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節 御盡萬法根源智經(上)

bookmark

黑地獄一現,頓時便將黃泉吞沒,就像影子是飛不出黑暗的。

祈皇子等頓時色變,黃泉差不多已經是祈皇子手上最後的底牌。

此一役,兩位皇子爭鋒,原本明顯是曦皇子頗佔優勢。

只看看他們身邊各自是些什麼人就知道了,祈皇子這邊雖然也有不少真人境的修士,但是最得力的兩個卻是崔圓和申不害。

老實說,崔圓和申不害能位列護國法師,修爲也不弱了,孔璋如果不以魔質形態現身,絕對不是任中一個的對手,對方畢竟是真人境第三階的修士,哪怕出身旁門。

而曦皇子身邊一樣有類似崔圓和申不害這樣的護國法師相輔,在這一點上武帝是公平的,允許兩位皇子動力的初始力量不會出現明顯的差距。

曦皇子先挑隨行的護國法師,那麼祈皇子就可以先挑選浮空艦;曦皇子先挑選隨行精卒,那麼當兩個傳送點同時出現時,祈皇子便享有優先選擇其中一個的權力。

但是在盤外的力量,就得看皇子的個人勢力、自身魅力,還有其他勢力願意在哪位皇子身上投入多少了。

大楚皇室歷代的帝皇,可能是因爲繼承了大地龍脈的原因,骨子裡從來不懼挑戰。

而這一代的武帝更是超越歷代先帝,從來不禁止皇子建立自己的勢力,甚至會鼓勵,因爲在他眼中,如果一個皇子連自己的班底都沒有,也就缺乏魅力。

如果沒有任何勢力願意在一位皇子身上下注,那麼這個皇子就會在皇位爭奪戰中第一個出局,因爲這代表他沒有任何價值。

一個既不能承載龍脈這力,自身也缺乏魅力,更沒有價值的皇子,只能得到宗人府每月提供的月奉,甚至連生第二個孩子都必須得到宗人府的同意,因爲這需要增加月奉。

然後等到新皇登基,最好的結果是得到一個郡公的封號,食邑五百戶。

祈皇子和曦皇子當然不是這樣的廢材血脈,他們既能承載龍脈之力,更是剛成年便請求隨軍征討妖族。

出身高貴,又立有戰功,龍脈之力也覺醒,這才能獲封爲王,成爲有希望繼承皇位的人之一。

獲封爲王后最直接的權力就是可以隨意的生子,宗人府不會再加以限制。

大楚皇室這種奇異的制度很大程度上是限制廢物後代過多,保證歷代中能繼承皇位的人是最強的一個。

只有最強的人才有能力應付道門的龐大壓力,繼續保持皇室的地位,甚至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

自楚立國後,只有初帝能與道門的影響力分庭抗禮,平分秋色。

投注在祈皇子和曦皇子身上的勢力,暗中並不知道有多少,但就現在露出來的,一開始是曦皇子勝過一籌,因爲鐵血將軍楊戰明顯表現出了自己的傾向,他派出了手下四將之一的神將左禪。

