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重拳出擊

bookmark

有的時候,把敵人想像得過於強大也不是好事。

雖然美國搞出了“愛國者”、等耳熟能詳的防空系統,nmd與bm獨步全球,但是美軍比任何軍隊都依賴主動進攻,即把威脅消滅在地面上,阻止敵人的戰鬥機升空作戰。

即便敵機已經升空,美軍的防空主力也是各種先進戰鬥機,而不是防空導彈。

形成這種局面,不是美軍不重視防空,而是美軍從未遇到過真正的對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即便在美軍輸得最慘的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中,對手的空中力量也非常有限,最多隻能進行要地防空,對美軍的地面部隊沒有威脅。蘇聯解體後,美國的軍事優勢更加明顯,別轟炸美軍的地面部隊,能在空中挑戰美軍的對手都不多。冷戰結束後的二十多年裡,美軍從未遇到過有威脅的空中力量。從海灣戰爭到科索沃戰爭、再到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從來都是美軍的戰鬥機與轟炸機主宰天空,用炸彈與導彈把敵人消滅在地面上。

沒有對手,自然沒有需求。

美軍在f-22a與f-35中做出的選擇,足以明這個問題。

最初的時候,美軍打算採購等量的f-22a,逐一替換f-15,以此抗衡日漸強大的蘇聯空軍。f-22a研製成功前,蘇聯解體後,美軍突然現沒有一個需要上千架f-22a才能擊敗的對手,把採購數量砍掉一大半。到最後,f-22a的採購數量,由最初的六百多架猛減到一百八十七架。

如果f-35能在二零一五年順利服役,在二零一七年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f-22a機羣的規模還會減少到一百四十三架。

雖然f-22a在幾經改進之後,具備了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而且f-35的研製週期一再延長,預計採購價格也一再攀升,但是美軍仍然把資源放在f-35上,美國國會也一再否決了增購f-22a的預算案。

在美軍看來,即便只有一百四十三架f-22a,也足以擊敗任何對手。

問題是,並非所有地方都能部署一百四十三架f-22a。在很多時候,美軍仍然得讓已經服役三十多年的f-15充當主力。

西太平洋地區,只有三座基地能夠部署f-22a,即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與日本本土的厚木空軍基地。

安德森空軍基地離朝鮮太遠,只能作爲f-22a的轉駐場地。

在嘉手納與厚木,最多隻能部署六十架f-22a。

這點力量,能夠支撐起整個防空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如果沒有部署在韓國的f-15c機羣,聯軍早就喪失制空權了。

強烈的進攻意識,即讓美軍在戰鬥中表現得咄咄逼人,充分有效的利用了制空權,也讓美軍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顯得非常被動。

如果不能把敵人消滅在地面上,就得與敵人在空中決鬥。

現實正是如此,美軍不可能轟炸中國本土的空軍基地,也就無法把志願軍空軍消滅在地面上。

與志願軍在空中爭奪制空權,數量有限的制空戰鬥機成爲最大短板。

把賭注全都押在戰鬥機上,使美軍的地面防空系統顯得脆弱不堪。

在美軍裝備的幾種戰術與戰區防空系統中,只有在冷戰時期研製的“愛國者”二型防空系統以防空爲主,在冷戰結束後研製的“愛國者”三型與都以反導爲主,而且主要對付彈道導彈。

能夠對付彈道導彈的防空系統肯定很先進,只是拿來對付巡航導彈的效率不見得很高。

先是抗飽和打擊能力不強。

因爲彈道導彈只能部署在地面上,最先進的彈道導彈也得由車輛運載射,所以用彈道導彈進行飽和打擊的難度遠遠過巡航導彈,即便是中國的二炮部隊,在同一時間向同一區域射五十枚彈道導彈也很難辦到,而空軍的轟炸機能在同一時間向同一區域射上百枚巡航導彈。

