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三權分立

bookmark

梅之煥聽說李自成要在隴右立省,頓時壯心不已,這個李自成,難道他的天命都督府真的能取代大明?自己跟着他,是不是走對了?依照他對蘭州的管理,如果真能據有天下,也許……也許真是一位明君!

他思索片刻,要想在隴右立省,還有許多問題,他挑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大都督,屬下斗膽……天明軍守住隴右,究竟有幾成把握?若是朝廷大軍進入隴右……”

說到底,還是被朝廷龐大的體量嚇着了,李自成只得下了一味猛藥,“天命軍佔據隴右之後,三邊總督洪承疇,派出曹詔攻打固關,結果曹詔部的兩千步兵被全殲,騎兵被殲滅了兩個半百戶。 ”

“曹詔?全殲?”梅之煥大驚,曹詔曾在遼東與韃子作戰,經驗豐富,自從來到陝西,打得各路盜賊一蹶不振,被迫逃竄至山西,這樣的事情,他亦是有所耳聞,沒想到卻是栽倒在天命軍的手……他再次將目光投向李自成,顫聲道:“大都督,那天命軍傷亡如何?”

李自成笑道:“梅老先生見過天命軍——奧,當時叫西寧軍,在甘州的戰鬥吧?和甘州差不多,天明軍的傷亡,兩隻手能數得出來!”

“啊……”梅之煥驚得張開大口,僵在那裡,半日說不出話,“大都督,既然如此,屬下認爲,隴右可以立省!”

李自成哈哈一笑,“那我們談談立省的事,梅老先生爲官多年,經驗豐富,所以我想先聽聽你的意見。”

梅之煥眯起雙目,顯然是在沉思,良久方道:“大都督,隴右都是熟地,與甘肅差別很大,若是立省,屬下建議,需要單獨立省!”

李自成原本是要立甘肅省的,在後世的歷史,甘肅與隴右,是同屬“甘肅省”,地緣關係他不知道,但“存在是合理”,也許是地緣,也許是民族。

但梅之煥的意見,也有道理,將甘肅剝離璃出去,便於集力量發展隴右,遂道:“甘肅作爲軍鎮,只是暫時的,不能永遠征收‘十稅二’超重賦稅,待隴右的糧食生產穩定了,甘肅還是要恢復民政的,那時甘肅與隴右,還是要歸於同一個省份!”

重來只有不斷增加稅賦的,沒見着統治者主動要減稅!梅之煥點點頭,他已經從內心裡真正融入天命軍了,“大都督,這個省份,叫什麼?”

反正這是一個過渡的省份,最多兩三年,會與甘肅合爲一體,名字不重要了,李自成攤開行軍地圖,用手向圖一指,“叫隴右省吧,與甘肅鎮以分水嶺爲界,至於首府,在蘭州吧!”

“蘭州?”梅之煥向圖一看,頓時搖着頭,“大都督,蘭州原本並非府城,而且,在隴右省諸府,又過於偏北,不利於策應全省!”

李自成指着面的甘肅鎮,道:“梅老先生請看,如果加甘肅鎮,蘭州是否過於偏僻?”

對於蘭州的首府地位,他早考慮成熟了,原因有三:一是後世的時候,蘭州是甘肅省的省會所在地。

二是在黃河、湟水、大通河三川合流的地帶,原本應該是一片開闊地帶,但因爲山勢的阻隔,三川府的地形嚴重受限,倒是東面的蘭州,地勢廣闊,有發展成爲大城的潛力。

三是現在天命軍的屬地,蘭州處於心位置,東南,指向清水縣,連通固關;西北,便是甘肅鎮;西面,越過黃河便是西寧,而它的南方,是現在的臨洮府。

“原來如此,倒是屬下疏忽了,”梅之煥搖着頭,訕訕一笑,目光一直盯在地圖,“大都督,那隴右府縣的設計……”

此時二人已經吃過晚飯,何小米收拾了碗箸,將面前的方桌完全空出來,正好完全展開了行軍地圖,李自成將手一指,道:“蘭州爲隴右省首府,除此之外,現在的鞏昌府基本不變,只是將南部的階州、縣歸入岷州,合併爲隴南府,撤銷臨洮府,降格爲縣,將臨洮府西部的歸入洮州,合併爲洮州府。”

“四府?”梅之煥用手在地圖點點畫畫,似乎是要給各府分界。

“對,暫時只有四府,實在小了些,將來納入甘肅,差不多了!”

