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冷落

有道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僅僅是聽到新政,張璁便覺豁然開朗,他總覺的疏漏了什麼,原來竟然忽略了嘉靖對新政的重視!嘉靖帝以藩王即皇位,以旁支小宗入繼大統,這一特殊性決定了他必須大刀闊斧的清除積弊,整頓吏治,進行變革,以此來確立新君的地位,以此來鞏固皇權,維護統治。

楊一清四朝元老,兩度入閣,門生故吏遍天下,與朝中各方勢力有着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這注定了他只能進行保守的革新,革新舉措亦不可能過於激進,這顯然不合嘉靖的心意,要說能夠大刀闊斧清除積弊的,唯有他們這種根基薄弱的新貴!

張璁頓有一種撥雲見日的輕鬆和暢快,微笑着打量了胡萬里兩眼,他才含笑道:“後生可畏。”說着便輕聲吩咐道:“啓程。”

待的車隊離開,周志偉不無羨慕的道:“恩師待下極爲嚴苛,輕易不讚揚人,長青得此讚語,足可笑傲一衆同年。”

魏一恭卻是酸溜溜的道:“本想着還能搭訕兩句的,沒想道竟然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

“誰說沒有。”周志偉笑道:“咱倆不是見禮問好了嘛。”

“知足吧你。”胡萬里微微笑道:“雖然沒說上話,你的大名已經留在恩師心裡了,總算是從三百多人中脫穎而出了,不過,現如今咱們該的低調做人了。”

胡萬里、周志偉、魏一恭三人京城郊外爲張璁設宴送行的消息很快就在京城傳了開來,此舉招來的自然是京師一衆大小官員的白眼和嘲諷,一衆同年則略微複雜,有嘲諷的亦有輕視的,還有暗自敬服尊重的,不是沒人想去爲張璁送行,而是沒那個膽,沒人敢拿一生的仕途清名去冒險。

因爲此事,胡萬里、周志偉、魏一恭三人在戶部是頻遭白眼,與同年同鄉的應酬亦驟然少了許多,爲防拖累蔡克廉、李良、孫光輝、楊獻可,黃正色幾人,他們仨皆是深居簡出。

這種日子也沒長久,八月初二,一衆觀政進士便舉行了選拔考試,這也就意味着觀政期結束了,不用再去到衙點卯,可以安心在家等待成績,等候分配了。

對選拔考試的成績,胡萬里根本就沒抱指望,對他而言,這不過是檢驗他毛筆字的一大關口,好在他以前底子不錯,苦練近半年,筆跡他已模仿的**不離十,不是存心去逐字覈對,矇混過關是毫無問題的,何況他要有意寫是較爲潦草。

這日上午,胡萬里練完字,便開始逐個檢查一衆丫鬟小廝的功課,經過數月的啓蒙,這些個丫鬟小廝已能夠認識不少字,毛筆字也有了點模樣,對於每日功課完成的最佳者,他都給予陪他用餐的獎勵,這個獎勵雖然不花錢,卻深受一衆丫鬟小廝喜愛,人人都以此爲榮,對功課相當用心。

檢查完功課,胡萬里正想去院子裡活動一下,便聽的小廝李風烈在外稟報道:“少爺,同年周志偉大人前來拜訪。”

“請他進來。”胡萬里估摸着應該是考試成績出來了,吩咐完,他又喚道:“春兒,打盆水來淨手。”

“來了,少爺。”春兒端着銅盆,手裡搭着毛巾應聲而入,對於胡萬里的習慣,她們早已瞭如指掌,見門子李風烈前來,便趕緊的準備好了。

胡萬里在銅盆裡洗了手,取毛巾時,不經意的觸碰到了春兒微微有些隆起的胸脯,不由隨口問道:“春兒多大了?”

春兒微微有些羞澀的道:“少爺,奴婢虛歲十三了。”

那週歲不是才十二?胡萬里放下毛巾便轉身出了門,春兒瞟了他背影一眼,臉上已經有些微微發燙,聽竈上的藍鳳姐說,她們當丫鬟的,實際上都是少爺的人,少爺對她們完全可以予取予求,只是少爺雖然和藹,卻從未叫誰侍過寢,是嫌她們年紀小了?

剛出正房,便見周志偉進了院子,見其足下如風,胡萬里不由含笑道:“可是成績出來了?”

