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一盤大棋

登基之後的皇太極,更加的自信,也更加相信能夠引領大清國朝着中原進發,最終推翻大明朝廷,建立起來滿人的朝廷,讓大明成爲滿人的天下。

暫時的挫折和失敗,不可能動搖皇太極的心,但那些滿人權貴就不一定了,就說皇太極派遣杜度、楊古利和譚泰到大明京城去議和的事情,很多滿人權貴就是想不通的。

領袖決策需要獨斷,很多的事情若是徵求下面的意見,那就什麼都不要想着做了,領袖之所以成爲領袖,是因爲佔據的角度不一樣,站得高才能夠看得遠,譬如說皇太極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爲大清國的未來着想的,而絕大部分的滿人權貴,看到的只是自身的榮華富貴,一旦他們自身的利益遭受到一點點的損失,就會忍不住跳起來。

皇太極怒斥多鐸,斬殺多鐸的管家,從一定程度上面,震懾了諸多的滿人權貴,讓瀋陽的局勢很快平穩下來,可派遣杜度等人到大明京城去議和,讓剛剛平定的局面,再次變得有些動盪了,滿人權貴之間充斥了各種各樣的議論,都是認爲皇太極不應該這樣做的。

皇太極當然會堅持自身的意見,同時他也要安撫最爲主要的滿人權貴,特別是滿八旗的旗主,郡王以及貝勒貝子等等,當然依靠他一個人去說,或者是要求范文程出面解釋,那都是行不通的,必須要這些八旗旗主親自開口解釋,動盪的態勢就能夠很快穩定下來。

大清國有一個很爲奇特的情況,那就是滿八旗,滿八旗下面的軍士,絕對服從旗主的命令。但不一定服從皇上的命令,這是長期形成的局面,皇太極也下定決定改變,經過了諸多的努力,但目前的現狀還遠沒有達到樂觀的程度。

正藍旗旗主、肅親王豪格,正紅旗旗主、禮親王代善。正白旗旗主、睿親王多爾袞,鑲白旗旗主、豫親王多爾袞,鑲藍旗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以及由親王被降爲貝勒、後又提升爲成郡王的鑲紅旗旗主嶽託等人,悉數來到大政殿。

滿八旗分爲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爲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其餘皆爲下五旗,上三旗的地位是高於下五旗的,皇宮之中的侍衛。悉數出自於上三旗,其餘下五旗的軍士,是沒有資格進入到皇宮出任侍衛的。

皇太極親掌正黃旗和鑲黃旗,兒子豪格掌管正藍旗,上三旗皆爲皇室直接掌控,應該說力量是很大的,加上濟爾哈朗和代善等人,是服從皇太極的。這就預示着滿八旗之中的五旗是忠於皇太極的,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讓皇太極的地位是異常穩固的。

皇太極一直都有些擔心多爾袞和多鐸,這裡面有深層次的原因,正白旗和鑲白旗的戰鬥力的確是不錯的,目前這樣的擔憂稍微小了一些,永寧之戰,驍勇的鑲白旗遭遇慘敗。元氣大傷,這讓多鐸的力量極大的被削弱了,不得不收斂一些了,要不然皇太極怒斥多鐸,說不定多鐸會反抗。

去年的戰鬥。損失最爲慘重的是鑲紅旗,爲此鑲紅旗砌築嶽託頗多怨言,甚至產生了極端的心理,遭遇到了皇太極的懲戒,差點就失去了鑲紅旗旗主的位置。

當然皇太極不願意這樣的情況出現,他寧願滿八旗不受到任何的損傷。

大清國內部的權力鬥爭異常的複雜,皇太極深知其中的奧妙,他能夠團結和利用所有的力量,逐漸控制整個的大清國,也的確是不簡單了。

衆人進入大政殿的時候,皇太極的臉色極其的嚴肅。

范文程進入大政殿的時候,多鐸有些不自然,當然范文程還是老老實實的給皇太極和諸位親王、郡王行禮,這是規矩,可不能夠亂套了。

衆人全部到齊,皇太極臉色嚴峻的開口了。

“朕派遣杜度到大明京城去議和,想不到滿人之中的議論很多,都是說朕無用的,這些話語,朕不會在乎,可你們之中若是出現這樣的議論,或者有這樣的認識,朕就真的是痛心了,若是你們都不能夠明白朕的苦心,這大清國的未來還有什麼希望。”

