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連接貫通了南北各條河流,這條經歷了數代子民人工挑出來的運河承運着千年來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使之商業和運輸達到前所未有的繁華和榮耀。水運的繁華和時事的昌盛使沿河的市集聚集了衆多的商船,同樣的,千年流傳的風liu韻事吸引着無數文人墨客沿着古人腳步賞玩。
言家就是這臨水之城的本地人,在這地界也算是赫然有名,比得天朝官家放置在這管理漕運、鹽運的大總管府知名度要高得多。只要您隨意在街上問一下本地人,那揚州言家在哪兒住,哪怕就是小孩子都不用考慮直指城南方向。
請不要誤會,在揚州遍地富得流油的大戶人家而言,言家也就只是有一個絲綢鋪子一個雜貨店,在富庶的揚州城裡,言家那一點兒的小本經營勉強就是中等人家,如何這言家就成爲赫赫有名的‘大戶’?
起因實在要追根溯源的話,那就得從言家一脈單傳的少爺要成親的消息散步全城說起了,那消息就是引起了全城老百姓看了十幾年熱鬧的開端。
想當年,這位言少爺憑着那張清雅的臉蛋就在南城裡有點知名度,像足了觀音廟裡的散財童子,更何況,那脣紅齒白的小秀才言茂還是才子類的,十多歲就中了秀才,出息大着呢。本來,言少爺要成親是件好事,早早的開花結果也是讓列祖列宗放心的大事呀,問題在於——年方十七風華正茂的言少爺要娶的是誰!的a9
震驚全城的準確答案是:言少爺要娶得居然是本城楊大富的女兒!
聽聽,楊大富,光是聽名字就知道這是本城數三數四的大財主。娶大財主家女兒這是好事呀,可以白得不少陪嫁,就單是楊家那二十多條的運船至少也得陪嫁給一條吧。
不,不,不是這樣的意思,言家可是祖上是中過舉的書香門第,算計着媳婦的嫁妝不是標榜着書香門第的言家會幹的事情。問題在於,誰都知道,那楊大富雖有家財萬貫,卻也是守財如命,子嗣單薄,也就生了一個女兒,本來這位楊大小姐自幼和族裡的一個表家定下親,那表哥將來是要做上門女婿的,所以成年後就在家裡安排下先娶上一房妾室好延續自家香火,沒想到,那楊小姐一聽說表哥未娶妻先有妾室,她直接就衝上門去大鬧起來,如此一鬧騰,弄得未來夫家面子大失。在族裡的長輩的調解下,男女雙方互退了當初訂婚時互換的八字帖,這門親事就算了,如今全城裡的百姓光是聽到楊大小姐的名號就聯想到河東獅吼,任憑楊家家財萬貫,也再無人敢去提親了,這不,過了好幾年還是嫁不出去,愁死楊老爺了。
可不曉得搭錯哪根筋了,言家小秀才居然要跟她成婚?!嚇懵一大羣閒暇聚在一處閒聊的大娘小媳婦。
本來,嫁不出去的女兒能嫁人是件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女大三,抱金磚,這證明自家女兒是有人上趕着要的,楊大富顛着肚子很是得意。不過,一聽說女兒看中的居然是南城的言家就立即翻臉了,誰不知道言家歷代多爲一脈單傳?楊家就這麼一個丫頭片子,將來這滿貫家財全部都是要給外孫子的,要是女兒嫁了出去,那他家的偌大的家財不就是姓了別家的嗎?楊大富可是精明的商人,這樣賠本的買買他絕對不做!一句話――要想娶他楊家姑娘除了上門入贅之外沒有別的話!
一聽到這話,言家無比上火,同在一個城住着的,誰不知道誰呀,楊家沒兒子是註定斷子絕孫的,要他們言家單傳獨子做上門女婿?沒門!自古以來就是士農工商,商在最低層,他們言家祖上好歹也是中過舉人的,算是書香門第了,到了他們這一輩言家的男丁年方十五就已經考了秀才,將來說不定還有可能金榜題名呢,怎麼想也是楊家還是高攀了他們言家了呢,憑什麼要他們言家低頭!
互相不容的言家、楊家在同一個城的兩頭開罵的最熱火的時候,小的兩個跑了,私奔了!