“不小不小,”梅之煥連聲道:“能將這四府整治爲熟地,天命軍的糧食,有保障了!”

李自成點頭稱是,他擴張至隴右,主要是爲了糧食,“可是,還有一個問題,是民政的設置,梅老先生可有什麼建議?”

“難道大都督不打算參照朝廷的設置?”話一出口,梅之煥後悔了,以大都督的性格,怎麼可能照搬朝廷的做法?

“參照是可以,但不能照搬,”李自成果然有自己的想法,“朝廷的行省,既有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主管一省之民政、刑獄、軍政,又有巡撫、總督或者總兵,主官不少,然一旦有事,都會推諉,反而無人承擔責任。”

“大都督的意思是……”

“一省之內,民政長官爲一省之最高長官,簡稱‘省長’,相當於左右布政使合二爲一,主管一省之稅賦、戶籍、田畝;對府、州各級官員發放俸祿、考績;向府、州、縣傳達一省之律令!”李自成認爲,如果真能推翻大明,將來一定會與周圍的藩屬國,甚至歐洲各國有交往,乾脆將官員的稱呼一步到位,採用現代的稱呼,免得拗口。

自己有後世數百年的經驗,豈能不用?

梅之煥點點頭,稱呼並不重要,關鍵是實權。

“除此之外,設立省級法院,主官稱‘院長’,相當於按察使,主管一省之刑民案件,院長直屬天命都督府,獨立行使權力,不受省長干涉。”

“院長?”梅之煥不明白李自成爲何將主官稱呼爲“長”,好在職務類似,他還是能夠較,“大都督,爲何院長要直屬於天命都督府?”

李自成笑道:“在一省之內,省長的權力太大,如果院長不是直屬大都督府,由大都督府爲期撐腰,豈能正常行使斷案之權力?”

原來是爲了制衡!梅之煥多年爲官,自然知道其的奧妙,他深思片刻,道:“那省長呢,是不是也是由大都督府任命?”

“暫時還是由大都督府任命!”李自成也想將地方官制一步到位,但像天命都督府一樣,他既沒有足夠的人才,也捨不得大量的俸祿,去養活暫時用不的官員,“梅老先生是不是認爲,省長的權力過大,在地方無法制衡?”

梅之煥顯然對行政機構的設計並不內行,“朝廷似乎也是這樣的,只不過多了一個都指揮使。”

“都指揮使這個職務,暫時不設計了,將來的省份會逐漸增加,大都督府不可能監督到位,所以,對於省長,我還打算找一些人來監督他。”

梅之煥一驚,不會是設置一個類似於錦衣衛這樣的機構吧?廠衛制度,可是讓朝廷的官員怨聲載道、深惡痛絕,“大都督是否採用監察御史之類……又或是言官……”

“跟御史差不多,只不過他們來自基層,現在隴右省有四府,每府選出兩人,八人組成省議會,議會的職責主要有兩項:制定省級律法、政策;審議省長的各項決策。”

李自成豁出去了,對於這樣的決定,他一直是很猶豫的,現在隴右的百姓,盲至少佔九成,哪懂得什麼監督的權利和義務,制定律法、審議省長的施政策略,更是無從談起。

建立“三權分立”的行政制度,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絕不可以一蹴而。

如果自己真能建立一個新的王朝,開國之初,百姓切實感受到新王朝給自身帶來利益,他們是狂熱的,如果將這種狂熱向正確的方向引導,依靠熱情,有可能建立一套全新的制度。

一旦新政權穩定,既得利益階層已經形成,再要改革,難難了,非雷霆手段不可,所謂“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即便這種制度不完善,在施行的過程出現一些差錯,那是免不了的,一項重大的政治制度,在施行過程,必須不斷修正、完善,最後纔會走向成熟。

李自成還有一種期望,現在的省級機構的設置,將成爲央機構設置的試驗田,雖然還很長遠,但他已經朝這個目標邁進了。

“大都督,這個議會,究竟是什麼……”梅之煥瞪大雙眼,顯得相當迷惘。

沒辦法,李自成準備讓他來擔任這個隴右省的省長,三權分立,自然要讓他清楚,講解了半個多時辰,梅之煥方纔有些頭緒,但他沒有提出任何一點意見,顯然還需要揣摩揣摩。

李自成特別告訴他,除了法院院長之外,省長、議員都有任期,初定爲五年。

“大都督,那任期結束呢?”梅之煥愣了半日,終於冒出一個問題。

“省長由大都督府另行任命,根據政績,可以升職、降職、留任等,而議員則要回歸他原先崗位。”李自成意思,議員除了核心組織者,都是業餘職業,只有經常參與到社會生活會,才能切實明白各行各業百姓的需求。

當然,現在的隴右省,符合議員候選人標準的,實在太少,交通又極爲不便,要儘量減少會議的次數。

梅之煥思索,半日,發現漏掉了一個最爲關鍵的問題,“大都督心目,可有省長、院長人選?”

