州交給誰?

最好的辦法,就是按照原本歷史上發生過的,依舊扶持孫堅來做這個豫州刺史。

不管從哪方面來說,孫堅都是最好的人選。

從交情上來說。

孫堅和荀貞交情莫逆,荀貞救過他,他也藏匿過荀貞,他的兒子也拜在了荀貞的門下,這份交情已是非常深厚了,而在陳芷懷孕後,荀貞甚至還又想過和他聯姻的事,如陳芷生的是個兒子倒也罷了,孫堅雖有女兒,可年紀不合適,但陳芷生的如是個女兒,那麼孫堅的嫡子中,次子孫權、三子孫翊、四子孫匡都年歲不大,皆是合適的婚姻對象。

交情深厚是一個,再一個從能力上來說,孫堅猛鷙敢戰,帳下精兵強將,有他在豫州,董卓、袁術絕難入豫州半步,他完全可以成爲徐州西邊堅固的屏障。

交情、能力之外,再一個,孫堅是個武人,非士族出身,而豫州士族強盛,就算扶植他當了豫州的長吏,也不怕他真的就能把豫州控入手中,反過來,荀貞出身士族名門,且是豫州人,他反而可以藉機通過孫堅擴大他在豫州的影響力,爲最終把豫州收入囊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說,綜合各方面,扶持孫堅入主豫州是最好的選擇。

而這件事自也就成爲了荀貞“通過討董來爲自己謀取最大利益”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荀貞此前給孫堅寫過幾封信,信中已略微透露了袁紹可能將要聯合州郡、起兵討董,並暗示孫堅要抓住機會,最好也參與到其中來,並說他願意向袁紹推舉孫堅,爲他謀得更好的前程。

前期的鋪墊已經做足,荀貞不必再用暗示的話來對孫堅講,這次寫的這封信,他直截了當地告訴孫堅,說:董卓廢立天子,引起了天下的公憤,袁紹不日就要起兵,——寫到這裡,他引用袁紹信中的話,提到願從袁紹起兵者,而今已有十餘州郡,——引用完袁紹的話,他接着寫道:天下公義在袁,將要起兵的聯軍又如此兵強勢壯,董卓之敗將是必然。一如袁紹、曹操叫他及早做好起兵準備一樣,在給孫堅的信末,荀貞也叫孫堅最好現在就開始做起兵的準備,並又在最後提了一句,說前些時居長沙,甚喜孫策、孫權等孫堅諸兒,常憾其非爲己子,現在陳芷懷孕已有數月,將來如生女兒,希望能和孫堅結爲姻親。

通過遣劉備、程嘉等出使彭城、琅琊,使廣陵的外部局勢獲得了暫時的安穩,給陶謙添加了麻煩,可以暫不用再顧慮他;通過剿賊、屯田等事,把廣陵郡的軍政經濟等權力逐一收攏到了手中,消除了郡內諸縣、盜賊反亂的可能;通過行訪郡學、重視文教和兩次造訪張紘、陳琳宗族等舉動,又終於得到了郡中主流士人的擁護或者不排斥,穩固了在廣陵的統治基礎。

沒有了內憂之後,開始募兵、購買軍械和謀劃軍糧。

而在袁紹、曹操的這兩封信到後,荀貞又正式開始着手進行“將來討董後謀取利益”的計劃。

26 貞之得隴苦不足上架感言46 可憐的胡/平37 起行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23 市中美人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7 將軍何嘗真無情57 尺素飛傳相思意20 屯田從來積糧策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71 初見一龍(上)57 二月習射(上)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51 得領汝南意不足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0 督郵在此(下)66 急擊則負緩則勝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72 凌霄鴻鵠潁陰侯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41 虛虛實實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78 唯先順勢能造勢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38 列得嚴陣詈以挑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17 虛席相問上策何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19 二荀優劣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19 二荀優劣10 防寇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44 高家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27 朱公偉奉天子詔82 光陰似苒流如箭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39 開練27 蘇合湯餅孰爲香56 買馬(下)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93 夜夜磨我削葵刀56 允誠書從濟北來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31 名重徐州陳元龍57 尺素飛傳相思意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11 陳琳表令諸荀怒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33 再見遲婢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69 英雄志氣袁本初11 孟德窮窘設摸金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24 太守驪馬從白駒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24 河南諸侯荀曹雄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13 倏忽如白駒過隙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5 言而有信荀貞之84 威震陽翟(中)49 呂奉先攻勝李通(上)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6 聞寇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30 奉先馳雄擊汝南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
26 貞之得隴苦不足上架感言46 可憐的胡/平37 起行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23 市中美人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7 將軍何嘗真無情57 尺素飛傳相思意20 屯田從來積糧策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71 初見一龍(上)57 二月習射(上)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51 得領汝南意不足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0 督郵在此(下)66 急擊則負緩則勝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72 凌霄鴻鵠潁陰侯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41 虛虛實實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78 唯先順勢能造勢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38 列得嚴陣詈以挑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17 虛席相問上策何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19 二荀優劣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19 二荀優劣10 防寇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44 高家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27 朱公偉奉天子詔82 光陰似苒流如箭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39 開練27 蘇合湯餅孰爲香56 買馬(下)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93 夜夜磨我削葵刀56 允誠書從濟北來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31 名重徐州陳元龍57 尺素飛傳相思意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11 陳琳表令諸荀怒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33 再見遲婢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69 英雄志氣袁本初11 孟德窮窘設摸金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24 太守驪馬從白駒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24 河南諸侯荀曹雄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13 倏忽如白駒過隙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5 言而有信荀貞之84 威震陽翟(中)49 呂奉先攻勝李通(上)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93 驚聞曹操豫州亡 從來英雄重英雄6 聞寇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30 奉先馳雄擊汝南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