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出其不意

二月十二日,楊賀稟報了準確的情報。

四萬大軍在芮城已經等候五天的時間,眼看着消息就有可能泄漏出去了,到這個時候,必須要有所行動了。

距離芮城城池五里裡,大營中軍帳,山西巡撫楊廷樞、鄭家軍參將以上的軍官,以及徐望華等人,悉數集中在這裡,聽楊賀稟報相關的情報。

從楊賀稟報的情報來看,鄭勳睿和徐望華的分析是準確的,老回回朝着澤州方向撲過去的時候,宜陽、新安方向的李自成麾下的流寇,也在朝着洛陽府城的方向聚集。也就是說,老回回和李自成兩人的心是很大的,他們想着能夠拿下洛陽府城和澤州州城。

流寇的目標真的達到了,怕是會產生巨大的震動。

楊賀說完之後,所有人都沒有開口,大家看着鄭勳睿,到了這個時候,就是鄭勳睿部署作戰方案的時候了,應該說討論和商議的時間已經夠多了。

鄭勳睿看着地圖,遲遲沒有開口,中軍帳裡面很是沉默。

楊廷樞對軍事方面不熟悉,不過他關心的重點,還是澤州州城,儘管說洛陽府城的地位是遠遠高於澤州州城的,要知道李自成麾下八萬流寇,老回回麾下六萬流寇,鄭勳睿麾下只有四萬將士,必然只能夠進攻一個方向,分兵作戰是不明智的做法。

沉默半刻鐘的時間之後,鄭勳睿終於開口了。

“老回回和李自成在兩個地方同時展開進攻,他們的野心很大,也許認爲這樣的進攻。會讓朝廷大軍無法兼顧,同時洛陽距離澤州州城不是很遠,兩路流寇還可以互相兼顧,一旦某一路的流寇遇見危險,另外一路流寇就可以增援。兩路流寇聯合起來,人數達到十四萬,這是讓人恐怖的兵力。”

“按照常規的安排,鄭家軍要麼朝着陽城方向而去,進攻老回回,要麼朝着新安方向而去。進攻李自成,可我不這麼看。”

“鄭家軍需要保住洛陽府城和澤州州城,不能夠讓流寇拿下,若是四萬大軍分兵直接對決李自成和老回回的兩路流寇,基本是沒有多大勝算的。唯有集中兵力,打擊其中一路流寇,同時震懾另外的一路流寇,這纔是明智之舉,才能夠真正保證洛陽府城和澤州州城的安全。”

“不知道諸位注意到濟源這個地方沒有,楊賀剛剛說到的情報裡面,老回回和李自成麾下的流寇,分別都在朝着洛陽府城和澤州州城集中。但是駐紮在濟源的流寇沒有動,這部分流寇是老回回的麾下,是九條龍在統領。他們爲什麼不動,難道不參與攻城拔寨的戰鬥嗎。”

“顯然不是這樣的,濟源的地理位置諸位需要注意,濟源距離洛陽府城一百三十五里地,距離澤州州城一百三十里地,也就是說正好處於洛陽府城和澤州州城的中間。能夠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不管是李自成還是老回回。遭遇到朝廷大軍圍剿的時候,處於濟源的九條龍。不僅僅能夠支援任何一方,還能夠溝通消息。”

“老回回和李自成麾下的流寇,一旦集中到攻城拔寨的戰鬥,就不可能兼顧到其他的事情,身在濟源的九條龍,承擔的就是居中協調的作用,我們可以將澤州州城和洛陽府城形容爲扁擔的兩邊,承載重擔,而中間的濟源,就是這個支撐點。”

鄭勳睿說到這裡的時候,很多人已經明白意思了。

楊廷樞有些吃驚,忍不住問了一句話。

“難道鄭家軍主要進攻濟源嗎。”

鄭勳睿看了看楊廷樞,微微點頭。

“鄭家軍要進攻濟源,但絕不是僅僅去進攻濟源,四萬大軍兵分兩路,鄭錦宏、楊賀率領一萬鄭家軍將士和一萬榆林邊軍,剿滅九條龍極其麾下的流寇,其餘兩萬鄭家軍的將士,以最快的速度趕赴澤州,圍剿老回回及其麾下的流寇。”

