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辯那裡回來,董明不知道自己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是埋怨劉宏留後手,還是欣喜於劉辯的成長。
糾結中,走到了尚書檯。在尚書檯裡待了一整天,心思都在這件事上了。田豐等人看得出來,他有些心不在焉,便問了幾句。董明自然不會明說,只推託說是身體不太舒服。
也因此,剛到了下午的光景,郭嘉便帶頭說要讓董明回去休息一下。董明本來想拒絕的,不過想到明日還要請齊王和趙王吃飯,也就順水推舟的答應下來。
臨走的時候,他也邀請了尚書檯坐班的人,明日去家裡做客。大家都滿口子答應下來。離開了尚書檯,董明也沒有回家。
門外有下人等着,是個洛陽本地人,家裡沒啥錢,將他送進了府上。董明見他機靈,便留在了身邊,做個使喚人。
“鐵頭,你知道哪裡有手藝好的鐵匠嗎?”下人十八九歲,長着一張憨厚的臉,平日裡很少說話,但是有眼力見,反應快,名叫張鐵頭。
張鐵頭笑着道:“要是說洛陽城最好的鐵匠,那肯定是在少府裡。”
“這事兒用不上少府,說說其他的,離得近一些的。”董明笑着擺擺手。
“那就科學司唄。”張鐵頭撓了撓頭道:“科學司的冶鐵工藝和鍛造技術不也挺好的嗎?出了城就能到。”
“這倒是個好去處。”董明笑着應下來:“那咱們去一趟科學司。”
“好嘞,爺您上馬。”張鐵頭笑着答應下來。
兩人騎着馬,一路朝科學司過去。出了城,再走一段距離,到了科學司的門前。迎上來的是負責保衛科學司的臧霸,他正好率隊巡邏到這裡,遇上了董明。
“老師,您來了?”臧霸看到董明的時候很是興奮:“今兒怎麼有空來這裡?”
“也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說起來還有些打擾你們了。”董明想到自己來這裡的目的,搖了搖頭,什麼時候自己也這麼隨性了。
他找鐵匠鋪,是爲了打造一個燒烤架子.....順便弄一點炭火回去。眼下都是燒柴火的,炭火也就只有科學司有。當然炭火這個名字是高尚他們取得,其實就是蜂窩煤。不過受限於採礦技術,眼下蜂窩煤還沒辦法普及,只能在科學司供應。
這種事兒找到科學司,就跟後世想要吃火鍋跑到中科院做一個電磁爐似的。那不是神經病嗎?
不過來都來了,他還是打算先進去看看再說。
進了科學司,高尚很快就迎了上來。他也跟臧霸一樣,對董明的到來既是意外又是高興。
“老師,您來是有什麼事事情嗎?”
“說起來還有些不好意思了,是爲師孟浪了,想到打造一個東西。這個暫且不說,帶爲師在科學司轉轉吧,順便也看看你們有什麼研究成果了。”董明倒也不着急了,現在科學司溜達一圈再說。
高尚倒是沒覺得有什麼,笑着說道:“老師的事情自然也是學生的事情,有什麼要做的,吩咐下去就行。我帶着您轉一轉。”
“先看看科學司吧,最近有什麼值得說道的發明嗎?”董明充滿期待的問道。
“有。”高尚提到這個就來勁了:“咱們最近弄出來了四個物件,老師要不要看看?”
“你先說說看,都是哪四個。”高尚的得意勁兒讓董明來了興趣。平日裡高尚可不會這樣,今天這種表現,無疑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對科學司最近鼓搗出來的東西很有信心。
“第一件,是轟天雷!”高尚逐一介紹起來。
這轟天雷其實就是土製炸藥,當初在新野就做出了粗糙的成品。如今這麼些時間過去了,高尚終於做出了威力大、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強的成品。
成品有點兒像後世的雷管,但是威力小一些。高尚的做法也很簡單,將十個捆綁到一起,共用一根引線連着每一根炸藥的引線。不同位置的引線長度不同,爲了讓它們同時爆炸,高尚調整引線的材質讓他們的燃燒速度趨同。這樣一來,就可以同時爆炸了,威力還不錯。
缺點也很明顯,製作起來速度比較慢,投擲也很困難,幾乎只能用人直接帶到爆炸點來引爆。防守作用,大於攻擊性。
但不管怎麼說,這也算是做出來了。
高尚說話的功夫,還讓人拿了一個轟天雷過來,試爆了一下。聲音倒是挺嚇人的,威力也還湊活。
“學生現在就在早就如何將轟天雷做的更小,威力變的更大。”高尚在一旁樂呵呵的說道。
董明笑着點點頭,問道:“你覺得從哪個方面入手最爲合適?”
