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

跪拜在荀貞面前的是宮中一常侍的子弟。

宮中的常侍們久居京都,其宗族、子弟皆有不少跟着他們住在洛陽,荀貞面前的這人便是其中之一。

因此人不是宦官,住在宮外,所以僥倖逃脫了此劫,沒有死在宮城亂中,等到洛陽的局勢稍微平定下來之後,他即潛逃出城,雖然是“潛逃”,穿的只是尋常百姓的衣服,但到底養尊處優得久了,膚潤面紅,大腹便便,只他頷下那一捧長鬚,便不是尋常黔首所能蓄的,故此一眼被辛璦看穿行藏,疑非常人,略微嚇唬他了幾句,他就屁滾尿流地如實招出了。

聽得他是宮中常侍子弟,料來必知洛陽實情,因此,辛璦把他帶到了荀貞騎前。

之前荀貞所瞭解到的洛陽變局之實情,大多就是從此人口中得知的。

荀貞問道:“天子現在何處?”

這人戰戰兢兢,頭不敢擡,伏在地上,顫聲答道:“小人從洛陽逃出時,聞人言:張常侍等投河死後,天子與陳留王在盧尚書和閔掾的扈從下,夤夜歸宮。前將軍董卓在顯陽苑,聞洛陽生變,乃引兵急進,於今早天沒亮時抵達城西,聞帝在城北,因與公卿往奉迎於北邙阪下。”

洛陽周圍有很多的苑林,顯陽苑是其中之一,在城西。董卓此前屯軍夕陽亭,夕陽亭也是在城西,從夕陽亭往洛陽,顯陽苑是路經之地。

北邙在洛陽城北,即邙山,自本朝光武帝的族兄城陽王劉祇葬於此後,這裡遂成王侯公卿葬地,乃是洛陽城郊的一處有名墓所。

荀貞聞得北邙之名,不覺頓時想起了一首前世在書中看到的洛陽童謠:“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據說此童謠是出現在袁紹血洗宮城之前,也不知是否真假。

——不過話會回來,便是此事爲真,想來也應是與“兩宮流血”、“洛陽兵災”以及更早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類的預言一樣,只是在無數說錯的預言中碰巧說對的一條、二條而已。

“阪”,意爲山坡、斜坡,“北邙阪”,即是說,董卓等在北邙山下迎到了天子、陳留王。

荀貞一時無言。

他攥緊繮繩,遠眺洛陽城池,心道:“費盡心思,到底還是晚了董卓一步!”

這卻也不怪他。

有句話說:趁時借勢。處在一個時代之中,個人的作用其實有限,放到當下來說,漢室仍爲天下共主,在沒有詔書的情況下,他要想帶兵搶先入京,實爲阻力重重,換言之,他雖有心,敢爲了生民而無視漢室威嚴,可別人卻首先不知何進將死,其次就算知道何進將死、怕也難以像他這樣“膽大包天”,所以除了他自己之外,鍾繇、荀攸、戲志才、程嘉等人都或明或暗地反對他帶私兵擅入京都,這麼個情況下,他孤掌難鳴,雖欲阻董卓入京,卻是迴天無力。

——不但鍾繇等人,便是袁紹,雖然他急於誅宦,可從高幹走到現在有多少天了?卻是隻字片語不見有傳來他召荀貞帶兵入京的命令,也即是說,就連已被逼入絕路的袁紹現下也還不敢冒此天下之大不韙。再往前說,皇甫嵩統帶雄兵,擊定黃巾後,威名一時無二,卻一樣因爲漢室爲天下共主之故,先是拒絕閻忠勸他造反的建議,繼而又拒絕皇甫酈勸他攻殺董卓的建議,前者倒也罷了,而後者,他寧坐視董卓懷不測之意、屯兵河東狼顧洛陽,也不肯無詔而擅殺之,可見漢室雖已衰微,然而前後漢至今四百年的天下,其威德卻依然是無人敢違的。

——也許天下的英雄、猛將中,現在敢光明正大挑戰漢室威嚴的,目前大約只有董卓一個。

簡而言之:入鄉隨俗。

想要憑藉一個人的力量,挑戰時代之“俗”,實在是太難了,難如登天,基本不可能實現。

戲志才、鍾繇、荀攸、程嘉等從在荀貞左右,聞得董卓帶兵接住了天子、陳留王,神色各變。

荀攸問道:“董將軍帶了多少兵馬至北邙?”