戰術特點,決定反導系統並不需要多強的抗飽和打擊能力。

其次是攔截彈的性能不適合攻擊巡航導彈。

不管是“愛國者”三型導彈、還的攔截彈,都採用適合攔截彈道導彈的動能戰鬥部,更注重高空性能。攔截彈的最大射高達到一百二十公里,“愛國者”三型導彈的最大射高也達到了四十公里。用這樣的攔截彈對付低空突防的巡航導彈,顯然不大合適。

最後就是防空系統的部署方式。

因爲不用考慮空中威脅,所以“愛國者”三型與系統都採用了由拖車牽引的半機動部署平臺,自身沒有野戰機動能力,不但無法跟隨作戰部隊前進,還得固定部署在射陣地上。只要美軍喪失制空權,哪怕只是暫時喪失制空權,這些防空系統都將成爲對方的理想獵殺目標。

戰鬥打到這個時候,美軍只能被動應戰。

東朝鮮灣方向上,兩支f-15c機羣先後投入戰鬥,每架戰鬥機用六枚aim-12obsp;因爲e-2d與e-3d及時現了反艦導彈,所以攔截行動相當順利。

五分鐘內,f-15c射的aim-12oc就擊落了大部分反艦導彈,只有不到十枚突破了戰鬥機的攔截線。

到達永興灣之前,這些反艦導彈遭到“愛國者”系統攔截。

最終,只有三枚反艦導彈落到永興灣裡,而且離運輸船隻停靠的臨時碼頭非常遙遠。

真正的威脅,不是戰鬥機射的反艦導彈,而是由轟炸機在數百公里外射重型反艦導彈。

雖然美軍指揮官緊急動用還有彈藥的四架f-15c與四架f-第一輪攔截,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命中率高達百分a}}Po之八十,但是對於一百六十枚反艦導彈來,損失十幾枚,根本無傷大雅。

戰鬥機退出後,戰區防空系統登場。

此時,c導彈羣還沒有降低飛行高度,仍然在一萬五千米高空飛行。在離目標四十公里,即彈載雷達鎖定目標後,c纔會再次爬升,從三萬米高空俯衝下來,以三馬赫的度衝向目標。

這種攻擊方式,更適合對付航母戰鬥羣。

研製c的時候,美軍航母戰鬥羣的主要防空導彈是最大射高僅有二十五公里的“標準”二型防空導彈,“標準”三與“標準”六都沒問世。讓反艦導彈從三萬米高空進入,不但能避開“標準”二,還能以幾乎垂直的角度攻擊海面艦艇,讓戰艦上的所有防空系統都難以揮作用。

只是,面對以對付彈道導彈爲主的,高空突防的意義就不大了。

“標準”三研製成功後,隊認識到這個問題,c的後繼型號,即c2與c3增加了低空高突防能力,c3還配備了戰術數據鏈,可以由高空突防的導彈爲低空突防的導彈提供戰術信息。

可惜的是,這兩種反艦導彈還沒定型量產。

面對比彈道導彈彈頭大得多、度慢得多、高度低得多的重型反艦導彈,的攔截效率非常驚人。

三分鐘內,兩套系統先後射了六批攔截彈。

在靠近永興灣之前,c就被擊落了數十枚。

對來,最大的問題不是攔截不了c,而是備彈太少。一套攔截系統只有六套射器,備彈七十二枚。採用二打一的方式攔截導彈時,兩套系統最多隻能攔截七十二枚導彈。

隨着反艦導彈鎖定目標,開始向三萬米高空爬升,美軍的“愛國者”三型戰術防空系統也投入戰鬥。

“愛國者”三型的最大射高達到四十公里,攔截bsp;與一樣,“愛國者”三型的最大問題也是備彈不足。一套系統的四套射器裡只有六十四枚攔截彈,因爲大部分時候,“愛國者”三型與“愛國者”二型魂搭,所以一套攔截系統只有三十二枚攔截彈。

