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巴軍出擊

bookmark

美國總統提交的對印援助法案在美國國會引發了一場激烈辯論,幾乎每個國會議員都想在這個問題上發表意見。爲了維持秩序,兩院議長不得不把每位議員的發言時間控制在五分鐘之內。即便如此,衆議院的辯論也要持續兩到三天。因爲人數較少,所以參議院率先進行投票表決。

美國東部時間十三日上午,參議院公佈了表決結果。

在另名議員棄權、四名議員缺席的情況下,四十八名議員投了贊成票,四十六名議員投了反對票。按照美國法律,因爲贊成票沒有超過半數,所以法案將交最高法院審議。如此一來,衆議院的表決結果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因爲最高法院在裁決的時候,往往會以衆議院表決結果爲準。

當然,衆議院的麻煩更多。

別的不說,四百多名議員都要發言,即便每人只安排五分鐘,一天也就只能安排一百多名議員發言。在參議院公佈表決結果的時候,衆議院還在進行辯論,還有兩百多名議員等着發言呢。

當然,戰爭並沒因此停歇。

進入十三日,中國空軍保持了前三天的打擊強度。

根據中國國防部公佈的戰報,當天中國空軍出動各類戰機三千七百多架次,其中三千三百餘架次執行打擊任務,總共投彈一萬四千餘噸,轟炸了七百多個軍事目標,擊落與炸燬敵機三百多架,自身損失二十二架。

地面戰場上,炮戰也沒停歇。

當天,中國陸軍動用了兩個炮兵旅,分別在東西兩個方向上,對印度境內三百公里以內的數百個目標進行了大規模炮擊。因爲中國陸軍動用的是射程在六百公里以上的電磁炮,炮兵部署在戰線後方二百五十公里之外,印度炮兵的最大打擊距離也就兩百公里出頭,所以雙方沒有進行炮戰。準確的說,是印度炮兵根本無法進行反擊,只能報復性的炮擊一些邊境附近的軍事目標。

這一天,表現最爲搶眼的是巴基斯坦軍隊。

在前三天的平凡表現之後,巴基斯坦空軍似乎點燃了鬥志,在當天承擔了三分之一的轟炸任務,總共出動近兩千架次戰鬥機,轟炸了三百多個軍事目標,投彈總量高達六千五百多噸。此外,在當天上午,巴基斯坦空軍還首次參與空戰,在克什米爾上空擊落了七架印度戰鬥機。

根據巴方公佈的戰報,在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沒有損失。

當然,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至少有一架J-30P(專門出口給巴基斯坦的J-30,P代表巴基斯坦)在空戰中受損,並且在返航途中墜毀在離拉瓦爾品第空軍基地大約三十公里的一塊農田上。

受空軍鼓舞,巴基斯坦陸軍在當天也表現得非常積極,除了繼續與印軍炮戰,還在錫亞琴冰川附近越過停火線,向南推進了三公里,佔領了大約一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大半個錫亞琴冰川。只是,錫亞琴冰川地處高原,交通條件又極爲惡劣,所以巴基斯坦陸軍沒有在這裡投入主力裝甲部隊,擔任進攻任務的是一支山地步兵部隊,突擊效率與進攻可持續性都不理想。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巴基斯坦海軍。

當天清晨,巴基斯坦海軍的八艘導彈快艇突襲了肯帕德灣,用導彈攻擊了包納加爾港內的印度艦船與基礎設施,擊毀了一艘大型兩棲戰艦、三艘大型運輸船,以及一座容量爲一萬五千噸的油庫。

這次突然襲擊,幾乎使包納加爾港徹底癱瘓。

別的不說,泄露原油引發的大火足足燃燒了三天,導致數百名港口工人喪生,大批船隻被迫轉向前往孟買。

也就在這一天,一艘巴基斯坦潛艇在孟買港外擊沉了一艘印度商船。

這是開戰以來,第一次潛艇襲商戰,也是第一次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襲擊交戰國的民用船隻。

