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

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

“兄弟們,這是頭肥羊,宰了過年,衝啊!”

“咱們是王麻子王大爺的隊伍,要錢不要命,把東西留下,放你們一條生路。”

“立即停船,聽到沒有,立即停船。不然等我們上船,全都給你們殺咯。”

河岸邊二十多艘小船飛速靠攏,小舟快艇的船速可比他們的大船快得多。

再加上他們是從上游過來,順水而下,沒過多久就已經不足二十丈遠。

趙駿甚至能看到爲首的漢子面有橫肉,一臉麻子,匪氣四溢。

想來這位就是那些水盜嘴中的匪首王麻子。

“大河盜患問題嚴重嗎?”

趙駿看到訓練有素的衛隊已經從船艙出來,手裡都拿着步槍,就沒有在意,而是隨口問衆人。

楊告說道:“不止是大河,全國各地只要有江河湖泊,就不會少了水盜。”

“哦?”

趙駿皺眉道:“全國各地都有?”

“是的。”

楊告說道:“而且這些水盜很多都是當地漁民百姓,甚至乾脆就是渡口擺渡船的船老大,在給客人擺渡時,一旦發現客人攜帶大量財物,就可能殺人越貨。”

趙駿的眉頭就皺得更深了。

楊告繼續道:“譬如當年我通判江州,就有長江水盜殺商人鑿舟沉屍江中。後來抓住真兇,果然是當地擺渡人見那商人包袱沉甸,見財起意所致。”

“是啊。”

蘇渙也說道:“我曾經坐船自長江前往汴梁應試,路上就遭遇過幾次水盜,若非我身無餘財,有錢也交了保命,恐怕早就是江底沉屍。”

聽到他們的話,趙駿感慨道:“要想真正海晏河清,任重而道遠啊。”

說話間江大郎走了過來問道:“知院,怎麼辦?”

“這些河匪盤踞於此,不知道禍害了多少人,等他們靠近之後再打,別漏跑了一個,能抓活的最好。”

趙駿淡淡地說道:“到時候要拷問一番,看看有沒有漏網之魚,老巢據點是否還有人,千萬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務必要掃清這毒瘤。”

“是。”

江大郎應下,隨即就過去指揮部隊,按照趙駿的指示,等他們靠近到船邊再打。

“砰砰砰砰!”

過了片刻,就聽到槍聲四起。

緊接着各種慘叫聲。

“啊啊啊!”

“這是什麼?”

“快跑。”

“跳河裡。”

水盜們被突如其來的火槍打得猝不及防,瞬間死傷大半。

江大郎隨後道:“來些水性好的,跟我上他們的船,抓活的,水性不好的別來,聽到沒有。”

“是。”

隨即就有不少水性好的南方禁軍士兵跟着江大郎下了甲板,跳到敵人的船上抓人。

江大郎是碼頭苦力出身,常年在汴河邊上飄,沒事還去水裡打轉,水性不一定非常好,但在船上的靈活度卻很高。

沒一會兒的功夫,他就抓了好幾個水盜,捆綁了一個結實,在其餘士兵們的幫助下,全都送到了甲板上。

眼看已經逮了不少盜匪,楊察說道:“知院,剛纔道之說很多盜匪就是擺渡船老大,我們帶那麼多行李的事情,會不會與他們.”

說着他還看了眼船上的船老大、水手等人。

趙駿出行車馬不少,除了一些生活用品以外,很多都是士兵們的軍械,用布包裹着,外人很難看出什麼,這樣也容易僞裝成商人。

如果這件事真的與船老大有關聯的話,很有可能是他們見到趙駿等人車馬行李衆多,說不好就起了歪心思勾結盜匪。

甚至他們可能就是盜匪也說不定。

但趙駿沒那麼武斷,只是笑了笑道:“在沒有搞清楚之前,先不要妄自猜測,也不要亂抓人。”

“那萬一與他們有關呢?”

楊察又問。

“你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只是大宋要以法治國,亂抓人肯定是不對的現象,不過這件事情確實需要他們配合調查。”

趙駿想了想道:“這樣,等下船後聯繫當地官府和皇城司,讓他們過來先把人帶走,盜匪就抓走,船老大他們就帶去調查就行,只要確定沒關係,就要放人。”

“是。”

楊察應了一聲。

事情很快結束,在船老大戰戰兢兢當中,船隻靠近渡口。

可衆人卻沒有下船,而是派人去汲縣找人。

蘇渙問道:“知院,這裡是汲縣,當地竟然有數百水盜,地方官治理不力,衝撞了知院,是不是要問責於他們?”