在c向俯衝時,“愛國者”二型也投入了戰鬥。

這是攔截反艦導彈的最後機會,運輸船上沒有防禦系統,反艦導彈突破“愛國者”二型的防空後,就將擊中運輸船。

有機會面對“愛國者”二型的c也不多,不會過二十枚。

只是,“愛國者”二型的攔截效率也不怎麼樣。

進入俯衝階段,c彈體分離,彈頭的俯衝度更快,雷達反射截面更,分離的彈體還成了彈頭的誘餌。

此時,空中還有成千上萬的bsp;要在這麼多“誘餌”中找出真目標,並且引導導彈擊中真目標,顯然非常困難。

最後關頭,“愛國者”二型擊落的c不到十枚,有十來枚反艦導彈成功突破了防空系統。

對停靠在碼頭旁的運輸船來,這些反艦導彈絕對是致命威脅。

一枚c就能擊沉一艘萬噸級驅逐艦,最多三枚c就能讓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報廢。

雖然運輸船的排水量比驅逐艦大得多,但是商船的建造標準比戰艦低得多。

只要被c砸中,任何一艘五萬噸級的商船都將變成廢銅爛鐵。如果船上有易燃易爆貨物,後果更加不堪設像。

停在永興灣裡的運輸船中,大多裝載着易燃易爆貨物。

美軍盯着砸下來的導彈時,根本不知道還有一枚“導彈”沒有落下。

那不是導彈,而是執行偵察任務的j!

第31章 接觸第40章 奮起直追第68章 措手不及第273章 共同化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27章 地面戰爭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50章 大漠揚威第37章 小國海軍第20章 政治聯盟第26章 威逼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24章 反擊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82章 巴軍出擊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6章 急轉直下第80章 轉變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84章 戰將第6章 軍事化第37章 抽絲剝繭第17章 新的選擇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17章 運氣不錯第51章 精密計劃第56章 守株待兔第99章 妥協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63章 卸甲第95章 快馬加鞭第69章 休假第82章 十一比八第16章 耐心等待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79章 撲火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21章 粒子風暴第11章 玩火自焚第3章 大難不死第10章 裝甲主力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64章 直接證據第314章 大重建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01章 反擊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6章 負擔第49章 果斷反擊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9章 進軍神速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53章 再次攻擊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41章 求生第1章 收假第7章 直覺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56章 放長線第79章 艦隊攔截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73章 餘波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32章 臨界點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63章 卸甲第234章 決勝點第61章 唯一方案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38章 打工皇帝第36章 急轉直下第26章 排兵佈陣第45章 阻止戰爭第29章 嚴陣以待第36章 分外之責第257章 切入點第50章 民間力量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46章 逃命第156章 難題第85章 重拳出擊第72章 傾其所有第48章 外派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6章 巢臼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4章 裂痕第22章 主要與次要
第31章 接觸第40章 奮起直追第68章 措手不及第273章 共同化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27章 地面戰爭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50章 大漠揚威第37章 小國海軍第20章 政治聯盟第26章 威逼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24章 反擊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82章 巴軍出擊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6章 急轉直下第80章 轉變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84章 戰將第6章 軍事化第37章 抽絲剝繭第17章 新的選擇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17章 運氣不錯第51章 精密計劃第56章 守株待兔第99章 妥協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63章 卸甲第95章 快馬加鞭第69章 休假第82章 十一比八第16章 耐心等待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79章 撲火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21章 粒子風暴第11章 玩火自焚第3章 大難不死第10章 裝甲主力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64章 直接證據第314章 大重建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101章 反擊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6章 負擔第49章 果斷反擊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9章 進軍神速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53章 再次攻擊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41章 求生第1章 收假第7章 直覺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56章 放長線第79章 艦隊攔截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73章 餘波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32章 臨界點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63章 卸甲第234章 決勝點第61章 唯一方案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38章 打工皇帝第36章 急轉直下第26章 排兵佈陣第45章 阻止戰爭第29章 嚴陣以待第36章 分外之責第257章 切入點第50章 民間力量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46章 逃命第156章 難題第85章 重拳出擊第72章 傾其所有第48章 外派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6章 巢臼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4章 裂痕第22章 主要與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