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嚴嵩意

嘉靖元年,嚴嵩擔任南京國子監侍讀,嘉靖四年又擢升爲南京國子監祭酒,在這期間,他與同在南京的張璁、桂萼皆有往來,尤其與桂萼往來頻繁,二人皆是江西籍,是鄉黨,平日裡詩書往還,多所頌揚,不僅如此,其子嚴世藩與桂萼之子還同延請一師,關係可謂是相當親密。

那時,他的官秩要遠高於張璁、桂萼,完全有機會融入禮儀派,但當時他卻看不清形勢,再則也是自持身份,沒有摻和到大禮儀一案,待的張璁、桂萼平步青雲,先後入閣,他連腸子都快悔青了。

這些年,桂萼對他頗爲照拂,他的仕途亦是一帆風順,不過,鑑於朝中對禮儀派攻訐的兇猛,且張璁、桂萼二人因爭權而不和,他一直與禮儀派是若即若離,可即便如此,也經常遭受言官攻訐,嘉靖八年,工科給事中陸粲攻訐張璁、桂萼之時,就連他一塊掃了進去。

如今,桂萼病故,張璁致仕,他也被打發來南京養老,這叫他如何甘心?苦苦琢磨之下,他便發現,胡萬里或許是個機會,這小子有能耐,點子多,能夠時時引起嘉靖的注意,再則,以這小子與張璁的關係,算是不折不扣的禮儀派,張璁復出就無須說了,即便張璁不能復出,李時、方獻夫、汪鋐亦會將其納入一黨,多加照拂。

因此,在張璁致仕的這段時期,折節下交胡萬里,對他而言。實是利大於弊,難得的是這小子在詩文方面小有名氣。完全可以詩書往還。

且說二人進了西院的花廳,謙讓幾次才分主賓落座,一落座,嚴嵩便含笑道:“在京師便聽聞長青赴福建上任之時,夜遊秦淮,連吟兩首堪稱傳世之佳作,老夫此番來南京就任,尚能在秦淮河上聽的歌女傳唱。一晃三載,長青可另有佳作?”

說什麼都好,就是別談詩詞,胡萬里夾袋裡如今可沒有上好的詩詞,見對方一開口便是詩詞,他便微笑着道:“實不敢當勉庵公謬讚。”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爲官以來。整日案牘勞形,忙於打板子,撥算盤,忙着迎來送往,哪裡還有閒暇吟詩做詞,讓勉庵公見笑了。”

見他落落大方。毫不拘謹,嚴嵩不由暗讚了一聲,當下便笑道:“長青這倒是實話,官身不自由,州縣官員做爲親民官。諸事繁雜,實是無暇吟弄風月。”略微頓了頓。他才接着道:“秋高氣爽,正是郊遊佳季,九月正宜觀賞棲霞丹楓,長青可有興趣一道赴棲霞山參與文會?”

文會?胡萬里一聽便覺頭大,金陵文風鼎盛,文人士子多好文會,來南京不過數月,他已是接到好幾次邀請,他都是以公務繁忙婉言謝絕,不想嚴嵩竟然會親自登門相邀,難道這個大奸臣不僅字寫的好,在詩詞一道亦頗不凡?轉念,他便想到此人乃是有名的青詞宰相,想來詩詞定然不差。

不過,他如今哪有閒情去參加什麼文會,再說,即便有閒情,他也沒興趣,有那閒功夫,還不如攜美出遊,稍一沉吟,他便道:“勉庵公盛情相邀,實是卻之不恭,然笑子如今公務纏身,實是難以得閒,還望勉庵公見諒。”

竟然直接就拒絕了?嚴嵩不由一愣,他不僅是二品大員,官階高出胡萬里一截,而且素有詩名,早在翰林院做庶吉士時,便得首輔李東陽的盛讚,文章堪稱翰林之冠,以如此身份折節相邀,對方竟然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讓他情何以堪?

見嚴嵩尷尬,胡萬里微微一笑,道:“晚生已上疏請辭,這段時間忙於公務交接,未盡事宜亦須妥善安排,着實無暇。”

上疏請辭?嚴嵩狐疑的看了他一眼,立時便反應過來,不由暗讚了一聲,這小子大有他當年的風範,不過,這小子既管着彩票的發行,又兼着農學院的祭酒,嘉靖卻未必會允准他辭官。

略一沉吟,他便道:“長青是何時上的摺子?”