“我倒不是很想問責。”

趙駿搖搖頭道:“除非調查出這水盜與他們有所勾結,否則也怪不到他們頭上。”

“知院還是太仁厚了些。”

蘇渙感嘆不已。

其實他們也知道,當地有水盜這種事情,確實很難怪罪到地方官。

因爲正如楊告所說,很多地方的水盜、山賊都是當地漁民和村民,白天打漁、種地,晚上就出來變成盜匪,來無影去無蹤。

官府就算想剿滅,一來不好找證據,強盜隱藏在當地村子裡,沒有直接證據的話,很難給他們定罪。

二來很多地方整個村子甚至附近好幾個村子都是強盜,總不能屠村吧。

所以這種事情是真不容易解決。

當然。

如果趙駿要定他們的罪責也正常,畢竟衝撞了大宋最高級別官員,那地方官只能自認倒黴。

而趙駿現在沒有問責,顯然就真是理解他們,非常仁慈了。

但事實上趙駿雖然在民間走動不算太多,可天下公文奏摺常有說山匪路霸水盜之事,他也不是不能知道清剿他們的難處。

而且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一點。

後世八九十年代,即便是新時期了,我國也不是沒有這樣的事情,特別是山多水多的地方那是層出不窮,各種盜匪多如牛毛。

這種現象一直到千禧年初還大把存在,那種跑長途客運貨運的司機應該深有體會,一個月遇到好幾起都是正常的事情。

盜匪們真正完全消失,基本上等到2010年後,大量的天網系統普及,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監控,甚至鄉村道路都有,纔算是徹底結束。

而如今可是在古代,別說監控,就連基層衙役力量都嚴重不足,想要覆滅這種整個村子都當強盜的現象,難如登天。

因此趙駿自然不可能怪罪地方官府。

否則的話天下地方官府都要被問責了,那就太不近人情了一點。

不過這樣的現象也被趙駿記在心裡。

他出來巡視,就是要親自了解地方的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天下造反的起義軍是沒有了。

可盜匪卻遍地。

那些人或佔山爲王,或聚水泊劫掠,或藏於民間,這怎麼能行呢?

說不好還是得學學偉人他老人家,大搞全國性剿匪。

趙駿心想着。

便在思慮當中,沒過多久汲縣大小官員急匆匆而來,登到船上來見趙駿。

此刻汲縣縣令、縣丞以及當地皇城司指揮使,全都滿頭大汗,臉上充滿了惶恐不安的表情,紛紛上來見禮。

“下官(卑職)見過知院(知司)。”

他們每個人都戰戰兢兢,汲縣縣令與皇城司指揮使更是不斷擦着額頭的汗水。

當他們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幾乎差點心肺驟停了。

開玩笑。

知院在自己轄區遭遇打劫。

除了證明自己無能之外,還能說明什麼?

先不論護衛不力以及沒有治理好當地,以致匪患橫生的問題。

單說知院遭到劫掠,本身就是大罪。

就算沒有被下獄問罪,估計這官也當到頭了。

因而一個個心驚膽戰。

沒想到趙駿卻是笑了笑,用寬厚的嗓音說道:“嗯,都別.”

他話還沒說完,汲縣縣令就已經驚恐地跪下磕頭道:“下官治理不力,令知院受驚,下官罪該萬死!”

“下官(卑職)該死!”

其餘地方官以及皇城司指揮使見到縣令下跪,也都慌忙跪下磕頭,每個人都內心恐懼不已。

“好了,起來吧,我有這麼可怕嗎?我又沒有怪罪你們。”

趙駿無奈說道。 “謝知院,謝知院。”

聽到趙駿沒有怪罪的意思,汲縣縣令這才邊擦汗,邊從地上站起來。

只是腿還是有些發軟。

要說他也是同進士出身,怎麼樣也是讀書人。

宋朝不興跪拜禮,沒道理下跪。

可架不住縣令怕死啊。

早聽說知院心眼小,得罪他的人往往死路一條。

即便進士出身的文官也不是護身符,死在他手裡的貪官污吏不知道多少,其中甚至還有宰相級別的大員。

他一個同進士出身的縣令,在百姓眼裡是天大的官,在知院眼裡跟芝麻綠豆沒區別。

所以汲縣縣令當時就慌了,生怕趙駿動怒,當場下令給他宰咯。

好在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趙駿居然沒有生氣,語氣反而很隨和,這讓包括汲縣縣令在內的諸多官員們倒是鬆了一口氣。

“先把人帶回去好好審審,大郎。”

“在。”

江大郎走過來。

“你派些人跟着一起審,查查背後還有沒有人,除惡必須務盡。”

“是。”

“你們跟我去縣衙吧。”

趙駿看向汲縣大小官員道:“這件事情只要沒查出來跟你們有關,背後沒有你們指使,我就不會怪伱們,不過地方上的事情,還是要多多上心,即便不能完全解決,也要多多調查。”

