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

bookmark

鄭錦宏依舊派遣參將蘇從金出面,以最快的速度趕赴襄陽府城,商討將李定國押赴到南京的事宜,此次的協商非常的成功,或許陳新甲和孫傳庭內心都是有些愧疚的,在他們稟報給朝廷的奏摺之中,絲毫沒有提到鄭家軍和蘇從金,故而蘇從金提出來要求之後,孫傳庭沒有絲毫的猶豫,馬上就答應下來了。

孫傳庭也知道李定國的驍勇,若是沒有蘇從金提出來要求,他會毫不猶豫的斬殺李定國,儘管說李定國只有二十二歲,儘管李定國是一名難得的戰將,流寇降而復反的例子數不勝數,孫傳庭可沒有耐心讓李定國投降,萬一投降之後的李定國,再次的反叛,那吃虧的就是朝廷大軍,和他這個五省總督。現在蘇從金要求將李定國帶到南京去,也算是讓孫傳庭消除了心頭的一個包袱。

二月底,蘇從金押解李定國來到了南京。

李定國被看押在南京秣陵鎮鄭家軍軍營之中。

徐望華和鄭錦宏等人都認爲,鄭勳睿是一定會收復李定國的,也就是讓李定國成爲鄭家軍的一名將士,不過讓他們感覺到奇怪的是,李定國被押解到南京之後,鄭勳睿遲遲不提見一見李定國的事情,而且下達了命令,任何人都不準去見李定國,也不準提及什麼招降的事情,李定國就這樣被押解在鄭家軍的軍營之中了。

鄭家軍調查署送來的有關李定國的情報,放在桌上。

“大人,這個李定國還真的是有些本事,年紀輕輕的就被稱作小柴王,且武藝高強,對人謙恭有禮,張獻忠佔領襄陽府城的時候,也是這個李定國提出來,不能夠在城內大開殺戒,必須要團結和籠絡士大夫和讀書人。以鞏固流寇在襄陽的勢力,屬下認爲,能夠降服李定國是最好的,萬一李定國不願意投降。那就只有斬殺了。”

徐望華說完之後,鄭勳睿看了看李巖。

“李巖,你曾經在李自成的麾下做事情,對這個李定國是怎麼看的。”

“屬下認爲徐先生說的是在理的,李定國的確是人才。若是不能夠被降服,最好還是斬殺,留着也是禍害。”

李巖說完之後,鄭勳睿微微點頭,他的想法與徐望華和李巖是一樣的,李定國這樣的人才,若是能夠被自身所用,那就好好的利用起來,若是不能夠爲自身所用,那就要毫不留情的除去。不能夠讓其成爲禍根。

不過如何的降服李定國,鄭勳睿有自身的看法,從調查署送來的情報看,李定國十歲的時候就跟隨在張獻忠的身邊,迄今十二年的時間,感情肯定是深厚的,若是按照平常的手段去說服,基本不會有多大的作用,再說李定國不過二十二歲,年輕氣盛。正是熱血沸騰的時候,不會爲了榮華富貴出賣張獻忠,所以這個時候不能夠有任何勸降的做法。

“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這個李定國的確是人才。十歲的時候就跟隨在張獻忠的身邊,十五歲上戰場廝殺,十八歲開始單獨指揮大軍作戰,而且這個李定國不忘記學習知識,本身也有一定的學識,這樣的人才。我不能夠錯過。”

“可只要是人才,真正的人才,都是有着自身的特性的,李定國不過二十二歲的年紀,儘管遭遇到了失敗,儘管被生擒,內心未必服氣。”

說到這裡的時候,鄭勳睿看向了蘇從金。

蘇從金連忙開口了。

“大人說的是,屬下一路押解李定國,這小子一句話都沒有說,傲氣的狠,吃飯也是單獨在一邊的,只要有軍士看着,他就不會動,不過一舉一動還是保持軍士的作風,他身上的傷不少,想必在襄陽府城遭受了非同一般的折磨,從襄陽府城出發的時候,屬下發現他的腳底板都化膿了,回到軍營之後,屬下安排郎中給他治療了,現在已經恢復的差不多了,可就是這樣,李定國看見屬下的時候,還是不開口說話。”

