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科舉革新

大難臨頭?吳亦有狐疑的看了三人一眼,不由有些莫名其妙,這好端端的何來大難?薛良輔又是如何得知的?他對胡萬里的瞭解,還是自個今早上才告知他的,他心裡不由一陣鬱悶,自個與他們的差距難道如此之大?

薛良輔之所以一見面便出語驚人,指出胡萬里大難臨頭,實是欲以此來獲得胡萬里的尊重和重視,此亦是幕賓慣用手段,對於胡萬里這個東翁,他是很滿意的,年輕的新科進士一般皆不熟悉地方政務,必須處處倚重幕賓,再則,吳家又承諾每月另行補貼白銀十兩,這個幕賓做的可就相當滋潤了。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聽的大難臨頭,胡萬里反應竟如此從容,而且直接就改口以先生相稱,由此可見其早已料到難從何來,這讓他頗有些鬱悶,也意識到這個東翁怕是不好相處,正所謂主強則客弱,東翁太聰明,對幕賓而言,絕非是好事,不僅累,而且不討好,當下他心裡就打起了退堂鼓。

見他沉吟不決,孫光輝微笑着道:“二位請,請屋內奉茶。”說着便伸手禮讓。

胡萬里卻對吳亦有說道:“此處不能再住,還勞煩夢然趕緊另尋一處地方,咱們隨後就來。”

這地方可是秦淮河最好的河房,如何不能再住?吳亦有狐疑的看了他一眼,也不多問,當下便道:“既是如此,小弟這就去安排。”說着便對三人微微一揖,轉身而出。

待其離開,三人方謙讓着進屋落座,待奉上香茶之後,薛良輔才含笑道:“長青兄少年老成,處事謹慎,既知禍從何來,想必早有應對之策。”

聽他仍以長青相稱,胡萬里也絲毫不以爲意,微微笑了笑,道:“先生這是誠心考較學生了,既是如此,學生就獻絀了。”略微一頓,他便接着道:“此事,學生琢磨着,唯有惡人先告狀,纔可從容化解。”

惡人先告狀?孫光輝聽的一愣,這法子新鮮,這狀如何告?他心裡猛的一亮,興奮的道:“長青可是欲先上書彈劾南京官員狎妓成風?”

胡萬里微微一笑,看向薛良輔,含笑道:“先生以爲如何?”

薛良輔呷了口茶,才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朝廷自有法度,兩位既非御史,又非巡按,如何上書彈劾南京官員狎妓成風?”

聽的這一問,孫光輝登時無語,思忖半晌,他才自嘲的道:“二位看來皆是胸有成竹,在下又何必費神?長青別打啞謎了,說說如何個惡人先告狀?”

胡萬里微微一笑,道:“華國兄思路是對的,但眼界太小,再則,咱們本就是飲酒狎妓,豈能不打自招?此事還須恩師幫忙,同時亦是幫恩師。”微微一頓,他才道:“既然要做惡人,就無須顧忌,上書恩師,倡議革除驛站弊端,倡議科舉制度革新。”

聽的這話,孫光輝、薛良輔都不由倒吸一口冷氣,驛站弊端乃是地方官員的根本利益所在,倡議革除驛站弊端,這無異於是得罪所有的官員,科舉制度革新亦是一篇絕大的文章,這摺子一上,必然天下轟動,如此,倒確實可以輕鬆化解南京言官的彈劾,不過,卻也得罪了遍天下的官員,似乎有些得不償失。

薛良輔畢竟是幕賓出身,很快就反應過來,驛站之種種弊端,可謂是有目共睹,從京師勳貴戚晼,達官顯貴,文武大臣,到地方封疆大吏乃至微末小吏,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卻從無人言及此事,誰個不知此事牽一髮而動全身?

胡萬里倡議革除驛站弊端,很可能不會涉及到根本的東西,或者是隻言及弊端,卻不建言,甚至更可能是光打雷,不下雨,只打乾雷,再則,他的恩師張璁乃當朝首輔,又豈會刻意將他的得意門生置於風口浪尖?

如果倡議革除驛站弊端是光打雷,不下雨,那倡議科舉制度革新又是爲何?這豈非是多此一舉?略一沉吟,他便明白過來,這是胡萬里送給張璁的禮物,以此來換取張璁對他的援手。

早在嘉靖六年,嘉靖帝與張璁、桂萼就進行科場文風整頓,完善鄉試的制度體系,並且明確下旨將以科舉、薦舉、歲貢三途選拔人才,雖未觸及科舉制度,卻也足以表明嘉靖對現有科舉制度的不滿。

胡萬里此時倡議科舉制度革新,無疑是投嘉靖所好,投張璁所好,若是舉措得力,必然會大受嘉靖、張璁青睞。

想到這裡,薛良輔對胡萬里不由刮目相看,僅從此事就可看出,這胡萬里不僅慮事周全,而且眼界開闊,善於顧全大局,處理事情進退自如,輕重得當,如此年紀,就能有如此手段,實令人驚詫,也難怪張璁賞識他,此子日後的前程怕是不可限量。

孫光輝此時卻是開口道:“長青,倡議革除驛站弊端,倡議科舉制度革新,皆非同小可,咱們不過是秦淮狎妓夜遊,會否小題大做了些?”

