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張 被彈劾

限制考生年齡?孫光輝、薛良輔不由微微一怔,自隋唐以來,科舉便對考生的年齡不做任何限制,甭說六旬進士,六旬的童生亦不鮮見,父子同科,祖孫同場之事亦屢有所聞,老死於文場者也是數不勝數,若是限制考生年齡,豈非是斷了無數人的念想?

孫光輝當即便道:“這法子不妥,唐代有‘五老榜’,宋時亦特設‘老榜’刻意籠絡年老士人,歷來科舉之所以不限制年齡,乃朝廷籠絡士子之手段,豈不聞,‘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之句,一句道盡了朝廷之用意。”

微微沉吟,薛良輔纔開口道:“凡事不可一概而論,唐宋之所以設‘老榜’,乃是爲了鼓勵科舉,激勵士人,而我朝何以不設‘老榜’?概因我朝學風鼎盛,士子數量已數倍於唐宋,實無必要再另行激勵士子,倡導學風,若說籠絡,何種手段能及得上八股取士?

六旬登科,於朝廷實無多大益處,縣試、鄉試、會試若是加以年齡限制,至少有七成士子會從科舉中解脫出來,以縣試爲例,若限於三十,則有百萬以上士子免遭八股之害,朝廷若能採納,實是大明之福,不過。”

說到這裡,他略微一頓,看向胡萬里,道:“長青可曾想過,這百萬士子,朝廷將如何安撫、籠絡?如無妥善之法,這斷絕了晉身之路的百萬士子就是一大亂源。”

百萬士子!這年頭有如此多的讀書人?胡萬里亦是暗吃了一驚,這問題他還真未仔細考慮過,倉促之間拋出革新科舉制度,他實是想以此投嘉靖、張璁所好,聽的這一說,他亦是大感棘手,科舉千般不是,萬般無用,卻是給了天下所有讀書人一個希望,讓他們安分守己的老死在科舉的路上。

如何給斷絕了晉身之路的百萬士子一個希望?胡萬里眉頭不由微微一皺,或許將這些士子轉爲吏員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必須打開吏員遷升官員的通道,否則仍然不足以安撫他們,但此事顯然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做到的,嘉靖帝也未必有此魄力。

思忖良久,他才長嘆一聲,道:“百萬士子辜負光陰,皓首窮經困於八股之中,八股之害,實甚於焚書坑儒。”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如今士子出路僅只科舉一途,實是過於狹隘,朝廷亦缺乏引導,實則大明士子何事不可爲?除了吏員書辦,教書育人,著書立說之外,投身於農業、商業、手工業亦大有可爲,從事天文地理、自然科學研究亦是出路,至不濟還可投筆從戎。

然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好,一衆士子皆夢想着金榜題名,躋身仕途,非是萬般無奈,誰也不願意主動從事他途。”

說到這裡,他微微搖了搖頭,輕聲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限制考生年齡,實是操之過急,既如此,不妨提議學以致用,增加科考的科目,增加天文地理,農工經濟等頗爲實用之科目,二位以爲如何?”

聽他自嘆自解,孫光輝、薛良輔二人都暗自驚詫,他的想法雖然多不切合實際,但敢做如此想,已實屬難得,微微沉吟,孫光輝便緩緩說道:“科舉制度,自隋唐以來,歷經數百年不斷完善,本朝八股取士就公平而言,就勸學而言,已堪稱完善,長青兄此提議不失爲良策,然有動搖八股公平取士之嫌,怕是難以實施。”

胡萬里看了他一眼,道:“分段如何?縣試、鄉試重八股,會試重實用。”

“如此,會試豈非無公平可言?”孫光輝皺着眉頭問道。

胡萬里不以爲意的道:“會試集中在京師考覈,要做到公平並非難事。”

聽的這話,薛良輔不由一笑,道:“科舉制度革新,何其之難,這分段考覈,各有側重,實是令人耳目一新,此提議,足以令朝中諸公側目,長青方纔所言,竊以爲,皆可一併附上。”

胡萬里微微一笑,道:“如此,就勞先生妙筆生花,明日一早此信便須送出。”

這等於是逼迫他表態了,薛良輔不由有些猶豫,這個東翁太有主見,兩人怕是難以相處,正自猶豫,胡萬里已是含笑道:“尋個好幕賓難,尋個好東翁亦難,合則聚,不合則散,先生難道不願意一試?如是不合,學生饋贈三月禮金恭送回籍。”