雖然說科學研究就是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在試錯中找到那條正確的道路。但是董明有系統啊,完全沒必要讓高尚走彎路。眼下這所以先問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如何解決,就是想看看高尚有沒有思考過。
嚼碎了喂,那不是培養,得讓他自己做飯自己吃才行。當老師的,只需要在他走彎路的時候提醒他往哪個方向努力就行。
高尚顯然是有過思考的,他一臉認真的回道:“目前學生想從兩個方面來做。一是製作威力更大的火藥;二一個則是想辦法讓轟天雷內的火藥燃燒速度更快燃燒的更加徹底。”
倒也算是對症下藥。董明對高尚很是滿意,他拍了拍高尚的肩膀。道:“不錯不錯,照着這個路子走,你會成功的。”
“都是老師教的好。”高尚拍了一個小馬屁。
董明拜拜手:“老師可沒教你這些,都是你自己研究出來的。不說這個了,還有三個呢?都是什麼?”
高尚對着董明行了一禮道:“老師還請隨學生來。”
“好,還賣上關子了。前面帶路吧。”
“可不是學生賣關子,而是第二個物件得去現場看。”高尚小聲解釋了一下然後親自領着董明往前走。
走過一條小路,來到一片竹林前,竹林旁邊有一條人工挖掘出來的一條小河。河邊有一排茅草屋,不少科學司的官員們正在熱火朝天的忙活着。
“就是這裡了。”高尚對董明說道:“這裡面是咱們的冶鐵部門,咱們利用水力和水車,每天二十四個時辰開工,可以批量生產鑌鐵。”
鑌鐵,其實就是鋼材。可以說是如今這個年代最好的金屬了,不管是硬度還是柔韌度都很出色。鑌鐵做成的武器鎧甲,每一個都是天價。當然也不會有人會賣這些東西。那都是家傳的寶物。
若是科學司真能批量製作鑌鐵,那麼多了不說,只要能武裝兩萬人,那麼光憑這兩萬人,董明有信心硬碰硬的殺光幾倍的敵人。
“批量製作鑌鐵?一天的產量是多少?能否進行二次加工?”董明很是關切的問了一句。
“如今每日可產鑌鐵百斤,規模擴大的話產量肯定還能上來。”高尚立刻回道:“至於二次製作,如今倒可以製作刀劍,甲冑的話還不行。咱們沒有專門的匠人。只用鑌鐵的話,做出來的甲冑估計也只有子煖這等當世猛將能夠穿著作戰了。”
董明搖了搖頭:“子煖也不行,血肉之軀扛着幾十斤的盔甲在身上,不用多久人就廢了。戰馬也吃不住。”
“所以最近在物色好的制甲匠人,用熟牛皮加鑌鐵一起,看能不能製作出合適的甲冑。”高尚點點頭繼續道:“還有一點,就是成本的問題。製造一個鑌鐵熟牛皮的甲冑的話,成本太高,頂多能供應各位將軍。”
“想辦法降低成本,給你兩年時間,把成本降低一半,有沒有信心?”董明直接吩咐道。
高尚眉頭都沒有皺一下,直接答應下來:“有!老師您就放心吧”
“說說第三件吧。”
“喏!”
