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信心崩潰

bookmark

確定美軍已經喪失了防空能力之後,牧浩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飛龍”號去聖迭戈上空作戰。

嚴格說來,不是作戰,就是飛過去,呆上一段時間,再飛回來。

這次,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

把行動安排在六月六日,就是給空軍與海軍幾天時間,去徹底摧毀美軍部署在聖迭戈附近的防空系統。結果就是,在這幾天裡,空軍與海軍的戰鬥機傾巢而出,連陸戰隊都投入了大量遠程炮兵,幾乎把聖迭戈變成第二個舊金山。當時,中國軍隊不僅重點打擊了美軍的防空系統,還打擊了所有具有防空作戰能力的作戰平臺。說得簡單一點,任何能把炮彈打到萬米高空的武器都在轟炸範圍之內。結果就是,等到轟炸與炮擊結束,美軍手裡只剩下了小口徑機關炮。

六月六日,“飛龍”號出動,在上午十點左右到達聖迭戈上空。

爲了讓美軍見識這種劃時代的而且最終徹底淘汰了海軍的強大武器,中國空軍提前兩天做了宣傳:往聖迭戈投撒傳單。

這些傳單上明確提到,在六月六日,中國軍隊將使用一種超級武器。

當“飛龍”號出現在聖迭戈上空,開始出動戰鬥機轟炸美軍的時候,美軍的感受跟一百多年前,第一次在戰場上見到坦克的德軍一樣。可以說,當“飛龍”號碩大的身體擋住了耀眼的陽光時,美軍甚至覺得世界末日降臨了。

這是人類的武器嗎?

一時之間,美軍甚至忘記了躲避轟炸,更忘記了進行抵抗。

當天,就有十萬名美軍向中國軍隊投降,而且大部分美軍官兵在投降的時候還有點神智不清。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絕大部分美軍官兵都被嚇壞了,因爲他們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大的飛行物,更沒有見過如此怪異的飛行物。

從地面上看飛行的“飛龍”號,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的橢圓形盤子。從側面看,則像是一頂到草帽,在扁平的船體上方正中央是安裝聚變反應堆反重力場推進系統等設備的中央艙端。從正前方看,還有點飛機的模樣,只是比飛機大得多,而且沒有機翼。從頂部看,也是一個橢圓形的盤子,只是盤子中央高高突起。

這樣的飛行物,之前只能在科幻電影中才能看到。

另外,當時“飛龍”號還沒有刷上油漆,通體反射着刺眼的金屬銀色光芒,所以看上去比實際還要大得多。

面對這樣的超級武器,美軍的鬥志與士氣頓時歸零。

事實上,跟出現在索姆河戰場上的坦克一樣,“飛龍”號的實際戰鬥力低得可憐,甚至比不上幾架轟炸機。此外,“飛龍”號還非常脆弱,極易被擊落,因爲其噸位較小,所以沒有配備任何防禦武器。如果美軍手裡有幾枚能夠夠得着“飛龍”號的防空導彈,就肯定能把它擊落。

在另外一些人眼裡,最引人矚目的不是“飛龍”號有多大,而是其推進系統。

當時,聖迭戈有一批航空工程師,其中幾個還非常有名,包括參與了f-51戰鬥機動力系統開發與設計工作的西斯姆教授。

看到“飛龍”號,西斯姆教授立即注意到,這艘碩大的“飛船”上沒有任何一種已經問世的推進系統。當時,西斯姆敢肯定,“飛龍”號肯定是核動力,因爲中國已經把小型聚變反應堆裝到了大型電動運輸機上,也就肯定有能力爲這艘比大型電動運輸機大了十倍的“飛船”安裝聚變反應堆。當然,也只有聚變反應堆提供的巨大能量,能夠爲這個龐然大物提供升空的能量。

關鍵就是,在“飛龍”號上看不到任何推進器。

爲了搞清楚“飛龍”號的驅動方式,西斯姆還冒險進入戰場,用可見光紅外紫外等多種照相機,拍下了“飛龍”號的高分辨率照片。仔細研究後,西斯姆斷定,“飛龍”號肯定採用了一種全新的推進系統。

隨後,西斯姆把消息發給了阿拉莫斯實驗室的裡維斯教授。

這個裡維斯教授就是搞推進研究的,而且是“新曼哈頓計劃”也就是美國的反重力場技術研究項目的參與者。雖然他不是核心成員,只負責反重力場技術的實際應用,而且僅僅是在推進領域的應用,但是在獲得了西斯姆提供的資料,特別是那幾張分辨度極高的照片之後,裡維斯立即意識到,這艘“飛船”肯定採用了反重力場技術,而且是其最主要的推進手段。

六月十日,裡維斯就到了白宮,親手把他的評估報告交給了總統。

當時,馬歇爾已經向盧卡斯證實,中國軍隊在聖迭戈使用了一種體積與噸位都是超級運輸機十倍的“超級轟炸機”。

可惜的是,聖迭戈的美軍在六月九日就全部投降了。

也就是說,除了在六月六日之外,這個“空中巨無霸”再也沒有出現過。

事實上,“飛龍”號在完成了六月六日的亮相之作之後就飛往夏威夷羣島,降落到了西部的一座小島上,進行了維護之後,於六月十二起再次升空,並且在十三日夜間回到了中國本土。

在戰爭結束前,“飛龍”號一直在國內供工程師進行測試。

直到大戰結束之後,“飛龍”號纔再次面世,開始到世界各地展示,最後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落戶。

當然,“飛龍”號是否再次出現,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事實上,在“飛龍”號出現之前,“新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哈里森教授就提到,中國已經掌握了反重力場技術,而且肯定製造出了相關設備,使其達到了實用程度,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中國清理近地軌道太空垃圾的效率,超過了已有的任何一種手段,只有反重力場技術才能達到。