這是激將,卻也說到薛良輔心裡去了,尋個好東翁確實不容易,試一試又何妨?他當下便起身一揖,道:“東翁如此盛情,實令晚生不勝感激。”

聽他改口,胡萬里不由微微一笑,起身還了一揖,道:“忙過今日,明日學生親至府上送聘書。”

南京乃南北二京之一,不僅有數量龐大的國子監監生,亦是江南士子,名家清流匯聚之地,秦淮名妓與名詩佳作是南京城永不衰竭的話題,亦是最受關注的話題,胡萬里夜遊秦淮,贈與秦淮名妓葛佘芳、張小蛾兩人的詩詞在曲中的刻意宣揚之下很快便一傳十,十傳百,在南京城傳揚開來。

兩首風格各異,卻皆堪稱傳世佳作的詩一經傳開便引起了轟動,所有士子皆紛紛打聽胡萬里的情況,南京城裡自然少不了胡萬里的同年,很快,胡萬里其人其事亦隨之傳揚開來,才子佳人,而且還是進士與名妓,甭說士子青樓,便是販夫走卒亦興趣十足,茶餘飯後皆在議論此事。

南京官場對此事亦是大感興趣,官員攜妓夜遊秦淮河,這在南京根本就不能算個事,秦淮風月聞名天下,秦淮夜景乃是南京一絕,往來官員,南京本地官員誰未攜妓遊過秦淮河?但如胡萬里這樣遊的名動金陵的,除了當年的武宗皇帝,怕是再找不出第二個了。

更何況胡萬里乃張璁這個與仇家遍佈朝野的大明首輔的得意門生,南京官場一衆閒的無聊的官員立刻便興奮起來,南京監察御史佘勉學、方日乾立刻就上書彈劾,罪名就一條——狎妓飲酒。

第147章開戰第44章 新授官職第114章 籠絡第1章 被點撥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308章 夜襲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282章 情敵第257章 出行第54章 南京(十)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256章 走親戚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第201章 初見嚴嵩第140章 二爺第248章 衝擊第452章 偷天換日(十三)第八章 試探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193章 風起第470章 雄辯第394章 爭權第1章 被點撥第199章 以退爲進第 401章 動手第296章 收人第46章 南京(二)第174章發軍餉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348章 金印第176章指婚第278章 雙嶼第93章 根本第212章 失控第388章 布袋陣第449章 偷天換日(十)第134章大凶之兆第473章 結盟第146章來襲第252章 揣摩第135章霸道第 168章考驗第80 章 月港設點第127章無聊嘉靖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424章 剃髮第264章 寒心第286章 萬順合第142章 火炮第399章 佳人來第206章 好色第142章 火炮第426章 飛剪第428章 部署第313章 佈局第349章 蠱惑第155章拉人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454章 偷天換日(十五)第222章 聯手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16章 風雲變幻第21章 冷落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255章 探問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418章 來客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169章投鼠忌器第5章 明朝銀錠第111章 比較第384章 出征第118章矛盾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35章 建言第143章火器大家第173章改制第361章 特區第222章 聯手第186章長幹寺第69章 逛街第49章 南京(五)第90章 一把火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418章 來客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340章 瘋了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269章 哺乳
第147章開戰第44章 新授官職第114章 籠絡第1章 被點撥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308章 夜襲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282章 情敵第257章 出行第54章 南京(十)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256章 走親戚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第201章 初見嚴嵩第140章 二爺第248章 衝擊第452章 偷天換日(十三)第八章 試探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193章 風起第470章 雄辯第394章 爭權第1章 被點撥第199章 以退爲進第 401章 動手第296章 收人第46章 南京(二)第174章發軍餉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348章 金印第176章指婚第278章 雙嶼第93章 根本第212章 失控第388章 布袋陣第449章 偷天換日(十)第134章大凶之兆第473章 結盟第146章來襲第252章 揣摩第135章霸道第 168章考驗第80 章 月港設點第127章無聊嘉靖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424章 剃髮第264章 寒心第286章 萬順合第142章 火炮第399章 佳人來第206章 好色第142章 火炮第426章 飛剪第428章 部署第313章 佈局第349章 蠱惑第155章拉人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454章 偷天換日(十五)第222章 聯手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16章 風雲變幻第21章 冷落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255章 探問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418章 來客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169章投鼠忌器第5章 明朝銀錠第111章 比較第384章 出征第118章矛盾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35章 建言第143章火器大家第173章改制第361章 特區第222章 聯手第186章長幹寺第69章 逛街第49章 南京(五)第90章 一把火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418章 來客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340章 瘋了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269章 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