第三件,是一個小物件,巴掌大小的石制底座,表面上刻着東西南北,還有一些短線條,看起來應該是刻度。
上面還有一個指針一樣的物件,看起來有些像是手錶。
“指南針?”董明有些驚訝了。
“嘿嘿老師當年不是說了嗎,有了這指南針咱們以後不管是行軍,還是探索天下,還是征服大海都有非常大的作用。這些年,咱們終於做出來了。”高尚說起來很是高興。
“你做的?”董明又問了一句。
高尚搖搖頭:“不是,是杜海!他一直在琢磨這個。”
杜海?董明有些不記得了,只能拉開系統,匹配這個人的數據。
杜海,揚州會稽郡人,今年二十四歲,乙上資質,長於內政。有特技,【造船】。
【造船】:造船速度提高百分之十五,材料損耗減少百分之十五。可以建造樓船。
“系統更新一下杜海的數據。”
“遠程刷新數據,扣除聲望值十點。”
董明不在意十點聲望值,看向了杜海的具體數值。
內政85,其他的都很平庸,在六十出頭徘徊。
但他能建造樓船,就值得董明將他放在心裡。
樓船,因船高首寬,外觀似樓,而得名。因其船大樓高,遠攻近戰皆合宜。是如今,乃至再往後很多年的水戰主力船隻。
作戰用的樓船一般分三層,第一層爲廬;第二層爲飛廬;最上層爲爵室。每層都設有防護女牆,用以防禦敵方射來之弓箭、矢石。女牆上開有箭眼,用以發射弓弩。爲防禦敵方火攻,船上蒙有皮革,以隔熱。樓船上常遍插旗幡和刀槍,以壯聲勢,又使用纖繩、櫓、帆和楫等多種設備,以提升其機能。
不過樓船也不是沒有缺點。首先因爲船隻過高,常致重心不穩,不適遠航,故多隻在內河及沿海的水戰中擔任主力。
但!樓船最大的容載量,可以達到三千戰兵。這就足夠了。東吳所造的樓船如:“飛雲”、“蓋海”等,皆有五層,可載三千名士兵。原本歷史軌跡上,東吳能夠仰仗長江天險,靠的就是先進的造船技術。
眼下有了杜海,再有系統的幫助,董明很自信,用不了幾年,就能製造出比樓船更強大的戰船。
不管是遠洋運輸還是海上作戰都是利器。有了強大的戰船,朝廷用兵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戰術上也會更加的靈活。
“老師?”高尚將董明從思索中拉回現實。
董明回過神來,對高尚道:“杜海在哪呢?”
“去喝酒了好像,他平日裡就好喝點酒。眼下估計在白玉京。”高尚有些尷尬的說道:“自從來了洛陽,杜海就有些不高興。做出了這指南針以後,就啥也不問了,每日就是喝酒。清醒了就去洛水邊靜坐。”
“哦?”董明聞言心裡明白,這是有事兒,他笑着道:“等他下一次醒酒了讓他來找我。”
“這…老師不要怪罪他。”高尚顯然是個好人,以爲董明萬教訓杜海。
董明搖搖頭:“爲師是想給他安排點事情來做。省的他每日裡喝大酒,對身體不好。”
“那敢情好。”高尚笑着應下來:“那待會兒學生就去尋他,讓他清醒了就去找您。”
“行了,說說最後一個物件吧”董明對最後一個物件更加的期待了。
科學司給的驚喜,大大超出了董明的期望。
最後一件物件,肯定是壓軸的,董明自然很是期待。
高尚聞言,表情卻有些奇怪了,猶豫了一下以後道:“最後一件,是個未完成的東西。”
“未完成?”這倒是讓董明意外了:“是什麼東西?”
“老師您來看看就知道了。”高尚想了一下然後道:“待會兒還得叫上德祖。”
“楊修在這呢?”董明更意外了。這孩子還沒被楊彪打死呢?
“他瞞着家裡來的,那物件也是他一直在做,學生就是幫個忙。”高尚解釋了一句:“其實,老師何不跟德祖父親說一下,讓他拜您爲師算了。”
“額…這個事兒,不好辦啊。”董明有些尷尬:“不說這個了,那東西是什麼?”
“蒸汽機啊!”高尚朗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