楊戰手下一史四將八駿全是真人境以上的修爲,四將八駿中更是各有所長,有的擅長情報,有的擅長佈局,有的擅長刺殺。

八駿的修爲稍低一些,但是四將的修爲至少都是真人境第四階,一史雖然修爲上未必比得過四將,但是他姓長孫,這背後代表着長孫世家與鐵血將軍府是盟友。

孔璋等人一開始卻是不能算在內的,包括司馬難,因爲他們是先行者,是過河卒。

只有當傳送陣完成後,纔會有所分化。

所以當祈皇子傳送過來後請求孔璋出手幫助,都需要利誘,因爲他們的任務已經完成,處於中立。

但孔璋和師雨濃幫助了祈皇子,構建了另一個傳送點的血手人屠和屠九命似乎卻選擇幫助曦皇子。

而祈皇子此行最大的依仗卻是請動了魔師宮的首徒黃泉,可想而知曦皇子一方必然也有天人境的修士相助,否則不敢走上與祈皇子一樣的路數,去攻佔黑伽山的老巢。

這絕對是有擅長軍謀的人在大軍攻擊了幾個部落後立即掌握到此界的形勢,與其一個個的去掃蕩部落,又不可能全都殺光,不如擒賊先擒王。

先不說兵力的問題,這些土著牧民本身便是日後的便宜勞力。

與孔璋的提議不謀而合,本來祈皇子唯一佔的優勢僅僅是孔璋指明在先,有一點時間上的優勢。

論起實力,曦皇子有左禪相助,再得屠九命和血手人屠願意效勞,可是遠比僅得了孔璋與師雨濃的強上不止一籌。

雖然祈皇子有黃泉這張底牌,但是很明顯這一次魔道邪宗是兩面下注,雖然不知道魔道邪宗是哪一位天人境的修士會出手相幫曦皇子,但想來在化血宗和冥獄派之間最有可能。

如果曦皇子還有其他助力,那麼或許此次他背後不止一位天人境的修士。

相形之下,祈皇子便只能依仗黃泉了。

若非孔璋出於一己之私,先是利用腦蝸,繼而搞得元辰道尊的師弟元陽道人追出宗門駐地之外,死於衆人圍攻和浮空艦攻擊之下,未必能走到眼下這一步,說不定祈皇子早就只有退兵一途,黯然迴歸等待曦皇子的戰果。

若是兩位皇子都失敗,便看武帝的心意了,或就此作罷,或舉起大軍,徵調道門和其他宗門、世家的修士隨行,強行再攻。

眼前黃泉如果敗了,祈皇子只有想盡一切辦法逃回下方,利用現在布在元辰道宗門駐地舊址的傳送陣回去。

但是浮空艦都毀了,如果以肉身回去,類似於孔璋等過來時的通道型傳送陣,傳送通力是有限的。

所以黃泉不能敗!

然而自黑地獄生出後,離衆人十里之外便宛如多了一個數里長的橢圓球型,漆黑無比,任何光都照不進去。

衆人的神識也感不到任何信息,連孔璋的神識都探測不到,只要一接近那黑地獄之域,便消失殞盡。

沒有人知道里面戰鬥到了什麼地步,是元辰道尊佔據上風,還是黃泉即將破域而出。

崔圓和申不害不禁又生出想勸說祈皇子去之意,一旦黃泉敗了,元辰道尊二度出手,自己等人絕對不是敵手。

孔璋拉着師雨濃悄悄來到衆人的最邊緣,只要發現絲毫不對,他就會立即飛向下方的傳送陣位置,甚至必要時連師雨濃都可以推出去,畢竟自己的小命纔是最重要的。

當然,在黃泉和元辰道尊沒有分出勝負之前,他還是不太甘心就此離開,祈皇子想必也是如此,所以才甘願冒險。

畢竟衆人歷經數戰,已走到如此地步,眼看目標將成。

就在這令人焦急而又不得不等待的時候,忽然孔璋發現一個奇怪的變化。

這個奇怪的變化來自於他從師雨濃那裡強要來的離合二相環。

此環對他目前倒是極有用處,即使是以魔質形態現身,擁有遠遠超出同階的變態防禦和抗性,但是本體的修爲低下,導致他的攻擊威脅有限,遇上元陽道人或是滅度頭陀般級數的修士,就算施盡渾身解數也難以傷及對方。

而這枚離合二相環傾力注以真元,便能激發環上道法,發出一縷離合神光,雖然神效較真正大成的離合神光有所不如,但是卻已經能傷到真人境第四階的修士,元陽道人就是死在此環之下。

