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本質

bookmark

六月二日,第四十一集團軍攻佔胡志明市。

當天,阮玉傑在河內宣佈成立臨時政府,隨即正式向中國發出停戰請求,並且邀請中**隊幫助整頓國內秩序。

到此,中越戰爭宣告結束。

雖然與前越南政府軍的小規模戰鬥持續到六月底,到了七月份,仍然有部分前越南政府軍盤踞在偏遠山區裡,但是大規模戰爭已經結束,在經歷短暫的陣痛後,越南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因爲戰爭持續了不到一個月,所以大部分越南人的生活並沒受到影響。

中**隊攻入胡志明市的時候,半數以上的市民仍然在按照正常規律生活,只有在領取生活物資的時候,需要面對佔領軍。等到阮玉傑政府開始運作的時候,很多越南人已經忘記了這場短暫的戰爭。

必須承認,這是最好的結果。

因爲轟炸範圍沒有擴大到國家基礎設施與工業設施,所以到五月底,越南的社會經濟活動已經恢復正常。

用一些西方記者的話來說,中國在最短的時間內打贏了一場最不可能的戰爭。

至於重生的越南,肯定是中國的“鐵桿盟友”。

按照阮玉傑公佈的臨時政府管理公告,將在兩個月內舉行全民大選,組建國家議會,然後由議會推選總理,越南將實施議會總理制。在臨時管制期間,將由臨時政府履行管理國家的職責與義務。

六月三日,阮玉傑率先組建了“團結復興黨”。

隨後,又有幾位回國僑民組建了政黨。

只是在影響力上,沒有一個政黨可以跟阮玉傑的“團結復興黨”相比。

五天後,由中國提供的五十萬噸糧食到達海防。

因爲臨時政府無權決定是否與中國結盟,所以當時阮玉傑只是向中國發出邀請,沒有提到結盟的事情。

接下來的兩個月中,越南臨時政府的重點工作就是組織全民大選。

七月一日,全民大選開始。

七月三日,由中國、老撾、柬埔寨與緬甸代表組成的選舉監督團公佈了大選結果,阮玉傑的“團結復興黨”獲得了百分之八十二的選票,在四百二十四人的國家議會中獲得三百四十八席。

選舉結果公佈後,美國政府立即宣稱,越南的選舉存在嚴重舞弊。

只是,美國當局沒有拿出直接證據。

隨後,一些西方媒體在報道的時候提到,越南全民大選的投票率僅有百分之四十,沒有達到法定數量,因此選舉結果沒有法律效力。

問題是,什麼是法定數量?

總不能拿西方國家的法律來裁判越南的事情吧。

七月五日,阮玉傑正式宣佈成立中央政府,並且出任國家總理。

兩天後,越南政府宣佈以七月一日爲國慶節。

越南政府成立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與中國簽署同盟條約,而這份在七月八日簽署的條約在七月九日就得到議會批准,成爲越南國家議會批准的第一份法律文件,也由此拉開了越南現代史的新篇章。

作爲中國的盟國,越南得到的好處顯而易見。

僅在接下來的六個月內,中國就爲越南提供了一千五百億元的無息貸款,以及三千億元的人民幣貸款,並且以國家援助方式,提供了一百五十萬噸糧食、三千萬噸石油、五千五百萬噸水泥,以及大量生活與生產物資,還派遣了數千名軍事工程人員,幫助越南進行戰後重建。

當年年底,中國、越南、老撾、柬埔寨與緬甸正式組成“中南半島自由貿易區”。

二零三一年一月初,黎平寇出訪泰國,正式邀請泰國加入自由貿易區,隨後又在訪問吉隆坡的時候,邀請馬來西亞加入自由貿易區。

● T Tκan● ¢ ○

半個月後,馬來西亞做出迴應,答應加入自由貿易區。

隨後,泰國也正式做出迴應,成爲自由貿易區的七個成員國。

三月初,在自由貿易區的第二次首腦會晤上,黎平寇提議,將名稱更改爲“中國-東南亞自由貿易區”。

大打經濟牌的時候,中國也在外交上展開了努力。

經過長達三年的談判,文萊當局終於在二零三一年四月底做出讓步,在獲得了鉅額經濟援助、並且加入自由貿易區的承諾之後,承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並且交換侵佔的島礁與領海。