“鄭家軍的重點是剿滅老回回,想要真正打擊老回回,可剿滅濟源的九條龍是重中之重,一旦鄭家軍佔據了濟源,就等於是砍斷了扁擔,切斷了流寇之間的聯繫,就算是李自成得到了消息,想着救援老回回,也要看他是不是有這個本事了。”

“所以說,鄭錦宏和楊賀,你們的責任重大,你們的兩個任務,都非常關鍵,一是必須乾淨利落的剿滅九條龍極其麾下的流寇,佔據濟源,其二是必須阻止李自成對澤州的馳援,從河南進入山西,濟源是他們的必經之路,流寇人數太多,足足八萬人,翻山越嶺根本不現實,速度太慢不說,也無法實施救援,所以你們要在濟源死死的頂住。”

“我們必須預判最壞的情況出現,那就是老回回朝着濟源的方向撤離,李自成進攻濟源,兩路流寇想方設法的會和,這種情形一定存在,鄭錦宏,楊賀,你們要阻止兩路流寇的會和,應該說難度是非常大的,但這是你們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雖說鄭家軍在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獲取過太多的勝利,但是流寇已經出現明顯的變化,由不得我們輕視,若是過於輕視,洪承疇大人的教訓就在眼前,我可不希望鄭家軍出現這等的失誤。”

“諸位切記,剿滅流寇不是短時間之內的事情,去年可能還存在這樣的可能性,如今是絕無可能了,流寇每遭遇到一次打擊,就會從中吸取教訓,就會學到不少的東西,就能夠更加從容的抵禦朝廷大軍的圍剿,老回回、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可謂是身經百戰,若不是他們麾下流寇的戰鬥力太過於孱弱,早就不是目前的情形了。”

“基於這一點,諸位作戰的時候,要有充分的耐心,不急不躁,每一次具體的戰鬥,事先要有詳細的計劃,要落實到每一個細節,要考慮可能出現的任何意外,抓住戰機非常重要,可也不要倉促行事。”

“此次鄭家軍負責剿滅流寇事宜,我的考慮是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將流寇囂張的勢頭完全打壓下去,接下來纔有可能考慮到徹底剿滅的事宜。流寇的兵力總數超過二十萬人,而且其部署和要求也出現了諸多的變化,他們從無序逐漸發展爲有序,這就不是我們猛衝猛打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的。”

“諸位切記,剿滅流寇和民生是結合起來的,短短兩年時間,爲什麼流寇在屢次遭遇打擊之後,都能夠在最短時間之內擴充兵力,就是因爲北方各省遭遇到諸多的災情,百姓生活無着,流離失所,他們掙扎在死亡線上,加入到流寇隊伍之中,還能夠活命,這就爲老回回等人擴充兵力,提供了足夠的兵源。”

“我雖然是五省總督,但只能夠管轄剿滅流寇事宜,至於說各地的民生,都是諸位巡撫大人直接負責的,所以我會在剿滅流寇之餘,給各省巡撫寫信,懇請他們以民爲重,讓老百姓能夠安定下來,只有雙管齊下,一邊安撫百姓,一邊剿滅流寇,才能夠真正有作用。”

衆人離開中軍帳,前去準備,唯有楊廷樞和徐望華留下來了。

楊廷樞已經知道了徐望華的身份,所以說話也沒有多少的顧忌了。

“清揚,這民生事宜,哪裡是短時間之內能夠解決的,若是將剿滅流寇事宜和民生事宜揉合到一起,不知道朝廷是什麼態度啊。”

