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公子啓酒壺

公子啓回到了王宮,與素未謀面的生父相擁而泣,彷彿他們有多父子情深似的。

春申君和一衆卿大夫看着楚王父子感人肺腑的重逢,都擠出了幾滴配合的眼淚。

有人低聲問春申君,語氣似嘲諷:“沒想到春申君居然會親自相迎。”

春申君道:“我與諸君不一樣,只是貧寒士人出身,一生榮辱繫於楚王、楚國。所以我絕不會做有害於楚王和楚國之事。”

那人惱怒道:“春申君,你這是何意?難道我等會做有害於楚王和楚國之事?!”

春申君瞥了那人一眼,道:“我只是說,諸位都是世卿勳貴,無論在哪都是人上人,與我不同。君別誤會。”

春申君如此解釋之後,衆人臉色很複雜。

因爲幾場大勝奠定了地位,已經成爲項家主事人和楚王心頭紅人的項燕掃了一眼平叛還未成功,就有了內鬥苗頭的同僚,冷冷道:“春申君此言有差。我等是楚國封君,一身榮辱何不繫於楚國?不過春申君對楚王和楚國的忠心,確實是我輩楷模,毋庸置疑。”

春申君看向項燕。一身榮辱繫於楚國,不是繫於楚王嗎?項燕不僅打仗厲害,心思也挺多。

春申君對項燕拱了拱手,當接受了項燕的說和,沒有繼續與他人相互嘲諷。

其他人心中頗有不忿。

在場卿大夫中多羋姓貴族。在楚國貴族中,即便不如景、昭、屈三氏,他們也比他姓貴族尊貴許多。

之前春申君壓他們一頭,他們就心生不滿。現在項氏又爬到了他們頭上。

只是現在還需要項氏帶兵打仗,他們只能暫時忍耐。

楚王隨後設宴。

公子啓對比楚國其他宗室同齡人,確實是一個完美的楚公子。

宴會上,他對春申君非常熱情,連番向春申君敬酒,說自己對春申君十分敬仰。

春申君打起精神與公子啓熱烈攀談,彷彿兩人在宴會上結成了友人似的。

宴會過半,楚王以不勝酒力先行離開,將宴會主導交給公子啓。

楚王離開之後,一些老臣陸續離去,春申君也找藉口離開。

他離開時,楚王后差人來尋他。

春申君嘆了口氣。躲不過啊。

他差了兩人,一人告知楚王,一人告知公子啓,然後前往了楚王后的寢宮。

楚王后獨坐屋內,腿上枕着如今年歲不大的楚太子。

楚太子已經睡着。

他睡顏十分平和,不知道是否清楚自己的太子之位快消失了。

楚王后李氏悽婉道:“春申君要拋棄我母子二人嗎?”

春申君道:“定何人爲太子,是由大王決定。”

楚王后道:“春申君真的不能救救我母子二人嗎?”

春申君道:“公子啓比太子年長許多,他爲了表示自己的大度,應該會厚待你們母子二人,不用擔心。”

楚王后垂眸:“真的?”

春申君道:“那是曾在秦國受過重用的楚公子,不要小瞧他。”

楚王后嘆氣:“那我就放心了。”

春申君道:“好好勸說你的兄長,讓他不要亂來。”

楚王后搖頭:“我勸不住。”

她垂着頭道:“春申君請回吧。”

春申君轉身離開。在踏出門的那一刻,春申君回頭:“不要做任何事,你們母子二人就能富貴終身。”

說完,他大步邁過門扉。

楚王后擡起頭,看着春申君的眼神中滿是怨毒。

她不相信春申君真的對公子啓毫無辦法。如果春申君不想讓公子啓繼位,一定能說動楚王。

即便說不動楚王,難道他不能派人截殺公子啓嗎?

他倒是說得好聽,公子啓能厚待自己母子二人。但誰願意將自己的安危系在別人身上?

“將那封信向兄長送去。”楚王后道。

她身邊的侍從俯身聽命。

春申君離開了楚王后的宮殿,公子啓正拎着一壺酒,在庭院中等候他。

楚王沒有出現。這讓春申君心落在了谷底。

“正如春申君所說,楚國需要我。我知道,楚國也需要春申君。”公子啓道,“我不會對付春申君。”

春申君搖搖頭:“我的未來,並非以公子的心意而定。不說這些了。公子常在咸陽,是否與朱襄公見過面?”