但是就在剛纔出現變化之前,孔璋本來都還一直沒有完全控制這枚二相環,因爲這環中始終留有一絲龐皓的神識烙印。

一件法器,品階越高,越難祭煉,但一旦真的祭煉成功,成爲法器之主,別人要奪去也就越發困難,因爲法器原主留在法器內的神識烙印就會越難驅除。

只有幾種情況能夠在瞬息間將有主的法器奪過來並驅使,一是奪器之人的修爲比原主實在高得太多,雖然不能一下就將法器中的神識烙印除去,卻能憑藉強絕的修爲強行壓制法器,不過這種方法能發揮出的法器效力必然大打折扣。

另一種是天機術數、符錄煉器之道無一不通,無一不精的人,在奪器後能憑藉術數、符術、煉器之道,先找到驅使法器的關鍵點,但以外力壓制後,奪取法器的部份控制權。

還有一種是掌握了某種特殊的秘法或具備某種特別的血脈,某些法器煉製之時,爲了讓這件法器永遠保留在自己血脈後裔之手,會以秘法祭煉限制,後來的得者不論如何祭煉深刻,只要奪器者擁有某種血脈或是施展某種秘法,便能一舉奪回法器。

除了以上三種情況,如果擁有能剋制欲奪法器的剋星,以器制器,也未必不能強行御使奪來的法器。

二相環一開始是龐皓決定不顧宗門禁令,先借給師雨濃的,所以纔會將內中大部份神識烙印都抹去了,只留下最核心的一縷神識烙印,這樣便於師雨濃迅速掌握,只要稍加祭煉便可初步御使。

孔璋從師雨濃手中強行要來之後,便發現要暫時御使倒沒什麼問題,師雨濃雖然初步祭煉,畢竟時間尚短,他要驅除師雨濃的神識烙印不過是舉手之勞。

但是要在短時間內驅除龐皓還留在二相環中的那縷神識烙印卻是非常困難,畢竟這環是屬於龐皓身後的太上感應派所有,龐皓若非愛慕師雨濃,原是連借出都不應該。

PS:今天去回覆了幾位讀者的帖子,實在是不好意思,現在纔回,從十月過後,開始忙碌起來,預計可能會忙到春節前,有時間都去打字了,所以看版內的帖子就看得少了,抱歉了。