雖然印度海軍隨即宣稱,擊沉了這艘巴基斯坦潛艇,但是三天後,這艘潛艇又在卡利卡特附近擊沉了三艘印度商船,並且在二月底回到瓜達爾港。巴基斯坦海軍司令親自來到瓜達爾港,表彰與讚揚了該艇官兵。

當然,這艘巴軍潛艇的行動,拉開了襲商戰的帷幕。

當天傍晚,印度總理就親自下令,要求印度海軍封鎖巴基斯坦港口,並且無差別的攻擊所有巴基斯坦船隻。

問題是,印度海軍只有八艘算得上先進的潛艇,而且這八艘潛艇都在東印度洋上。

直到十七日,印度潛艇纔在卡拉奇港外擊沉了一艘巴基斯坦貨輪,不過隨後就遭到中國與巴基斯坦反潛巡邏機圍剿,被一架中國反潛巡邏機投下的深水炸彈擊沉,艇上三十多名官兵無一倖免。

從表現與發揮的作用來看,巴基斯坦軍隊纔是這一天的主角。

當然,在廣袤的印度洋戰場上,特遣艦隊與印度艦隊的巔峰對決,依然吸引了全球各大新聞媒體的目光。

只是,在戰鬥正式打響之前,沒有哪家新聞媒體知道這兩支艦隊在幹什麼。

要知道,現在不是二零三五年之前了,在近低軌道癱瘓之後,那些具有遙感拍攝功能的商業衛星全部癱瘓,新聞媒體再也無法通過商業渠道獲取戰場信息,也就不可能準確瞭解戰場情況。

十三日白天,特遣艦隊一直在向南航行。

到傍晚的時候,已經向南航行了五百多海里,與印度本土的距離擴大到近兩千公里。

只是,這依然不足以確保安全。

直到晚上十點過,在與印度本土的最短距離擴大到二千二百公里後,牧浩洋才下令艦隊轉爲向西航行。

此時,艦隊航線沒有指向馬爾代夫,而是指向了迪戈加西亞。

白天的時候,牧浩洋就考慮好了,與其去馬爾代夫尋找印度艦隊決戰,還不如去迪戈加西亞等着印度艦隊前來決戰。只要到達迪戈加西亞附近,就能派遣幾艘護航戰艦去攔截美國船隊。

到時候,印度艦隊將別無選擇,肯定會前來決戰。

只要美國沒有做出參戰決定,那麼在迪戈加西亞附近作戰,肯定要比在馬爾代夫羣島作戰有利得多,因爲這裡遠離印度本土,不會遭到印度岸基戰鬥機攻擊。此外,美軍正在利用迪戈加西亞的空軍基地運送物資,所以部署在迪戈加西亞的偵察機不會多到哪裡去,也就不大可能發現特遣艦隊。

其實,最大的威脅來自海面下。

迪戈加西亞附近肯定有幾艘美軍的攻擊核潛艇,特遣艦隊與印度艦隊決戰時,這些潛艇很有可能趁機偷襲。

當然,這不是大問題,因爲特遣艦隊裡有八艘攻擊核潛艇。

除非美國潛艇艇長打算爲印度賣命,不然在中國潛艇的威脅下,肯定不會貿然攻擊特遣艦隊。

要知道,潛艇在伏擊艦隊的時候,最害怕的也是來自水面下的威脅。

此時,牧浩洋已經考慮得非常清楚了。

在他看來,前往迪戈加西亞與印度艦隊決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爲印度艦隊肯定會盯住前往迪戈加西亞的航道,防止特遣艦隊封鎖迪戈加西亞。也就是說,在到達馬爾代夫羣島南面海域的時候,就有可能有印度艦隊遭遇。

即便如此,戰場情況對特遣艦隊也比較有利。

原因很簡單,印度海軍會安排反潛巡邏機重點搜索馬爾代夫羣島以東海域,而印度艦隊將重點搜索羣島以南海域。在執行搜索任務的時候,反潛巡邏機是分散行動的,因此在與印度艦隊遭遇後,印度海軍的反潛巡邏機很難立即發起攻擊,至少需要數個小時,甚至十多個小時才能集結起來,而一場以空中突擊爲主的海戰,能夠持續十個小十已經非常不錯了,往往會在數個小時內結束。也就是說,只要能夠一舉殲滅印度艦隊,牧浩洋就有足夠的時間與兵力擴大防空網,把印度海軍的反潛巡邏機擋在反艦導彈的射程之外。即便艦載航空兵損失慘重,也能讓艦隊向南規避。沒有準確的戰術情報,速度慢得出奇的反潛巡邏機很難在浩瀚大洋上攻擊艦隊。

