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

李傕無功而返,回到洛陽營中,進見董卓。,

聽李傕轉述完荀貞、孫堅的答覆,董卓哈哈大笑。

帳中諸人俱皆迷惘,不知董卓緣何發笑。

於是,有人問道:“相國寬容好意,不以荀、孫叛逆爲罪,反恩待之,而荀、孫二賊卻竟拒之。荀、孫二賊如此不知好歹,實可恨也!相國卻緣何發笑?”

董卓顧盼衆人,摸着肚子,一副“對此結局早有預料”的樣子,說道:“我與荀貞、孫堅都認識很久了,擊黃巾時,我認識了荀貞,擊邊章、韓遂時,我認識了孫堅,對此二人之性,我熟之極矣!我早知他兩人都是戇憨之徒,所以也早就料到他兩人不會接受我的議和之請。”

剛纔發問的那人聞得董卓此言,便又問道:“既然相國早料到他兩人不會接受相國的議和之請,那相國卻又爲何遣李傕去找他倆議和?”

“荀、孫二賊自出潁川以來,屢戰多勝,故而我遣李傕前去與之議和,此是故示以弱也!”

帳中諸人頓皆恍然,齊聲說道:“此驕兵之計是也!相國神明,我等不及。”俱皆拜服。

楊定問道:“荀、孫二賊既已拒相國,想來很快就會兵向洛陽,不知相國欲以何策退敵?”

董卓胸有成竹地說道:“吾已有定策!汝等且先各退歸營準備,稍晚我即會有令傳下。”

帳中諸人應諾,分別起身,各出帳歸營。

凡是帶兵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不帶兵的文吏。

董卓又令別的文吏退下,只留下了賈詡、李儒兩人。

李儒以爲董卓真的有了“定策”,傻乎乎地問道:“不知相國有何定策?儒願聞其詳。”

董卓見帳中沒了外人,起身繞帳踱步,繞着帳內轉了幾圈,嘆了口氣,說道:“我哪裡有什麼定策!”

李儒愕然,呆了一呆,問道:“相國既無定策,剛纔爲何?”

“太谷一失,洛陽洞開,由太谷至洛陽,途中再無阻礙,荀、孫連勝之兵,河內那邊又有袁紹窺視,我恐軍中士氣低落,故方纔所言只是爲穩軍心罷了。”

李儒這才明白董卓的心思。

在李儒和董卓對話之時,賈詡坐在一邊一直沒有吭聲。

董卓轉問賈詡,說道:“文和,你想是應早就看出我剛纔是在虛張聲勢了?”

賈詡說道:“凡戰,氣沮則敗。相國適才以詐言穩住了軍心,如此急智,詡不能及也。”

董卓說道:“這個時候就不要說這些沒用的了!文和,你可有何計,能爲我退敵?”

“相國剛纔對諸將說:遣李傕去與荀、孫議和,是在‘故示以弱’。我以爲,相國此言甚是。”

“噢?”

“荀、孫連勝之軍,又得相國議和之請,想來現下的確也應已是兵士驕怠。戰之一事,氣沮固然會敗,驕兵也一樣會敗。因相國方纔之急智詐言,我軍現已無氣沮之慮,而反過來,荀、孫卻已成驕兵。……相國,雖是太谷至洛陽中無阻礙,袁紹狼顧在側,然只要荀、孫敢來,勝他兩人或會不易,然也不難。”

董卓大喜,問道:“文和必已有妙計,我請聞之!”

“一過太谷,洛陽周邊再無險阻,多平原,無倚仗,以我之見,似不應選周邊平原爲戰場。”

董卓疑惑地問道:“文和是要我守城麼?”

“城亦不可守也。”

因爲董卓的破壞,洛陽城被燒了個精光,城裡也早就沒什麼居民了,就不說補給的問題,就這麼空蕩蕩的一個被燒過後的空城,肯定也是守不住的。

董卓問道:“文和,那你是何意?”

“洛陽周邊多平原,而近郊亦多苑林和陵墓,詡以爲,相國可選這些地方爲迎敵的戰場。”

洛陽是都城,周圍有很多皇家的苑林,還有很多自光武以來駕崩的諸帝的陵墓,這些地方有水、有林、有山,可以用爲倚仗。

李儒說道:“苑林倒也罷了,以陵墓爲戰場?這……。”

這些陵墓都是本朝以來過往諸帝的陵墓,有句話說“入土爲安”,身爲漢室的臣子,卻把諸位先帝的陵墓裡選爲戰場,這很是說不過去。

董卓此時卻哪裡還顧得上這些?當即對賈詡大加讚賞,說道:“文和此計甚佳!好,我這就傳令軍中,命各部拔營,選陵墓爲據,以待荀、孫。”

……

李傕回到洛陽營中已是次日早上,按照荀貞、孫堅前一天商議好的,他兩人於次日帶兵出關,進向洛陽。

太谷離洛陽有百餘里地,這一日急行軍了一天,到得晚上,離洛陽還有三十多裡。

荀貞、孫堅剛要準備傳令各部駐紮,前邊探馬來報:董兵出營,分去各苑林、陵墓據守。

荀彧、荀攸、戲志才、郭嘉、程嘉等人都在荀貞左右。

聽得此報,戲志才、荀攸、郭嘉、程嘉等人也就罷了,荀彧頓然大怒,怒道:“竟入據先帝們的陵墓!董卓匹夫,倒行逆施至此,實當誅也!”