“淮鬥,你的意思我明白,怕是朝廷等不得如此漫長的時間,可我必須這樣做,流寇肆掠已經有九個年頭,爲什麼屢次的剿滅,都不能夠取得實際的效果,流寇往往能夠死灰復燃,我不相信朝廷沒有想到其中的原因,任何的事情,治標不治本,最終的結局就是死灰復燃,就算是老回回、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被剿滅了,還會出來下一批的流寇,朝廷既然要求我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那麼我就要提出來要求,若是朝中有大人認爲我不行,那麼他們儘管派出能夠更好更快剿滅流寇的大人前來。”

徐望華也對着楊廷樞抱拳開口了。

“楊大人,大人所言說到了根本,若是北方各省還是流民遍地,那麼流寇的肆掠就不能夠避免,就以陝西來說,幾年時間過去,流寇基本絕跡,百姓也暫時安寧了,流寇不敢進入到陝西,他們很清楚,進入陝西就要遭遇被剿滅的命運,若是山西、河南、湖廣和四川等地,能夠讓百姓安寧下來,那就無人願意支持流寇了。”

楊廷樞點點頭,這個道理他是明白了。

“清揚,徐先生,你們說的道理,我都是明白的,可惜朝中有些人不這麼看,他們急於求成,而且目前的局面有些特殊,鄭家軍負責剿滅流寇,在朝中還引發了不少的爭議,若是鄭家軍不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取得成績,怕是朝中有人又會跳出來嚷嚷了。”

鄭勳睿點點頭,他知道楊廷樞是好心提醒,但事實擺在眼前,他很清楚,想要徹底解決流寇的問題,必須要從根子上動手,一味的依靠戰爭和廝殺,效果絕對不好。()

第943章 萬國來朝(1)第414章 洪門的轉變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516章 慘敗(5)第135章 家底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919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5)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939章 海外奠基之戰(1)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753章 大氣的部署第450章 出征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218章 殊死抵抗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395章 警覺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253章 暫緩反擊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466章 口服心服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878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3)第468章 同心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12章 做主第427章 想不到第589章 痛心(2)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662章 朝廷的反應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157章 招募軍士第213章 盧象升第346章 知己知彼第794章 浙江總兵黃得功第665章 雲山霧罩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145章 不要聲張第533章 高陽之戰(6)第950章 做好狗急跳牆的準備第891章 皇上的野心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469章 本性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477章 勝利導致的變化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25章 柳隱第646章 微服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520章 精心的部署第290章 死者爲大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651章 露崢嶸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830章 王承恩的堅持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494章 摘牌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271章 慘敗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599章 順水推舟第527章 羣英會(2)第616章 入轂不自知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104章 其中關節第356章 穩妥第778章 閃電戰(8)第227章 惡少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391章 過分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765章 明智的選擇第169章 出乎預料第68章 小小的扇動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617章 賭贏了第617章 賭贏了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74章 孰可忍第517章 邊緣
第943章 萬國來朝(1)第414章 洪門的轉變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516章 慘敗(5)第135章 家底第172章 悶頭髮展第919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5)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939章 海外奠基之戰(1)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753章 大氣的部署第450章 出征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218章 殊死抵抗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395章 警覺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846章 暫時的穩定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253章 暫緩反擊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466章 口服心服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878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3)第468章 同心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12章 做主第427章 想不到第589章 痛心(2)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662章 朝廷的反應第455章 洛陽碼頭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157章 招募軍士第213章 盧象升第346章 知己知彼第794章 浙江總兵黃得功第665章 雲山霧罩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145章 不要聲張第533章 高陽之戰(6)第950章 做好狗急跳牆的準備第891章 皇上的野心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469章 本性第745章 兩極分化第477章 勝利導致的變化第976章 沙場點兵第25章 柳隱第646章 微服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520章 精心的部署第290章 死者爲大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651章 露崢嶸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830章 王承恩的堅持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494章 摘牌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271章 慘敗第45章 友誼和原則第599章 順水推舟第527章 羣英會(2)第616章 入轂不自知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104章 其中關節第356章 穩妥第778章 閃電戰(8)第227章 惡少第141章 恩師來信第391章 過分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765章 明智的選擇第169章 出乎預料第68章 小小的扇動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617章 賭贏了第617章 賭贏了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74章 孰可忍第517章 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