皇太極開頭的幾句話,讓代善等人都低下頭了,他們當然是有些看法的,大清國的實力沒有遭受多大的打擊,完全沒有必要和大明朝廷議和,這議和之後,簽下一紙文書,豈不是束縛了自身的發展,要知道大清國處於北方,土地貧瘠,這麼多年的發揮,絕大部分都是依靠到大明關內劫掠,或者是征服蒙古部落,獲得巨大財富的。

一旦大清國與大明朝廷議和了,那滿八旗的子弟就不能夠隨便入關,這財富從何而來,所有滿人權貴的利益豈不是遭受到侵害了。

包括代善和多爾袞等人,都是不會站在大清國大局方面考慮的,他們不需要思考這些問題,他們所關心的就是自己麾下的正紅旗和正白旗如何的發展壯大,至於大清國的事情,該由皇太極來考慮。

“朕派遣杜度等人前去和大明的崇禎皇帝議和,表面上是我大清國軟弱了,其實不然,朕常常要求滿人多看書多學習,《老子》中有句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物過剛則易折,善柔方能不敗。”

“朕希望你們好好理解其中的意思,我八旗子弟一向以奮勇而聞名,這與諸位有着很大的關係,你們都是戰場上的勇士,奮勇拼殺,從不退縮,可僅僅憑着這樣的勇氣,就能夠打敗大明朝廷,就能夠入主中原嗎,朕看你們從來沒有想過有些事情。”

“很多的事情,是需要以柔克剛的,那樣才能夠真正達到目的。”

“有人說明軍戰鬥力孱弱,八旗子弟可以一鼓作氣,殺進關內,甚至是直搗黃龍,拿下大明的京城,而後圖謀大明南方的大片地域,朕希望這樣的認識,不會出自於你們的心裡,大清國的力量的確是壯大了,可實際情況如何,你們應該清楚,實事求是的說,我大清國還沒有足夠的實力滅掉大明朝廷。”

“戰鬥廝殺依靠的是什麼,一方面是軍隊的強盛、將士的驍勇,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足夠的錢糧,兩者缺一不可,我大清國是不是有足夠的錢糧支撐如此大的戰鬥廝殺,這一點難道還需要朕做出解釋嗎。”

皇太極說到這裡的時候,眼睛裡面射過一絲凌烈的光芒。

“明軍之中鄭家軍的強悍,已經從幾次的戰鬥廝殺之中表現出來,朕也想着徹底剿滅鄭家軍,除掉這個心頭大患,可是不是派遣八旗子弟,就能夠完全剿滅鄭家軍呢,你們之中若是有誰有如此的勇氣,朕答應你們,領着麾下的將士去廝殺,可想着朕派遣十餘萬八旗子弟去剿滅鄭家軍,肯定不行,朕可不想因爲全力剿滅鄭家軍,而毀掉我大清國的基業。”

“既然不能夠派遣大軍前去圍剿,又不能夠眼睜睜的看着鄭家軍強大起來,那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就是表面上的示弱,就是讓大明的崇禎皇帝徹底放心,認爲大清國已經不構成威脅,認爲北方的局勢已經完全穩定下來。”

“功高震主,大明的崇禎皇帝,氣量狹小,更是缺乏能力,豈會容忍強悍的鄭家軍爲他人所指揮,如此情況之下,會發生什麼事情,朕就不想多說了。”

。。。

衆多的親王、郡王都離開了大政殿,唯獨范文程留下來了。

皇太極所佈下的這一大盤棋,其中有范文程的功勞,范文程本就是漢人,瞭解漢人的脾氣和秉性,挑起漢人的內鬥就是范文程的建議。

“文程,你認爲大明的內亂需要多長的時間,朕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啊。”

