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

bookmark

哪怕是在以嚴法著稱的曹魏,夷三族也是極爲嚴重的處罰。

一般只有大奸大惡之輩,或者謀反的罪行纔會用到這刑罰。

而在姜維的心中,他的恩主楊阜至於會受到這種刑罰嗎?

在聽到這件事的第一反應,姜維是勃然大怒。

但姜維的心中很快就起了疑心。

糜暘看出了姜維的疑心,他很坦然的將手中的情報讓丁封交到姜維手中。

姜維立刻取過情報看了起來。

原來在不久前,逃出生天的楊阜剛剛回到陳倉,但還未等他喘口氣,一道來自朝廷的命令就將他打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之中。

那道命令乃是由剛剛執政的齊王曹叡親自發出的。

命令的內容也很簡單,那便是朝廷懷疑楊阜乃是糜暘的奸細,因此將楊阜索拿下獄調查。

可儘管命令中曹叡說的是待查,但就在楊阜被下獄不久之後,新任涼州刺史衛臻便派兵捉拿了楊阜的族人。

隨後涼州刺史衛臻,雍州刺史夏侯楙,這兩位封疆大吏就齊齊在關中的大街小巷張貼布告。

佈告中正式確認了楊阜的“罪行”。

而爲了懲罰這天怒人怨的罪行,曹魏方面決定採取對楊阜腰斬,且夷三族的嚴酷刑罰。

這件事目前在關中,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糜暘見姜維在看手中情報的時候,臉上流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他便說道:

“此事逆魏早已佈告四方,伯約若不信,孤可讓你派一二心腹回關中一探就知。”

糜暘的聲音充滿淡然,因爲這件事本來就是真的,他並沒有欺騙姜維。

見糜暘一副這麼坦然的模樣,姜維臉上的震驚之色,更加濃郁。

糜暘都這麼說了,自然是不會騙他的。

而就是在確認這件事的真實性後,姜維纔會更加接受不了。

姜維不是不知道,梁州一戰魏軍大敗後,楊阜已經成爲大軍怨氣的聚集點。

可姜維一開始還以爲,以楊阜的家世人脈,以楊阜的聲望地位,他最多就是被魏廷處以罷官的懲罰。

但讓姜維萬萬沒想到的是,魏廷的懲罰竟然如此之重!

而且從情報中可知,魏廷將楊阜下獄後,沒多久就發出了治罪的佈告。

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縱算楊阜真的有嫌疑,又豈會這麼快找到證據?

快到讓楊阜背後的力量,沒有一點反應過來的機會。

單單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所謂的“楊阜爲糜暘奸細”的罪行完全是憑空捏造。

這件事或許在一開始,就被一種強大到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推動着。

而這種力量,曹魏之中目前亦只有一人可以擁有——齊王曹叡!

可是聽聞齊王曹叡今年尚未及冠,他又如何做到如此果決的?

他這麼做又是爲了什麼呢?

一時間,心神大亂的姜維近乎有些站立不穩。

“楊公向來公正不阿,又豈會做這種事?

他一定是受到奸人的陷害,齊王,齊王爲何如此不察!”

姜維的話語中充滿着悲痛。

姜維對楊阜是有很深感情的。

畢竟在過往的時日中,楊阜對姜維的愛護,提拔,那幾乎可以用不遺餘力來形容。

當世的楊阜,無愧姜維故主一稱。

而對於姜維這樣極爲看重恩義的人來說,故主被陷害,又豈會不感到痛心疾首呢?

可姜維終究是姜維。

他並未如常人一般,只是一味的痛心疾首,在心中的悲痛不斷累積後,一種新的情緒出現在姜維的心中。

姜維跪地手中緊緊捏着手中的情報,他手上的青筋不斷暴起:“這世上難道就沒有公道嗎?”

姜維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中充滿了悲憤。

他在爲楊阜鳴不平。

梁州之戰的主帥是曹真,另外兩路魏軍的主將分別是郭淮與曹洪,楊阜在這場梁州之戰中,從始至終都未有指揮權。

所以爲何魏廷會將戰敗的責任,推在楊阜身上?

相比於楊阜受到如此嚴重的刑罰,剛剛逃回關中的曹真與曹洪,卻僅僅是受到降職罰俸的處罰,這不覺得很可笑嗎?

姜維也許是在自問,但糜暘卻被姜維的這句自問吸引了注意。

“這世上自然是有公道的,常言道:公道自在人在。

只是伯約,世事複雜污穢,有時公道也僅僅只會存在人心之中。”

“梁州一戰你軍慘敗,關中精銳折損十之八九,幾與當年的赤壁之戰等同。

如此慘重的大敗勢必引起國內人心惶惶,要想保住國祚,則先要穩定住人心。

而自古以來,要想在大敗之後穩定人心,又有比當衆處斬導致戰敗的元兇,更爲直接的辦法嗎?

曹真、曹洪皆是宗親,在這種情況下,地位不低且當初又首勸曹真南征的楊阜,自然就是最好的人選。

楊阜的聲名,比之當年的崔公、荀公如何?

