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之歷史人物生平

一、陳紹寬

陳紹寬(1890—1969),字厚甫,漢族,1889年生於福建省閩縣,曾任民國海軍部部長、海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陸軍、海軍一級上將。父親原先是一名箍匠,後加入晚清海軍,擔任水手。

由於家庭影響,陳紹寬在求學時代就不自覺地向海軍靠攏。他17歲進入南洋水師學堂,攻讀航海技術。畢業後,加入清朝海軍服役。後歸附國民革命軍。在任期間曾規劃4大戰區,提出20艘航母計劃。並且指揮了著名的江陰海戰。

1945年5月,他赴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參與制訂《聯合國憲章》。內戰期間,他反對內戰,欣然辭職。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福建省人民**副主席、副省長。是全國政協第1屆委員、全國人大第1、2、3屆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

1969年7月30日,陳紹寬病逝,終年81歲。

陳紹寬一生致力於發展中國海軍,被譽爲中國近代航母事業的先驅,中國航母第一人。

(出自相關歷史資料)

二、陳季良

陳季良(1883—1945),福建福州人。國民革命軍海軍名將。畢業於江南水師學堂,任海容艦大副。

武昌起義中支持革命軍,任江亨艦長兼江防艦隊分艦隊領隊長,在東北支持蘇聯紅軍對日作戰,發生中日廟街事件。事後繼續在海軍任職,歷海容艦長、海軍第一艦隊司令、海軍部常務次長。

抗日戰爭時期,組織江陰海戰,打破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1945年去世,追贈海軍上將。

(出自相關歷史資料)

三、楊振海創作原型—陳宏泰

陳宏泰,(1888年出生,卒年不詳)1913年4月17日授爲海軍中尉,任“江鯤”炮艦副艦長。1914年10月16日給予五等文虎章並獲陸海軍二等銀色獎章。

1915年留學美國,11月20日晉升海軍上尉。1918年10月19日獲陸海軍一等金色獎章。1924年8月12日任“海容”巡洋艦副艦長。

1925年8月3日任海軍第一艦隊參謀,8月23日晉升海軍少校。1926年7月13日任“江貞”炮艦艦長。1928年7月20日任“永健”炮艦中校艦長。1931年7月20日升任“逸仙”輕巡洋艦艦長,同年7月22日敘爲一等海軍中校。1934年3月1日任“海籌”巡洋艦艦長。

1937年3月27日任“寧海”輕巡洋艦上校艦長,抗戰爆發後參加江陰海空戰。1938年1月1日任海軍總司令部艦械處少將處長,併兼海軍作戰教訓研究會研究員。

1939年2月兼代洞庭湖警備副司令,1939年11月12日獲頒華胄獎章。1941年9月兼任海軍第一佈雷總隊部總隊長。1943年3月晉升海軍少將,9月回任海軍總司令部艦械處處長。

1945年8月21日代海軍第一艦隊(北巡艦隊)少將司令,9月16日任海軍接收南京區專員,1945年12月10日獲頒忠勤勳章,12月28日任海軍第一艦隊司令。1946年5月5日獲頒勝利勳章,8月退役。

1949年拒赴臺灣。後任福建省政協委員。

(出自相關歷史資料)

四、張凌霄創作原型—高憲申

高憲申(1888-1948),宇佑之,福建長樂人。1903年考入廣東黃浦水師學堂第十屆駕駛班,1907年畢業。1913年任“應瑞”巡洋艦軍需長,4月17日授海軍中尉。1914年前任“海琛”巡洋艦槍炮副。

1915年前任“江貞”炮艦航海副。1915年11月20日晉升海軍上尉,12月15日任“應瑞”巡洋艦航海長。1916年1月2日給予五等文虎章,1月5日署“應瑞”巡洋艦副艦長。

1917年9月11日任護法軍**海軍總司令部副官。1918年5月20日調海軍總司令部參謀。1919年10月14日晉給四等文虎章。1922年4月27日任海軍總司令部副官長。

1923年2月7日民國北京**給予四等嘉禾章,12月16日授爲海軍中校。1926年7月13日任“永績”炮艦艦長。1927年率永績艦易幟,參加國民革命軍。1929年8月27日代“通濟”練艦艦長,1930年5月13日真除。

1932年1月18日調任“海容”巡洋艦二等上校艦長。1932年9月22日調任“寧海號”巡洋艦上校艦長。1935年3月28日任海軍引水傳習所所長。

1936年1月17日復任“寧海”巡洋艦艦長。1937年3月27日調任“平海”巡洋艦艦長,率艦保衛江陰封鎖線,8月參加江陰海空戰。

1938年1月17日任海軍廈門要港少將司令。1939年2月27日調任(桐梓)海軍學校校長,11月12日獲頒華胄獎章並記功一次。1945年5月1日晉升海軍少將,10月10日獲頒忠勤勳章。

1946年5月5日獲頒勝利勳章,1947年4月25日調任海軍總司令部第二署少將署長。1948年1月1日獲頒四等寶鼎勳章,2月14日兼任法制委員會委員,同年6月傷毒復發病逝,終年60歲。

(出自相關歷史資料)