“是是。”

衆人如鵪鶉般應着。

直到此時趙駿才下船,環顧四周。

汲縣後世是大平原,但在宋朝時期,黃河流經此地,形成了不少支流。

在這些支流岸邊,蘆葦叢生,棲息着許多村莊。

村莊靠河而生,附近有丘陵、小山坡、樹林、田園以及大大小小的河溪,能耕作,能捕魚,填飽肚子不難,想發大財卻不容易。

想來這些黃河水匪,就源於當地一些不安分守己,眼饞過路商旅資產豐厚的不法之徒。

一行人抵達了縣衙。

趙駿只是召見了當地皇城司指揮使,讓他把當地的情況彙報一下,隨後也沒有見其餘地方官員,而是在縣衙裡等着。

衆人齊聚於衙門後院,圍坐在石桌上,正是飯點,大家一邊吃飯,一邊說着。

“這次剛剛進河北,就有很大收穫啊。”

趙駿扒拉了幾個飯,覺得沒什麼胃口,放下碗筷感嘆道:“我們居於安定太久,常以爲只要讓百姓吃飽飯,生活無憂,就是王道。卻忘了還要關注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前各地也有很多這樣的情況上報,但我卻沒有重視,這是我的失職啊。”

楊告忙道:“知院掃黑除惡,已經讓地方治安大好。這些盜匪不像那些黑惡份子,打砸搶燒,容易辨別。他們藏於民間,隱於鄉野,平日裡是百姓,劫掠時候纔是盜匪,極難發覺,又怎麼能怪罪到知院頭上去呢?”

“是啊,正如知院不好怪罪地方官吏一樣,這件事的責任不怪任何人,只是我們沒辦法分辨出誰是百姓,誰是盜匪。”

王安石也說道:“他們殺人越貨之後就跑了,死無對證不說,甚至連個可疑的犯人都找不到,這次也就是這些人撞在了知院手裡,若是普通商人,一沒有能力反抗,二地方官府又不能及時趕來,總歸是無可奈何之事。”

“怪就怪在那些盜匪,無關旁人的事情。”

“不錯。”

“確實是這個道理。”

衆人七嘴八舌。

倒不是給趙駿開脫,而是本來就是如此。

趙駿又何嘗不明白這一點。

他點點頭道:“嗯,不過以前我沒有重視也不假,這次遇見了也是個大收穫,到時候一定要擬定一個方案,清剿天下的盜匪。即便不能徹底剷除,也得打擊一下他們的囂張氣焰,不然官道渡口,光天化日之下這麼來,實在是豈有此理。”

後世八九十年代雖然有這樣的現象,但往往是深山老林居多,特別是南方山高林密,極易躲藏。

其中國道公路是這些人常去的地方。

稍微文明一點的就設卡要過路費,不文明一點的就直接拿着兇器上車搶了。

北方則比較少見。

華北平原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躲藏之處非常少,一旦被警察追捕,很難脫身。

如今趙駿可是在北方的華北平原上,光天化日之下在人來人往非常繁華的官道渡口搶劫,可見古代盜匪有多猖獗。

趙駿知道想杜絕不可能,除非大宋的科技發展到全國都是攝像頭。

但減少這樣的頻率。

而且保證主要道路的安全還是應該能夠做到。

比如加大基層治安開支,在主要官道上設立衙役部門,配槍值班,讓各縣在自己轄區主要道路上安排巡邏隊伍。

這在後世很難,因爲我們國家的道路已經修得四通八達,隨便一個縣就有不知道多少條鄉道、縣道、國道、高速公路,幾乎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但在古代就容易許多。

因爲古代道路沒那麼多,往往一個縣只有一兩條官道,最多不超過四五條,組織個巡邏隊伍,甚至僱傭當地農閒時的農夫保障官道安全還是沒問題。

只是這基本也就只能保證北方平原,南方的話,就實在沒辦法。

“知院,問清楚了。”

趙駿腦子裡正想着,外面江大郎進來了,向他彙報道:“果然有內鬼。”

“哦?”

趙駿問道:“是地方官吏,還是客船有問題?”

“是客船。”

“船老大?”