“這……,這不清楚,只聞騎衆甚盛。”

“天子現在還宮了沒有?”

“小人出洛陽時,聞得天子尚在還宮的路上。”

候在邊兒上的辛璦見荀貞等人無話再問這個中常侍的子弟了,乃問荀貞道:“將軍,如何處置他?”

這人聽得辛璦此話,面如土色,伏地連連叩首,說道:“小人雖爲中常侍子弟,一向在京卻嚴守法紀,無敢有擾民之爲,將軍、將軍饒命!”

這人已知對面馬上的這位將軍是荀貞,荀貞雖未入過洛陽,但他的大名卻早傳遍洛陽,這人亦曾聞荀貞捕殺趙忠一族的事蹟,知道荀貞是宦官們的對頭。

先是聞袁紹血洗皇宮,繼而聞董卓兵迎天子,這兩件都是本朝以來的首見之事,鍾繇等人沒有心思去理會這人的死活,俱皆憂心忡忡,遠望洛陽,猜度洛陽而今的局勢。

荀貞瞥了一眼伏在馬前的這人,吩咐辛璦說道:“我今馳兵向京,而卻於道上相遇此人,也是有緣。既然有緣,……,便留他個全屍吧。”

辛璦應諾,手起劍落,將此人刺死,叫來兩個兵士,拖到路邊丟下。

荀貞轉對鍾繇說道:“元常,君不聽我言,今果被董將軍迎住天子,奈何奈何!”

鍾繇滿面憂懼,頗有悔意,但卻仍保有一線希望,說道:“大將軍雖亡,然公卿俱在,袁司隸兄弟又各握精卒,董將軍便是迎住了天子,以我料來,大約應也不會有什麼跋扈之舉吧?”

聽了鍾繇此話,荀貞苦笑而已。

就如他沒能搶先進入京都不能怪他一樣,鍾繇雖擔憂董卓、卻仍對董卓保有幻想的想法也不能怪鍾繇。

誰叫董卓是這漢末之世的一大異數呢?

本朝以來,雖是宦官、外戚輪番掌權,但因爲外戚沒有深厚的根基,勃也忽焉、亡也忽焉,所以最大的兩個政治集團實際上是宦官與士人,至於武人,是排不上號的,只能算是依附者。

如丁原,雖兵強馬壯,麾下猛將甚衆,可何進未死時,他卻也只能依附何進,便是何進死後,他也沒有做出什麼犯上的大逆不道之舉,以是之故,不管是何進、抑或是袁紹,雖看出了董卓懷有狼子野心,可事實上卻都是沒有太在意他,沒有把他當做潛在的大威脅的。

鍾繇此時的想法也是和何進、袁紹相同。

卻是誰也沒有想到,在何進死後,在士人、宦官血鬥之後,董卓竟然敢出來爭奪朝廷的權柄。

戲志才問道:“君侯,現在我等該怎麼辦?”

荀貞沉吟片刻,說道:“孟津離京都不遠,又在城北,丁都尉應已知京都之變,……君昌,你即刻馳馬去城北,尋丁都尉,見到他後,可對他說:我久慕他的威名,十分想與他見上一面。”

既然沒能搶在董卓前邊進入洛陽,那麼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聯合洛陽城內、周圍的軍事力量,形成盟軍之勢,以圖能遏制董卓,使他不敢隨意妄爲。

只是,能遏制住董卓麼?

