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

北宋除了汴梁開封府作爲首都以外,還有另外三京,分別是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西京河南府。

三地便是後世河北大名縣,河南商丘市,河南洛陽市。

作爲陪都,大名府、應天府以及河南府享有比其它州更大的權力,比如各路轉運使、邢獄使、常平使(經略使不常設),基本都在這些地方。

應天府南連淮、浙,東接青、徐,西通汴梁,交通往來貿易極爲發達,也催生出了比其餘城市更繁榮的商貿。

但伴隨着商貿,同樣也有壓迫。

應天府設置地方商稅院,於寧陵、應天府、谷熟三處汴河沿路點社卡,攔截來往船隻,收取高額稅務,光從應天府就得交六個點上去。

而且閻王好過小鬼難纏,各稅丁場務都要打點,林林總總下來,經過層層盤剝,基本上出了淮南,回到浙江的時候,一路上的稅務怕是能達到二十多個點,剝削相當嚴重。

田昌對沿途稅務大倒苦水。

他們這些頂級大商人還好,一次性多帶點貨物,甚至在貨物裡偶爾藏點走私品,再上下打點一番,薄利多銷,也能賺不少錢。

可那些中小商人就遭殃,他們一沒關係,二沒大資本。五百貫的貨物,算上沿途打點,就有一百多貫花出去。

而且除了至少兩成以上的大稅以外,那種過路費、過橋費、靠岸費、船隻大小費一類的小稅也不少。

這樣再算上租船、僱人的成本,有的時候你五百貫的東西,到了目的地,必須漲到一千貫才能勉強保個本。

如此一來最終坑害的還是終端消費者,也難怪浙江茶場二三十文收來的茶葉,到汴梁要漲兩三倍。

除了稅務剝削嚴重以外,應天府的經商環境也不是很好。

跟汴梁一樣,結社之風導致黑惡勢力橫行。商人們除了要打點官面上的人情以外,去應天府做生意,少不得還要被黑惡勢力給掠奪。

另外就是貪官污吏確實很多,主要盤踞於漕運各渡口,索要賄賂,不過這些人還真辦事,只要你給錢,他們也不是不能少要你們的稅銀,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互惠互利。

船隻緩緩漂泊在運河上,前方的商隊船隻已經駛離了寧陵運河港口,向着應天府而去。

田昌一路上都在講沿途稅務問題,趙駿只是聽,沒吭聲。

到最後說得差不多了,他才意猶未盡道:“知院,這就是我瞭解到的漕運沿途一切賦稅,林林總總加起來,已經接近三成。”

“嗯。”

趙駿微微點頭道:“這稅確實是重了些。”

“誰說不是呢?”

田昌又道:“如此種種,以至於很多人由小路或支流港汊繞過,或援例借路,從稅卡少的地方通過,以此避稅。”

“哦。”

趙駿不置可否地應了一聲。

田昌納悶,可是見趙駿不動聲色,他也就只好沒有說話。

等離應天府還有約五六里路程,遠遠的已經能見到應天府城池西北面的大量村寨、農田的時候,趙駿問田昌道:“東家,我打算去城外看看,伱還要跟着去嗎?”

他的意思是如果田昌有事的話,那可以派人再把他送回自己的商船上,反正商船行得慢,就在前面。

田昌有些話憋在心裡,忍不住說道:“知院,小老兒有一問。”

“你說。”

“知院想聽漕運稅務,也想聽貪官污吏的事,小老兒說了出來,沿途盤剝如此嚴重,知院難道不憤恨嗎?”

他這話其實不像個謹慎的商人問出來的事,換以前田昌肯定也不敢問。

但他心裡還藏着另外一件事,就必須咬牙問一問了。

趙駿嘆了口氣,搖搖頭道:“憤恨確實會憤恨,但有些事情,暫時不能動。”

“爲何?”

