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死者爲大

六月十八日,葬禮的最後一天。

錢謙益、陳於泰、陳貞慧、冒襄、侯方域、方以智等人前來弔唁。

這些人的到來,引發了不小的波動,鄭勳睿和文震亨也沒有想到。

錢謙益已經是東林書院的領袖,陳於泰和鄭勳睿是同年,殿試榜眼,和鄭勳睿同在翰林院爲官,而且得以進入文淵閣行走,曾經大有希望,前途甚至超過鄭勳睿,可惜周延儒辭去內閣首輔之後,陳於泰旋即被罷官。

陳貞慧、冒襄、侯方域和方以智四人,被後世譽爲四公子。

陳貞慧是陳於廷之子,復社的主要成員,侯方域是復社的領袖之一,戶部尚書侯恂之子。

這些人前來弔唁,無疑是代表了東林黨和復社、應社的。

衆人都知道,鄭勳睿和東林黨、復社和應社格格不入,錢謙益等人前來弔唁,就顯得意味深長了。

死者爲大,不管是什麼人來弔唁,鄭勳睿都是要好好招待的。

鄭勳睿回來的短短几天時間,對諸多東林黨人也大致瞭解了一些情況,從瞭解到的情況,讓他更加的看不起南直隸的東林黨人。

北方流寇肆掠,後金韃子虎視眈眈,皇太極已經登基稱帝,建立大清國,大明可謂是在風雨飄渺之中,可以錢謙益爲代表的東林黨人,依舊沉湎青溪白石之勝、名姬駿馬之遊,流連忘返於秦淮河之間,以此來展示讀書人的風流倜儻,這看起來讓人覺得不能夠理解。

特別是被後世譽爲四公子的陳貞慧、冒襄、侯方域和方以智等人,更是秦淮河的常客,他們年少氣盛,顧盼自雄,自詡有壯志,喜歡高談闊論,言必經世大務,但他們的行爲卻是紈絝享樂。過着腦滿腸肥的公子哥的生活。

這本來是一種生活的追求,只要條件允許,誰都希望能夠享樂,鄭勳睿也不例外。可是一面享樂,一面還假裝清高,憂國憂民,自詡爲讀書人之中的翹楚,這就顯得虛僞了。

可惜南直隸很多的東林黨人。已經養成了如此的風氣,他們的才華,往往在秦淮河展現出來,一旦進入到朝廷之中,忘記了曾經的憂國憂民的志願,滿腦子想到的就是黨爭。

這讓鄭勳睿對東林黨人徹底絕望。

不過東林黨人實力強大,就連內閣首輔溫體仁都不敢過於得罪。

所以處在發展階段、有着太多事情需要做的鄭勳睿,暫時也不能夠和東林黨人攤牌。

錢謙益等人到靈堂拜祭之後,文震亨小聲提醒鄭勳睿,將衆人帶到書房去。好好的商談,至少文家要好好的招待每一個前來弔唁的客人。

文震亨的擔心是有道理的,畢竟是文震孟的葬禮,鄭勳睿若是和衆人在葬禮上面就發生爭執了,這是對死者的不敬,傳出去之後,對鄭勳睿的聲譽是很不利的,再說文震孟的葬禮,前來拜祭和弔唁的官員不少,通過文震孟的葬禮。蘇州的讀書人真正認識到了鄭勳睿的能力,可以說鄭勳睿再次成爲了蘇州讀書人心目中的楷模,這樣的好氛圍必須要保持。

鄭勳睿當然能夠控制自身的情緒,他不會在如此場合與錢謙益等人發生矛盾衝突。

帶着錢謙益等人來到書房。鄭勳睿陪着坐在一邊。

按照讀書人之間的禮儀來說,鄭勳睿應該是所有人之中的核心,他是殿試狀元,而且是兵部左侍郎、左副都御使,五省總督,在做的其他人。除開錢謙益和陳於泰曾經在朝中爲官,其餘人都是僅僅有生員功名的讀書人,不過今日的情況不一樣了,錢謙益等人畢竟是來拜祭和弔唁文震孟的,作爲主人家的鄭勳睿,自然是要客氣一些。

