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祖宗德澤在遺黎

捧慧相迎的黎陽父老跪拜地上,迎接荀貞。

荀貞、荀攸快步近前,把他們一一扶起。

父老中年紀最長的一人鬚髮皆白,少說也得七十多歲了,他執意不肯起身,非要把大禮行完,荀貞彎下腰,握住他的手,笑道:“貞何德何能,敢受父老大禮?”

這個老者耳朵有點聾了,聽不清荀貞的話。

荀貞一點兒也沒有不耐煩,又大聲重複了一遍。

這個老者眯着昏濁的眼,仰臉仔細打量荀貞,顫巍巍地說道:“昔年荀公施政黎陽時,小民備位縣寺,荀公蒞事明理,勸農耕桑,百姓稱頌,懷念至今。荀公的風采,小民到現在都還銘記不忘,疏忽四十年過去了,小民而今年邁,萬沒想到在老朽垂死之年,能夠見到荀公的後人光臨鄙郡,復再執政,驅賊滅寇,還郡人以朗朗漢家乾坤,這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啊!”

“昔年荀公”說的是荀淑。荀淑在安帝年間,也即四十多年前,曾在黎陽擔任縣令,在此地留下了美名。這個老者是當年荀淑擔任黎陽令時闢用的一個縣吏,乃是荀淑的故吏。

不但這個老者,來歡迎荀貞的父老裡,凡是年逾六十之人,大多是荀淑的故吏,也有一部分是在荀淑治縣時曾受到荀淑恩德的人。

荀貞聽得他說是荀淑的故吏,雖說荀淑去世時荀貞還沒出生,根本沒有見過這個“族祖父”,但對這個老者卻頓時就起了親近之感,說道:“阿翁是家族祖的故吏?快請起身,快請起身。”

秦漢之世,離上古未久,“故其民猶有各忠其君之心”,尤其是後漢,因爲長吏有自闢掾吏之權,屬吏對長吏的人身依附關係更強,他們之間的關係與其說是屬吏和長吏的關係,不如說是臣與君的關係,近似於春秋時的“主君”和“家臣”這樣一種關係。

這種君臣關係是特別被時人重視的。如近代名臣虞放曾任汝南太守,後因故去官,汝南郡遂遣虞放在任時任命的汝南主簿胡伊去迎新太守,胡伊卻說:“我乃宰士,何可委質於朝乎?”朝,即汝南郡朝,他認爲自己是虞放在汝南時的臣吏,不肯向新任的汝南太守稱臣,遂拒絕出迎,改去陳國爲吏。又如後來袁術稱帝,孫策寫信給他,批評他:“其忽履道之節而強進取之慾者,將曰天下之人非家吏則門生也,孰不從我?”更是直接把“故吏”稱爲了“家吏”。

有這麼一層關係在,儘管荀淑任黎陽令是在四十多年前,這個老者和荀貞此前壓根沒有見過,彼此素未謀面,然而彼此間卻立刻就產生了一道天然的紐帶。

荀貞把這老者扶起,叫荀攸近前,又令護衛他這次行縣的義從主將荀成也從軍中過來,給這個老者和餘下的那些荀淑的故吏介紹他兩人,說道:“此我族弟仲仁,此我族侄公達。”又給荀攸、荀成介紹這些荀淑故吏,“諸公乃吾族祖荀公爲政黎陽時的故吏。”

兩邊相見,各自行禮。

這邊熱熱鬧鬧,那邊的守黎陽令帶着一幫縣吏就顯得有點受到冷落。

這個守黎陽令是荀貞從郡府吏員裡選用任命的,荀貞見他在旁頗是尷尬,招呼他上前,笑道:“今晚我欲借貴縣縣寺,宴請吾族祖故吏和鄉中父老,可否?”