公子啓苦笑:“這不知是第幾人向我問起朱襄公了。”

春申君道:“我和朱襄公算是友人,喝過幾次酒。他可好?”

公子啓搖頭:“我不知。除了秦王設宴,我和朱襄公連酒都未喝過。”

春申君疑惑:“難道咸陽中人嫌棄朱襄公出身,不肯與之交往?”

公子啓嗤笑:“怎麼可能。”

他晃了晃酒壺,示意春申君與他一同在庭院的小亭中坐下。

他知道自己回到楚國之後,如果不想成爲其他人爭權奪利的傀儡,就需要得到春申君的幫助。

春申君也對他示好,所以他願意和春申君私下多聊。

楚王的意思也是如此。

楚王雖懦弱,政務上有些平庸。但御下的本事,他還是有的。

他好歹也當過質子,真蠢就回不到楚國了。

“長平君在秦國看着風光,但這風光,恐怕給任何一個卿大夫,他們都是不想要的。”公子啓道,“長平君在秦國,身邊與其交往的所有人,都必須經過秦王點頭。而秦王點過幾次頭?”

公子啓將酒壺放在石桌上,開始掰手指。

“除了長平君在趙國就已經結識的人,如荀況、廉頗、藺贄、蔡澤、李牧,就只有武安君和已經辭世的應君,以及最先給長平君當護衛的蒙武。”

“入秦近十年,長平君還與誰交流過?只有他離開咸陽的時候,接觸的郡守李冰和張若。咸陽城中,無人能與長平君來往。即便是蒙武、武安君、應君的家人也是如此。”

“這世上,有哪個身居高位的貴族會如此?”

“即便是被冷落的貴族,也能自由與他人相交。但長平君不行。”

“我聽聞春申君曾想離間長平君與秦王,我勸春申君放棄吧。秦王永遠不會忌憚長平君。”

公子啓又晃了晃酒壺,仰頭喝了一口。他放下酒壺,盯着酒壺中不知道是燈籠還是月亮的影子輕笑。那笑聲有嘲諷,也有一些他自己都未能察覺的同情。

“就算是趙丹那樣愚蠢的國君,若長平君在趙國已經身居高位,他唯一的後代是趙國未來的王,他不慕權勢錢財一心爲趙國和趙王,他深居簡出身邊所有人所有事都被國君掌控。這樣的人,誰會去忌憚?”

公子啓並非沒有想過與朱襄私下交流。

即便是秦昭襄王當政時,貴族們互相宴請也很正常。所以朱襄剛到秦國時,自然也收到許多拜帖。

而後這些拜帖全部被秦王的使者送了回去,或許都沒有出現在朱襄眼前。

後來咸陽城的人都知道了,朱襄無論品行還是才華,的確是國士無雙。他也確實深受秦王的信任和喜愛,可以在秦王面前比秦王真正的晚輩還自在。

可他被秦王捧着的代價呢?

是自由。

別看朱襄能夠離開咸陽城,但他和秦王已經有很深的默契,那就是不與任何秦王不允許的人深交,特別是在秦國中樞的卿大夫們深交。

如李冰等郡守,朱襄大可以與其放心交流。

公子啓甚至懷疑,秦王知道朱襄去了地方上,也不會培養自己的勢力。因爲太子政就在朱襄身邊。

春申君沉默了許久,從公子啓手中接過酒壺,喝了一口後問道:“公子爲何要與我說此事?”

公子啓道:“不是春申君問他的情況嗎?”

春申君道:“也對。那他過得不好了?”

公子啓搖頭:“他或許並不認爲自己過得不好。因爲他可能不在乎這些其他人會在乎的事。”

自由地與人結交,與更多的人交流,擁有一塊可以自己自由喘息的地方。

這種事,朱襄似乎不在乎。他看上去活得很開心,也是真心對待秦王那控制慾極強的一家人。

所以公子啓勸說春申君,不要再對朱襄用離間計了。

沒用。

如朱襄這樣完全被秦王掌控的人,秦王都不放心,那秦王大概是已經徹底糊塗了。

而秦王不僅不糊塗,到秦王子楚,已經是三代精明人了。

公子啓想着秦國未來還有已經早就嶄露頭角的太子政,他就不寒而慄。

楚國真的有希望嗎?