鄭勳睿的臉上帶着微笑,和錢謙益、陳於泰等人閒聊,多說到了文震孟的往事,至於說陳貞慧、冒襄、侯方域和方以智等人,還不是鄭勳睿關注的重點,雖說這幾個人之中,唯有侯方域的年紀比他小一些。

感觸最多的還是陳於泰。

陳於泰是殿試榜眼,與鄭勳睿同在翰林院做事情,當初依靠周延儒,肯定能夠謀得光明的前途,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周延儒辭去內閣首輔,一切都化爲泡影,作爲胸懷大志的殿試榜眼,陳於泰是有些不服氣的,現如今,鄭勳睿成爲了朝廷三品高官,探花楊廷樞也成爲了左僉都御史、山西巡撫。

可是見到了鄭勳睿之後,陳於泰忽然覺得自慚形穢。

鄭勳睿身上表現出來的氣質,絕非他和錢謙益等人能夠比較的,那是一種霸氣,不怒自威,胸有成竹,時時刻刻都能夠掌控一切,與讀書人所流連的風花雪月完全不一樣。

再看看陳貞慧等人,表現出來的都是年少輕狂,好大喜功,甚至是誇誇其談。

陳於泰一直想着從鄭勳睿的表情之中看出什麼,按說依照鄭勳睿這等的能力,對於陳貞慧等人的表現,應該是不滿意的,是有些鄙夷的,可是從鄭勳睿的臉上,絲毫看不出這些。

這讓陳於泰突然有了一種不一般的看法,或許自己堅持的東西,與鄭勳睿所堅持的東西,的確是有差距的。

陳於泰很清楚,此次錢謙益之所以召集衆人前來弔唁文震孟,一來是文震孟在蘇州讀書人之中的名氣,殿試狀元,而且是內閣次輔,可謂是達到了讀書人最高的境界,二來就是因爲鄭勳睿的影響,短短三天的時間,楊一鵬、徐光啓、周延儒和董其昌等人來弔唁,已經表明鄭勳睿的影響力不一般,能力也不一般。

交談的氣氛,剛開始還是不錯的,可是慢慢的有些變化了。

主要的變化還是來自於陳貞慧等人。

錢謙益率領諸多東林黨人前來弔唁文震孟,是想着與鄭勳睿之間緩和關係,或者說不願意太過於與鄭勳睿敵對,錢謙益的心思可謂是老辣的,可他的這番良苦用心,陳貞慧等人是難以理解的,交談過程之中,陳貞慧等人一直都在吹捧錢謙益的才學,而且時不時的表露自身的才華,年少輕狂的姿態慢慢表露出來。

陳於泰首先開始擔心,不斷的插話,有時候甚至直接打斷陳貞慧等人的話語。

可惜錢謙益沒有任何的表現。

這讓陳於泰感覺到一絲的悲哀,錢謙益回到家鄉之後,主持東林書院的事宜,成爲了東林書院讀書人崇拜和敬仰的對象,慢慢有了自我陶醉的表現,習慣於衆人的吹捧了,當然錢謙益的學識還是不錯的,可這些學識與真正的做事情之間,還是有差距的。

鄭勳睿一直都很平靜,交談氛圍的改變,他豈能感受不到,若是換做其他的場合,他早就出言譏諷了,但今日不行,畢竟是文震孟的葬禮,死者爲大,不管有什麼事情,都是要剋制和忍耐的。

鄭勳睿的平靜和大度,沒有能夠驚醒陳貞慧等人。

年少輕狂是能夠理解的,任何的年輕人,特別是那些有着一定學識的年輕人,往往都是眼高手低的,大言不慚評論朝政,評論朝廷之中的任何一位大人,他們在步入朝廷,真正開始做事情,遭受到一定的磨礪和打擊之後,就能夠真正的沉下來,踏踏實實做事情了。

鄭勳睿是穿越之人,能夠很清楚的認識這一點。

其實鄭勳睿也在仔細觀察,陳於泰老練很多,畢竟在朝廷之中遭受過打擊,顯得成熟很多,反觀錢謙益,表現就差很多了。

鄭勳睿有些不明白,作爲東林黨人的領袖,作爲遙控朝局的大儒,錢謙益的表現應該是成熟睿智的,可今日面對幾個後生的吹捧,卻顯得理所當然,錢謙益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看透了很多的事情,如此場合,表現應該是冷靜的,在陳貞慧等人出言吹捧的時候,至少是溫言訓斥的。錢謙益的表現,還不如陳於泰。

