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

大軍靠近大寧城之後,兀良哈三衛的部衆也都開始集結了,在大寧城下,兀良哈聚集了數萬騎緩緩的逼近過來。

兀良哈並沒有佔據大寧城。

因爲大寧城已經不需要佔據了。

開平城乃是元上都,元朝建立元上都的時候,可是下足了功夫,這城牆大多都是石頭所制,再加上廢棄的時間不長了,很多功能還是完整的。

自然還可以用。

但是大寧城卻不一樣了。

大寧城廢棄了三十多年快四十年了。當年的建築物早就變成了殘垣斷壁了,根本就是一片廢墟。

而此刻軍中有兩種意見。

一種乃是石璟所提出來的,朝廷所命,僅僅是巡視開平大寧舊地,而今已經到了,雖然還沒有進入大寧城中,但是大寧城的樣子,裡面也沒有什麼東西,此刻退兵,卻也算是完成任務了。

另外一種,卻是石亨所言。

石亨認爲,兀良哈雖然人數不少,但是卻是烏合之衆,聚集在一起,方纔有勇氣,他願意先鋒,直衝兀良哈本陣,斬將奪旗,足以擊潰兀良哈所部。

楊洪卻搖搖頭,說道:“不戰而退,大損我軍軍威,且兀良哈聚集大軍不敢動手,是畏我也。我等如果不戰而退,則兀良哈自然不會畏懼了。”

“到時候非大戰一場,不能退入關內。”

石亨頓時興奮起賴,以爲楊洪要動手。卻不想楊洪繼續說道:“石將軍之勇,天下皆知,但是朝廷而今卻沒有於北疆大大出手之意。”

“今日一戰,勝負暫且不說,卻是壞了朝廷大計。”

石亨冷笑一聲,說道:“楊將軍,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就讓我們在這裡幹瞪着嗎?”

楊洪說道:“自然不是。”楊洪的聲音頓時提高,說道:“石亨聽令。”

石亨立即拱手行禮,說道:“末將在。”

楊洪說道:“你暫且掌管全軍,我如果一去不回,你就帶着全部人馬,放棄輜重,與兀良哈一戰,怎麼打,由你說了算。”

石亨大吃一驚,說道:“將軍。你要-----”

楊洪沒有理會他。說道:“楊俊。”

楊俊乃是楊洪的兒子,立即出列說道:“末將在。”

楊洪說道:“持我大旗,與我出去一趟。”

楊洪嚴令之下,大軍停在原地。楊洪僅僅帶着兒子楊俊一個人出了大陣。

楊洪似乎聽見楊俊此刻被得渾身發抖,說道:“俊兒,放輕鬆,這一次沒事的。”

“孩兒知道。”楊俊雖然這樣說,但是已經忍不住牙齒咯咯做響,他根本無法控制住。

楊洪見狀。心中一嘆,卻也知道,他這個兒子沒有做將軍的天分,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楊洪這樣做,看是將自己至於懸危之境。但是他是有把握的。

首先,他對自己部下有信心。

雖然只有一萬騎兵,五千步卒,但已經是大同鎮的主力精銳,真要是一場大戰,不要看對面兀良哈數萬騎,楊洪還真不放在眼裡。

這也是大明而今的軍隊特殊了。

能打的真能打,就好像是九邊各鎮的精銳,還有京營精銳。而不能打的真不能打,比如被松潘土司搞得不得不內遷的松潘衛。不如比阿岱汗數千騎兵搞到不得安寧西北。

二來,楊洪也察覺到了兀良哈的猶豫。

這一戰,楊洪不想打,但是兀良哈就想打了。

楊洪看得出來,兀良哈方面表現的也是相當猶豫的,說句不客氣話,楊洪只能能得一場大勝,即便麾下折損過半,那也是功勞的。

但是兀良哈這邊,他們的部衆都是自己的本錢,一旦折損過多,地位就會直接受到影響。

再加上軍事部署的猶猶豫豫的。

其實兀良哈這種排兵佈陣,已經犯了兵家大忌,石亨敢帶本部衝陣,大破兀良哈,並非是說大話。

石亨能看到的,楊洪也能看到。

只是楊洪卻愛惜麾下士卒。不願意爲這空蕩蕩已經變成廢墟的大寧城,來一場大戰而已。

楊洪雙騎而來,立即有蒙古騎兵迎了上來,楊洪二話不說,張弓一箭,就將來人射翻在地,一人一旗前後呼應,直接衝到了兀良哈大軍之前,數十步的位置上,楊洪摘下頭盔,大聲高呼:“楊洪在此。拙赤把出來一見。”