守黎陽令自無不允之理。

是夜,在黎陽縣寺,荀貞置酒佈菜,宴請荀淑故吏、縣中父老。

能被荀淑闢爲掾吏的要麼是出自黎陽大姓,要麼是當地有名的儒士,如果說四十多年前,這批人大部分還只是黎陽的新生力量,少部分是中堅力量,那麼四十多年過去了,他們早相繼接住了族中老一輩的班,成爲了各自家族的家長,在黎陽有着泰山北斗一般的地位,有他們在,對荀貞言之,黎陽可以說是最好治理的一個縣了。

也果然如他之預料,不管是他下令黎陽縣寺清剿於毒部的殘兵,還是他下令在黎陽組織土地屯田,俱得到了黎陽上下的全力支持。

作爲回報,荀貞從這些家族裡選用了一些“能書、會計、知律令”的年輕子弟,或由守黎陽令闢爲縣吏,或擢入郡中充當郡職,如有年歲過小、學業未成、尚不足以充當正式吏職的則分別闢爲郡裡和縣裡的備吏。

“備吏”是兩漢的一項培養官吏的制度,和前秦的學室弟子類似,所謂“學室”就是學習吏事的地方,在這裡學成後即可出仕爲吏,備吏也是如此,在官寺裡跟着正式的吏員學,學成後,等有了開缺便可填補,成爲真吏,不過和學室弟子不同的是,本朝之備吏雖然主要任務也是學習吏事,但一些備吏卻已可名入官牒,也即可以列入正式吏員的序列,能夠拿俸祿了。

畢竟郡、縣官寺裡的職務有限,儘管荀貞把原本郡朝裡的吏員逐走了大半,可魏郡有十五個縣,他前些時就已傳檄各縣,命舉薦人才,充實郡朝,以拉攏那些能夠拉攏的地方大族了,這次行縣,又在所經過之縣,從那些明確表示要投靠他的家族中闢除了不少其族中子弟,人太多了,不可能給每個人都安排一個職事,只能把一部分資歷稍淺、年歲稍輕的人闢爲備吏。

話說回來,既然職事已滿,爲何干脆不闢用這些資歷淺、年歲輕的人呢?卻是有緣故的。因爲這些被荀貞闢爲備吏的有的是各縣大姓、士族家裡的嫡系子孫,有的是被各縣大姓、士族家長所喜愛的晚輩,如他在黎陽闢用的這幾個備吏,便均是黎陽大姓、士族家長的親愛子弟。

在黎陽待了四天,定下了屯田的地點,在黎陽父老的依依送別下,荀貞車駕啓程,接着行縣。

過內黃,轉向西北,行百六十里,至魏郡最西邊的涉國,在此地停了數日,安撫過本地百姓、查看過各項政事,荀貞復向東北行,行近百里即是武安,又在此地待了數日。

武安,是荀貞此次行縣行的最後一個縣。

出武安,車駕南還,返回鄴縣。

武安離鄴縣有百十里地,日行四十里,行了兩天,這一日,離鄴縣還有二十多裡遠,有一騎從鄴縣方向馳來,卻是給荀貞送信的。

荀攸捧了信來到荀貞車邊,呈給他。

荀貞覽信大喜,說道:“吾事成矣!”

這封信是荀緄寫來的。

荀緄的這封回信,荀貞已經等了很久了。荀緄在信中解釋了他回信晚的原因,原來他前些時日靜極思動,趁春暖花開,命荀彧等諸子駕車陪從,去汝南訪友了,前不久纔剛回潁陰。

回到潁陰後,他看到了荀貞的來信,看到信之當時,他即坐車前去陽翟,謁見郡守。郡守同意了荀貞的提議,答應賣糧給荀貞,並同意幫荀貞運到東郡,只是這個運費也得由荀貞出。

荀氏到底是潁陰名族,在潁陰的影響力很大,現又與許縣陳氏聯姻,影響力更大了,加上如今黨錮已解,荀爽出仕州中,荀貞出仕魏郡,聽說朝廷還有人提出徵荀彧這樣的荀家優秀子弟入朝爲郎,荀氏一族在政治上也漸漸復興,潁川郡守不能不給荀緄這個面子。

荀緄在信裡還說了另一件事,即荀貞此前寫信給族中、陳氏和潁川故交們,希望他們選幾個各自族中的後輩子弟來魏郡,以助他一臂之力,荀緄和陳寔商量了一下,給荀貞了一個答覆:

