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

陽人聚、廣成聚董營的領軍主將是胡軫帳下的一個校尉,名叫何機,亦是涼州人,與胡軫乃是同郡,早年從胡軫共投到了董卓麾下,勇悍敢戰,數先登,歷戰頗有功,因得以被胡軫親點,被派到了此處把守伊闕、廣成諸關的東南前沿陣地。

董卓到洛陽,掌握住了朝權後封賞帳下諸將,各給升官加爵,分授中郎將、校尉,何機因爲此前多有戰功,也在被封賞之列,被董卓表爲了校尉,原本號爲“振武”,今次山東諸侯起兵,爲壯本部聲勢,宣以正朔之名,董卓又給他改了一個校尉號,而今名爲“討逆”。

荀貞記得在原本的歷史上,孫策好像做過“討逆將軍”,天下戰亂,諸侯紛爭,皆欲以“大義”爲號,可到底誰纔是“正”、誰又纔是“逆”,卻也是難以說清了。

荀貞、孫堅等部在注城東駐營,當日商議完進軍的方略,次日休整了一天,然後在第三天一早全軍開拔,除留下劉秉統三千人看樑縣、程普統兩千人看注城外,餘下三萬多步騎悉數進軍至了陽人聚、廣成聚中間的董軍營外。

在營外十五里處,荀貞傳下軍令,命各部暫停,遣了哨騎去董營外再探。

由此地至董營,來回三十里地,哨騎快馬疾馳,未及一個時辰便折轉回來,向荀貞回報。

“稟將軍,董營聞我軍繞過注城、忽至營前,營中頓亂。”

“董軍可有出戰之意?”

“我等遠遠在營外聞得營中鼓聲大作,料應是董將在召將聚兵,不過董營的轅門緊閉,卻似無出兵之意。”

荀貞轉對身邊的孫堅說道:“看來志才、奉孝所料不差,這董兵敗了一陣,確是收起了驕縱之心,一改前態,現下卻是變得膽怯懼戰了。”

如非懼戰,以董兵的驕傲勇銳,一聽說荀貞到了,怕還不立刻就出營逆襲?而今卻是緊閉轅門,分明就是膽怯不敢戰了。

孫堅說道:“我聞董將何機在董卓帳下亦頗有勇名,號爲敢戰,今觀其舉,先驕後怯,卻非良將。”

就像荀貞叮囑荀成的那句話一樣,爲將者其慎有五,第四爲戒,應是勝不驕,敗不餒,而

何機先是驕縱,派了千騎長驅直入,竟招搖過市地到潁川郡內去挑釁荀貞,戰敗之後,又一下變得膽怯畏懼,縱是荀貞已殺到營前,卻仍閉門不敢出戰,舉置失據,的確難稱良將。

荀貞說道:“昔於冀州從皇甫公討黃巾,我在董卓軍中見過胡軫、徐榮諸將,但對此人卻是沒甚印象,不過也曾聽說,此人確是以勇武出衆,……,文臺,涼州多驍士,將勇兵悍,今他雖先驕後怯,非爲良將之材,你我卻也不可小覷之也。”

荀貞從皇甫嵩討黃巾時,何機才只是董卓帳下的一個曲軍候,以荀貞那時獨領一軍、爲皇甫嵩所重用的地位,當然不可能認識他,不過在偶爾與徐榮等閒聊時,講起各自軍中的勇士,卻也的確是從徐榮等那裡聽到過何機的名字,知道他在董卓軍中也算是一個出衆的猛士了。

孫堅心道:“貞之諸般皆好,就是有時太過謹慎。”笑對荀貞說道,“卿言固然甚是,不過以我看來,這等無用之將也不值得太過重視,待交戰時,卿且看我如何取他首級。”

荀貞心道:“文臺交友以義,生性豁達,諸般皆好,就是有時未免輕脫,失之於重。”想起孫堅在原本歷史上的的死因,有心提醒他幾句,卻又深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且今已至董營外,大戰在即,也不太適合在這個時候講這些話,遂也就罷了,只是笑道,“萬軍陣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此文臺是也。”

