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不對稱戰術

bookmark

老撾、柬埔寨與緬甸先後向越南宣戰,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戰略取得重大成功。

在緬甸特使飛往北京的時候,美國駐泰國大使緊急會見了泰國總理,希望能夠讓泰國保持冷靜。

從政治上講,泰國是否參戰,將決定這場戰爭的性質。

雖然在人口數量、領土面積等方面,泰國算不上東南亞的老大,在經濟規模上也不如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但是在中南半島地區,泰國絕對是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在東盟內部也最有號召力。

如果泰國向越南宣戰,東盟的其他國家就得有所顧慮。

說得直接一點,只要泰國參與進來,越南就將遭到孤立,這場戰爭也將演變成四個東盟國家針對越南的戰爭。

泰國會參戰嗎

如果在三年前,就算美國大使沒有找上門去,泰國總理也會有所顧慮,不會立即跟隨中國的步伐。在二零二八年的大選中,紅衫黨勝出,泰國的政策出現重大調整,與中國的關係大幅度改善。

可以說,美國大使出面,只是延遲了泰國的參戰時間。

當時,對泰國影響最大的不是老撾與柬埔寨,畢竟這兩個國家已經與中國簽署了同盟條約,在東盟內部受到排擠。緬甸沒有與中國簽署同盟條約,卻非常積極的向越南宣戰,表明東盟國家必須儘快選擇立場。

這不是一場僅僅針對越南的戰爭,中國的矛頭也不是指向越南,而是對準了暗中支持越南的美國。

在泰國看來,中國積極發動戰爭,就是要從根本上分裂東盟。

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做足了準備工作。拉攏馬來西亞,和平解決南海爭端,可以看成是中國進軍東盟的標誌件。隨後與老撾、柬埔寨簽署同盟條約,則是在爲分裂東盟做最後的準備。

到目前爲止,大部分東盟國家均已選擇了立場。

仍然保持中立的只有泰國與印度尼西亞,如果說印度尼西亞有資本保持中立,泰國則沒有這麼好的先天條件。

不管中國從中南半島南下,還是美國從菲律賓向西擴張,泰國都要受到影響。

與中國結盟,還是倒向美國

對於奉行雙邊外交的泰國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

五月六日,泰國總理特使飛往北京。

這一天,美國國會批准了由錢德勒提交的“對越援助法案”,在軍事援助行動上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根據這部法案,總統可以動用除軍隊之外的一切力量,幫助越南對抗外來入侵。

爲了證明這麼做的合法性,美國國會外交委員會還發布了一份聲明,宣稱中國的戰爭行爲已經違背了國際法、以及解決領土與領海爭端的一貫原則,因此美國有權利幫助一個主權國家進行防衛作戰。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外交委員會提到的“一貫原則”正是中國提出來的,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領土與領海爭端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美國用中國的原則來指責中國,並沒提及到自己的對外原則。

這一天,針對越南的軍事打擊行動進入第三天。

經過三天轟炸,越南南部地區的主要港口與海軍基地均已癱瘓,越南海軍損失了三分之二的艦艇,空軍則損失了近兩百架戰鬥機,其中一百二十架在地面被炸燬,僅有六十四架在空戰中被擊落。

因爲空軍仍然沒有參戰,所以中國海軍承擔了全部打擊任務。

緊隨海軍行動的是陸戰隊。

六日清晨,收復島礁的作戰行動正式打響。在艦隊的掩護與支持下,陸戰隊的兩棲特種部隊從戰艦上出發,攻佔了幾處駐兵不多的島礁。因爲兩棲艦隊八日才能到達,所以大規模兩棲作戰將在九日開始。

當天,最引人矚目的事情發生在老撾。

應老撾當局邀請,中國陸軍的“遠征軍”正式進入老撾,開赴華潘省的陸軍營地,協助老撾軍隊鞏固邊境防線。

這支部隊的規模並不大,僅有一個營,兵力不到四百人。

意義卻非同凡響,因爲這意味着,中國陸軍的作戰部隊將源源不斷的進入老撾,甚至有可能從老撾發動進攻。

對越南來說,這絕對是一場災難。

只要中國陸軍完成戰術迂迴,越南設在北部邊境地區的防線將形同虛設,正面防線將擴大一倍以上。如果中國陸軍向柬埔寨派遣作戰部隊,意味着越南的所有陸地邊境線都有可能成爲突破口。

以越南陸軍的實力,根本守不住整條邊境線。

從軍事上講,中國正在通過戰略迂迴,爲發動地面戰爭做準備。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悲觀。

在越軍將領忐忑不安的時候,美事顧問提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即老撾沒有鐵路與高等級公路,中隊不可能在老撾部署重兵,也就不可能從老撾發動進攻,更應該重視來自柬埔寨的威脅。原因很簡單,柬埔寨的公路較爲發達,還有一條連接金邊與西哈努克港的鐵路,中國可以通過海運向柬埔寨運送主力作戰部隊,因此很有可能在越柬邊境線上開闢第二戰場。

顯然,美軍顧問看得更準。

從戰略上講,中國要想擊敗越南,必須把地面戰爭分成兩部分,即在越南南北兩端各開闢一處地面戰場。北方的問題比較好說,關鍵在南方。也許中國會動用陸戰隊,可是從柬埔寨出兵更加可靠。

越南要想把這場戰爭變成中國無法承受的持久消耗戰,就得守住南部地區,然後利用複雜的地形與中隊打游擊戰,就像當年對付美軍一樣,把叢林變成戰場,讓中國在遭受慘重損失後,承認作戰失敗。