就算他回到了楚國,楚國就真的能在秦國兵鋒下存活嗎?

公子啓不蠢。他能在秦國受重用,就證明了他卻有才華。秦國官場上可不養閒人。

所以公子啓很清楚,自己和楚國的希望都渺茫。

他甚至有一種預感,若是自己當了楚王,說不定會成爲楚國的亡國之君。

但他看見楚人來求他,看見來者是號稱楚國的長平君的白頭翁的門人,他還是回來了。

回來與這天下大勢對抗。

“春申君,我會盡力保護你。”公子啓道,“楚國已經很難了,少一個賢臣,就更難一分。我本就看不到希望,若你死在了權力傾軋下,這楚國未來就更沒有希望了。”

春申君低着頭問道:“公子何出此言?只是一些叛亂,很快就能平叛。”

公子啓搖頭:“叛亂不算什麼。我說的是秦國,是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

他從春申君手中把酒壺拿回來,又仰頭喝了一口酒。

然後他抹了抹嘴,繼續笑道:“我在君父離開秦國的前一年出生,在秦國已經生活了二十餘載,對秦國一草一木都很熟悉。若非我是熊啓,我已經是秦人。”

“春申君去了秦國,看到過秦國盛世的只鱗片羽。現在的秦國更強大了,秦國的人心也更齊了。這一切,都是朱襄公的功勞。只有一個完全不慕名利,甚至連貴族的尊嚴都不要的聖人,才能輔佐秦國建立這樣的盛世。”

“我曾在咸陽學宮學習,我知道天下統一乃是大勢。這天下已經紛亂許久,早就需要一個雄主統一,結束這幾百年的戰亂。”

“原本楚國有機會,但現在楚國變成了這樣,除非現在秦王子楚和太子政全都暴斃,秦國突然陷入王位爭奪而分裂,否則不管是楚國還是誰的什麼國,都沒機會了。”

“這一切我回楚國之前就知曉的。”公子啓對春申君道,“朱襄公有一項本事,就是看人很準。他若以友相待的人,都是這世間頂尖的賢才。楚國之中,只有春申君能與朱襄公私下喝上一場酒,也只有春申君能得朱襄公一計陽謀,讓君父冷落你。”

“你是朱襄公的友人,所以這話,我只與你說。”公子啓道,“春申君,盡力活下來吧。說不定我倆會成爲一對亡命君臣。”

他再次將酒壺遞給春申君。

春申君握着酒壺許久,然後仰頭一飲而盡。

不知爲何,他眼睛有些溼潤,心頭有些發熱。

即便是那位被他拼命救回的主父,也未給他以如此熱意。

“好。”

春申君沒有用華麗和誠懇的措辭來表達自己的忠心,只是平靜地淡淡地如此說了一個字。

……

李牧橫刀坐在戰船船頭,手上是從楚都送來的信。

刀太好用,他已經很久不用劍了。

現在他手下的兵卒們也全都用刀,不再用劍。

“公子啓已經回楚都,與春申君相談甚歡。”李牧道,“楚國終於迎來了一位賢主,可惜太遲。”

在李牧的信紙上,密密麻麻寫着春申君和公子啓晚上庭院私會時說的話。

公子啓以爲自己和春申君在開闊無人處密聊,卻不知道所謂落水屍骨無存的白頭翁,就是秦國的丞相藺贄。白頭翁的門人,也盡是秦國的探子。

李牧手中的信,大概也會送到秦王子楚那裡去。

李牧對公子啓生出了些許好感。

能看出朱襄的處境,能感慨秦王對朱襄不公的人,李牧都會對其有些好感。

李牧早就發現了此事。

朱襄自己肯定也知曉,然後他就故意讓自己變得孤僻。

怎麼會有一位秦王外戚封君,入秦近十年,居然從未參加過秦國任何一個貴族的宴請,也未在家中舉辦過任何一次招待外人的宴會?

