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

bookmark

就在陳佑等待通稟的短短時間內,又有一官員被宦官引到門前。

陳佑只覺得此人眼熟,卻想不起來是誰,相視點頭便算打過招呼。

緊接着之前那青衣宦官就出來讓陳佑進去。

進殿一看,殿內已經有十多人了。

陳佑一眼就看到坐在最前方的馮道和馮道身後幾個位置的李明卿。

此時殿內一片寂靜,大部分人都在低頭沉思,只有少數幾人回頭看向陳佑。

行禮之後,被宦官引到一個空位剛剛坐下,門外遇到的那人就進來了。

原來是翰林學士冉謹言。

這冉謹言原本是國子監司業,他有個兒子叫冉益謙,當年趙元昌大婚之時當了趙元昌的從者,現在是禮部員外郎。

而冉謹言也在趙元昌登基之後,一年數遷,入翰林院成爲翰林學士,同陳佑一般爲從三品。

也難怪陳佑覺得眼熟,當年見過面,只是互相之間沒搭過話而已。

冉謹言坐下之後,禮部尚書張歡立刻就要說話:“官家!我以爲......”

他還沒說完,就被趙元昌打斷了:“等人到齊了再說。”

說罷,趙元昌旁若無人般批閱奏章。

陳佑雖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但看眼前的情景,怕是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員被通知要來簡賢講武殿了。

果不其然,三司使、工部尚書、御史大夫等人陸續趕到殿內。

這些人要麼是正三品,要麼是從三品,可以說是周國官場最中樞的一批人,就相當於那什麼局,你懂的。

當光祿卿進入殿內,童謠去到趙元昌耳邊低聲輕語。

趙元昌這才擡起頭來,朗聲道:“沈康薨,未立太子。”

就這七個字。

沈帝,即沈國皇帝沈康。

後晉天福二年,長沙府內亂,時任武平節度使沈康趁機攻入長沙,之後上表後晉稱臣,被封爲楚王,節度武平、武安、靜江,成爲事實上的獨立藩鎮。

後晉開運二年,趙鴻運代晉稱帝,沈康以趙鴻運篡位不尊周國,改國號爲沈,登基稱帝。

說來也怪,自朱全忠篡唐稱帝之後,這一批又一批皇帝似乎都不喜歡立太子,只是到臨死的時候才指定某個兒子即位。

就說周吧,若不是趙元昌早做準備,說不得立國三年的周國就會陷入內戰,甚至出現帝位旁落的情況!

只不過,這事在沈國來說是大事,但在周國來說,無非就是出兵和不出兵兩個選項,沒必要把京中高官都叫過來吧?

陳佑心中疑惑,靜下心來繼續聽。

只聽趙元昌繼續道:“沈康長子武安節度使沈衝淵即位,隨後次子武平節度使沈長河宣稱沈衝淵弒父篡位,上表請求冊封,同時希望朝廷出兵助其攻滅沈衝淵。”

好了,又是一個爭皇位的故事。

請求冊封,潛臺詞就是去帝號、稱臣,不是任何人都像石敬瑭那麼無恥,能做出自稱兒皇帝的事情。

只不過,情況雖然有些複雜,但僅僅這事,還是沒必要把京中重臣全部請來。

陳佑打定主意,等閒不要開口說話。

趙元昌三言兩語介紹完情況,掃視在場衆人,沒有詢問他們的看法,而是繼續道:“馮相公、江相公言不宜出兵,鄭相公說該出兵,其他幾位相公也有自己的意見。”

他話未說完,鄭志康卻是皺着眉頭想要開口。

他之前說的是:從沈長河所請揮軍入沈,一舉攻滅沈國。並且還說自己願意親臨戰場,若是不勝,一切後果一力擔之。

現在趙元昌這麼說,他隱約感到有些不妥,只是終究是面對着皇帝,他嘴脣動了動,還是沒說出話來。

“諸君,以爲當如何?”

趙元昌問出這麼個問題,陳佑不由皺眉思索。

他的第一反應不是該怎麼選,而是考慮趙元昌問這個問題是不是有什麼深意。

還不等他想出個子醜寅卯,禮部尚書張歡立刻就開口了:“官家,我以爲鄭相公所言大謬,實不該出兵相助沈長河!”