鄭勳睿點點頭。

“蘇從金,此次押解李定國,你做的很是不錯,儘管李定國是俘虜,不過你沒有頤指氣使,沒有羞辱李定國,回到南京之後,迅速給李定國治療身上的傷,他日李定國若是能夠成爲鄭家軍之中的一員,你功不可沒。”

鄭勳睿說完之後,徐望華也跟着開口了。

“大人說的是,李定國這樣的人,有本事就有傲氣,一味的強悍,他是不會心服口服的,給他應有的尊重,纔是最好的對付辦法。”

如何的降服李定國,鄭勳睿暫時沒有說,他的想法是徹底打敗和剿滅張獻忠之後,纔有可能真正的降服李定國,包括張獻忠的另外兩個義子劉文秀和艾能奇,現在就將李定國押解在軍營之中,給與正常的待遇,讓李定國親自看看鄭家軍的驍勇。

鄭勳睿一方面關心李定國的事情,不過他更加關心的還是孫傳庭的行蹤。

調查署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在襄陽進行了密集的調查,得到了一些情報,但不是特別的系統,根據這些情報,鄭勳睿也做出了一些判斷,但還需要進一步的證實。

“蘇從金,將你此次到襄陽府城看見的情形,詳細說說。”

蘇從金出發的時候,徐望華就專門囑託過,到了襄陽一定要注意城內的諸多動靜,掌握孫傳庭究竟在做些什麼事情。

“大人,屬下到襄陽之後,派出了諸多的軍士,在城內四處觀察,屬下抵達襄陽府城的時候,陳大人已經離開了襄陽,趕赴京城上任了,襄陽府城的所有事宜,都是孫大人和王永吉監軍直接負責,襄陽府城遭受到了張獻忠的屠戮,依舊沒有恢復,孫大人麾下的近三萬大軍駐紮在城內,維持城內的秩序,其餘的七萬大軍駐紮在襄陽府城之外。。。”

“屬下發現了三件事情,第一是朝廷大軍沒有想着恢復襄陽府城的秩序,只是一味的固守,而且軍士還有劫掠的嫌疑,第二是朝廷大軍已經開始休整,沒有說到繼續作戰的事情,第三是孫大人和王監軍話語之中,透露出來的意思,是想着恢復襄陽府城的繁華。。。”

衆人都聽的很是認真,調查署送來的情報,徐望華、鄭錦宏和李巖等人都分析過了,大家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孫傳庭下一步的行動究竟是什麼,會不會一鼓作氣繼續打擊和剿滅張獻忠,不過從調查署的情報以及蘇從金稟報的情況來看,孫傳庭好像沒有這個意思。

蘇從金說完之後,衆人都看着鄭勳睿,在如此重大問題的判斷上面,大家習慣於聽從鄭勳睿的分析和命令。

鄭勳睿看了看衆人,神色嚴峻的開口了。

“前些日子我們分析過剿滅流寇的局勢,現在看來,局勢比我們分析的還要嚴重,不客氣的說,陳新甲和孫傳庭在暫時的勝利面前有些昏頭了,或者說是爲了自身的利益,暫時的迴避了即將到來的矛盾。”

“張獻忠遭遇到了沉重的打擊,按照慣例來說,陳新甲和孫傳庭應該是一面給朝廷稟報,一面率領大軍繼續圍剿張獻忠,讓張獻忠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駐守襄陽府城的流寇不過四萬餘人,已經被剿滅了三萬多,剩下的沒有多少的戰鬥力了,可惜如此好的機會,陳新甲和孫傳庭放棄了,而他們放棄的理由,依照我來看,就是想着得到朝廷的賞賜。”

“遭遇沉重打擊的張獻忠,一定會有其他的動作,張獻忠若是決定繼續逃離,避開朝廷大軍的圍剿,那是對朝廷最爲有利的局面,張獻忠若是固守鄖陽,與河南的李自成之間產生了什麼聯繫,那將是朝廷的悲劇。”

