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

劉銘傳,字省三,自號大潛山人,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潛山麓)人。清朝名臣,系臺灣省首任巡撫,洋務派骨幹之一。1864年,授直隸提督。無錫之戰中,率中路淮軍俘太平軍黃子隆以下兩萬餘人。先後於黃陂、濰縣、壽光等地敗東捻軍。後向李鴻章獻計,將西捻軍引到黃河、運河、徒駭河之間的狹長地帶,銘軍在西捻軍被圍後與之決戰,致西捻軍全軍覆沒。以收平西捻軍的全功而晉爵一等男。1884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於淡水等地率軍擊敗法國艦隊的進犯。劉銘傳,1836年9月出生於合肥西鄉(今肥西縣)大潛山麓的劉老圩。劉家世代務農,父**,生6子,劉銘傳最幼,排行第六。兒時患過天花,鄉里稱"劉六麻子"。劉銘傳11 歲時,父親病故,隨後大哥三哥又相繼去世,其他幾個哥哥各自成家,此後便與母親周氏單獨生活。母子相依爲命,靠販私鹽爲生。劉銘傳性情豪爽,同當地青年人相處甚好。有一天,劉家因繳不出團隊的糧食,被當地土豪侮辱。劉銘傳向土豪警告道:"你們不能再作威作福,欺侮鄉民,否則,我就要宰掉你!"土豪見是一個赤手空拳的毛頭小子,狂笑道:"孺子還敢阻擋我嗎?"劉銘傳奪下土豪的佩刀,手起刀落,劈下那土豪的頭顱,跑回鄉里大呼:"某土豪給我殺死了,你們要保衛家鄉,就跟我來吧!"當即有數百名鄉里青年表示擁戴。劉銘傳便領着這些青年,在大潛山修圩築寨,開始了團練生涯。1862年2月,李鴻章受曾國藩指派,到合肥招募淮軍。劉銘傳同張樹珊、潘鼎新、吳長慶等各領本部團練投奔。曾國藩對這批新募淮勇極爲重視,所有器械糧餉的供應悉仿湘軍,手訂營制,親到校場檢閱,命劉銘傳充任"銘字營"營官。"銘字營"中多爲劉家子弟,劉銘傳在營中職務最高,輩份也最高,其骨幹將領皆爲劉家子弟和劉銘傳辦團練中結納的"同裡敢戰之士",他們絕對服從劉銘傳的指揮,成了劉銘傳起家的重要幫手。4月,劉銘傳率領"銘字營"和張樹聲的"樹字營"等淮軍一起,從安慶乘坐外國商船馳往上海駐防。五月二十日劉銘傳率部與太平軍初次接戰,先後佔領杭頭和新場兩地,直迫南匯城下。此時,南匯太平軍守將吳建瀛和劉玉林發生動搖,通過當地團練頭目前來"乞和"。因吳建瀛還有所猶豫,劉銘傳一面派部將前往劉玉林處聯絡勸降,一面與潘鼎新率部進逼城下,劉玉林乘機挾持吳建瀛出城投降。吳建瀛是安徽人,部下士卒也多是皖北籍,劉銘傳以鄉情、高官厚祿相引誘,將吳部駐南匯太平軍1萬多人中老弱裁剪淘汰,收編爲8 營,大大擴充了自己的實力。5月31日,劉又率部擊退從川沙方向來攻的太平軍,於第二天乘勝攻佔川沙。劉銘傳因此升遊擊並獲賞戴花翎。1864年,曾國藩督師剿捻軍,劉銘傳奉令率軍由廣德北上。時清將僧格林沁正率精銳騎兵尾隨捻軍左奔右突,疲於奔命。銘軍秉承曾國藩、李鴻章旨意,保存實力,駐六安、霍山一帶按兵不動。僧格林沁部1.1萬多人馬被捻軍全殲,僧格林沁斃命。清廷聞訊震怒,嚴旨申飭曾國藩,給劉銘傳以革職留任的處分。11月,劉銘傳尾追捻軍,衝過周家口,強渡沙河,在宏濟橋與捻軍賴文光、任化邦、牛洛紅等遭遇,銘軍憑藉洋炮隊火力,殺傷捻軍甚衆,於次年3月攻下黃陂縣城,劉銘傳因此官復原職。9月,捻軍賴文光部與張宗禹部衝破曾國藩的沙河防線,進軍河南中牟,分爲東、西捻軍。曾國藩河防戰略失敗,引咎辭職,清廷令李鴻章接任。李鴻章趁機擴充淮軍,由4 萬人擴展到7 萬人,銘軍馬營增加尤爲迅速,在淮軍28個馬營7000多匹戰馬中,約有13營3500多匹隸屬銘軍。銘軍負責追剿東捻軍,歷時三載,最後在楊州瓦窯鋪將東捻軍戰敗。清廷授予劉銘傳三等輕車都尉世職,賞給白玉柄小刀等物品。劉銘傳以封賞太少,告積勞成疾不能坐騎爲由,請假回鄉養病。在東捻軍垂危之際,西捻軍聞訊馳援,直逼天津。清廷驚恐,嚴旨不停催促劉銘傳率軍護衛。劉銘傳向李鴻章獻計,將西捻軍引到黃河、運河、徒駭河之間的狹長地帶,銘軍在西捻軍被圍後與之決戰,致西捻軍全軍覆沒。劉銘傳以收平西捻軍的全功而晉爵一等男。