田昌問道。

“因爲盤剝如此嚴苛,不是地方官吏在賺大錢,而是朝廷在賺大錢。”

趙駿解釋道:“地方下級官吏薪資不高,甚至很多吏員都沒有薪資,要想拿錢就得上下其手,他們就只能巧立名目,搜刮稅收。而轉運使、商稅院會把他們大部分收上來的稅拿走交給朝廷,下級官吏截取少部分,形成了這樣的關係。”

田昌皺起眉頭思索。

他是個商人,其實沒辦法站到國家層面去思考問題,只能站在受害者角度去看,覺得官府這樣層層盤剝,讓他們苦不堪言。

但問題是趙駿站在了國家層面看待問題,就知道層層盤剝的原因不僅僅只是地方官府,還有上面政令的問題。

宋代商稅非常嚴格,各個道路、關卡都有交稅場務,對於那些逃稅漏稅的商人也有很高的懲罰。

除此之外,稅丁以及商稅院的官員們也樂忠於找各種由頭收稅。

不是因爲這些稅收到自己口袋裡,而是這些稅上交之後,朝廷會根據一定比例將錢發放下來。

也就是說,商稅院的稅務官員和稅丁是沒有工資的,他們的收入取決於你今年收了多少稅。如果稅多的話,工資就高,稅少的話,工資就低。

《宋史》中記載:“商稅所三司皆用文臣,無定額俸,每官領銀三百兩。”

所以總結來說。

稅務盤剝如此嚴重,還是上面的政策問題。這就不是打擊幾個貪官就能解決,而是需要國家層面的稅務法改革才行。

趙駿其實一直知道這事,他這次下基層,一是先看看淮南的情況,看看淮南旱災裡面有沒有內情。

二是去考察地方農業情況,瞭解目前大宋基層農民負擔有多重。

三來就是親自看看商稅情況,看能否尋求變革。

至於懲治貪官污吏之類,看到了就順手辦了,並不是主要解決的問題。

田昌說的問題是嚴重,但需要他深入瞭解,慢慢改變這弊端。

“其實說明白點,就是朝廷需要收那麼高的稅,需要通過壓迫百姓和商人來維持國家。”

趙駿也沒有隱瞞,直言不諱道:“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通過朝廷的政令改變收稅方式才行。可要想改變收稅方式,至少現在做不到,因爲朝廷還要錢維持龐大的軍隊以應付邊境。”

這就是問題的根本所在了。

田昌此時才明白原因,倒是也沒有失望,只是苦笑道:“原來如此,那小老兒倒是明白了。”趙駿笑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國家要維持穩定。”

田昌微微點頭。

此刻船隻在距離應天府五六裡處拐彎,緩緩駛向了一條支流,接着在支流一個漁船小碼頭渡口停下。

結果纔剛停船,旁邊河岸的低坡下就衝出來一羣如狼似虎的稅丁,衝着他們嚷嚷道:“又來了一羣避稅的,衆弟兄都出來,把他們圍起來。”

趙駿皺起眉頭。

想來爲了防止有人從小道帶貨物入應天府販賣,商稅所的人就在周圍河流、小路,派了大量稅丁埋伏,難怪宋朝能收到商稅呢。

但這稅收的也太頻繁了,剛剛在寧陵才叫過,現在又要交,獸走留皮,雁過拔毛都不過如此啊。

怕是村裡的狗路過都得交兩文錢稅才能走。

趙駿揮揮手。

江大郎就上去交涉了一番。

還是那套說辭。

說是去淮南換崗的禁軍士卒,有朝廷的批文以及腰牌應付。

只是雖然是禁軍,卻免不了依舊要交稅。

又是兩貫錢花出去了。

他們也不能在這裡停船,被稅丁們指揮着依舊是勒令他們停在應天府碼頭。

不得已最後他們還是被要求回到了應天府。

到應天府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六點多鐘,這比原定的五點鐘晚了一個多小時,天色還沒有暗,城外碼頭鬧市人已經少了許多。