當然,南海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

在中越戰爭結束後,中國加大了對印度尼西亞的外交攻勢,一方面施加壓力,一方面開出了優厚的條件。

只是談判進展得並不順利,畢竟印度尼西亞不是小國。

不管怎麼說,中越戰爭爲解決南海爭端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通過這場戰爭,中國表明了立場,還展示了強大的軍事力量。擺在東南亞國家面前的選擇並不多,要麼與中國合作,要麼被排擠在經濟圈之外。

跟國家經濟相比,南海那點利益就算不了什麼了。

到了二零三一年,這個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在中國的幫助下,越南以奇蹟般的速度完成了戰後重建,而且通過與中國合作,國內經濟飛速發展。根據越南政府在二零三一年初公佈的經濟發展戰略,越南將在十年之內實現工業化,在二十年之內實現現代化。

對其他東南亞國家來說,這絕對是個巨大的誘惑。

更重要的是,地區經濟體已經浮上水面。中國在東南亞加強經濟圈建設的時候,美國在拉美地區、歐洲在北非與近東地區、俄羅斯在獨聯體地區都在做相同的事情,連日本與印度都在搞區域經濟。

對東南亞國家來說,選擇只有一個,即儘快加入以中國爲中心的地區經濟體。

雖然作爲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有足夠多的人口、也有足夠多的資源成爲地區經濟體的領頭羊,但是沒有足夠發達的經濟,甚至沒有實現工業化,也就沒有資格領導地區經濟體。

按照外界預測,印度尼西亞跟中國合作,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隨着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控制力加強,美國繼續收縮戰略防線,印度尼西亞很有可能在三到五年之內做出選擇。

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盯上了東南亞地區最後一個麻煩:菲律賓。

相對而言,菲律賓比印度尼西亞更加難以對付,因爲菲律賓是美國的盟國,得到了美國的安全承諾。

除非打算與美國開戰,不然中國不可能用武力手段解決問題。

顯然,在與菲律賓交往的時候,軍事威脅沒有多大作用,只能從外交與經濟上着手,也只能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至少在二零三一年,談判是唯一的辦法。

問題是,談判根本沒有進展。

對此,牧浩洋有非常直接的認識。

二零三一年初,他就以軍方代表的身份,參加了由黎平寇率領的外交訪問團,對菲律賓進行了正式訪問。

在此期間,他會見了菲律賓軍方代表。

在軍事實力上,菲律賓根本不堪一擊。拿海軍來說,菲律賓最大的戰艦是一艘排水量三千噸的驅逐艦。名義上是導彈驅逐艦,實際上是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巡邏艦,只是由菲律賓海軍安裝了兩套四聯裝反艦導彈發射器。

當然,這也無可厚非。

菲律賓本來就很落後,這個有八千萬人口的國家,一直是東南亞地區最貧窮、最爲動盪的國家之一。此外,作爲美國的盟國,菲律賓不需要花更多的力量建設軍事力量,甚至沒有必要保持一支除了用於國內平叛作戰之外的軍隊。以菲律賓的國力,就算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也未必能夠打贏戰爭。

問題是,中國伸出的橄欖枝並沒被菲律賓收下。

結果可想而知,在黎平寇提出的和平解決方案遭到拒絕之後,中國與菲律賓的關係急轉直下。

軟的行不通,就只能來硬的。

僅在二零三一年,中國與菲律賓的貿易糾紛超過一百起,大部分都是中國針對菲律賓進行的反傾銷行動,涉及金額高達三百億美元。菲律賓也進行了反擊,對中國企業徵收高額反傾銷稅。