聽的他如此問,胡萬里不由瞥了他一眼,這傢伙竟是個自來熟,這種事也開口就問,跟你很熟嗎?不過,上摺子請辭的事瞞不住,也沒必要瞞,而且他也想聽聽嚴嵩的看法,這人應該是善於揣摩嘉靖的心思的,當即他便道:“已有二十日。”

聽的有二十日之久,嚴嵩微微一笑,端起茶盅輕輕颳了刮,淺啜了幾口,這才放下茶盅,含笑道:“長青聖眷深隆,無須忙於交接事宜。”

見他說的如此肯定,胡萬里不由微覺詫異,當下便殷勤的爲他續了茶,這才含笑道:“還請勉庵公不吝指教。”

“長青是當局者迷。”嚴嵩輕笑道:“如今國庫空虛,卻又正值多事之秋,西北邊患不絕,北方各省災荒連連,朝廷第一要務便是籌措銀子,長青的彩票獲利不菲,南京才初見成效,蘇杭揚州尚未發行,長青交給誰接手,皇上亦不會放心,此其一。

其二,張閣老入閣爲相數年,功在社稷,然則卻罪人無數,彗星三現,攻訐如潮,便可見一斑,但長青可曾想過,何以張閣老致仕之後,無人落井下石?無人再緊跟着攻訐?長青乃張閣老高足,若是皇上允准長青致仕,又將會引發什麼情形?”

聽的這一問,胡萬里登時默然,正所謂乘你病,要你命,政治鬥爭是沒那麼多仁慈可言,落井下石更是家常便飯,爲何張璁致仕之後,無人再接再厲,一舉置張璁於死地?難道沒人擔憂張璁再復出?

答案只有一個,嘉靖不允許!嘉靖處理幾個上疏彈劾的言官便是警告百官!若是嘉靖允准他這個張璁的得意門生辭官,有可能會給百官造成錯覺,要清理張璁的餘黨了,那必然會引發張璁的仇敵肆意的攻訐,也必然會波及到禮儀派。

想到這裡,胡萬里不由暗讚了一聲,這嚴嵩果然是有幾把刷子,如此說來,他還得在南京呆着?默然半晌,他才微微一揖,含笑道:“晚生謹謝勉庵公點撥。”

“長青這就見外了,如此小事,不足掛齒,何須言謝。”嚴嵩說着便是一笑,接着道:“既是無須忙於公事,棲霞山文會,長青可不能再推辭。”

見他又將話題繞了回來,胡萬里亦是不覺莞爾,這傢伙還真是有些難纏,一時間他也找不出象樣的藉口,當下便笑道:“既無公務牽絆,又有勉庵公盛情相邀,晚生何敢再辭?”

見他應允下來,嚴嵩不由輕笑道:“如此甚好,日子就定在九月十五,屆時,老夫遣車來迎。”

送走嚴嵩,胡萬里不由一頭霧水,對於嚴嵩,他印象不深,僅僅只知道是三大奸臣之一,在嘉靖朝執掌首輔近二十年,有個極爲聰明的兒子——嚴世藩,也不知他是如何獲得嘉靖的賞識,是何時登上首輔之位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嘉靖對他並不是十分在意,否則也不會將他打發到南京來養老。

他今日屈尊登門,刻意交好自己是出於什麼目的?胡萬里一邊往東小院踱着,一邊思忖着,招攬自己?這可能不大,以嚴嵩今時的身份地位,他還沒這個資格,這點自知之明,以嚴嵩之才智,還是應該有的,張璁雖然致仕了,但影響仍在,況且自己又頗受嘉靖賞識,眼下,不會有人不自量力的來招攬自己。

不存在招攬,嚴嵩如此折節下交是爲那般?以文會友?那更是扯淡,以嚴嵩如今的身份地位,已經不再需要養名望,而他自己也不需要養什麼名望,簡在帝心,已是足夠,況且,以詩詞養名望,於他而言,那是緣木求魚。

難道是嚴嵩預見到張璁還會再次復出,因此而提前結交自己,通過自己搭上張璁,搭上禮儀新貴?有這個可能,而且也唯有這個理由才能解釋嚴嵩折節下交的目的,否則他圖什麼?

