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北側,尚書檯徵用了一個沒人住的宅子。這宅子之前是某位勳貴的老宅子,只不過後來被貶爲庶民,眼下宅子掛在朝廷的名下。
董明要開錢莊,這宅子就是用地了。
宅子正在改建,用的是系統給的圖紙。既能保證施工,也相對的安全一些。當然了,想要完全高枕無憂,是肯定不可能的。受限於眼下的技術條件和材料,只能說盡可能的保證安全。
整個錢莊分爲接待大廳、辦公區和金庫三個部分,重中之重自然是金庫了。金庫除了守衛森嚴之外,還是建在地下的。爲了防止有人挖地道,金庫四周和地面都鋪設了近乎半米厚的磚牆。
費錢是真的費錢,但是很有必要。
接待大廳則是在董明的要求下,系統在額外收取了兩百點聲望值之後特意設計的。除了方便舒適之外,最主要的是能夠體現出錢莊的財大氣粗。
此時,主持修建的人,是沮授。董明則帶着田豐,來到了曹操的府邸。曹操這些日子也在忙着幫皇甫嵩籌備軍屯的事情,今日也是難得有空閒。
“尚書令此來,想必定然有要事。以我等的關係,直說便是。只要某家做得到,定然會全力支持伯照先生的。”曹操說話很是直接。
變法的這些日子,可以說是曹操當官以來最開心的日子了。也因此,對於董明,他是非常的有好感。
“這件事情,對孟德來說並不是很難。”董明也沒有跟曹操客氣,直接說道:“眼下大漢錢莊已經開始籌建,預計下個月就會投入使用了。在下此來,是希望孟德能夠成爲錢莊的客人。”
“這好說,到時候某家一定到場。”曹操豪爽的笑道:“這等事情哪來需要尚書令親自跑一趟。”
“在下的意思是,孟德能否將家中資金,盡數存入錢莊。”董明補充了一句。
曹操聞言一愣,稍微思考了片刻之後,道:“家中資金,盡數存入錢莊?”
“有利息,隨時可以取走。”董明點點頭。
曹操沉默了片刻,然後一臉鄭重的說道:“錢財乃身外之物,但是某家想知道這錢莊,到底有何重要之處。伯照先生似乎對這件事非常的上心。”
“變法的根本。”董明一臉認真的吐出五個字。
“何解?”
“變法需要錢,朝廷沒錢,眼下還是入不敷出的時候。靠陛下的內帑,撐不了多久的。”董明直接說道:“而錢莊,就可以解決資金的問題。”
“可不是還要給利息呢嗎?而且存錢之人,不是可以隨時取走?若是日後別人來取錢,錢莊沒錢了該怎麼辦?”曹操皺着眉頭問道。
他倒是相信董明不會假借錢莊的名義,坑害百姓的錢財。他只是想不明白,爲什麼錢莊能夠按照董明預想的那樣,既能使用別人存的錢,還能連本帶利再還給別人。這中間的差額,從哪裡來的呢?
董明聞言想了想,然後道:“舉個例子吧。假如孟德存入一百萬錢,按照利率,一年之後錢莊要返還給你一百零二萬錢,是也不是?”
“是啊。這多出來的兩萬錢,哪裡來的呢?總不能拿其他百姓存的錢來支付吧?這樣的話,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最終窟窿越來越大。”曹操接口道。
“很簡單,用你的一百萬錢,一年之內掙到兩萬錢以上就行了。”董明笑着說道。
“這?就這麼簡單?”曹操本以爲是什麼驚天的大秘密,或者什麼神仙操作。沒成想竟然如此的簡單。
可不是?拿一百萬錢,一年之內掙兩萬錢,實在是太容易了。不過很快曹操又發現了新的漏洞:“可是這掙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萬一賠了呢?”
“那就做不賠錢的生意。”董明理所當然的說道。
“尚書令認真的?”曹操覺得自己腦子有些不夠用了:“這世上還有不賠錢的買賣?”
“不但不賠錢,還一定掙錢的買賣。”董明補充了一句。
“願聞其詳。”曹操直截了當的說道。
“鹽鐵酒!”董明笑着說道:“這三樣就是不賠錢還一定掙錢的買賣。孟德不也是知道的嗎?”