說到這裡,鄭勳睿走到了地圖前面,指着鄖陽、南陽等地開口了。

“鄖陽緊靠着南陽,李自成與張獻忠之間的聯合,不需要兩路流寇聯合起來作戰,只要在戰役部署方面,能夠相互的呼應,就會給孫傳庭造成極大的麻煩,到時候孫傳庭首尾不能兼顧,楊嗣昌提出來的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戰總部署,很有可能遭遇到沉重的打擊和破壞。。。”

鄭勳睿說完之後,徐望華馬上開口了。

“大人,屬下認爲,依照張獻忠的脾氣,是不可能與李自成聯合作戰的。”

“你說的不錯,張獻忠的確是不會做這樣的選擇,但你們不要忘記了,張獻忠的義子劉文秀有這樣的本事,調查署得到的情報,劉文秀有名將之風,也就是說從謀略上面來說,劉文秀比李定國還要老辣。同時大家不要忘記了李自成麾下的顧君恩,此人的經過了多年的戰鬥廝殺,其謀略已經不同於一般,若是張獻忠亦或劉文秀直接找到了顧君恩,那麼李自成和張獻忠之間聯合作戰的情形就很有可能出現。”

所有人都沉默了,鄭勳睿說的不錯,論勇猛李定國可以排在最前面,但論謀略,劉文秀更勝一籌,戰鬥廝殺到了這個份上,謀略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陳新甲和孫傳庭沒有能夠把握住最好的機會,讓張獻忠得到了暫時的喘息,另外一方面劉文秀有着不錯的謀略,能夠找到顧君恩,促成李自成與張獻忠之間的聯合,局勢就將發生難以預料的變化。。

第17章 縣試第454章 陰差陽錯第50章 壯士(1)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38章 遊歷的準備第651章 露崢嶸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608章 不一樣的南京第675章 矛盾重重(2)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129章 暮氣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609章 何爲重點第53章 搬遷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572章 明晰的調整第538章 狂妄的代價(2)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673章 剿餉第672章 感慨第852章 山傾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34章 嚴師第737章 自我毀滅的開始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563章 天助(2)第415章 上下同心第635章 發難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861章 紅顏禍水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205章 行軍路上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520章 精心的部署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48章 捉襟見肘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179章 提前準備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567章 京城故事(1)第44章 初次交鋒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957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984章 乘勝追擊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930章 輿論的徹底轉向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457章 輕而易舉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80章 人之本性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666章 蒙八旗和漢八旗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642章 難也要做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430章 很順利第778章 閃電戰(8)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351章 節節勝利(1)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852章 山傾第616章 入轂不自知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728章 壯志未酬第645章 悄悄去第473章 導火索第166章 慘烈第217章 不好的苗頭第226章 死牢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230章 秦王朱存樞第104章 其中關節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26章 淡定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
第17章 縣試第454章 陰差陽錯第50章 壯士(1)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38章 遊歷的準備第651章 露崢嶸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608章 不一樣的南京第675章 矛盾重重(2)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129章 暮氣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609章 何爲重點第53章 搬遷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572章 明晰的調整第538章 狂妄的代價(2)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673章 剿餉第672章 感慨第852章 山傾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34章 嚴師第737章 自我毀滅的開始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563章 天助(2)第415章 上下同心第635章 發難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861章 紅顏禍水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205章 行軍路上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520章 精心的部署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48章 捉襟見肘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179章 提前準備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567章 京城故事(1)第44章 初次交鋒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957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984章 乘勝追擊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930章 輿論的徹底轉向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457章 輕而易舉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80章 人之本性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666章 蒙八旗和漢八旗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642章 難也要做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430章 很順利第778章 閃電戰(8)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351章 節節勝利(1)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852章 山傾第616章 入轂不自知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728章 壯志未酬第645章 悄悄去第473章 導火索第166章 慘烈第217章 不好的苗頭第226章 死牢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230章 秦王朱存樞第104章 其中關節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26章 淡定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93章 會試主考官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