一時間蒙古人都大爲震動,看向中軍之中。

兀良哈的首領,大明所封的泰寧衛指揮使拙赤把,看着眼前的局面,心中盤算了一番,說道:“老夫在此。”

隨即拙赤把帶着重重護衛出來了。

正如楊洪所預料,拙赤把面對明軍突然來到,心中其實沒有下定決心,其實就明軍來說,兀良哈最爲討厭。

南下擾邊最多的就是兀良哈,而兀良哈又在大明與瓦刺之間騎牆的姿態特別明顯。而今雖然漸漸的靠向瓦刺,但是兀良哈也不願意太得罪大明。

畢竟面對大同鎮挑選出來一萬五千人的精銳,他都沒有太大的把握。

楊洪上前,說道:“老夫奉天子之命,巡視大寧,卻不知道指揮使想做什麼?如果想背叛大明,而今我們就痛痛快快的打上一場,如果不想打,就速速退去,而今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爲何?”

拙赤把聽了楊洪的話,心中一時間有些氣憤。

雖然這地方几十年前,是大明的,但是而今你們已經不要,我部都在這裡放牧好幾十年了,是你突然而來,居然將自己當成這裡的主人,我們反而成爲客人了。

這是何道理。

但是拙赤把也是明白,很多時候道理是與實力聯繫在一起的。

有實力就是有道理。

而且蒙古人從不講道理,只講實力。他很敏銳的感到了楊洪話裡似乎有話,他心中一動,說道:“下官不知道天子派人巡邊,此番特地來迎接天使。”

楊洪聽了,好不介意,居然猛地一催馬,一把抓住了拙赤把的手,說道:“既然指揮使是來迎接我的,我就卻之不恭了。”

居然兩人並馬向兀良哈軍中而去。

拙赤把右手被楊洪死死的抓住了,一時間不能拔刀,想過掙脫,但是楊洪力氣非常大,幾乎就好像是鐵箍一般,讓他根本沒有脾氣。

楊洪連帶拙赤把翻身下馬,好像是好朋友一般,聯袂進入蒙古大帳之中,在無數蒙古人的圍觀之下,談笑風聲。

不知道的人,還真以爲兩人是多年沒有見過的好朋友。

楊洪隨即說起瓦刺派人勞軍之事,拙赤把立即會意,出羊百隻,各種皮毛若干,楊洪這才滿意的拉着拙赤把的手,又走出了兀良哈大軍之中,放開拙赤把之後,楊洪翻身上馬,說道:“指揮使不勞遠送了。”

這才帶着兒子,飛馳而去。

“大人,”立即有蒙古將領說道:“我等去殺了此人。”

“不用。”拙赤把看着自己通紅的手腕,活動了一下,說道:“楊洪真乃天人,將該送上的禮物送過去,傳令下去,退避三舍,等楊洪走了,再回來。”

再回去了路上,楊俊激動的滿臉通紅,說道:“爹,你真的好厲害。”

楊洪卻冷靜的說道:“此事不過是弄險而已,不是兵家正道。”他心中甚至還有一絲沮喪,他是跟隨過太宗北伐的老人,當初大明軍隊所到之處,根本沒有一個蒙古人敢擡頭,而今他卻要憑藉自己這一點小聰明,來震懾蒙古人。其中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楊洪心中的唏噓,楊俊卻不知道,他只是覺得楊洪宛如天人一般,問道:“爹,爲什麼兀良哈不會追過來?”

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十六章 海漕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五章 新內閣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
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十六章 海漕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五章 新內閣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