隨後赴陝甘,配合左宗棠鎮壓回民叛亂。至陝甘後,劉銘傳頭傷後遺症復發,加之李鴻章保薦出任陝西巡撫未成,以"腦痛欲裂"爲由,奏準獲假3個月回籍休養。此時銘軍已有2萬人馬,劉銘傳推薦甘肅提督曹克忠統領。劉回家不久,銘軍武毅右營士兵因不服曹克忠管理而發生譁變。因此,劉銘傳以薦舉非人而受革職處分。劉銘傳心灰意冷,退志更堅,即在家鄉大興土木,修建莊園,修成合肥西鄉的劉老圩和六安麻埠的**圩。劉銘傳閒居十幾年中,國事日益衰敗,外患也日益嚴重,在同一些辦洋務和具有改良思想的人士交往中,其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常常中夜彷徨,不能安眠。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已解甲歸田,在鄉間隱居多年的劉銘傳憤然而起,準備重赴沙場,殺敵報國。清**任命他爲督辦臺灣事務大臣,籌備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撫,加兵部尚書銜。1884年6月,法國侵略者把戰火燒到臺灣海面,清廷詔令劉銘傳入京,他當即上了一道《遵籌整頓海防講求武備折》,慷慨主戰。6月26日,清廷下詔,命劉銘傳督辦臺灣軍務,就在同一天,法國**下令將駐越南的東京灣艦隊和南中國海艦隊混合編組,成立一支特遣艦隊。1884年7月16日,劉銘傳抵達基隆,第二天即巡視要塞炮臺,檢查軍事設施,並增築炮臺、護營,加強臺北防務。在他到達基隆的第15天,戰爭就爆發了。1884年8月4日,法艦直逼基隆,法軍遠東艦隊司令孤拔和副司令利士比派一副官上岸,要求守軍"於明日上午八時以前將炮臺交出",守軍置之不理。5日,法艦在利比士的指揮下齊向基隆炮臺猛烈開火,摧毀了清軍數處炮壘及營房,守軍於死傷十餘人後向內地撤退。法軍登陸,佔領基隆港,將港內各種設施和炮臺進行破壞。6日下午,法軍陸戰隊向基隆市街搜索前進,並攻擊附近高地。守軍在劉銘傳親自統率下奮勇從各個方向進行反擊,逐漸縮小包圍圈。經過幾小時的激戰,法軍傷亡100餘人,狼狽逃回軍艦,侵佔基隆的計劃破產了。法軍侵犯基隆首戰即告失敗,於是又向清**提出新的和議條件,清**再次拒絕。此時,法艦已有預謀地集中於福州馬江,乘清軍將吏相信"和談大有進步"、絲毫不作準備之際,於23日下午發動突然襲擊,把福建水師所有戰艦全部擊沉,然後炮轟馬尾造船廠和馬江沿岸各炮臺。從此,法軍就牢牢地掌握了臺灣海峽的制海權,得以隨心所欲地全力侵臺。孤拔再犯基隆。守軍奮勇抵抗約兩小時,傷亡百餘人,最後被迫後撤。法軍乘勢登陸進攻,基隆港灣及周圍陣地盡失,基隆市區告危。這時,法軍在利士比的指揮下正進攻滬尾。劉銘傳在得到大批法軍猛攻滬尾,滬尾不斷告急要求增援的消息後,考慮到臺北府城是統帥部所在地,軍資餉械集中於此,不可稍有疏虞。爲保臺北,滬尾重於基隆,於是決定撤離基隆,移師滬尾。法軍佔領基隆後,於8日又對滬尾發起進攻。利士比以戰艦七艘轟擊滬尾市街和各處據點,然後登陸,分幾路前進。法軍不慣於陸戰,一進叢林,便失去了統一指揮,只得各自爲戰。這時,預先埋伏在各處的清軍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奮起截殺,銳不可當。在短兵相戰中,守軍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展開近戰,而法軍卻潰不成軍,傷亡累累。到最後,法軍彈藥已罄,全線崩潰,只得奔向海灘,逃回艦上。在這場戰鬥中,法方自認死27名,傷49名;劉銘傳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說:"我軍陣亡哨官三員,死傷兵勇百餘人,法軍被斬首二十五級,槍殺三百餘人。此外又俘獲法兵十四名,梟首示衆。"