五、王文昭創作原型—陳秉清

陳秉清爲“逸仙”號巡洋艦艦長,參加江陰海戰,資料不詳。

第一章:戰爭的序幕第七章:寧海亮雄風第六章:海軍的壯舉第六章:冰冷的下水禮第十一章:寧海計劃第四章:海軍中尉(二更)第二章:導火索第六章:海軍的壯舉第九章:血灑江陰(二)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一章:畢業季第九章:血灑江陰(二)第五章:頭上的約定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十一章:血灑江陰(四)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四章:真正的勇士第十一章:三劍客就位第五章:海榮號巡洋艦第十章:氣球有大用(二更)第四章:真正的勇士第四章:真正的勇士第二章:導火索第五章:八重山號沉默第八章:海軍的朝陽第五章:海榮號巡洋艦第七章:首次開炮第九章:再訪日本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一章:畢業季第四章:調兵遣將第一章:戰爭的序幕第十一章:血灑江陰(四)第六章:冰冷的下水禮第十一章:三劍客就位第三章:寧海號開建第十章:氣球有大用(二更)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五章:海榮號巡洋艦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五章:頭上的約定第十一章:三劍客就位第七章:海上黃埔軍校的厲害第二章:導火索第六章:海軍的壯舉第七章:首次開炮第八章:初見陳紹寬第十一章:寧海計劃第六章:冰冷的下水禮第十一章:三劍客就位後記之歷史人物生平後記之歷史人物生平第四章:調兵遣將第六章:忍無可忍(二更)第八章:海軍的朝陽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一章:畢業季第十章:氣球有大用(二更)第三章:巧遇陳文鈺第九章:應瑞艦出征第一章:血色的頂戴花翎第一章:畢業季第一章:戰爭的序幕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三章:燈下黑第四章:海軍中尉(二更)第十章:氣球有大用(二更)第一章:畢業季第四章:海軍中尉(二更)第五章:八重山號沉默第二章:不辭而別第十章:氣球有大用(二更)第七章:首次開炮第九章:再訪日本第七章:海上黃埔軍校的厲害第十一章:血灑江陰(四)第七章:寧海亮雄風第一章:畢業季第九章:應瑞艦出征第七章:首次開炮第十章:寧海號的妹妹第三章:寧海號開建第四章:海軍中尉(二更)第一章:畢業季第六章:海軍的壯舉第四章:調兵遣將第七章:首次開炮第七章:首次開炮第十章:氣球有大用(二更)第八章:海軍的朝陽第八章:初見陳紹寬第一章:血色的頂戴花翎第二章:不辭而別第一章:血色的頂戴花翎第七章:首次開炮第十一章:三劍客就位第七章:首次開炮
第一章:戰爭的序幕第七章:寧海亮雄風第六章:海軍的壯舉第六章:冰冷的下水禮第十一章:寧海計劃第四章:海軍中尉(二更)第二章:導火索第六章:海軍的壯舉第九章:血灑江陰(二)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一章:畢業季第九章:血灑江陰(二)第五章:頭上的約定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十一章:血灑江陰(四)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四章:真正的勇士第十一章:三劍客就位第五章:海榮號巡洋艦第十章:氣球有大用(二更)第四章:真正的勇士第四章:真正的勇士第二章:導火索第五章:八重山號沉默第八章:海軍的朝陽第五章:海榮號巡洋艦第七章:首次開炮第九章:再訪日本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一章:畢業季第四章:調兵遣將第一章:戰爭的序幕第十一章:血灑江陰(四)第六章:冰冷的下水禮第十一章:三劍客就位第三章:寧海號開建第十章:氣球有大用(二更)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五章:海榮號巡洋艦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五章:頭上的約定第十一章:三劍客就位第七章:海上黃埔軍校的厲害第二章:導火索第六章:海軍的壯舉第七章:首次開炮第八章:初見陳紹寬第十一章:寧海計劃第六章:冰冷的下水禮第十一章:三劍客就位後記之歷史人物生平後記之歷史人物生平第四章:調兵遣將第六章:忍無可忍(二更)第八章:海軍的朝陽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一章:畢業季第十章:氣球有大用(二更)第三章:巧遇陳文鈺第九章:應瑞艦出征第一章:血色的頂戴花翎第一章:畢業季第一章:戰爭的序幕第二章:冰冷的上野公園第三章:燈下黑第四章:海軍中尉(二更)第十章:氣球有大用(二更)第一章:畢業季第四章:海軍中尉(二更)第五章:八重山號沉默第二章:不辭而別第十章:氣球有大用(二更)第七章:首次開炮第九章:再訪日本第七章:海上黃埔軍校的厲害第十一章:血灑江陰(四)第七章:寧海亮雄風第一章:畢業季第九章:應瑞艦出征第七章:首次開炮第十章:寧海號的妹妹第三章:寧海號開建第四章:海軍中尉(二更)第一章:畢業季第六章:海軍的壯舉第四章:調兵遣將第七章:首次開炮第七章:首次開炮第十章:氣球有大用(二更)第八章:海軍的朝陽第八章:初見陳紹寬第一章:血色的頂戴花翎第二章:不辭而別第一章:血色的頂戴花翎第七章:首次開炮第十一章:三劍客就位第七章:首次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