孫堅亦頗憤然,對荀貞說道:“我知董卓豺狼,卻不知他悖逆至此!”

吳景在側,說道:“此離洛陽已不足四十里,且休息一晚,明日一早開拔,下午便可擊此悖逆之賊了!”

戲志才急聲說道:“不可!”

孫堅、荀貞轉而顧之,荀貞問道:“志才何意?緣何不可?”

“董兵出營,盡入苑林和諸先帝之陵墓中,如此悖行,足可見董卓已是六神無主,無有良策以敵我軍了。主將如是,則董兵上下的校尉、兵卒更不用說,定更是士氣低落。當此之時,馳擊之猶恐不及,豈可再候一夜,留待明日?”

荀貞問孫堅:“文臺意下如何?”

孫堅拍着大腿說道:“如非志才,險誤大事!”

荀貞、孫堅兩人意見一致,都贊同戲志才的分析,因是不再傳令命三軍休整,反而急傳令下,命各部等吃了晚飯、稍微休息一會兒後,繼續趁夜行軍,務必要在明早前趕到洛陽外。

夜間行軍的速度肯定比不上白天,尤其是荀、孫兩部兵馬合計達數萬之衆的情況下,荀貞、孫堅各留了一部兵卒,看護着輜重在後緩行,自帶着主力在短暫的休整後星夜兼程。

快天亮時,走完了這剩下的三十多裡地,洛陽在望。

這時,孫堅部中的吳景、程普、韓當等將和荀貞部中的荀成、許仲、辛璦等將,都分來尋見孫堅和荀貞,請求讓部隊稍微休憩會兒。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請求。

洛陽就在前頭了,可能很快就要和敵人交戰了,部隊連續行軍了一天一夜,在交戰前,讓部隊休憩一下,養養精力和體力,再正常不過。

荀貞卻不同意,他說道:“我所以和孫侯乘夜疾馳,一是爲擊董兵之氣落,二也是爲掩其不備,今已至洛陽,豈可再停?”對孫堅說道,“據斥候報,董卓分諸將居各陵、苑林中,自統精銳居其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卿與我可各選精卒三千,使急擊董卓居處,餘下部衆則分與董卓諸將對陣,如他們馳援董卓,則擊之,如不馳援,則待董卓敗後再並擊之!”

孫堅以爲然,說道:“就如卿言行事!”

當下,兩人各選出了三千精銳,分以上將、猛將統之。

孫堅這邊用了程普爲將,韓當輔之。

荀貞這邊用了許仲爲將,劉鄧爲輔。

程普、韓當、許仲、劉鄧四人各統精卒,先出軍外,趁着天還沒大亮,在斥候的帶領下,急往董卓所在的地方馳去。

看着這六千虎士如猛虎下山也似地馳擊往董卓處去,荀攸說道:“董兵以騎爲長,而今卻舍其長,盡入苑林、諸先帝陵中,……君侯、孫侯,此戰勝之易也。”

苑林和帝陵中固然有水、有林、有山,可爲倚仗,但同時也正因爲有水、有林、有山,不利董兵發揮騎兵的優勢,荀攸說他們是舍長就短,此言不差。

卻是說了:賈詡和董卓難道不知這一點麼?

賈詡和董卓也是知道的,賈詡之所以給董卓出此計謀,而董卓也之所以接受了這個計謀,他倆卻都是因迫不得已。賈詡說因爲董卓的急智,避免了董兵的士氣低落,這其實是假話。賈詡和董卓都心知肚明,從天子西遷、洛陽被毀開始,董兵的士氣就一直都在慢慢地低落中,低落到現在這個時候本來就已經很低了,而太谷關又被荀貞、孫堅攻破,胡軫授首、徐榮叛變,可以這麼說,董兵本來就已很低落的士氣,碰上這件事後,已經是變得更加低落,如此低落之氣,又怎能與荀貞、孫堅野戰?只有轉入苑林、陵墓中,或可倚“險”與荀、孫一戰。