鄭勳睿可不會小看這件事情,這背後反映出來的含義是不一般的,這說明東林黨人已經很是驕狂,認爲自身把持了朝政,認爲東林書院已經成爲天下讀書人的嚮往之地,認爲接受膜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這樣的認識很可悲,但也預示着鄭勳睿今後面對的困難會愈發增大。

交談不過一刻鐘的時間,鄭勳睿幾乎沒有開口說話了,陳貞慧等人對錢謙益和東林書院的讚譽,已經沒有了什麼顧忌,特別是冒襄和侯方域兩人,侃侃而談,引經據典,有些故意這樣做的味道了。

鄭勳睿站起身來,面帶微笑對着衆人抱拳,言外面還有諸多的來客需要接待,請錢謙益等人在書房暫時歇息,一會有專人來請他們去赴宴。

鄭勳睿離開之後,陳貞慧等人開始了毫無顧忌的埋怨,意思是鄭勳睿架子太大了,錢謙益老先生專門來拜祭,居然不能夠陪着,還要去接待客人,這是公開的挑釁,侯方域和冒襄兩人言語攻擊更是厲害。

到了這個時候,陳於泰忍不住了,開口說了幾句話,大意是鄭勳睿的確很忙,能夠專門抽出時間來陪着說話,就很不錯了,要求不要太高了,人家不是什麼事情都要按照衆人的要求來做的。(。)

第271章 慘敗第591章 初顯身手第183章 徐望華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642章 難也要做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477章 勝利導致的變化第304章 結盟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70章 護院第15章 新鮮的玉蜀黍第634章 蠢蠢欲動第202章 洪承疇的命令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69章 鹿鳴宴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134章 震懾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992章 天堂與地獄第324章 山陰幫第754章 應對的辦法第672章 感慨第875章 高起潛的貢獻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590章 掙扎中做出的決定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129章 暮氣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807章 第二次的掙扎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264章 不高興第356章 穩妥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291章 勝利在望第377章 湯若望和薄玉第513章 慘敗(2)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902章 草原異動第5章 父子長談第609章 何爲重點第231章 割肉的交易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830章 王承恩的堅持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673章 剿餉第994章 豐鎮之戰的翻版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178章 五省總督第982章 戰遼河(4)第538章 狂妄的代價(2)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704章 大戰的前夕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76章 割袍斷義第46章 有容乃大第19章 震驚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581章 孫傳庭的困難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59章 陳子龍第266章 需要小心第396章 大膽的決定(1)第203章 絕密情報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994章 豐鎮之戰的翻版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152章 逼上華山第716章 朱仙鎮之戰(6)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790章 權力佈局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115章 當值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
第271章 慘敗第591章 初顯身手第183章 徐望華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642章 難也要做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477章 勝利導致的變化第304章 結盟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70章 護院第15章 新鮮的玉蜀黍第634章 蠢蠢欲動第202章 洪承疇的命令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69章 鹿鳴宴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134章 震懾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992章 天堂與地獄第324章 山陰幫第754章 應對的辦法第672章 感慨第875章 高起潛的貢獻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590章 掙扎中做出的決定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129章 暮氣第566章 不算是結束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807章 第二次的掙扎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264章 不高興第356章 穩妥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291章 勝利在望第377章 湯若望和薄玉第513章 慘敗(2)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902章 草原異動第5章 父子長談第609章 何爲重點第231章 割肉的交易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830章 王承恩的堅持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673章 剿餉第994章 豐鎮之戰的翻版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812章 何爲最關鍵的地方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178章 五省總督第982章 戰遼河(4)第538章 狂妄的代價(2)第330章 背後之人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704章 大戰的前夕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961章 終於引爆第76章 割袍斷義第46章 有容乃大第19章 震驚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893章 大明皇家銀行第581章 孫傳庭的困難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59章 陳子龍第266章 需要小心第396章 大膽的決定(1)第203章 絕密情報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994章 豐鎮之戰的翻版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152章 逼上華山第716章 朱仙鎮之戰(6)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790章 權力佈局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115章 當值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