對中國來說,三百億美元的貿易爭端不算什麼。

可是對菲律賓來說,三百億美元就不是小數目了。

要知道,菲律賓在二零三一年的貿易總額也就一千四百億美元,而且中國是菲律賓的最大貿易伙伴國,佔其貿易總額的百分之六十,其中百分之八十爲進口。也就是說,當年菲律賓出售到中國的商品總額爲六百七十億美元,而其中三百億美元的商品遭到制裁,約爲百分之四十五。

僅此一項,就使菲律賓的外匯收入減少了數十億美元。

顯然,經濟就是菲律賓的絞索。

只是在短期內,經濟仍然不足以打垮菲律賓。

在中國對菲律賓進行貿易制裁的時候,美國爲菲律賓提供了貿易補償。二零三一年,美國爲菲律賓提供的貿易補償就多達一百四十億美元,此外美國國會還批准了一項高達八十億美元的援助方案。

在牧浩洋看來,經濟戰爭只是前奏。

中國與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較量還沒結束,菲律賓問題就不會得到解決,最終很有可能通過戰爭收尾。

只不過,這絕不是一場簡單的戰爭。

牧浩洋也不得不承認,不可能拿對付越南的方式來對付菲律賓。

說到底,南海問題的根源在中美關係上。除非中美和解,準確的說是美國承認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地位與影響力,不然中國不可能單方面徹底解決南海爭端,最多隻能壓縮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利益範圍。

涉及到美國,對抗範圍就不僅僅是東南亞了。。.。

第18章 畫蛇添足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184章 強攻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2章 秘密任務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248章 災難第170章 崩潰第36章 權衡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30章 周旋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9章 第二戰線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58章 死撐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9章 力挽狂瀾第51章 精密計劃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35章 合理搭配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27章 利誘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80章 援助第1章 極限第65章 完勝之途第26章 重拳出擊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321章 起源第21章 次優選擇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56章 創新之舉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40章 援助戰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40章 援助戰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117章 高姿態第238章 不歸路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84章 戰略平衡第91章 戰略突擊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83章 歪打正着第248章 災難第72章 新崗位第49章 場外因素第68章 一己之力第1章 千錘百煉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248章 災難第307章 壁壘第266章 門檻第68章 措手不及第5章 鐵娘子第99章 故技重演第80章 戰術推斷第94章 戰略價值第88章 進退維谷第22章 還以顏色第3章 本性難移第98章 假戲真做第4章 艦隊出港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224章 內耗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38章 戰役目的第49章 彈道導彈第87章 接敵第26章 逐步推進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35章 導火索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10章 裝甲主力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5章 戰略方向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35章 軍事政變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8章 雙輸第138章 警鐘第41章 進退兩難第37章 抽絲剝繭
第18章 畫蛇添足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184章 強攻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2章 秘密任務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248章 災難第170章 崩潰第36章 權衡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30章 周旋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9章 第二戰線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58章 死撐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9章 力挽狂瀾第51章 精密計劃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35章 合理搭配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27章 利誘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80章 援助第1章 極限第65章 完勝之途第26章 重拳出擊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321章 起源第21章 次優選擇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56章 創新之舉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40章 援助戰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40章 援助戰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117章 高姿態第238章 不歸路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84章 戰略平衡第91章 戰略突擊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83章 歪打正着第248章 災難第72章 新崗位第49章 場外因素第68章 一己之力第1章 千錘百煉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248章 災難第307章 壁壘第266章 門檻第68章 措手不及第5章 鐵娘子第99章 故技重演第80章 戰術推斷第94章 戰略價值第88章 進退維谷第22章 還以顏色第3章 本性難移第98章 假戲真做第4章 艦隊出港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224章 內耗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38章 戰役目的第49章 彈道導彈第87章 接敵第26章 逐步推進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35章 導火索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10章 裝甲主力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5章 戰略方向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35章 軍事政變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8章 雙輸第138章 警鐘第41章 進退兩難第37章 抽絲剝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