荀彧是不能去的,因爲荀彧現在潁川郡府爲吏,潁川是荀氏的家鄉,沒道理棄潁川之吏職而去魏郡。陳羣也去不了,孔融和陳羣的父親陳紀是朋友,在陳家見到陳羣,驚奇陳羣之才能,又不以陳羣年輕而與陳羣結交,——與陳羣結交爲友就相當於陳紀變成了孔融的長輩,由此可見孔融對陳羣的器重,也可見孔融豁達重賢的性格,在孔融的推薦下,陳羣現也要出仕郡中,來不了魏郡。不過,荀彧、陳羣不能來,荀氏、陳氏的子弟不少,別的子弟可以來幾個。

糧食、子弟,這兩件都是好事。

有了前者,荀貞就可以屯田,有了後者,荀貞帳下缺文吏的局面就可得以改觀。

——當世士族家的子弟出仕州郡,執政一方之後,延請家鄉的士子來襄助並不少見,如後來的潁川人韓馥出任冀州牧後即曾遣騎至潁陰迎荀彧。

荀貞叫荀攸上車,把信遞給他。

荀攸看完,亦喜道:“有潁川糧,東郡糧可得之也;東郡糧得,屯田事可成也!明公正欲大展拳腳於魏郡,族中、陳氏子弟來,如虎添翼,郡事也不難了!”

他收起信,還給荀貞,說道:“現今田地、糧種具備,農具、耕牛雖尚不足,但明公已移書趙郡並給魏郡的鐵官下了命令,其餘欠缺的農具應在半個月內就可湊齊,屯田之事可提上議程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夫欲濟其事必先任其人,不知明公打算用何人來主屯田事?”

荀貞從於毒的降軍裡繳獲到了一批耕牛、農具,他已決定將之全部交給屯田使用,雖然耕牛較少,但只要等趙郡的農具和魏郡鐵官裡的農具打造出來、送到手,至少農具卻是不會缺的。

不管做什麼事,事情是人辦的,用人都是第一位,用對了人事半功倍,用錯了人事半功倍不說,還有失敗之可能,所以荀攸先問荀貞打算任用誰來主持屯田。

“我欲任伯禽爲屯田掾,原盼、任犢爲屯田左、右史,卿以爲如何?”

“明公辦的雖是民屯,但用的卻是賊兵降卒,正該用一勇鷙之人統帶之,江禽正合其用。原盼昔爲繁陽亭民,熟稔農事,任犢爲人勤懇,昔年在明公左右久掌錢糧,用他二人爲輔亦是正得其人!只是,近萬人墾田,衣食住行俱得操辦管理,只憑他三人怕是不夠。”

“確然,所以我打算再任命王承等人爲屯田書佐等吏。”

“王承等人”,荀貞指的是在趙郡時,跟着荀成、陳褒,和陳芷、遲婢等一塊兒從潁陰來投奔他的那些西鄉士子,也即宣康、李博的同門師兄弟們。

荀攸點頭說道:“王子云諸人之師早年從學於陽翟郭氏,通律法,我與王承等交往雖不多,但他們頗得乃師所傳,對律法也頗精通,由他們輔助江禽、原盼、任犢,不但可以操辦文牘,並且他們還可以規定條令,協助江禽等約束管理降卒。明公選用他們輔助江禽,極是適合。”

“如卿所言,近萬賊兵降卒屯聚墾田,儘管分處數縣,但卻也不得不防其生亂,故此,我還打算撥二百義從給伯禽,並及把餘下的那數百郡兵也悉數撥給他,用來警備鎮壓,如何?”