有的將校在碰到將要開戰時會很緊張,有的會很謹慎,而也有的會越是碰到將要開戰,反而約是會興奮,孫堅就是這類人,他顧望身後、遠近的步騎兵衆,眺望前邊、左右的開闊原野,只覺胸懷大開,心情暢快,躍躍欲試,手癢難耐,恨不得現在就與敵人拼殺鏖戰,哈哈大笑,說道:“‘萬軍陣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好!這句話說得好。知我者,貞之也。”

荀貞此番行軍的次序是按的前天定下的軍略,前邊爲九千挑選出來的出戰精銳,後邊是餘下那兩萬多的後備軍馬以及輜重等物,此時聞得董營兵士並無出營,似沒有迎戰之意,遂即傳下軍令,命後頭的許仲、謝容、丁猛諸將統帶後備部隊就地駐紮列陣,而與孫堅、樂進帶着準備出戰的中、左、右三軍又往前行了五里地。

距離董營就只有十里地了。

荀貞又遣哨探再去探看。

不多時,哨探歸來,回報說道:“董營兵卒上了營壘,挾弓設弩,正在做守營的準備。”

“仍無出營接戰之意?”

“其轅門依然緊閉,並無出戰之意。”

孫堅說道:“貞之,你與文謙且領兵暫駐,擺好陣勢,待我引一支人馬前去董營外挑戰,等我把他誘出之後,再三軍合戰,共滅此賊!”

所謂“挑戰”,不外乎在營外謾罵、示威,以挑起對方的怒氣,使其按耐不住,率兵迎戰。

荀貞心道:“我軍已至董營外十里,而何機仍閉營不出,幾句謾罵、幾樣示威一時間卻怕是難以挑動地他出營來戰,不過文臺既提出了此議,卻倒也可試試。”因對孫堅說道,“卿爲左陣主將,豈可輕身冒險?此挑戰之任,遣一偏裨去足矣。”

說完,荀貞心中盤算該派何人去挑戰,想道:“要說示威、謾罵,高子繡是最好人選,只是他武力稍遜,萬一失陷,反損我士氣。”心中一動,想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下令道,“傳我軍令去給玄德、雲長,叫他兩人帶三百精卒往董營外挑戰敵出。”

高素生性飛揚,早年在西鄉時爲一土霸王時就好耀武揚威,這種事他很拿手,只是他武力不足,萬一真的激怒了董兵,被董兵出營來追,他很可能就會折損當場,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他性格雖然適合,卻也不能派他去。

不能派高素去,那最好的人選就是關羽了。關羽矜傲,他甚至不需要開口罵人,只要橫槍立馬地、仰着臉在董營外那麼一站,一副“睥睨豎子”的模樣說不定就能把人激怒。

劉備、關羽的部曲多是新卒,按說他倆是沒資格跟着荀貞、孫堅出戰的,但是劉備卻再三請戰,所以荀貞就單單把他兩人帶在了身邊,留於中軍聽命。既然劉備立功心切,他這次隨軍出戰又沒帶部曲,只和關羽兩人一道,荀貞也不好單派關羽去,故此索性就把他兩人都派去。

那邊派人去給關羽傳令,這邊荀貞、孫堅、樂進三人各領本部,分成中、左、右,除留下了騎兵在前警戒外,皆豎旗擂鼓,指揮安排,開始排列步卒佈陣。

卻說關羽得了荀貞軍令,對劉備說道:“此大兄立功之時也。區區一小小董營,何需帶三百精卒往去挑戰?兵多,則難顯大兄之功,且董軍本就已懼怯不敢出戰,如我兩人再領兵太多,他恐怕更不會出來迎戰,以我之見,也不用帶三百精卒去,選那瘦小的,帶個七八人足矣。”

前番殲滅那千許董騎的一戰,好幾人都立了功勞,劉鄧不用說,張飛也立了功勞,劉備、關羽卻無甚功,這回關東羣雄討董,聲勢浩大,眼看建功立業就在眼前,劉備此時的心情和孫堅相仿,也是急切求戰,渴望早能與敵展開戰鬥。

這時聽了關羽的話,他心爲之動,卻猶豫說道:“叫我兩人帶三百精卒前去挑戰,這是君侯的將令。君侯素軍紀森嚴,你我二人如擅改軍令,恐是不妥。”

“這怎是擅改軍令?君侯是叫我兩人去董營外挑戰,帶多少兵卒並不重要。”

“……你說的也有道理,那好,就按你說的來辦。”

劉備、關羽拿了荀貞的軍令,從軍中選了七八個身形瘦小的,前去董營外。

荀貞正在指揮各曲、各屯列陣,忽得適才去給劉備、關羽傳令的軍士來報,說是劉備、關羽只帶了七八人去董營挑戰,頓時吃驚,初時以爲是軍士傳錯了自家的軍令,隨即想道:“我軍令清楚,他定不致傳錯,此必是玄德、雲長求功心切,故擅改我令,只帶了數人前去挑戰。”

他問道:“玄德、雲長去了多久了?”