怎麼會有人能忍着近十年不結交新朋友?與秦國所有世卿勳貴都形同陌路?

朱襄還是一介庶人的時候,還在給藺相如當門客的時候,他都能結交許多新的友人。

他在藺相如身邊,不如他入秦的時間長。但他結識了墨家和農家的首領,與荀子成爲師徒,“招攬”了子楚和蔡澤,還經由廉公認識了自己。

難道秦國沒有朱襄願意結識的人嗎?

即便是韓非和李斯這兩位朱襄時常誇讚才華的人,朱襄都刻意與其保持距離,讓政兒去與他們交好。

因爲朱襄說,這兩人遲早會入秦國朝堂的。

“所以朱襄確實不會被任何秦王忌憚。”李牧手一揚,信紙飛入江水中,瞬間消失在浪花間,“希望政兒……政兒繼位,朱襄也會如此。他自己選擇如此。”

朱襄不希望君臣之別損害他與子楚、政兒的感情,所以他會自己儘可能地規避這種可能。

等天下一統,朱襄滿天下種地時,恐怕就會好些了。李牧心道。

天下一統恐怕還有些年,但把楚國之事快點了結,讓朱襄離開咸陽,朱襄的日子也會好過一些,不用總圍着三兩人轉悠。

而且雪姬也想念朱襄,想與朱襄團聚。

“將軍,看到對岸了。他們好像都沒防備我們。”掌舵的兵卒前來報告,“我們是直接衝過去?”

李牧點頭。

在公元前250年,秦王子楚登基當年秋季,秦將李牧登陸長江北岸,佔據多個城池,將長江三角洲徹底收入囊中。

因爲楚國正在內亂,李牧此舉無人抵擋。

之後,李牧將兵馬運到長江北岸,以長江三角洲的北岸爲據點,率領一支輕騎兵攻打楚國城池。

李牧這一支騎兵十分奇特,與其他戰場上的秦軍完全不同。

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速攻佔一座城池,並不防守,只是換馬籌糧,再把剩下的糧食分給衆人。在楚國人想要收復城池的時候,便開門去往下一個城池。

他們的行軍路線曲折無比,彷彿就在江淮平原上不斷做折返。

而蒙武和張若也渡過長江,在北岸盤踞。

李牧每次折返,都能在北岸找到補給,楚國根本無法圍剿他們。

李牧回到據點後,下一次出兵的地點也難以預料。

他總會乘船離開出兵的地方,然後沿着長江不知道從哪上岸,不知道從哪繼續出發。

楚國除非順着長江北岸橫向拉一條防線,才能防止李牧的突襲。

如果楚國現在內部還和睦,可能多個封君共同出兵,還能勉強應付李牧的突襲。至少他們能查到李牧在哪裡登陸,然後戰車與騎兵追逐李牧。

但現在楚國已經亂了,至少楚國有一半的封君,楚王都無法差遣。

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李牧的輕騎兵,在江淮平原上仿若無人之地。

不止楚國,其他五國本來想在楚國內亂中分一杯羹,現在李牧這一場出兵,也把他們弄懵了。

誰也無法想象,這仗還能如此打,騎兵還能這麼用。

原來不需要大軍壓境,不需要攻城器械,只需要搶速度,就能攻佔城池?

原來不需要佔領城池,只需要擾亂對方秩序,就能讓人疲於奔命?

別說五國,秦國的將領們也在覆盤李牧此次作戰,希望從中學習一些東西。

然後他們學來學去,只能感慨一聲,不會。

“若是要讓騎兵發揮出速度,必須在水網較少、地勢平坦的地方。這天下,似乎只有如今楚國腹地如此。”

“這些騎兵是怎麼知道去哪座城池?李牧將整個楚國的地圖都裝在心裡了嗎?他完全不會迷路嗎?”

“他們在楚國境內換楚國人的馬,也能展現出如此精湛的騎術?這些騎兵是怎麼訓練的?”

“直接將糧食分發給庶人?這有何用?李牧是在想什麼?若是想毀掉楚國的糧倉,爲何不一把火燒掉?這不是更省力?”

“聽聞李牧是親自帶兵突襲。他本人武力超羣,恐怕比起白起更甚。”

“李牧不是舟師將軍嗎?爲何還會帶領騎兵?”