想到這裡,他心裡不由暗笑,這傢伙怕是不知道自己對他有如此大的成見,想通過自己來牽線搭橋?門都沒有,有機會倒是要時不時的給他上點眼藥,而且要嚴加防範他獲得嘉靖的賞識。

一路想着,已是進了東小院,見薛良輔迎上來,他微微點了點頭,便道:“先生可知曉嚴嵩此人?”

薛良輔已經知道嚴嵩來訪,聽的這話並不覺詫異,微微一頓,便道:“晚生對此人所知有限,此人早幾年曾在南京國子監擔任過侍讀和國子監祭酒,在南京頗有聲望,據聞此人文采出衆,而且寫的一手好字,頗受李東陽、王陽明的賞識,僅此而已。”

王陽明?那個心學大家,全能大儒?嚴嵩能得他的賞識,那還真是不簡單,微微點了點頭,胡萬里才沉聲道:“先生詳細打探一下此人的情況,越詳細越好,包括他的升遷情況,還有其子女的情況。”

雖然不明白鬍萬里爲何對一個在南京養老賦閒的二品大員如此重視,薛良輔還是恭謹的道:“東翁放心,嚴嵩在南京任過職,打探他的情況不是難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第240章 規矩第228章 賑濟第330章 招安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153章 買賣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344章 火燒大阪灣(四)第138章各方反應第57張 被彈劾第102章 臺東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118章矛盾第133章 引子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307章 方案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83章 挑釁第27章 中山狼第484章 鋪開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186章長幹寺第382章 依仗第159章誇耀第423章 暗度陳倉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218章 踢皮球第66章 琉球第363章 有喜第391章 擴兵第202章 嚴嵩意第270章 天后宮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210章 借勢第192章另有意第91章 雙管齊下第240章 規矩第41章 徐州第319章 大變在即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212章 失控第115章 衝突第397章 過河拆橋第26章 明朝海禁第178章時局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272章 逛集 市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33章 驛傳之弊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373章 生意經第408章 殘酷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304章 管理的困惑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40章 首輔張璁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192章另有意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43章 白送第114章 籠絡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307章 方案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30章 靠身文書第143章火器大家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5章 明朝銀錠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285章 掛冠而去第485章 無奈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423章 暗度陳倉第182章 離任第326章 威懾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184章再回金陵第477章 求盟第386章 丘八第448章 偷天換日(九)第206章 好色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88章 各有盤算第146章來襲第393章 致仕第270章 天后宮第80 章 月港設點第51章 南京(七)第116章 狂知縣第481章 禪位第217章 彈劾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254章 物色第191章府尹之位
第240章 規矩第228章 賑濟第330章 招安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153章 買賣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344章 火燒大阪灣(四)第138章各方反應第57張 被彈劾第102章 臺東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118章矛盾第133章 引子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307章 方案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83章 挑釁第27章 中山狼第484章 鋪開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186章長幹寺第382章 依仗第159章誇耀第423章 暗度陳倉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218章 踢皮球第66章 琉球第363章 有喜第391章 擴兵第202章 嚴嵩意第270章 天后宮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210章 借勢第192章另有意第91章 雙管齊下第240章 規矩第41章 徐州第319章 大變在即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212章 失控第115章 衝突第397章 過河拆橋第26章 明朝海禁第178章時局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272章 逛集 市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33章 驛傳之弊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373章 生意經第408章 殘酷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304章 管理的困惑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40章 首輔張璁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192章另有意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43章 白送第114章 籠絡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307章 方案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30章 靠身文書第143章火器大家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5章 明朝銀錠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285章 掛冠而去第485章 無奈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423章 暗度陳倉第182章 離任第326章 威懾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184章再回金陵第477章 求盟第386章 丘八第448章 偷天換日(九)第206章 好色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88章 各有盤算第146章來襲第393章 致仕第270章 天后宮第80 章 月港設點第51章 南京(七)第116章 狂知縣第481章 禪位第217章 彈劾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254章 物色第191章府尹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