“去了有兩刻多鐘。”

荀貞本部五千人,本來排開後就佔地甚廣,加上正在列陣,不能直來直去,這軍士回來時繞來繞去的,又耽擱了一些時間,卻是用了兩刻多鐘才得以回來荀貞面前覆命。

已經去了兩刻多鐘,此時追之已是來不及,荀貞無奈,只得喚來候在左近的文聘來,令道,“董軍雖怯戰不敢出,而其將亦頗有勇悍之名,玄德、雲長只帶了數人前去挑戰,或會有失,你速點三百精卒,往爲他二人之後援。”

荀貞之前定文武之制,文聘雖是久從於他,乃是“元老”一級了,可一則因其年歲稍輕,今年才二十出頭,二來也是因荀貞對他有厚望,想把他帶在身邊再“耳提面命”地鍛鍊他一段時間,因而並未給他“校尉”之職,沒讓他獨領一部,而只是任爲了一箇中軍的曲軍候。

叫文聘去追劉、關,倒不僅是因爲擔心劉、關的安全,更主要的是,和不派高素去一樣的原因,荀貞擔心劉、關失陷,如他兩人挑戰不成反而戰死,必將會大傷三軍士氣。

文聘得令,即點了三百精卒,去追劉備、關羽。

荀貞看着他帶兵出陣,遙見很快就要追上了劉、關,這才放下了心。

約用了不到一個時辰,佈陣完畢。

剛把陣型布好,文聘領兵歸來,荀貞往他身後看去,卻是不見劉備、關羽的身影。

52 圍魏救趙亂其陣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67 鳳集西鄉(上)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5 出城激戰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63 不朽曰三次爲功93 兵臨西華(下)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24 河南諸侯荀曹雄52 市義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7 遍觀諸郡(上)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33 鸞鳳擇良木而棲30 回家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45 得士親附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74 如何練兵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61 仲業63 不朽曰三次爲功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74 奮武遣以一軍阻79 毋要臨渴而掘井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42 君臣自古固多疑57 程仲德畫策狠辣26 決勝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58 二月習射(下)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39 點將封侯趁少年92 兵臨西華(中)58 孫堅8 守職歲滿乃爲真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8 遍觀諸郡(下)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20 屯田從來積糧策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4 初雪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66 子義樹戟喝虎狼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25 我公恩信結人深47 將軍何嘗真無情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56 熔鑄35 鄉吏殘民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40 隱秘非只君可尋33 督郵一怒(下)51 謀算將戰15 玄德仁義愧獨生21 徐羊各獻破敵策33 鸞鳳擇良木而棲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61 仲業42 可願南下?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
52 圍魏救趙亂其陣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67 鳳集西鄉(上)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5 出城激戰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63 不朽曰三次爲功93 兵臨西華(下)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24 河南諸侯荀曹雄52 市義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7 遍觀諸郡(上)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33 鸞鳳擇良木而棲30 回家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45 得士親附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74 如何練兵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61 仲業63 不朽曰三次爲功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74 奮武遣以一軍阻79 毋要臨渴而掘井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42 君臣自古固多疑57 程仲德畫策狠辣26 決勝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58 二月習射(下)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39 點將封侯趁少年92 兵臨西華(中)58 孫堅8 守職歲滿乃爲真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8 遍觀諸郡(下)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20 屯田從來積糧策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4 初雪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66 子義樹戟喝虎狼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25 我公恩信結人深47 將軍何嘗真無情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56 熔鑄35 鄉吏殘民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40 隱秘非只君可尋33 督郵一怒(下)51 謀算將戰15 玄德仁義愧獨生21 徐羊各獻破敵策33 鸞鳳擇良木而棲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61 仲業42 可願南下?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