聽到這樣的事情兩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不相信,得到證實之後弄得以禮教持家的言家是顏面大失。比起言家的顏面大失楊家的情況更不好過,畢竟,誰都知道楊家那個女兒可是厲害的主,那俊俏的言家小少爺可是無害的,一時間女拐男的消息在全城傳得沸沸揚揚。
私奔!這是一件天大的醜事,受人唾罵是肯定的。問題是,當出門好幾個月長高了一頭又俊俏不少的言家少爺帶回家的楊氏肚子卻大了,那麼這個問題就好解決多了。
站在天井裡,臉色發青手中攢着家法,言家老爺用老道的眼光判斷出楊氏肚子裡的肯定是男孩,權衡來去,怎麼看,這個面子肯定是要不得了。
言家老爺忍氣吞聲地放下老面子求了族裡長輩往楊家提親去,也算是風風光光地把兒子的件事給解決了,大家都留個面子裡子。言家多是單傳,怎麼着也不爲大人的面子,也得爲了孩子將來着想。
聽說女兒回來了,而且肚子裡還有了根,楊大富更是抖起來,喊着一定要這頭胎子姓楊才肯同意這門親事,否則還是沒有商量的餘地。
低着腦袋去提親的言家老爺被氣的半死,要不是楊氏肚子裡有了,他們言家根本就不會應允這門親事,現在是楊家那沒嫁人的女兒肚子大了,楊家居然還神氣活現的挑釁,言家的老太爺也不是吃素的,讀書人對面子從來看得比命還要重要,倔起來的言家老爺放言就算是言家斷子絕孫了也不會把長子長孫冠上別人的姓。聽了這樣的話,楊家也火了,吵鬧着要女兒回家。
在小院養着胎的楊氏聽到了外頭的風言風語,果斷地下了決定,半夜僱了一臺小轎把自個兒擡進了言家,沒有名分也無所謂的決然。她那大不韙地舉動讓全城愕然,錯愕着的言家和楊家更是水火不容。
對於她的作爲,外面議論紛紛,風言風語的更多。言家是要面子的人家,一時間真的見不得人了,盤算着把鋪子賣個好價錢就搬離到外鄉過活,不過,祖墳都在這城外安葬着,想走也是不得如意,從那一天起,言老太太就病倒在牀上起不來了。好在,外面的閒言閒語多指的是楊氏拐騙言家少爺的,大家對言家還是很同情的,對看熱鬧的老百姓而言,言家不過就是倒黴了點,這年頭,還有被拐的男子,世風日下呀!別說,就從那時候起,言家的那間絲綢鋪子和雜貨鋪的生意日漸昌榮起來。
時節更替,楊氏臨盆的日子漸近,爲了搶先得到話題的延伸,全城的接生婆紛紛不要錢自薦往言家跑。
明晃晃的好日子、好時辰,楊氏折騰了一天終於生了,還是少見的雙胞胎,兩個兒子!
得到產婆的報喜,躺在牀上病了好些月的言老太太一咕嚕的爬了起來,顛着小腳就小院跑,言家老爺得了喜訊,也暫且不放下面子,喊着上香敬祖宗,散喜糖,放炮仗。
臉面算什麼,子嗣纔是至關重要的!
第一時間裡,楊大富聽說是女兒一次就生了兩個外孫,撒着腳丫子火急火燎地衝來要看孫子,最近一直被楊家壓着很憋屈的言家老爺哪兒給他這個機會呀,死活也不讓見,書生一旦倔起來是沒有理可講的。
就這樣,從兩個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楊家、言家是三天一吵,五天一鬧,太平盛世中平常也沒有事可幹的知府大人也很無聊,一看到他們兩家就頭大,就是閒得發呆一心想生是非的訟師見到他們兩家也是避着走。唯一可以慶幸的是:兩家各在城東、城西一角,只要不是故意繞路來找茬就幾乎碰不到面。
兩家長輩天天鬧得口沫紛飛,小兩口一點也沒影響到,兩人恩恩愛愛,滿園春光遮不住。下一年,楊氏又懷上了。的ca
言家多是單傳,本來楊氏一下子生出倆帶把的已經是母憑子貴了,這次,她又有了,別說言家了,就是不讓沾邊的楊家也熱鬧起來。人嘴兩張皮,說什麼都是由人來講的,心善的說她是多子多福的命,那什麼私奔的就當是一段凰求鳳的佳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