荀貞對此把握不大。

首先,他不知道董卓帶了多少兵馬來洛陽。

其次,他與丁原素不相識,也不知丁原會不會同意與他聯手。

再次,就算丁原同意與他聯手,丁原只是一個武猛都尉,他只是一個左中郎將,遏制或索性攻殺董卓這樣的大事,也即在京都周邊、甚至城內用兵開戰這樣的大事,卻也不是他們兩個能夠決定的,必須得有朝中的公卿首肯,退一步說,也必須得有袁紹出來挑頭。

程嘉機智,一聞荀貞之話,即明瞭荀貞之意,知荀貞這是想與丁原聯手,以共對董卓,當即應諾。事關重大,他沒有多留,叫來了數十騎護從,於馬上向荀貞一拱手,即離軍馳向洛陽城北,去找丁原了。

“玉郎,你選得力精明的騎士數人,……,不,你傳我軍令,命阿褒馬上去洛陽城外,尋董將軍蹤跡,不管董將軍部兵馬有無入城,務必要探聽清楚他總共帶了多少人馬來洛陽。”

陳褒機靈,這件事只有由他去辦,荀貞才能放心。

辛璦得令,自去尋陳褒傳令。

荀貞回顧東北,又吩咐荀攸:“公達,你辛苦一點,立刻去成皋方向尋找橋東郡,橋東郡如仍駐兵未動,你可將洛陽形勢詳細告與他知,就說是我說的:請他最好馬上帶兵來洛陽,以防董將軍擅朝亂政。”

橋瑁是公族子弟、士人名士,荀攸去見他最爲合適。

只是,和丁原一樣,荀貞與橋瑁也是素不相識,也不知橋瑁會不會因爲他的話而就帶兵上洛。

如果橋瑁肯帶兵來洛陽,又如果丁原肯與荀貞聯兵,又如果袁紹願意挑頭,那麼,數路兵馬相合,加上洛陽城中本有的虎賁、羽林、北軍、西園、城門、緹騎等部兵馬,以及何進、何苗留下的部曲,那麼,就算是董卓帶了萬騎入京,憑藉這些力量也足能壓制住他了。

只是,事情會這樣順利麼?

荀貞心裡沒有底,忐忑憂心之中,他再次遠眺了洛陽一眼,此地洛陽二三十里,已可隱見洛陽高大的城牆,可見洛陽城內高聳的宮殿、門闕了,他傳下命令:“全軍急行,趕去洛陽!”

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94 願以區區當芹獻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63 不朽曰三次爲功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20 名士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7 獨行50 排場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25 郡府迴文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42 孫郎威震定潁外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51 得領汝南意不足67 鮮卑復又寇幽並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51 故事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12 一檄引得泰山驚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42 三見遲婢81 捕拿張直(上)5 江禽38 荀攸來訪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1 雙喜臨門(上)37 無禮賠罪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12 馳援4 初雪12 郡兵曹椽16 虎狼之威(上)69 躋身才俊(上)5 且以盜賊付太守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27 舉薦戲忠81 不足憂懼劉玄德66 延攬勇士(下)29 伯符進獻渡河略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2 賭錢43 李通難擇良木棲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5 風雪夜刺(下)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7 遍觀諸郡(上)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65 短歌55 孟德引兵還東郡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29 盤點籌劃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42 可願南下?12 仲仁迫凌去檄書94 會師城下(上)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97 孫文臺單騎陷陣69 躋身才俊(上)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
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94 願以區區當芹獻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63 不朽曰三次爲功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20 名士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7 獨行50 排場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25 郡府迴文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42 孫郎威震定潁外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51 得領汝南意不足67 鮮卑復又寇幽並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51 故事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12 一檄引得泰山驚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42 三見遲婢81 捕拿張直(上)5 江禽38 荀攸來訪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1 雙喜臨門(上)37 無禮賠罪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12 馳援4 初雪12 郡兵曹椽16 虎狼之威(上)69 躋身才俊(上)5 且以盜賊付太守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27 舉薦戲忠81 不足憂懼劉玄德66 延攬勇士(下)29 伯符進獻渡河略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2 賭錢43 李通難擇良木棲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5 風雪夜刺(下)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7 遍觀諸郡(上)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65 短歌55 孟德引兵還東郡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29 盤點籌劃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42 可願南下?12 仲仁迫凌去檄書94 會師城下(上)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97 孫文臺單騎陷陣69 躋身才俊(上)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