大量南來北往的船隻停在了應天府城外的碼頭處,這些都是過路的,如果是進城做買賣的商船,則會順着漕運運河進入城內,停在城內碼頭。

趙駿他們並不入城,如果中間沒有兩次被稅丁攔截交稅,沒有田昌的船隊阻攔的話,恐怕他兩個多小時前就已經出現在應天府外圍的村莊,去下基層考察了。

主要也是京畿路以及周邊的情況趙駿其實知道,當初他就多次出城調研城外的農田,並且在執掌皇城司後,皇城司在京畿路開始擴張,權限遍佈整個京畿路,調查報告已經交到了他的桌上。

而應天府的情況他也稍微瞭解一些,不過還是要實際看看再說。

只是今天天色已晚,顯然不是時候。

趙駿就問田昌道:“田東家,今日天色晚了,我們打算就在船上渡過一夜,明天還要留在應天府,也不知道具體待幾日,你要是有事的話,可以先離開。”

田昌忙道:“小老兒願意跟隨在知院左右,本來恰好來應天府也是有些生意要做,不過我有兒子在船上,讓他去做就好。”

趙駿想了想,猜到田昌可能是有話要對自己說,便就說道:“那行,你今日就跟我住在船上即可。”

說着他看向前方,遠處田家的商船,有點納悶道:“田東家,我有些疑惑。”

“是。”

田昌應了一聲。

趙駿問道:“我也瞭解過這大型商船,能載重十多萬斤,去汴梁的茶葉也就只能載十二萬斤,需要那麼多船嗎?”

田昌就笑了起來說道:“知院有所不知,這載去汴梁的船隻能十二萬斤,但還可以去別的地方,比如應天府,同樣可以載十萬斤。另外除了茶葉以外,還要載糧食去汴梁,從南方收的糧食價格低些,再從汴梁僱人入中,便能拿到茶引。”

“原來如此。”

趙駿這才知道爲什麼田家居然有這麼多大船,看來人家生意做得的確大。

田昌又道:“除了這茶葉、糧食以外,還有就是銅錢了,其實我們每趟獲利都不多,也就幾萬貫,一年下來獲利不超過十五萬貫。但南來北往做生意,必須要準備大量的銅錢,前面那船上就有九萬貫錢,重達五十多萬斤。”

“好吧。”

趙駿苦笑道:“看來南方儘早開交子務也能夠方便你們了。”

www_ тт kдn_ CΟ

田昌陪着苦笑。

別看田家做生意那麼大,但這已經是極限了。

本身宋朝漕運雖然發達,可在沒有交子、銀票的時代,你想做大宗商品交易,就必須出門帶那麼多錢和東西,十萬貫錢,相當於六十四萬斤,320噸重,至少得用四艘大漕船運輸。

然後一趟商品價值能達到三十萬貫的話,沿途過路費都得交個五六萬貫。再扣去各種成本,他們真就是沒多少賺頭。

所以宋朝商貿屬於是邊繁榮邊衰落,完全是朝廷在將百姓、中小地主以及商人往死裡壓榨,才能每年都有那麼高的稅收。不然南宋也不至於靠半壁江山,收到一億多貫稅,比明朝那每年兩千萬兩左右的稅高了何止五倍?

趙駿把一切看在眼裡,也就沒多說什麼。這些東西至少現在他沒什麼辦法,要想辦法改變大宋這種畸形的財政,,還是要等老範那邊解決了西夏和遼國的入侵,才能慢慢改革,而不是急於一時。

船隻停靠在岸邊,很快一夜過去,翌日清晨,趙駿他們下了船隻,也沒有進應天府,而是前往應天府外圍的農村,去看看那裡的田地情況。

他們走了一天,去了很多村子,跟汴梁的情況差不多,自耕農有,但和地主的數量已經是一半對一半。

也就是某個村子,或者乾脆周圍幾個村子加起來,數千畝田,都被一個地主或者兩三個地主佔有。然後就是有一定富農階級,再下面就是約一半的自耕農。

這對於農業來說,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趙駿視察發現,很多地主都有大量的佃戶、長工和短工,找人打聽才知道,近在咫尺的淮南東路大前年旱災,從前兩年開始,就有很多人逃荒過來。

有的想去汴梁,有的留在了應天府,但手工製造業畢竟容納有限,還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就只能給地主幹活。

黑心地主有,善心地主同樣有,這種事情能瞞住高高在上的皇帝,瞞住那些尸位素餐的百官,卻瞞不過那些百姓,走到農田裡,鄉野間,找人問問便一清二楚。

哪怕很多農民不敢惹事,什麼話都不敢說,可也有敢說的,反正也就是幾個素未謀面的外鄉人,又能怎麼樣?