“張尚書這話說得就不對了!”開口的是翰林學士承旨程聰,“沈國僭越稱帝,我大周乃承襲正統,本就當夷滅之,然先帝忙於滅蜀,官家踐祚以來一心安民,皆未能滅此僞帝。”

ωωω ✿T Tκan ✿c○

這話說得好聽!

他說到這裡,頓了一下,語氣激昂起來:“然,如今沈國自亂,僞帝之子上表稱臣,正是官家下體民意、上從天心之故。得此天賜良機,正該官家納土受降、威加海內!”

饒是陳佑,聽了這番話之後,也覺得很有道理,至少對心懷大志的帝王來說很有說服力。

擡頭看向趙元昌,卻見其臉色平淡,似乎完全沒被這番話打動。

張歡程聰之後,諸官紛紛開口辯論。

期間趙元昌也開口幾次,只是一直沒表明心意,誰也不清楚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啓稟陛下,臣以爲,不出兵與否,當取決於那沈衝淵有無弒父行徑!”

冉謹言開口了,不同於別人稱“官家”、自稱“我”,他用詞正式恭謹,陳佑彷彿看到了中老年的冉益謙。

“若是沈衝淵弒父,則當出兵滅此踐踏人倫之賊。若是沈衝淵未弒父,則不當出兵助那陰謀篡位的沈長河!”

此話一出,殿內安靜下來。

陳佑腦中閃過一道電光,立刻大聲道:“冉內翰所言有理!”

馮道臉上笑容一閃而過,隨即肅容拱手道:“官家可令樞密院詳查此事。”

這就是贊同冉謹言的話了。

隨着馮道開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附和。

這是考慮政治立場的時候,至於利益考量,卻要暫時放下。

趙元昌終於點頭道:“君臣父子之義,實該仔細考量。”

說着,他看向面色不虞的鄭志康:“鄭相公,你,以爲然否?”

目標是鄭志康!

陳佑終於反應過來,趙元昌突然找這麼多人來,是爲了壓服鄭志康!

樞密院不像政事堂,在這個時代,樞密使都有不小的軍中勢力,隨意罷免很可能會出亂子。

政事堂已經換了好幾茬了,樞密院卻很少換人。

一開始的三樞密,吳巒仍在,楊邠是政爭失敗之後自請致仕,史肇慶謀反被誅殺。

史肇慶死後,鄭志康補入,楊邠退後,馬青補入,沒有被罷免的樞密使。

比對政事堂,那是穩之又穩。

趙元昌這次如果能借助朝堂之勢逼鄭志康請辭,樞密使長久不換的時代很可能就要結束了!

鄭志康沒想那麼遠,但他知道,自己現在處在危險的境地。

沉吟一陣,他開口道:“是臣考慮失當。”

趙元昌步步緊逼:“哦?不知鄭相公如何考慮的?”

猶豫片刻,鄭志康沉聲道:“臣只想着開疆拓土,未曾考慮其它。”

“便是沈衝淵無罪,鄭相公也要出兵助沈長河?”

這話有些沒道理,爲了國家利益,誰管你有沒有罪?

換成陳佑,面對這樣的局面,十有八九也是要趁機出兵。

可這種事情放在私下裡說就行了,擺到明面上,還得維持着基本的道義。

於是,鄭志康沉默了,他無法反駁,否則就是欺君,也不能承認,一旦承認,除非兵變,否則就翻不了身了。

問題在於,如果他在這麼多人面前承認自己不顧道義,名聲就算是毀了,還有多少人願意跟自己冒險,就是個未知數了。

他不說話,趙元昌也不逼迫,就這麼靜靜地看着他。

所有人都在等待。

好一會兒,鄭志康起身,長揖道:“啓稟陛下,臣,臣年老遲鈍,故而未曾考慮齊全,實不該戀棧不去,請陛下允臣,歸骸故里。”

對在場衆人來說,當朝相公在數十名官員面前請求致仕,這是難得一見的場景。

所有人都看向趙元昌,看他是準,還是不準。

好似過了許久,趙元昌終於開口:“鄭相公言重了。”

不等衆人舒口氣,他又接着道:“相公雖老,然朕卻仍需依仗相公。這樣,相公這樞密副使之位雖放下,但需留在京中,平章軍國重事,以備朕諮詢,如何?”

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
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