通過這次戰役,法國人不得不承認:"淡水的敗戰突然發生,它一方面使我們看出中國兵力的強大,一方面使我們明白局勢的危險。這次敗戰是難以補救的。"自此以後,法國艦隊只能輪流在淡水河口對這個海港實施封鎖,再沒有能力發動進攻了。法國新的和議條件,其中一條是法國佔領基隆、淡水作爲可以接受第三者調停的先決條件。由於淡水大捷,清**斷然拒絕這樣的條件。爲了挽救進攻受挫、和談停頓的困境,法國侵略者宣佈自10月23日起封鎖臺灣。法軍的封鎖使臺灣對外貿易交通中斷,生產停滯,糧餉支絀。但在這種情況下,全臺軍民同仇敵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援前線。許多大陸大小船隻,不顧風浪和被截捕的危險,採取夜航、偷渡或在東南部海岸登陸等方式,突破法軍封鎖線,把3000名淮軍、60門鋼炮、9000支步槍、200萬發彈藥、40只**和10萬兩餉銀安全運到臺灣。沿海地方當局也紛紛"協餉饋械,南洋最多,北洋次之"。此外,雲南廣西兩省軍隊也相機向安南邊境的法軍陣地進攻,以爲牽制。在全國上下的大力支援下,臺灣終於度過了法軍封鎖所引起的社會經濟危機,使敵人的封鎖計劃完全破產。法軍自淡水慘敗後,即集中注意力於基隆。從11月以來,雙方衝突時斷時續。1885年1月以後,戰鬥加劇。3月初,法軍增兵大批到達,3日法軍派出精銳1300餘名猛撲月眉山,5日又出動2000名直攻戲臺山。守軍腹背受敵,抵擋不住,月眉山失守,退守基隆河南岸,河北地區悉爲敵所佔據。兩軍隔河對峙,直至戰爭結束。法軍多次進攻,用了不少氣力,而始終侷促於基隆港周圍一隅之地,經常受到強大守軍反攻的威脅。爲了擺脫進退維谷的困境,法軍於3月29日向澎湖發起進攻,31日佔領澎湖島。但與此同時,法軍在鎮南關大敗,導致茹費理內閣倒臺,清朝佔有了極其有利的形勢。清朝**決定"乘勝即收",《中法合訂越南條約》在天津正式簽訂,清朝承認越南爲法國的保護國,開放蒙自、龍州兩地與法國通商,法軍撤出基隆、澎湖,並撤銷對於清朝海面的封鎖。在清朝軍民的英勇抵抗下,法國侵佔臺灣的戰爭以失敗而告結束。1885年,清廷任命劉銘傳爲首任臺灣省巡撫。劉銘傳在臺灣任職期間,修建鐵路,開煤礦,創辦電訊,改革郵政,發展航運事業,促進臺灣貿易,發展教育事業,促進了臺灣近代工商業的發展,臺灣防務也日益鞏固。清廷加劉銘傳兵部尚書銜,幫辦海軍軍務。1890年,劉銘傳因通商口岸稅務問題上與外商交涉及基隆煤礦招商承辦等事,遭到頑固派官僚的激烈反對和清廷的嚴厲申斥,憂病交加,被迫向清廷提出辭呈。次年清廷準其辭職。劉銘傳懷着憂鬱之心乘船離開他苦心經營7年之久的寶島。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清軍潰敗,清廷令劉銘傳出山,劉因病重辭命。不久,《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來,劉銘傳得知自己一生中花精力最大創置的臺灣省被割讓給日本,憂思鬱結,口吐鮮血,於光緒二十二年一月十二日在六安**圩病逝。清朝光緒皇帝贈劉銘傳太子太保,諡壯肅。

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七章 清末新政。
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七章 清末新政。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二章 鴉片戰爭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三章 洋務中興,史稱洋務運動。第六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五章 黑旗軍大勝法軍。第四章 臺灣巡撫劉銘傳驅逐法夷,收復臺灣。第一章 清俄戰爭第七章 清末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