趙駿沒說什麼,只是記錄在案。

這些事情都是冰山一角,他不可能馬上暴露身份去懲戒地主,寫了劄子送回汴梁,讓呂夷簡他們去處理就行,他還要隱瞞身份去別地繼續調研基層情況。

就這樣一連四五天,趙駿都在應天府周圍農村、縣城溜達,京東西路轉運使以及應天府尹根本不知道自己地頭上來了位大爹。

直到第六日,趙駿對應天府周圍調研得差不多,清晨時分準備離去,上到了船,忽然扭過頭對田昌問道:“田東家,這些日子你跟在我身後鞍前馬後,連生意都不做了,怕不止是爲了巴結我吧。”

田昌先是一愣,隨後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一般,猛地跪在地上,對趙駿說道:“還請知院爲我張賢弟做主,亳州知州郭承祐,爲奪張家祖傳之物,設計將張家害得家破人亡,連我那賢弟都被他捏造罪名殺死!”

趙駿的眼眸,瞬間就冷了下來。

第76章 趙禎的智慧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第450章 圖謀幽燕世家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385章 決戰前夕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願上供第27章 交子197.請假條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第418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第40章 要有遠大眼界和格局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86章 執掌皇城司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126.第126章 大宋與企鵝笑話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308.第304章 第一個八年計劃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424章 設趙禎獎第43章 朝堂裡的一些小事116.第116章 無內鬼,來點大宋笑話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11章 趙禎是賤骨頭(求推薦票)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200.第197章 趙駿是小霸王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266.第262章 慶曆新政,正式改革篇194.第192章 狡猾的對手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290.第286章 一場大清洗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第43章 朝堂裡的一些小事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262.第258章 公平律法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220.第217章 宋皇震驚,遼皇也震驚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252.第248章 五大貿易成型,慶曆新政開始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350章 趙昉小色批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266.第262章 慶曆新政,正式改革篇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第371章 已經在想自己的廟號了第80章 所見,所聞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76章 趙禎的智慧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第333章 轉換思路,發明橡膠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第50章 拗相公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
第76章 趙禎的智慧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第450章 圖謀幽燕世家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385章 決戰前夕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願上供第27章 交子197.請假條第427章 目標西域,一朝雪恥第451章 規劃北平城,迴歸根本問題第418章 發兵日本,問責天皇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第438章 任歲月變遷,我獨屹立於巔峰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第40章 要有遠大眼界和格局第319章 攤丁入畝與殺豬過年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第86章 執掌皇城司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126.第126章 大宋與企鵝笑話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3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308.第304章 第一個八年計劃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第424章 設趙禎獎第43章 朝堂裡的一些小事116.第116章 無內鬼,來點大宋笑話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11章 趙禎是賤骨頭(求推薦票)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200.第197章 趙駿是小霸王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稅第403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266.第262章 慶曆新政,正式改革篇194.第192章 狡猾的對手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290.第286章 一場大清洗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第43章 朝堂裡的一些小事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262.第258章 公平律法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220.第217章 宋皇震驚,遼皇也震驚第8章 老範,來整個活(跪求推薦票!)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278.第274章 我有個新思路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252.第248章 五大貿易成型,慶曆新政開始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350章 趙昉小色批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266.第262章 慶曆新政,正式改革篇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第371章 已經在想自己的廟號了第80章 所見,所聞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274.第270章 時機已到,準備起兵!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76章 趙禎的智慧第12章 趙禎是慫貨(求推薦票)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第333章 轉換思路,發明橡膠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第50章 拗相公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