說這話的人被其他人轉頭狠盯。

那人疑惑:“不是嗎?”

一位年紀稍長的人深呼吸了一下,道:“李牧曾是鎮守雁門郡的趙將,以打退北胡十幾萬騎兵而一舉成名。那是他入秦之前的事了。”

雖然秦國與戎狄混居,但最先成建制的騎兵部隊,是趙武靈王首創。

李牧身爲鎮守雁門的將領,是這天下最會使用騎兵的人。

楚國以西,漢水流域,後世荊門、荊州、天門三市中間的三角地帶,是一處平原地帶。王翦便在此吞併,對楚國虎視眈眈。

李牧出兵之時,王翦也得到了李牧這一支“奇兵”的消息。

以前說“奇兵”,是指意外來兵。李牧的“奇兵”,是“奇異”“奇特”之兵。

王翦將地圖鋪到面前桌上,蹙眉苦思。

楚威王築金陵邑,李牧最先佔領的就是金陵。

從金陵出發,李牧的騎兵一路向北,橫跨半個江淮平原,沿路攻克大大小小的城池,直達淮水南岸的鐘離,途中把春申君的封邑都打了幾座。

春申君立刻回防,李牧折返南方,返回廣陵。廣陵已經被秦軍牢牢控制住,楚軍無法攻克。楚國內亂未平,春申君只好收兵回陳都拱衛楚王。

李牧第二次出兵,從水路乘船到巢湖,然後騎兵上岸一路攻打到壽春附近,遭遇大軍後折返巢湖。楚軍望湖興嘆。

第三次,李牧的騎兵從廣陵出發,被景、昭二氏的大軍攔截,退到海岸線上,坐上早已經等候多時的秦國海船跑了。在秦國海船的弩|箭、投石機、霹靂車的掩護下從容撤退。

之後蒙武、張若共同越過長江,登陸北岸,順流而下,連克楚國長江北岸大小城池,與李牧遙相呼應,接應李牧的騎兵。

楚國顧頭顧不了尾,無法再派大軍阻攔李牧的騎兵,只能讓李牧在楚國以東的江淮平原上馳騁。

“李牧選定的城池,總會全偏向楚王一系或者叛軍一系,所以楚王和叛軍無法齊心,反而等着李牧擾亂對方,好趁勢攻打。”王翦搖搖頭,鬱悶道,“我這重騎兵剛練好,難道沒有使用的機會了?”