“不是,是船老大手下的夥計。”

江大郎道:“在我們上船搬運貨物的時候,就給水匪送了消息。”

“嗯,意料之中的事情。”

趙駿點點頭。

在黃河長江這種地方搞擺渡客運,屬於運輸行業。

雖說有句俗語叫“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裡面的船就是指這種擺渡船殺人越貨的事情。

但那一般是指普通小擺渡船,到了長江黃河這種,船隻一多,就屬於大船隊。

比如趙駿這次僱傭的船老大,足足兩艘大客船,數百號人加上那麼多車馬貨物,一次性就得給數百貫錢。

若是遇到那種豪橫的大商人,貨物非常多,過一次河能賺上千,乃至數千貫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正常情況下,爲了這一錘子買賣,稍微有點腦子的船老大都不會冒着買賣砸掉的風險殺雞取卵,選擇與盜匪合作。

不過夥計就不一樣了,反正不是他的買賣,遇到個肥羊,就能撈上比干半輩子夥計賺的還多。

“那盜匪審問得怎麼樣了?”

趙駿又問道:“他們那邊是什麼情況?”

“是大河一條支流細水河岸的兩個村子,村子裡的人自古就打漁擺渡爲生,但也時常殺人越貨,久而久之,他們聯合在一起,專門做這種買賣。”

江大郎說道:“而且他們很聰明,從不挑小客和散客,往往盯着那些大船豪商,賺夠了就收手,藏個數年乃至十餘年,錢花完了或者風聲過去纔會重新干老本行。”

“根據當地縣衙調查和審問,發現他們最近一次幹已經是四年前的事情了。”

他繼續說道:“四年前有一批絲綢客商在汲縣渡河時不知所蹤,家屬找到汲縣,縣衙也調查過,很多人都說看到他們登船,船卻沒有到對岸,於是以爲他們是遇到風浪船沉了江底,家屬也只能自認倒黴,沒想到卻是這羣人所爲。”

“看來是我們上船時的車馬引起了他們的覬覦啊。”

趙駿感慨了一句。

隨後又問:“他們的家人和親屬有沒有參與?”

“尚未調查。”

江大郎道:“不過他們的動靜那麼大,想來即便沒有親自參與,至少也是知情。”

趙駿眼中閃過一絲寒芒道:“兩個村子,數百人。即便不是盜匪也知情,真是觸目驚心,吩咐縣衙,再讓黃三郎帶一百人一起行動,全抓起來。”

“是!”

江大郎點點頭,隨後出去。

趙駿眼睛眯起來。

全村一起犯罪,雖然知道古代這樣的事情不算少見,但還是令人震驚啊。

這大宋天下,如今也就只有各地縣城掃黑除惡工作還算可以。

可這鄉野山林當中,還不知道藏着多少污垢。

想要打掃乾淨。

任重而道遠呀。

或許。

也該打掃打掃家裡的衛生了。

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46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第70章 島國?辦它!第434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317章 一炮轟殺大越皇帝第97章 老範的幫助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30章 趙駿的身份(求追讀,求推薦票)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第434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94章 該動手了217.第214章 李元昊聯遼抗宋310.第306章 壞消息,只來一萬人,將領叫狄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第44章 茶商們第15章 景祐黨爭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141.第140章 解試第七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94章 該動手了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第80章 所見,所聞197.請假條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385章 決戰前夕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207.第204章 趙禎鐵血真男人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111.第111章 投趙一念起,剎覺天地寬!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361章 戰略部署,奪回燕雲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第13章 朕要打死他!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46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第52章 請罷呂夷簡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第407章 都是因爲宋國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134.第134章 燒第一把火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260.第256章 趙駿怒斥羣臣(加更一章)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193.第191章 大貪官孫沔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第376章 防守反擊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
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第46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第70章 島國?辦它!第434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107.第107章 願與高人共襄盛舉(祝大家中秋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317章 一炮轟殺大越皇帝第97章 老範的幫助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30章 趙駿的身份(求追讀,求推薦票)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152.第151章 棉花推廣第434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94章 該動手了217.第214章 李元昊聯遼抗宋310.第306章 壞消息,只來一萬人,將領叫狄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第44章 茶商們第15章 景祐黨爭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282.第278章 還請緩緩第64章 你也不希望漢人淪爲奴才吧(第四更)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245.第241章 你就是東風第20章 分配學生名額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117.第117章 百官炸鍋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141.第140章 解試第七第395章 吹進攻號!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19章 僞造一個尼尼村第94章 該動手了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第80章 所見,所聞197.請假條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385章 決戰前夕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207.第204章 趙禎鐵血真男人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111.第111章 投趙一念起,剎覺天地寬!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361章 戰略部署,奪回燕雲127.第127章 趙駿是主心骨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第13章 朕要打死他!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46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第52章 請罷呂夷簡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313.第309章 歷史性的一刻187.第185章 還是遊戲好玩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第407章 都是因爲宋國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兩難境地(二合一)134.第134章 燒第一把火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260.第256章 趙駿怒斥羣臣(加更一章)203.第200章 故里無故人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193.第191章 大貪官孫沔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第376章 防守反擊205.第202章 宋夏戰爭,元昊來襲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