很快,美國提供的情報證明了這一判斷。

六日下午,廣州軍區的一個集團軍已經到達湛江,預計在八日之前登船,最快能在十日到達柬埔寨。

一個集團軍不算太多,但是戰鬥力絕對不能低估。

作爲主要面向南方地區作戰的軍區,廣州軍區的作戰部隊以輕型化爲主,非常擅長在水網交錯的地區作戰。這一點也正好反應在了中隊的作戰部署上,即進入雲南與廣西的作戰部隊全都來自成都軍區。廣州軍區的兩個集團軍中,已經有一個在爲登船做準備,另外一個肯定也會前往柬埔寨。

ωwш⊕ ttκa n⊕ ¢ O

按照美軍顧問的判斷,最遲到五月十五日,兩個集團軍就將到達柬埔寨。

因爲中國的戰前準備並不充分,所以預計在五月底、最遲六月初,中國陸軍就有能力在南方開闢第二戰場。

這樣一來,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即中國打算先南後北、還是先北後南

雖然很多人多認爲,中國陸軍會先北後南,先攻打以河內爲中心的紅河三角洲,再南下攻佔湄公河三角洲,但是戰爭沒有準繩,如果中國當局認爲先南後北更有效,就會首先攻打湄公河三角洲。

此外,還不能忽視已經出海的陸戰隊。

可以說,在這場戰爭中,越南幾乎沒有勝算。

雖然在五月五日,越南當局就宣佈進行戰爭動員,開始徵召一百五十萬民兵,以及大約五十萬適齡退役軍人,在三個階段的戰爭動員完成之後,至少能夠徵召八百五十萬軍人,將軍事規模擴大八倍,但是越南的戰爭動員速度,肯定趕不上中國的進攻速度,而且臨時動員的軍人肯定不是中隊的對手。

更重要的是,規模不等於戰鬥力。

在六十多年前的那場戰爭中,越南動員了近五百萬軍人,而美國在最高時期也只投入了四十萬部隊,而且只有半數是地面部隊,長期在前線作戰的美軍不到五萬。結果越南以陣亡兩百多萬人的代價,僅僅消滅了不到六萬名美軍。

對越南來說,最關鍵的還是來自美國的援助。

問題是,五月六日,美國提供軍事援助的窗口已經關閉了。

除了越南南部地區的主要港口全部癱瘓之外,中國在六日下午四點宣佈,將越南全境設爲禁飛區。

這次,中國採用了美國的標準。

按照中國國防部公佈的禁飛管制條例,任何未經允許進入禁飛區的飛機,都將被中國戰鬥機擊落。

顯然,美國不可能拿此來指責中國。

要知道,搞出“禁飛區”概念的就是美國,而且在過去幾十年裡,美國先後在數個國家單獨執行禁飛令,從未在乎過其他國家的感受。更重要的是,美國是在未宣戰的情況下將他國領空設爲禁飛區。現在中國已經向越南宣戰,按照國際法,其他國家都應該回避,任何挑釁行爲都得不到支持。

顯然,禁飛區不是針對越南,而是針對美國。

除非美國打算與中國開戰,不然就不能派遣運輸機向越南運送物資。

海路與空路遭到封鎖後,美國就只能在一旁乾瞪眼了。

六日夜間,在沉默了兩天半後,中國空軍終於隆重登場,在八點三十分,動用四百多架戰鬥機與數十架轟炸機,對越南北部地區的防空、指揮、通信、情報與重要軍事基地進行了高強度轟炸。

隨後,中國海軍的艦載航空兵也全面出動,轟炸了越南南部地區的軍事目標。

大規模空中打擊拉開了序幕,中隊第一次效仿美軍,在戰爭中採用不對稱戰術。。.。

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0章 站隊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58章 死撐第70章 分道揚鑣第219章 火線第68章 搶任務第62章 開戰在即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43章 各有所謀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0章 別無選擇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56章 快馬加鞭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24章 變數第40章 援助戰第16章 準備第66章 回家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47章 唯一選擇第31章 不可避免第194章 誘餌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48章 反潛戰第90章 突發奇想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90章 突發奇想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85章 突擊開始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3章 前沿科技第24章 昏了頭第46章 決策點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6章 戰略籬笆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46章 登島第176章 硬碰硬第28章 風馳電掣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8章 不知進退第13章 希望尚存第99章 妥協第51章 時間點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9章 力挽狂瀾第7章 關聯性第63章 毀滅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49章 拋開幻想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98章 假戲真做第15章 虧本買賣第2章 離弦之箭第11章 取經第80章 轉變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59章 盟軍第95章 情報第60章 圍剿第33章 孤注一擲第54章 反擊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12章 和平第11章 不怕死第14章 首相之死第77章 分歧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57章 爭論第215章 光復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15章 遭遇第30章 小事化大第46章 大戰略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0章 惹是生非
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0章 站隊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58章 死撐第70章 分道揚鑣第219章 火線第68章 搶任務第62章 開戰在即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43章 各有所謀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0章 別無選擇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56章 快馬加鞭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24章 變數第40章 援助戰第16章 準備第66章 回家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47章 唯一選擇第31章 不可避免第194章 誘餌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48章 反潛戰第90章 突發奇想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90章 突發奇想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85章 突擊開始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3章 前沿科技第24章 昏了頭第46章 決策點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6章 戰略籬笆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46章 登島第176章 硬碰硬第28章 風馳電掣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8章 不知進退第13章 希望尚存第99章 妥協第51章 時間點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9章 力挽狂瀾第7章 關聯性第63章 毀滅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49章 拋開幻想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98章 假戲真做第15章 虧本買賣第2章 離弦之箭第11章 取經第80章 轉變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59章 盟軍第95章 情報第60章 圍剿第33章 孤注一擲第54章 反擊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12章 和平第11章 不怕死第14章 首相之死第77章 分歧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57章 爭論第215章 光復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15章 遭遇第30章 小事化大第46章 大戰略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0章 惹是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