這二人當年,可謂天下名士翹楚,但下場如何你也知曉。

爲曹家之利害,死在曹家手上的忠良名士不知凡幾,曹叡又豈會在意再多楊阜一人。

至於爲何要將楊阜的罪名定爲私通外敵,這更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唯有這個罪名,才能讓關中百姓對我的畏懼降到最低。

因爲關中百姓會以爲大魏此番大敗,乃是出了內奸的緣故,漢軍並非不可敵也。

以一人一族之生死,換取關中軍心民心的暫時穩固,這便是曹叡的想法。”

糜暘近幾年雖主要都是以名將的形象示人,但由於他從小被劉備帶在身邊教導,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對於權術之事,糜暘也是擅長的。

要不是有呂蒙白衣渡江的事發生,本來劉備對糜暘的規劃,便是走的文臣的路子。

所以許多事,姜維可能會看不明白,但對糜暘來說,卻洞若觀火。

殺一人一族平息怒火,不就是曹操的慣用手段嗎?

糜暘宛若一理智的旁觀者一般,將曹叡的想法一點點剖析給姜維聽。

而姜維在聽完糜暘的解釋後,他臉上的悲憤之色卻絲毫沒有退散的意思。

姜維是很聰慧的人,在糜暘如此清晰的解釋後,他又怎麼會不明白呢?

但是明白是一回事,理解又是另一回事。

他明白,但他依舊不服。

姜維仰頭看向糜暘,他知道糜暘今日會特地拿出這個情報給他看,爲的目的還是要招降他。

糜暘從始至終都未隱瞞過這點意圖。

當與糜暘的眼光對視過後,姜維雙眼佈滿血絲的緊緊盯着糜暘:

“大將軍說的不錯,維是個不孝的人,竟忘記先父乃是赤膽忠心的漢臣。

不知大將軍可否再給維一次機會!”

說完最後一句話後,姜維重重地對着身前的糜暘一拜。

見到姜維如此,糜暘的臉上露出了笑意。

歷史上的姜維是怎麼投降季漢的呢?

不是受到大義感召。

那一年諸葛亮軍出祁山,當時姜維與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

馬遵得知季漢大軍到來,懷疑姜維等人異心,於是獨自扔下姜維等人,連夜隨郭淮逃往上邽。

姜維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時城門已閉,於是率領所部前往冀縣,而冀縣也不放姜維入城。

見家鄉都不信任自己,最後不得已之下,姜維只能投降諸葛亮。

故而歷史上姜維投降諸葛亮,乃是有着兩個重大的原因,一個是被上司懷疑,另一個是退路被阻斷了。

這兩個原因缺一不可,才最終促成了姜維投漢的舉動。

而當下的情勢,雖然與歷史上有些不同,看起來姜維好似只是受到上司懷疑,他的退路還在,但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

因爲在當世中,楊阜就是姜維在曹魏政治生涯中的保障,是姜維遇到危難時,能夠幫助他度過難關的後路。

但現在,姜維的退路,卻已經被曹叡親手斬斷。

故主與門生之間是禍福相依的,楊阜遭此大難,與楊阜既有親戚又有門生關係的姜維,回到曹魏後難道會得到好的下場嗎?

可別忘了,姜維原本就是受郭淮懷疑的。

而在楊阜被定性爲“奸逆”後,這種懷疑很可能就會轉變爲實際的罪行。

簡單的利害關係,以姜維的智慧不可能想不清楚。

而在想清楚之後,歷史上姜維怎麼做,今世他自然就會怎麼做。

一切都是這麼水到渠成。

不過與歷史上不同的是,今世由於對楊阜的情感,姜維內心中對曹魏的恨,可會比歷史上多多了!

見姜維終於願意投降自己,糜暘連忙俯身扶起姜維。

一年耕耘,終結碩果,糜暘這時心中的喜悅不足爲外人道也。

在扶起姜維之後,糜暘笑着讓姜維先下去好生歇息。

待姜維離開大堂之後,糜暘返回到坐席上,將懷中從長安送來的一封密信給取出燒燬。

這封密信乃是從長安的司聞曹密探華安手中送來的。

信中稟報的正是之前,糜暘讓隱藏在長安的諸位司聞曹密探辦的事。

信中所言,糜暘佈置的任務,都很完美的完成了。

間諜存在的最大效用從來不是無風起浪,而是推波助瀾。

只是看着盆中的密信在火中漸漸化作菸灰消散,糜暘的心神卻不自覺地飄到了一個人的身上:

齊王曹叡。

他在後世還有個響亮的稱號——魏明帝。

“思慮果遠曰明;獨見先識曰明;”

身爲穿越者的糜暘知道,曹叡並未愧對這個諡號。

而曹叡纔是歷史上那個隱藏在司馬懿身後,與諸葛亮進行戰略層面的對戰,並且硬生生將諸葛亮耗死的人。

所謂司馬大將軍,不過是曹叡的提線木偶而已。

想到這,糜暘不禁心中思量:

看下來,接下來我的對手是你咯。

這是昨天第二章。

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17章 駐守公安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七百七十章 蔣濟良謀 當斬則斬第2章 當爲班超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請假一日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2章 當爲班超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
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17章 駐守公安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七百七十章 蔣濟良謀 當斬則斬第2章 當爲班超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請假一日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2章 當爲班超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