王翦自嘲了一句,命令兵卒整隊。

笑話,現在正是他出兵的時候。

他深呼吸了一下。這次戰果如何,就幾乎斷定他的未來了。

與李牧同時代同國爲將,壓力真是大啊。

第92章 秦舟師樓船第157章 守孝豆腐乾第20章 秦王蜂蜜水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66章 海帶味噌湯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65章 彩頭餃子宴第218章 滅六國號角第90章 鹹菜薰香腸第233章 船遲打頭風第195章 朱襄罵友信第230章 武安君威名第137章 煙筍燒牛腩第186章 已然來不及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143章 出城小矮馬第151章 子楚臉上粉第172章 韓相國遺願第265章 論跡和論心第267章 我自東去你西行(正文完)第167章 趙姬訴無辜第256章 想聽故事嗎第182章 食肆遇學生第38章 精糧乾肉粥第204章 妄議相國位第100章 竹筍乳鴿粥第229章 爲庶民投秦第247章 太子抓週宴第108章 春申君贈禮第175章 炙肉夾白饃第29章 慶典土豆花第38章 精糧乾肉粥第163章 衝鋒輕重騎第207章 進廚房資格第32章 蔗糖炒栗子第46章 滷水煮豆子第26章 木筒涼河水第225章 救了又沒救第246章 秦王政養兒第14章 肉醬土豆泥第175章 炙肉夾白饃第161章 公子啓酒壺第231章 歷史的轉折第184章 廣陵鄭國渠第262章 良將和名將第2章 豬油蒸雞蛋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105章 歸秦九鼎粟第249章 王翦滅趙國第171章 手撕烤雞肉第5章 始皇童子尿第153章 夫妻肩上淚第1章 羊奶稻米羹第201章 兩楚救民事第260章 張良又一策第269章 番外二第29章 慶典土豆花第177章 泡白菜蘿蔔第33章 冰涼冬雪花第222章 張良說楚王第143章 出城小矮馬第50章 太醫安神藥第249章 王翦滅趙國第140章 白菜糞肥泥第87章 油炸南瓜餅第27章 鹽水煮豆子第242章 念來存故人第79章 大蔥蘸蒜泥第63章 白棉花朵朵第129章 東珠秦棉布第57章 粟米酒醉雞第29章 慶典土豆花第148章重騎兵糧草第78章 始皇烤全兔第113章 李斯涼開水第166章 不如回南秦第194章 秋後烤紅薯第6章 黃米紅棗糕第115章 雪姬紡織機第128章 糖醋鱸魚花第143章 出城小矮馬第197章 養魚水牛奶第254章 趙高尋捷徑第131章 颱風後淤泥第142章 荷葉時令菜第114章 好感五顆心第250章 棗樹已成林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16章 篝火烤全羊第85章 慶典麥芽糖第232章 屋漏連夜雨第226章 不過多門課第149章 瓦罐煨蓮藕第141章 子楚手中箭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37章 落雪裹塵泥第75章 澡堂泡澡水第26章 木筒涼河水第15章 香滷豬內臟第185章 成家立業夢
第92章 秦舟師樓船第157章 守孝豆腐乾第20章 秦王蜂蜜水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66章 海帶味噌湯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65章 彩頭餃子宴第218章 滅六國號角第90章 鹹菜薰香腸第233章 船遲打頭風第195章 朱襄罵友信第230章 武安君威名第137章 煙筍燒牛腩第186章 已然來不及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143章 出城小矮馬第151章 子楚臉上粉第172章 韓相國遺願第265章 論跡和論心第267章 我自東去你西行(正文完)第167章 趙姬訴無辜第256章 想聽故事嗎第182章 食肆遇學生第38章 精糧乾肉粥第204章 妄議相國位第100章 竹筍乳鴿粥第229章 爲庶民投秦第247章 太子抓週宴第108章 春申君贈禮第175章 炙肉夾白饃第29章 慶典土豆花第38章 精糧乾肉粥第163章 衝鋒輕重騎第207章 進廚房資格第32章 蔗糖炒栗子第46章 滷水煮豆子第26章 木筒涼河水第225章 救了又沒救第246章 秦王政養兒第14章 肉醬土豆泥第175章 炙肉夾白饃第161章 公子啓酒壺第231章 歷史的轉折第184章 廣陵鄭國渠第262章 良將和名將第2章 豬油蒸雞蛋第103章 火烤楚軍營第105章 歸秦九鼎粟第249章 王翦滅趙國第171章 手撕烤雞肉第5章 始皇童子尿第153章 夫妻肩上淚第1章 羊奶稻米羹第201章 兩楚救民事第260章 張良又一策第269章 番外二第29章 慶典土豆花第177章 泡白菜蘿蔔第33章 冰涼冬雪花第222章 張良說楚王第143章 出城小矮馬第50章 太醫安神藥第249章 王翦滅趙國第140章 白菜糞肥泥第87章 油炸南瓜餅第27章 鹽水煮豆子第242章 念來存故人第79章 大蔥蘸蒜泥第63章 白棉花朵朵第129章 東珠秦棉布第57章 粟米酒醉雞第29章 慶典土豆花第148章重騎兵糧草第78章 始皇烤全兔第113章 李斯涼開水第166章 不如回南秦第194章 秋後烤紅薯第6章 黃米紅棗糕第115章 雪姬紡織機第128章 糖醋鱸魚花第143章 出城小矮馬第197章 養魚水牛奶第254章 趙高尋捷徑第131章 颱風後淤泥第142章 荷葉時令菜第114章 好感五顆心第250章 棗樹已成林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16章 篝火烤全羊第85章 慶典麥芽糖第232章 屋漏連夜雨第226章 不過多門課第149章 瓦罐煨蓮藕第141章 子楚手中箭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37章 落雪裹塵泥第75章 澡堂泡澡水第26章 木筒涼河水第15章 香滷豬內臟第185章 成家立業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