“不然。”薛良輔沉聲道:“仕途艱險,人心險惡,朝堂之爭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稍有疏忽,便萬劫不復,長青乃首輔張閣老格外賞識青睞之門生,京郊送行,半途改授任職,皆是衆所周知之事。

如今楊閣老致仕不遠,人心不穩,張閣老首輔之位並不穩固,此時,不論如何小心亦不爲過,況且,長青此舉,不僅意在防範未然,也有鞏固在張閣老心中地位的用意,實是一舉兩得。”

聽的這話,孫光輝不由瞥了他一眼,暗忖這兩人倒是一對,胡萬里亦是極爲讚賞的看了他一眼,此人實是難得的幕賓人選,定要攏入袖中,對於此人的德行方面,他根本就不擔心,吳亦有有求於他,豈敢胡亂舉薦?

薛良輔呷了口茶,才含笑道:“科舉制度革新舉措,長青有何建議,在下實是頗爲好奇。”

“正要請先生指正。”胡萬里微微一笑,道:“同年之中,不乏有六旬老者,即便入仕,亦難有多大作爲,實是空佔名額,縣試、鄉試、會試若是皆限制考生年齡,不知是否可行?”

第112章 齋醮第164章月港內訌第199章 以退爲進第27章 中山狼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5章 明朝銀錠第52章 南京(八)第183章再提開海第391章 擴兵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77章 邸報第319章 大變在即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65章 明朝火器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483章 登基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195章 籌錢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439章 封侯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252章 揣摩第279章 杭州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16章 風雲變幻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391章 擴兵第383章 翻臉第397章 過河拆橋第424章 剃髮第236章 被逼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354章 身份敗露第195章 籌錢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39章 胡謅第36章 三字真經第361章 特區第83章 挑釁第237章 沒白來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110章 離衙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4章 宴請第349章 蠱惑第387章 要俘虜第62章 嘉靖反應第448章 偷天換日(九)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441章 偷天換日(二)第59章 釜底抽薪第226章 化解第193章 風起第128章家難當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410章 城破第222章 聯手第376章 嫁衣?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313章 佈局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417章 文鬥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11章 踏青賞美第83章 挑釁第483章 登基第185章天降祥瑞第53章 南京(九)第367章 遷大本營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412章 轟動第246章 機會第33章 驛傳之弊第14章 惹麻煩了第144章引狼入室第112章 齋醮第 17章 豪賭第387章 要俘虜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158章禮物第406章 堅守第118章矛盾第414章 擔憂第318章 唱雙簧第26章 明朝海禁第153章 買賣第84章 弱點第256章 走親戚第246章 機會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191章府尹之位
第112章 齋醮第164章月港內訌第199章 以退爲進第27章 中山狼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5章 明朝銀錠第52章 南京(八)第183章再提開海第391章 擴兵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77章 邸報第319章 大變在即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65章 明朝火器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483章 登基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195章 籌錢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439章 封侯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252章 揣摩第279章 杭州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16章 風雲變幻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391章 擴兵第383章 翻臉第397章 過河拆橋第424章 剃髮第236章 被逼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354章 身份敗露第195章 籌錢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39章 胡謅第36章 三字真經第361章 特區第83章 挑釁第237章 沒白來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110章 離衙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4章 宴請第349章 蠱惑第387章 要俘虜第62章 嘉靖反應第448章 偷天換日(九)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441章 偷天換日(二)第59章 釜底抽薪第226章 化解第193章 風起第128章家難當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410章 城破第222章 聯手第376章 嫁衣?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313章 佈局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417章 文鬥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11章 踏青賞美第83章 挑釁第483章 登基第185章天降祥瑞第53章 南京(九)第367章 遷大本營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412章 轟動第246章 機會第33章 驛傳之弊第14章 惹麻煩了第144章引狼入室第112章 齋醮第 17章 豪賭第387章 要俘虜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158章禮物第406章 堅守第118章矛盾第414章 擔憂第318章 唱雙簧第26章 明朝海禁第153章 買賣第84章 弱點第256章 走親戚第246章 機會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191章府尹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