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在的華夏來說,巨型戰艦“北京級”不亞於航母,它的圖紙已經設計完畢,即將開工建造,李自成決定,給華夏的三大艦隊重新劃定活動區域
北海艦隊主管北太平洋,西至華夏的東北沿海,東至美洲西海岸,北方無界限,最南方的基地是種子島,特別護衛黑潮航線;南海艦隊除了主管南海周邊,兼管呂宋省以東的南太平洋,包括護衛白銀航線;西海艦隊主管印度洋,護衛東西方貿易路線,將來逐漸越過非洲,向大西洋方向前進。 https://wwwvodtw.la
爲了保證各艦隊的戰鬥力,“北京級”戰艦至少要建造六艘,三大艦隊各服役兩艘北海艦隊的“北京級”戰艦,一艘部署在華夏的東北海岸線,一艘部署在美洲的西海岸;南海艦隊的“北京級”戰艦,一艘部署在南海,一艘部署在南太平洋;西海艦隊的“北京級”戰艦,一艘部署在西海,一艘部署在印度次大陸西面的阿拉伯海。
如果考慮到戰艦需要維護,每支艦隊至少還要增加一艘“北京級”戰艦……
第一艘“北京級”戰艦下水,應該交給西海艦隊,華夏海上的敵人,最有可能是來自西方的荷蘭,如果華夏與荷蘭真正和解,或者荷蘭政府真正放棄爲荷蘭東印度公司復仇,則第一艘“北京級”戰艦,將交給北海艦隊。
華夏將進入大規模遠赴美洲探險時代!
李自成躊躇滿志,各項命令傳出去之後,獨自在內書房坐了好一會,直到宋玉蓮來提醒他該午膳了。
趁着午膳的時間,李自成讓大腦休息了一會。
午膳之後,他沒有休息,而是將剩餘的奏章瀏覽一遍,全部交給王廉,然後將有關準噶爾汗國的訊息集中起來看了一遍。
無論是漢清部還是吳克善,都沒有傳來喜訊。
沒有喜訊就是華夏的喜訊。
李自成寧願用戰爭解決準噶爾汗國問題,一旦開戰,就會就傷亡,物資消耗也大,但戰爭會將問題解決得更爲徹底,一勞永逸……
他在蘭州等了七八日,沒有等到北方的訊息,卻意外地收到南方的訊息。
訊息是華葡貿易公司的東主施羅保從歐羅巴洲送達至錫蘭,西海艦隊的鄭芝龍,用專人快馬送至蘭州。
英格蘭與荷蘭的海軍,在海上對峙了很久之後,終於在多佛海峽發生了激戰!
戰爭的起因十分老套,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之間,註定有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
荷蘭國原本是西班牙的一部分,因爲商業興起,加上民族問題,逐漸從西班牙分裂出去,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
歐羅巴大陸上的宗教戰爭打了三十年之後,於華夏永昌六年(公元1648年)結束,支持新教的荷蘭,成爲最大的贏家,戰後簽署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荷蘭正式取得獨立的地位,並得到戰敗國西班牙的認可。
但荷蘭只是一個小國,國內資源匱乏,嚴重依賴海上貿易,這就決定了荷蘭必須走海上強國的路子,趁着西班牙戰敗的機會,荷蘭人利用經濟上上的優勢,建造了大量的戰艦和海船,壟斷了海上貿易,經濟、技術的積累,使荷蘭成爲海上第一強國。
海洋從來就不是屬於某一個國家。
英國內戰結束後,克倫威爾掌控了國內的局勢,開始走上強國、強軍、擴張之路。
與歐羅巴大陸隔着海峽的英格蘭,同樣對海上貿易極爲依賴,解決了國內問題的克倫威爾,終於將視線投向外部的海洋。
但荷蘭人已經取得了先發的優勢,無論是歐羅巴的海洋,還是通往東方、美洲的航道,都已經被荷蘭人把持,忙碌的大海上,七成是荷蘭的運輸船,英格蘭處處被排擠,發展空間幾乎被限制英倫三島周圍。
爲了保護本國的海上貿易,打破荷蘭人的壟斷地位,英格蘭議會與華夏永昌九年(公元1651年),通過了新的《航海條例》。
這份條例規定一切輸入英格蘭的貨物,必須由英格蘭船隻載運,或由實際產地的船隻運到英國,不允許其他有航運能力的國家插手。
荷蘭一向以商船多、體積大、效率高、組織完善而成爲貿易中介國家、商品集散的中心,英格蘭的新航海條例顯然是針對荷蘭的,斷絕它在英格蘭對其他國家貿易中的中介作用。
荷蘭與英格蘭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起來,荷蘭反對英格蘭的航海條例,多次派出使者協商,但英格蘭拒絕廢除航海條例。
雙方的海軍在在貿易路線對峙了大半年,但荷蘭人深知,一旦雙方開戰,國土和人口數倍於自己的英格蘭,絕對不是好對付的,即便能戰勝英格蘭,本國的損失也不會小,便給英格蘭送去了最後通牒。
克倫威爾置之不理,暗中卻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