當時,美國科學家甚至給出了證據。這就是,在中國發射的清理衛星附近,出現了較爲明顯的引力波動,導致從附近通過的太空垃圾的軌道發生變化,而且變化程度在地面上用天文望遠鏡就能觀測到。

“飛龍”號的出現,更是一個直接證據。

科學家給出的結論很直接:在中國已經掌握了反重力場技術的情況下,美國已經沒有可能打贏這場戰爭了。

後來,哈里森向盧卡斯提交了一份較爲全面的評估報告,對反重力場技術的軍事應用前景進行了概括性說明,其中就明確提到,反重力場技術是一種大規模殺傷性軍事技術,其威脅力遠遠超過核武器。在最極端的情況下,中國可以用該技術,在美國的任何一座大城市上空製造出負重力場,把整座城市,包括所有建築物所有車輛所有人甚至是所有的沙石吸到空中,再撤消負重力場,就能殺死所有生命體。更極端的話,甚至在理論上可以把一座城市送出大氣層。

說得直接一些,只要中國有足夠的能力,就能把美國從地球上抹掉,讓原本是陸地的地方變成海洋。

當然,這只是理論推導的結果,現實中肯定無法實現。

關鍵就是,這項意義不亞於核能的新技術,已經讓中國佔據了科技制高點,美國無論如何也無法超越中國。

擺在盧卡斯面前的選擇只有一個:投降。

不管盧卡斯是否願意接受科學家的建議,現實擺在他的面前:只要戰爭還在進行,美國就將走向最終毀滅。

問題是,投降就能避免毀滅嗎?

六月二十日,美國再次通過瑞士文萊與不丹等永久中立國,把停戰書轉交給了中國外交部。

這次,美國的態度“客氣”了許多,或者說表達出了誠意。

問題是,僅僅有誠意還不夠。

要知道,與上一次相比,中國軍隊已經攻佔美國西海岸地區,佔領了華盛頓州俄勒岡州與加利福尼亞州的大部分地區,還有一支部隊推進到了亞利桑那州西部,攻佔了科羅拉多河平原。

更重要的是,政治局勢完全不同了。

上一次,中國可以考慮放過美國的戰犯,至少會放過大部分,畢竟策動戰爭不是一小波政治家就能做到的。可是現在,美軍已經在戰場上使用了基因武器,給中國軍隊製造了巨大的傷害。從政治上講,中國肯定不會放過美國的戰犯,不僅那些主張使用基因武器的美國軍政領袖要遭受審判,那些策劃戰爭的軍政領袖也不能例外。只有審判戰犯,才能給這場戰爭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問題是,美國會交出戰犯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如果有人得爲這場戰爭負責的話,美國總統盧卡斯肯定排名第一,而像美軍參聯會主席馬歇爾國防部長麥卡錫海軍參謀長弗倫奇空軍參謀長阿諾德陸戰隊參謀長裡梅爾等人,都在名單之中。

當時,中國在回覆美國的停戰請求時,首先就提到了處置戰犯的問題。

說得直接一點,處置戰犯是實現停戰的必要條件。少了這一點,戰爭就不會停止,而會一直打到中國軍隊逮捕或者擊斃所有戰犯爲止。至於美國提到的其他條件,根本不在首要考慮範圍之內。

這下,停戰再次變成了空談。

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7章 打與不打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79章 另闢蹊徑第35章 後方部署第56章 窗戶紙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22章 大決戰第8章 節外生枝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44章 蛇困淺灘第80章 戰術推斷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22章 還以顏色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18章 雙輸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92章 選擇權第42章 開戰時機第307章 壁壘第59章 猶豫不決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282章 秘密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5章 夜空魅影第176章 硬碰硬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36章 急轉直下第92章 長遠目光第61章 垂死掙扎第69章 惡仗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33章 蠶食第38章 合作愉快第35章 合理搭配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20章 惹是生非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47章 搶先攻擊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10章 站隊第29章 本質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48章 交戰第122章 拖後腿第48章 外派第90章 機遇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91章 浮上水面第71章 再上戰場第5章 泰山北斗第2章 厚積薄發第45章 深海猛龍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8章 圍捕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202章 衝刺第57章 提前行動第61章 垂死掙扎第7章 太空戰第2章 利益交換第211章 大包抄第8章 膽識第21章 突如其來第303章 幸運兒第68章 一己之力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73章 沉默是金第3章 前沿科技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44章 加速追擊第40章 此消彼漲第46章 不確定因素
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7章 打與不打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79章 另闢蹊徑第35章 後方部署第56章 窗戶紙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22章 大決戰第8章 節外生枝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44章 蛇困淺灘第80章 戰術推斷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22章 還以顏色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18章 雙輸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92章 選擇權第42章 開戰時機第307章 壁壘第59章 猶豫不決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282章 秘密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5章 夜空魅影第176章 硬碰硬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36章 急轉直下第92章 長遠目光第61章 垂死掙扎第69章 惡仗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33章 蠶食第38章 合作愉快第35章 合理搭配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20章 惹是生非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47章 搶先攻擊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10章 站隊第29章 本質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48章 交戰第122章 拖後腿第48章 外派第90章 機遇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91章 浮上水面第71章 再上戰場第5章 泰山北斗第2章 厚積薄發第45章 深海猛龍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8章 圍捕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202章 衝刺第57章 提前行動第61章 垂死掙扎第7章 太空戰第2章 利益交換第211章 大包抄第8章 膽識第21章 突如其來第303章 幸運兒第68章 一己之力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73章 沉默是金第3章 前沿科技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44章 加速追擊第40章 此消彼漲第46章 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