“這樣當然是最好不過了!明公,攸有一言,欲進給明公。”

荀貞笑道:“儘管言之。”

“《管子》雲:‘民欲佚而教以勞,民欲生而教以死,勞教定而國富,死教定而威行’。要想屯田之事能夠順利,要想明年獲得豐收,非得用管子此言來治理屯田不可。”

荀貞用來屯田的都是賊寇降卒,好逸惡勞是肯定有的,桀驁不馴大約也是有的,要想讓他們老老實實地墾田種地,就必須得“教以死”、“教以勞”。

荀貞以爲然,說道:“卿此言甚是,我當轉告伯禽。”

在車中把屯田的用人定下,荀貞、荀攸談性甚濃,又說及屯田的種種具體細節,一直到車駕行至鄴縣城外,兩人這才停下話頭。

此時天色已晚,荀成過來請示義從的去止,荀貞命他帶義從們回縣外營中。

郡府吏員如康規、尚正等聞訊出迎,鄴縣令也出迎之,荀貞由他們陪同着進城,去郡府。

荀貞是四月下旬出的鄴縣,繞着郡裡行了一圈,總計行程一千四五百里,只在路上就用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現今已是六月下旬了。行了兩個月的縣,饒是他年輕力壯,也着實疲憊了。

到了郡府,他打發走了郡吏、鄴縣令,叫王淙負責安排那些跟着他新到郡中任職的各縣子弟,隨後又給陪從他行縣的郡吏們放了兩天的假,叫荀攸也回去休息,自己則在典韋等的從侍下入回後院。

這會兒夜色已至,陳芷、唐兒、遲婢在燈火的映照下,拜迎於院門口。

分別兩個月,陳芷、遲婢、唐兒諸女很想念荀貞,荀貞也很想念她們,看着她們一個個盈盈拜倒的身體和一個個發自肺腑的喜悅笑容,荀貞好似疲憊也少了三分,上前將她們扶起。先扶陳芷,繼唐兒,繼遲婢,扶起了遲婢後,荀貞楞了下,只見在遲婢身後還伏拜着一人。

這人絲衣繡裙,霧鬢雲鬟,近觀之,容姿豔冶,顯是經過一番精心妝扮的,卻是吳妦。

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24 張讓賓客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45 正旦前日33 督郵一怒(下)76 張飛宿將襲如狼(上)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78 唯先順勢能造勢48 許君卿計敗張遼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66 急擊則負緩則勝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38 縱橫意氣袁本初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16 子長忿仇求爲應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45 天寒遙寄冬衣去18 西鄉薔夫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72 凌霄鴻鵠潁陰侯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40 荀攸之志77 演武薦賢(下)6 本初何如伯珪強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79 毋要臨渴而掘井1 雙喜臨門(上)38 範繩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5 大計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57 二月習射(上)22 文聘(上)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上架感言13 荀君有召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20 名士55 買馬(上)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44 練軍方略26 貞之得隴苦不足98 幸有螟蛉機變才5 尋賢不遇(上)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46 室暖臨懷春情在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3 誰人不知荀貞之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65 歸來解甲抵足眠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22 旋舞27 高素三勸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35 大勝(下)36 什伍3 陽翟侯扣使不遣26 祖宗德澤在遺黎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18 未到輕身入京時37 生來無計避徵徭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14 臧霸風從元直言4 風雪夜刺(上)
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24 張讓賓客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45 正旦前日33 督郵一怒(下)76 張飛宿將襲如狼(上)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78 唯先順勢能造勢48 許君卿計敗張遼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66 急擊則負緩則勝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38 縱橫意氣袁本初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16 子長忿仇求爲應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45 天寒遙寄冬衣去18 西鄉薔夫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72 凌霄鴻鵠潁陰侯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40 荀攸之志77 演武薦賢(下)6 本初何如伯珪強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79 毋要臨渴而掘井1 雙喜臨門(上)38 範繩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5 大計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57 二月習射(上)22 文聘(上)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上架感言13 荀君有召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20 名士55 買馬(上)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44 練軍方略26 貞之得隴苦不足98 幸有螟蛉機變才5 尋賢不遇(上)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46 室暖臨懷春情在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3 誰人不知荀貞之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65 歸來解甲抵足眠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22 旋舞27 高素三勸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35 大勝(下)36 什伍3 陽翟侯扣使不遣26 祖宗德澤在遺黎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18 未到輕身入京時37 生來無計避徵徭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14 臧霸風從元直言4 風雪夜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