第251節 南方(上)第50節 分歧第157節 奪寶(上)第147節 劍斬軒轅第124節 元陽之死(一)第210節 拔屌無情(上)第17節 交*媾(中)第115節 攤牌(上)第258節 鬥法(六)第129節 御盡萬法根源智經(上)第198節 壓力(下)第238節 會京師(下)第254節 蜀山會(一)第88節 救人(下)第256節 幫手(五)第188節 佛宗(上)第106節 元辰道(上)第30節 宗門小比(下)第113節 鬥妖魔(三)第230節 互噬(上)第127節 援軍(中)第49節 連番大戰(上)第256節 幫手(三)第260節 亂乾坤(二)第25節 選法(下)第260節 亂乾坤(五)第258節 鬥法(一)第60節 退敵(下)第124節 元陽之死(三)第18節 死裡逃生(下)第117節 調教(中)第159節 爭奪(中)第85節 絕戶(上)第164節 局(下)第263節 結局二之一 傳說中的奇遇第245節 先天五太(下)第258節 鬥法(十三)第70節 渡劫前語(上)第118節 首功(中)第232節 殺皇(上)第179節 惡鬥(上)第12節 在路上(上)第30節 宗門小比(上)第260節 亂乾坤(二)第123節 血陽氣相(下)第138節 渡劫(下)第132節 論功行賞(中)第176節 八方來人(二)第11節 上路(上)第221節 暗流(中)第258節 鬥法(五)第64節 蟲洞(下)第102節 議事(下)第226節 百邪盟(中)第190節 奪符(下)第261節 時光長河,萬古長魔(四)第241節 開始(下)第176節 八方來人(二)第250節 你回來了,他回來了(下)第258節 鬥法(十九)第142節 道門行走(上)第162節 歸還(上)第25節 選法(上)第63節 入口(下)第89節 魔質風波(下)第157節 奪寶(上)第184節 百仙大會(下)第130節 報訊(下)第247節 異地追魔(中)第235節 禍亂天下(上)第148節 天魔極樂(上)第108節 驅狼引虎(下)第260節 亂乾坤(十)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二)第180節 脫身(中)第35節 符文院(下)第258節 鬥法(四)第147節 劍斬軒轅第71節 天問(下)第199節 闖殿(下)第57節 江州(下)第242節 選擇(上)第159節 爭奪(下)第133節 修煉準備(下)第197節 潛入(上)第260節 亂乾坤(七)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258節 鬥法(四)第130節 報訊(下)第120節 指路(上)第20節 引薦(下)第164節 局(中)第18節 死裡逃生(上)第106節 元辰道(上)第185節 宮變(下)第40節 嶺南溫家(上)第116節 老子姓孔不姓冤(下)第249節 孔夙夙(上)第76節 延壽丹和御空符(上)
第251節 南方(上)第50節 分歧第157節 奪寶(上)第147節 劍斬軒轅第124節 元陽之死(一)第210節 拔屌無情(上)第17節 交*媾(中)第115節 攤牌(上)第258節 鬥法(六)第129節 御盡萬法根源智經(上)第198節 壓力(下)第238節 會京師(下)第254節 蜀山會(一)第88節 救人(下)第256節 幫手(五)第188節 佛宗(上)第106節 元辰道(上)第30節 宗門小比(下)第113節 鬥妖魔(三)第230節 互噬(上)第127節 援軍(中)第49節 連番大戰(上)第256節 幫手(三)第260節 亂乾坤(二)第25節 選法(下)第260節 亂乾坤(五)第258節 鬥法(一)第60節 退敵(下)第124節 元陽之死(三)第18節 死裡逃生(下)第117節 調教(中)第159節 爭奪(中)第85節 絕戶(上)第164節 局(下)第263節 結局二之一 傳說中的奇遇第245節 先天五太(下)第258節 鬥法(十三)第70節 渡劫前語(上)第118節 首功(中)第232節 殺皇(上)第179節 惡鬥(上)第12節 在路上(上)第30節 宗門小比(上)第260節 亂乾坤(二)第123節 血陽氣相(下)第138節 渡劫(下)第132節 論功行賞(中)第176節 八方來人(二)第11節 上路(上)第221節 暗流(中)第258節 鬥法(五)第64節 蟲洞(下)第102節 議事(下)第226節 百邪盟(中)第190節 奪符(下)第261節 時光長河,萬古長魔(四)第241節 開始(下)第176節 八方來人(二)第250節 你回來了,他回來了(下)第258節 鬥法(十九)第142節 道門行走(上)第162節 歸還(上)第25節 選法(上)第63節 入口(下)第89節 魔質風波(下)第157節 奪寶(上)第184節 百仙大會(下)第130節 報訊(下)第247節 異地追魔(中)第235節 禍亂天下(上)第148節 天魔極樂(上)第108節 驅狼引虎(下)第260節 亂乾坤(十)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二)第180節 脫身(中)第35節 符文院(下)第258節 鬥法(四)第147節 劍斬軒轅第71節 天問(下)第199節 闖殿(下)第57節 江州(下)第242節 選擇(上)第159節 爭奪(下)第133節 修煉準備(下)第197節 潛入(上)第260節 亂乾坤(七)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258節 鬥法(四)第130節 報訊(下)第120節 指路(上)第20節 引薦(下)第164節 局(中)第18節 死裡逃生(上)第106節 元辰道(上)第185節 宮變(下)第40節 嶺南溫家(上)第116節 老子姓孔不姓冤(下)第249節 孔夙夙(上)第76節 延壽丹和御空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