“這......”曹操怎能不知道?只不過這鹽鐵酒三樣,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碰的生意。哪怕錢莊是以朝廷的名義來做,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如今大漢朝的鉅富商賈,世家大族,哪一個不沾這三樣?董明這張口就要從大家嘴裡搶食,一個不小心,惹禍上身,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曹操的表情,董明看在眼裡,也知道他在想什麼。他搖了搖頭,笑道:“孟德不用擔心,某家一開始只做鹽的生意,也不會跟那些人搶飯碗的。到時候大家正常商業競爭就行了。”
“這怎麼競爭?”曹操對商賈之事並非不瞭解。他很清楚,若是董明想在鹽業上搞錢,那些既得利益者們能吃的董明骨頭渣子都不剩。
“某家制鹽的法子,沒啥成本,跟白撿似的,而且還是精鹽。精鹽,再給最低的價格。一年的時間,朝廷就能夠在鹽業中佔據主導地位。也方便朝廷控制整個鹽業,儘可能的防止私鹽販子的出現。”
董明稍微解釋了一下。
開玩笑不是?鹽業、礦產這等國家經濟命脈,怎麼可能掌握在私人手裡?只不過眼下搞定鹽業的成本是最低的,所以董明纔會拿鹽業下手。
眼下的大漢朝製鹽的方法其實有很多種,主要是鹽的來源有很多。海鹽、湖鹽、井鹽、還有岩鹽和土鹽。鹽的來源不同,製作方法自然也有差異。不過主要還是煎鹽法,有些地方也會自然風乾。
煎鹽法成本很高,自然風乾耗時太長。這也導致產鹽量其實並不是很高。同時鹽的品秩也參差不齊。如今最好的鹽應該是湖鹽,因爲湖鹽是自然結晶的,但是量少。眼下天下人吃的鹽,多是井鹽。
井鹽嘛,味道發苦,只有人工挑選出來的井鹽,味道還算不錯。
董明的法子,是曬鹽。
事實上,曬鹽的法子,早就有了。只不過,眼下的曬鹽法子,太過粗糙。不管是鹽的質量和數量,都不是很好。真要說起來,還不如煎鹽法好用。因此,雖然眼下曬鹽法已經有了,並沒有成爲主要的製鹽方法。
事實上,中國的曬鹽法一直到光緒年間纔開始逐漸取代煎鹽法。
煎鹽耗費大量柴草,費工費力。從北宋開始,海鹽出現曬法,由於技術的原因,效果並不太好,所以煎鹽仍多於曬鹽。到了清末,海鹽各產區大都改用曬制之法,技術逐漸完善起來。那些沿海岸線架設的燃燒了幾千年的燒鍋煎鹽設備,自然成了歷史的陳跡。
在南方如海(防星號)南島地區,陽光充足,是曬鹽理想的場所。最簡便的方法是用經過太陽曬乾的海灘泥沙澆海水過濾,製成高鹽分的滷水,再將滷水存在池中,在陽光下蒸發結晶成鹽。
董明採取的方法,成本不高,但是出鹽量和質量,卻很好。只需要挖兩個池子,一個蒸發池,一個結晶池就行了。
將海水引入蒸發池。利用太陽的溫度,蒸發海水,提高濃度,變成滷水。然後將滷水引入結晶池。在結晶池內繼續暴曬,隨着時間的延長,原鹽就會漸漸沉積在池底,形成結晶,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可以採集了。
基本上沒什麼太大的難度。董明唯一需要費心的就是如何保證這種新的曬鹽法短時間內不被其他人發現。
曹操在聽到董明的話之後,先是楞了一下,不過卻沒有反駁。他知道,董明既然敢這麼說,肯定是有把握的。
“既然如此....某家就將所有資金都存入錢莊了!”曹操很是肯定的說道:“包括曹家的資產,除了房屋田產和日常用度之外,全都存入錢莊。”
這是信任,同時也是曹操的投資。
聽到曹操的話,董明笑了。
他之所以第一個來找曹操,主要還是因爲這是所有跟他站在一條戰線上的人之中,最土豪的一個。
“如此,就多謝孟德了。”董明收斂了笑容,一臉鄭重的說道。
曹操見狀連忙說道:“伯照先生,變法纔是國之大計。某家這些家產,又有何妨?”
“總之多謝了!”
從曹操家裡離開,董明長舒了一口氣,道:“下一家。”
一旁的沮授點點頭,然後道:“下一家去哪裡?”
“楊家。”
“這......”沮授有些無奈的搖搖頭道:“伯照先生,這是不是有些困難了?以下官所見,楊家不會答應的。”
“總要試試的。”
“嗯。”
兩人上了馬車,相對而坐。馬車晃晃悠悠的往前走,大概走了一刻鐘左右。沮授有些擔心的說道:“哪怕是洛陽所有的王公貴族都將錢財存入錢莊,也支撐不了多久吧?”
“還有百姓。”
“還是不夠。”
董明點點頭,然後道:“如果日後百官的俸祿都由錢莊來發放呢?朝廷將俸祿直接撥給錢莊,錢莊只需要給百官每人開一個戶頭,上面標註好數字就行。若是百官需要,拿着存摺來取便是。”
“這....倒是一個辦法。只不過某家覺得很難。”沮授實話實說。
“做做看就知道了。要知道,在這之前,誰能想到我大漢朝會變法呢。”董明笑着說道。
“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