荀貞、孫堅遣了精銳出軍,直撲董卓之後,兩人又分別調遣各部,命各在斥候的引路下,前去董卓麾下各將的駐守處外佈陣。

孫堅又以孫賁、祖茂爲將,命帶騎兵遊弋於各部其間,做爲策應。

荀貞亦以辛璦、張飛爲將,命也帶騎兵遊弋本軍的各部間,以爲呼應。

荀貞、孫堅這裡調度完畢後,天已大亮,各部分別馳往預定的陣地。

荀貞、孫堅自領中軍,又向前行軍了數裡,停在了離董卓駐兵處不到五里的地方。

此時,程普、許仲兩部早已至董卓駐守處,兩邊已經展開了交戰。

荀貞、孫堅登到高處,遠觀戰局。

上午的陽光下,遙見董卓駐守之地林木茂盛,河溪如帶,小山起伏,而便在這林、水、山間,塵土暴揚,旗幟隱現,鼓聲、喊殺聲隨風入耳。

孫堅側耳細聽鼓聲,對荀貞說道:“此進擊之鼓也!”

荀貞笑道:“也不知是卿部的進擊鼓聲,還是吾部的進擊鼓聲?”

孫堅大笑說道:“總之不會是董卓的進擊鼓聲。”

荀貞、孫堅一邊遙觀戰事,一邊傳令部中,命做好援助程普、許仲的準備,——畢竟董卓部幷州軍的兇名在外,而能被董卓帶在身邊的又必是他軍中的精銳,所以程普、許仲這六千已經連續行軍了一天一夜的精卒到底能不能擊破董卓,荀貞、孫堅此時也是無有多大的把握。

同時,荀貞、孫堅並密切關注其餘各個陣地的情況。

探馬、斥候不斷來到,給他兩人報上前方的戰況和各地的形勢。

依戰報,程普、許仲的攻勢進展甚是順利,董兵雖負隅頑抗,但卻節節敗退。

其餘各陣地的形勢看起來也都很不錯,除了少數幾個地方有董兵試圖出來援助董卓,其餘各處的董兵都不敢出來,而那幾支試圖出來援助董卓的董兵也分別都被荀、孫的部曲擊退。

雖有一定的把握料到此戰能勝,可真的打起來,戰事居然這麼順利,這也實是出乎了荀貞、孫堅的預料。

兩人都心情舒暢。

荀貞笑顧戲志才和荀攸,說道:“志才、公達,真一切如卿二人所料!董兵士氣果然低落,不堪一戰。”

48 正旦之日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 虎士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71 擒得鄭相逃呂尉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14 賊困屋中85 威震陽翟(下)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29 許季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4 初雪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2 獲名6 何爲乳虎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8 未到輕身入京時4 飛檄琅琊御冀方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14 守城初戰12 仲仁迫凌去檄書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44 而今本爲多事秋64 戲忠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33 鸞鳳擇良木而棲45 得士親附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59 吾候諸君久矣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91 忽然聞得故人到33 程偃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99 月黑雁飛弓馬逐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2 佳婦何人陳家女91 兵臨西華(上)9 結交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45 天寒遙寄冬衣去73 鎮東檄調三將援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 謀北要在泰山郡3 光和七年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29 伯符進獻渡河略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65 延攬勇士(上)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35 集合30 臨大事從容不迫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10 查封9 督郵在此(上)26 祖宗德澤在遺黎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64 欲得鐵馬先得人36 第三兄弟37 生來無計避徵徭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23 大獲豐收26 鄉中四姓25 鄉有野賢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2 佳婦何人陳家女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7 置彀在此請君入28 辰彼碩女22 旋舞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25 再勝8 士族16 亂將至中流擊水
48 正旦之日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 虎士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71 擒得鄭相逃呂尉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14 賊困屋中85 威震陽翟(下)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29 許季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4 初雪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2 獲名6 何爲乳虎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8 未到輕身入京時4 飛檄琅琊御冀方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14 守城初戰12 仲仁迫凌去檄書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44 而今本爲多事秋64 戲忠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33 鸞鳳擇良木而棲45 得士親附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59 吾候諸君久矣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91 忽然聞得故人到33 程偃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99 月黑雁飛弓馬逐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2 佳婦何人陳家女91 兵臨西華(上)9 結交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45 天寒遙寄冬衣去73 鎮東檄調三將援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 謀北要在泰山郡3 光和七年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29 伯符進獻渡河略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65 延攬勇士(上)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35 集合30 臨大事從容不迫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10 查封9 督郵在此(上)26 祖宗德澤在遺黎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64 欲得鐵馬先得人36 第三兄弟37 生來無計避徵徭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23 大獲豐收26 鄉中四姓25 鄉有野賢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2 佳婦何人陳家女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7 置彀在此請君入28 辰彼碩女22 旋舞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25 再勝8 士族16 亂將至中流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