當然,關鍵就是,及時準確的找到印度艦隊。

爲此,牧浩洋讓章玉廷再次調整了偵察部署,重點搜索馬爾代夫羣島,特別是羣島南部海域。

當然,具體怎麼安排,得由艦隊航空作戰參謀決定。

從時間上看,十四日上午將重點搜索羣島北部海域,因爲印度艦隊很有可能留在離本土較近的地方。如果沒有在十四日上午遭遇,那麼印度艦隊很有可能南下,因此從下午開始將重點搜索羣島南部海域。原因很簡單,到這個時候,印度艦隊指揮官會認爲特遣艦隊直接去了迪戈加西亞。如果在十四日白天戰鬥還沒有打響,那麼印度艦隊就很有可能沒有留在馬爾代夫羣島,而是去了迪戈加西亞附近,準備在這裡與特遣艦隊決戰,牧浩洋就得重新考慮作戰部署了。

印度艦隊去迪戈加西亞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而是非常大。

原因很簡單,如果印度當局以守衛航線爲主,就會讓艦隊留在迪戈加西亞北面,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活動,而艦載航空兵足以掩護整條航線,阻止中國戰艦攔截美國船隻,並且在必要的時候與特遣艦隊決戰。

也就是說,最遲到十五日凌晨,戰鬥就會打響。

第38章 猛攻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1章 取經第10章 補充攻擊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19章 水深火熱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66章 門檻第20章 剋制第79章 海灣第170章 崩潰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253章 謀略家第6章 定論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10章 迎難而上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27章 利誘第20章 進攻意識第138章 警鐘第87章 人挪活第60章 圍剿第24章 裂痕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78章 多此一舉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32章 臨界點第64章 直接證據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53章 生存競賽第99章 故技重演第29章 力挽狂瀾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52章 統一意見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6章 真假英雄第61章 戰略禁運第99章 故技重演第4章 艦隊出港第50章 沉默第25章 偃旗息鼓第9章 十萬火急第67章 錯失良機第22章 登陸作戰第93章 兩頭作戰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16章 陰差陽錯第43章 各有所謀第53章 繼續打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0章 裝甲主力第72章 對峙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92章 怎麼打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90章 總攻第15章 虧本買賣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30章 周旋第46章 全速北上第46章 逃命第1章 海軍強國第80章 另尋出路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6章 定論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3章 風起雲涌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2章 漸行漸遠第162章 彈雨第68章 搶任務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0章 惹是生非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4章 拉力賽
第38章 猛攻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1章 取經第10章 補充攻擊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19章 水深火熱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66章 門檻第20章 剋制第79章 海灣第170章 崩潰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253章 謀略家第6章 定論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10章 迎難而上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27章 利誘第20章 進攻意識第138章 警鐘第87章 人挪活第60章 圍剿第24章 裂痕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12章 措手不及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78章 多此一舉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32章 臨界點第64章 直接證據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53章 生存競賽第99章 故技重演第29章 力挽狂瀾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52章 統一意見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66章 真假英雄第61章 戰略禁運第99章 故技重演第4章 艦隊出港第50章 沉默第25章 偃旗息鼓第9章 十萬火急第67章 錯失良機第22章 登陸作戰第93章 兩頭作戰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16章 陰差陽錯第43章 各有所謀第53章 繼續打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0章 裝甲主力第72章 對峙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92章 怎麼打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90章 總攻第15章 虧本買賣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30章 周旋第46章 全速北上第46章 逃命第1章 海軍強國第80章 另尋出路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6章 定論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3章 風起雲涌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2章 漸行漸遠第162章 彈雨第68章 搶任務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0章 惹是生非第91章 迎難而上第14章 拉力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