第250章 遊牧部落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502章 明爭暗鬥第1187章 戰場不是商場第1279章 形勢危急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811章 百足之蟲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145章 穆氏的女兒第920章 糧草被截第1051章 貿易專區第418章 達魯花赤第1282章 北山都督府第1203章 男耕女牧第731章 看對眼第43章 西寧衛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298章 計時開始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220章 唯一的律法第239章 新的甘肅第631章 亡國之相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1099章 漢蒙一家人第976章 吳三桂的使者第595章 盡忠第798章 夜晚偷營第340章 依戀與愁思第589章 年少白頭第155章 莊浪衛第567章 再要一個孩子第817章 五十匹戰馬第1200章 和談中斷第529章 不速之客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21章 失手第1358章 通航稅第113章 比較第1352章 勝負難料第1249章 補充協議第34章 血腥味第1124章 天津號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615章 陣前鬥法第1136章 裝模作樣第67章 夜談第1155章 鷹騎兵第29章 遙遙在望第819章 天命軍的秘密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255章 紅河鎮第426章 單人獨馬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212章 體香第306章 東征隴右(十二)第447章 淪落第1155章 鷹騎兵第1090章 蘇迪雅第852章 毒酒第394章 秘密協議第1004章 只有投降第23章 做親第1136章 裝模作樣第147章 千頭萬緒第355章 最後的步兵第1326章 天主教國家第1261章 阿拉幹第1237章 北京步槍第1166章 鑲黃旗潰敗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783章 兩個畜生第162章 岳父大人第178章 身陷重圍第720章 夜半起解第618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481章 羊奶子溝第747章 公子李信第845章 逼近襄城第1084章 語言不乾淨第761章 虛驚一場第825章 特殊的糧食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1347章 黑白通殺第1205章 願不願意第444章 兩眼死灰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925章 大明的敵人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17章 採藥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1124章 天津號第911章 初試鋒芒第264章 送不出去的銀子第779章 擾亂人心第1261章 阿拉幹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177章 利益保證第281章 沙陀寺
第250章 遊牧部落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502章 明爭暗鬥第1187章 戰場不是商場第1279章 形勢危急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811章 百足之蟲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145章 穆氏的女兒第920章 糧草被截第1051章 貿易專區第418章 達魯花赤第1282章 北山都督府第1203章 男耕女牧第731章 看對眼第43章 西寧衛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298章 計時開始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220章 唯一的律法第239章 新的甘肅第631章 亡國之相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1099章 漢蒙一家人第976章 吳三桂的使者第595章 盡忠第798章 夜晚偷營第340章 依戀與愁思第589章 年少白頭第155章 莊浪衛第567章 再要一個孩子第817章 五十匹戰馬第1200章 和談中斷第529章 不速之客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21章 失手第1358章 通航稅第113章 比較第1352章 勝負難料第1249章 補充協議第34章 血腥味第1124章 天津號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615章 陣前鬥法第1136章 裝模作樣第67章 夜談第1155章 鷹騎兵第29章 遙遙在望第819章 天命軍的秘密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255章 紅河鎮第426章 單人獨馬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212章 體香第306章 東征隴右(十二)第447章 淪落第1155章 鷹騎兵第1090章 蘇迪雅第852章 毒酒第394章 秘密協議第1004章 只有投降第23章 做親第1136章 裝模作樣第147章 千頭萬緒第355章 最後的步兵第1326章 天主教國家第1261章 阿拉幹第1237章 北京步槍第1166章 鑲黃旗潰敗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783章 兩個畜生第162章 岳父大人第178章 身陷重圍第720章 夜半起解第618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481章 羊奶子溝第747章 公子李信第845章 逼近襄城第1084章 語言不乾淨第761章 虛驚一場第825章 特殊的糧食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1347章 黑白通殺第1205章 願不願意第444章 兩眼死灰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925章 大明的敵人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17章 採藥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1124章 天津號第911章 初試鋒芒第264章 送不出去的銀子第779章 擾亂人心第1261章 阿拉幹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177章 利益保證第281章 沙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