不及走近,周志偉便揚聲笑道:“正是,長青高中榜首。”

胡萬里微微一笑,道:“是倒數的榜首吧。”

“長青倒真是超然物外。”周志偉快步走上前來,“譁”的一下打開摺扇,不緊不慢的搖着摺扇,道:“咱仨人位居末尾,這什麼選拔考試,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

“意料中事,何必在意。”胡萬里不以爲然的道,他實未料到周志偉、魏一恭兩人亦是倒數之列,略微一頓,他才道:“蔡克廉、李良、孫光輝、楊獻可,黃正色幾人成績如何?”

“皆不理想。”周志偉微微搖了搖頭,道:“估摸着皆是外放。”

“外放亦並非壞事。”胡萬里輕笑道:“咱們年輕,多歷練一下亦大有益處。”說着,他便伸手禮讓道:“裡面請。”

兩人進屋落了座,待丫鬟奉說茶水退了下去,胡萬里纔有些奇怪的道:“怎麼不見道宗兄?”

周志偉端起茶盅吹了吹,才道:“我讓他去吏部打探一下,看咱們選授何處,授予何職?隨後應該就會到。”

“打探什麼,準沒好地兒。”胡萬里微微一笑道:“大不了一縣官,還能差到何處?”說着,他便吩咐道:“春兒,吩咐門上,有同年前來,直接請進來。”

“是,少爺。”春兒忙在外應道。

周志偉呷了口茶,才道:“外放未必就一定是縣官,說不定會是一八品的縣丞。”

進士出身只給個八品縣丞?胡萬里心裡不由暗自腹誹,口裡卻道:“八品縣丞更好,不用擔責任。”

“長青倒是真看的開。”周志偉說着輕嘆了一聲,道:“我倒也希望能授個八品,不用攬事,怕就怕是七品的正印官,選授的又是小、簡、僻、難,疲於應付,動輒得咎的下縣苦缺,熬不過這三年。”

聽的這話,胡萬里不由皺了皺眉頭,若是等不及張璁起復就丟官罷職,那可真就叫冤了,默然半晌,他才道:“恩師起復的可能很大,熬,必須的熬。”

話音剛落,便聽的春兒在外道:“少爺,有客人來了。”

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118章矛盾第408章 殘酷第429章 考績第182章 離任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390章 大捷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340章 瘋了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279章 杭州第275章 望遠鏡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 401章 動手第47章 南京(三)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189章不歡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107章 索賄第170章金星晝現第36章 三字真經第158章禮物第87章 恩威並施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193章 風起第414章 擔憂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54章 南京(十)第182章 離任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71章 盯梢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368章 上刺刀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153章 買賣第205章 籠絡第217章 彈劾第370章 淘金潮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412章 轟動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395章第383章 翻臉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47章 南京(三)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71章 盯梢第408章 殘酷第409章 強攻第441章 偷天換日(二)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52章 南京(八)第304章 管理的困惑第313章 佈局第157章緩兵之計第484章 鋪開第86章 發狠第432章 相遇第9章 女兒節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422章 捐款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318章 唱雙簧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128章家難當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175章紅夷大炮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395章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58章 談生意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59章 釜底抽薪第29章 親隨第413章 前景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104章上疏第 431章 聯盟第412章 轟動第95章 計劃第191章府尹之位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412章 轟動第159章誇耀第121章開海之爭第79章 船隊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145章 變化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177章安排第198章 張璁自救第109章 上官巡察
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118章矛盾第408章 殘酷第429章 考績第182章 離任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390章 大捷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340章 瘋了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279章 杭州第275章 望遠鏡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 401章 動手第47章 南京(三)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189章不歡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107章 索賄第170章金星晝現第36章 三字真經第158章禮物第87章 恩威並施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193章 風起第414章 擔憂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54章 南京(十)第182章 離任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71章 盯梢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368章 上刺刀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153章 買賣第205章 籠絡第217章 彈劾第370章 淘金潮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412章 轟動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395章第383章 翻臉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47章 南京(三)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71章 盯梢第408章 殘酷第409章 強攻第441章 偷天換日(二)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52章 南京(八)第304章 管理的困惑第313章 佈局第157章緩兵之計第484章 鋪開第86章 發狠第432章 相遇第9章 女兒節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422章 捐款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318章 唱雙簧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128章家難當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175章紅夷大炮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395章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58章 談生意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59章 釜底抽薪第29章 親隨第413章 前景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104章上疏第 431章 聯盟第412章 轟動第95章 計劃第191章府尹之位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412章 轟動第159章誇耀第121章開海之爭第79章 船隊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145章 變化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177章安排第198章 張璁自救第109章 上官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