“皇上,奴才預計,最多也就是一年左右的時間,一旦邊關穩定下來,就算是大明的崇禎皇帝能夠忍受,大明朝廷的那些大臣也不會容忍鄭勳睿掌控鄭家軍,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鄭勳睿年紀輕輕,就有了如此大的功勞,肯定會引發他人的嫉妒,奴才已經派人進入到大明京城去了,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在大明京城散佈流言的,若是大明京城流傳出來鄭勳睿要造反的傳聞,奴才以爲,大明的崇禎皇帝肯定是坐不住的。”

皇太極點點頭。

“文程,你的這些看法,的確不錯,朕接觸到的諸多漢人,喜歡內訌,就說這些漢兵,都存在此等的問題,一年的時間不算是很長,抓獲的那些朝鮮人,徹底穩定下來,差不多也是一年左右的時間。”

“皇上,奴才有一件事情,不知道當做不當做。”

“說說吧,什麼事情。”

“奴才想着給豫親王請罪,豫親王的管家被斬殺,都是奴才的過錯。”

皇太極看着范文程,微微搖頭。

“文程,你想的太多了,這樣的事情不需要去做,只要你忠心耿耿,大清國是不會委屈你的。。。”

皇太極的話尚未說完,范文程額頭上就出現了汗滴,他的小心思被皇太極看透了。

第263章 廷杖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754章 應對的辦法第422章 前奏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925章 代善的選擇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27章 亦師亦友第565章 必須放棄第591章 初顯身手第368章 暗中運作第537章 狂妄的代價(1)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14章 種植技術第634章 蠢蠢欲動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770章 何謂閃電戰第843章 大跌眼鏡的戰局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673章 剿餉第834章 讓你無話可說第405章 以身相許第993章 豪格的末路第95章 民有三苦第555章 覈查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73章 戒急用忍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413章 兩難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795章 不一般的調整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145章 不要聲張第873章 歸宿(3)第672章 感慨第967章 鄭芝龍的“私心”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140章 宿命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565章 必須放棄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123章 面聖第434章 千古恨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594章 自我陶醉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87章 取捨之間第10章 東林黨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450章 出征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71章 憂慮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308章 談判第848章 自作孽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982章 戰遼河(4)第210章 文震孟的驚詫第965章 征服之戰第7章 生意經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669章 揚威南直隸第187章 預料之中第116章 帝心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46章 有容乃大第19章 震驚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781章 閃電戰(11)第978章 醒悟太遲第789章 碰釘子的第423章 絕非意外第355章 驕狂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364章 必須穩定第98章 會試會元第818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1)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95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24章 盛澤歸家院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876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第391章 過分
第263章 廷杖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754章 應對的辦法第422章 前奏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925章 代善的選擇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27章 亦師亦友第565章 必須放棄第591章 初顯身手第368章 暗中運作第537章 狂妄的代價(1)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14章 種植技術第634章 蠢蠢欲動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770章 何謂閃電戰第843章 大跌眼鏡的戰局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673章 剿餉第834章 讓你無話可說第405章 以身相許第993章 豪格的末路第95章 民有三苦第555章 覈查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73章 戒急用忍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413章 兩難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795章 不一般的調整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145章 不要聲張第873章 歸宿(3)第672章 感慨第967章 鄭芝龍的“私心”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140章 宿命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565章 必須放棄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123章 面聖第434章 千古恨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594章 自我陶醉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87章 取捨之間第10章 東林黨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450章 出征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71章 憂慮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308章 談判第848章 自作孽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982章 戰遼河(4)第210章 文震孟的驚詫第965章 征服之戰第7章 生意經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669章 揚威南直隸第187章 預料之中第116章 帝心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46章 有容乃大第19章 震驚第136章 清澗庠生李攀龍第781章 閃電戰(11)第978章 醒悟太遲第789章 碰釘子的第423章 絕非意外第355章 驕狂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364章 必須穩定第98章 會試會元第818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1)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95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24章 盛澤歸家院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876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第391章 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