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節 元辰道(上)

bookmark

七八個黑點轉瞬便至,有的人御劍而行,但至少有一半是沒有依靠法器,也就是說其中至少有四人的修爲是真人境。

“在下元辰道門下烏恩其,諸位來自何處?”這七八人爲首的一個落了下來,發聲詢問道。

孔璋悄悄向後縮了一點,然後眯起眼睛打量起這幾個元辰道的弟子來。

“我等是應玄機真人之邀前來的。”司馬難緩緩出列道。

烏恩其眼眸一亮,若非近年來形勢越來越惡劣,元辰道尊也不打算引入外援,要知道請神容易送神難。

但是黑伽山和無極派暗中有了默契,元辰道不斷被削弱,這才迫得向玄機真人求助。

所透露的空間座標位置,如果傳送過來便正好應該是在這位置附近。

對面這七人,一看修爲便不低,而且在這時間,這地點,如此之巧的出現,已經有七成可能是自己師尊所說邀來助拳之人。

不過爲了謹慎,他還是問了一聲,司馬難口中說出玄機真人之名,便又把這可能性提高了兩成。

而且還能說出玄機真人之名,烏恩其身爲元辰道尊座下幾個得力弟子之一,在宗門內的排名僅列於首座弟子寶力德和長老之下,自是知道師尊此交相邀之人並非來自本界,而是神遊八極之時認識的好友。

但這名字,不論是黑伽山還是無極派都不可能知道,況且眼前這幾個人面孔俱是從未見過的。

烏恩其打消了疑慮,熱情的迎上去道:“真人果然是信人,請諸位隨我前往宗門駐地,家師早已相候。”

一番互相介紹之後,跟着烏恩其前來的七八個弟子中果然還有三人亦是真人境的修爲,分別是蘇合、格根、海日古,另外三人亦是煉氣境高階的修爲。

衆人騰空而起,化作曳光,隨烏恩其飛掠而起,直向數百里外的元辰道宗門駐地落去。

孔璋這一方的七人中除了他,其他六人飛行都不需要飛劍,顯示出真人境的修爲,與烏恩其等四人自然而然飛行在前。

元辰道的另外四名弟子卻是和孔璋飛行在一起,無形中已經顯示出烏恩其等人更加重視那六人,把孔璋這個尚在煉氣境的有些輕慢。

不過孔璋倒也不在意,他此行撈取實利最爲重要,倒是仔細觀察了一番元辰道八大弟子。

這八大弟子中,自然是烏恩其這四人爲尊。

不過就算是烏恩其,飛行時雖顯示出渾厚的真元氣機,但在氣機的細微操控下似乎始終比不上司馬難等人。

這是一種難以言傳的感覺,甚至於沒有什麼明顯的依據,只能是仗着有豐富的鬥劍鬥法經驗,或許才能敏感的察覺到。

畢竟這一番飛行,雖然雙方都在互相觀察,甚至存着暗暗比鬥之心,但是到底不是真正的鬥法鬥劍,不可能明顯分出高低。

烏恩其心中暗暗點頭,師尊所言不虛,這番前來助拳之人不弱,與自己並肩而飛的六人,雖不知道擅長什麼法訣,但光憑飛行時的氣機操控,便可看出不凡。

稍弱一點的也就是落後元辰道四大弟子和這六人的孔璋了,但是也隱隱超出剩下四弟子半個身子。

孔璋七人有如此實力,讓烏恩其更加放心,便向衆人說起面臨的境況。

這一界起源於多久已不知道,遠古時亦是人妖混雜,只不過妖族遠遠沒有像孔璋所在的主世界那樣強大,曾經統治世界。

之後人族修士團結起來形成宗門傳承,打敗了妖族,逼得妖族修士遠遁海外。

這一片大陸被人族修士稱爲天羅大陸,因爲人族修士們的修煉理論來自於觀想和星象,與孔璋等大爲不同。

數千年的歷變下,一些傳承斷絕,一些則被其他宗門吞併,到如今便以三大宗門爲尊,分別是黑伽山、無極派和烏恩其所在的元辰道。

這三大宗門各有一位天人境修爲的修士,被尊稱爲道尊,神遊八極之後,方知還有其他不亞於自身的洞天世界,遂把此界稱爲星界。

三大宗門修煉的資源來源於天羅大陸諸多部落的供奉,每個宗門都有一定的勢力區域。

在天羅大陸上,人族還是部落的形式,遠遠比不上大楚的繁榮,更談不上像大楚一樣已經隱隱可以與道門分庭抗禮,互相依存。

這裡的各個部落在三大宗門庇護下生衍繁殖,供奉宗門所需,替宗門挖掘靈石、器材,奉上自己部落最美麗的女子。

如果得幸,自己部落有修士資質的小孩僥倖被宗門收爲門徒,則意味着這個部落未來有可能大興,最直接的體現就表現在每月需交納的供奉和勞役上有所減輕。

若是那小孩最終能成爲宗門的首座弟子,那麼該部落便更加不可一世。

不過,反過來,因爲宗門專心於修煉,日常所需,甚至修煉的資源全部來自於部落,或依靠部落去發掘再供奉,所以勢力控制範圍便是三大宗門這千年來明爭暗鬥的焦點。

這種宗門間的爭鬥已經持續近千年,從妖族還沒被完全被逐出大陸便開始了。

三大道尊在那時還直接參予過爭鬥,互相屠戳對方的低階修士。

但這種殘酷戰爭下得到的結果是近乎共同毀滅,宗門只有真人境的修士還能倖存一部份,幾乎造成各自的道統中斷。

而且妖族也聚集起最後的力量反攻,三大宗門只得再次聯手,將妖族徹底趕出大陸。

有鑑於此,三大宗門達成默契,三位道尊不再直接參予宗門間的爭鬥。

因此勢力的變化,都是道尊之下的爭鬥所影響,比拼的便是宗門整體的實力,除非某一個宗門能產生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天人境的修士。

這種爭鬥的方式,使得宗門更加註重培養弟子,甚至於爲了爭奪某個有資質的部落小孩而大打出手。

本來三大宗門實力相若,但是元辰道接連得到不少資質優異的門人,這近百年下來,這些門人中便有一些晉升到真人境,加上派中長老一級的修士,實力便無形中成爲三大宗門之首,勢力範圍也隨之擴張了不少。

三大宗門中,元辰道以觀想物象而得道修法,黑伽山和無極派卻是以觀想星象而煉法。

元辰道得勢後,黑伽山便和無極派暗中達成默契,雙方儘量減少爭鬥,而同時加劇與元辰道的爭鬥。

如此一來,元辰道便等若面對兩派不完全狀態的聯手,一直處於失血狀態。

那些部落見元辰道開始衰落,有的便轉而被兩大宗門納入勢力範圍。

元辰道苦苦支撐數十年之久,直至二十年前的一次大爭鬥中,連着宗門好幾位真人境的修士和煉氣境高階的修士都死在鬥法之中,元氣大傷。

此消彼長之下,元辰道不但不再是三宗門實力之首,更是已經有淪爲末尾之嫌。

元辰道尊迫不得已之下這才求助於玄機真人,不過他也知道請神容易送神難的道理,因此並不求玄機真人親身前來,只要求邀請來一些真人境的修士助拳。

第145節 戰況(上)第221節 暗流(上)第258節 鬥法(四)第70節 渡劫前語(下)第93節 質詢(下)第241節 開始(中)第86節 天外來客(中)第71節 天問(下)第140節 拜訪(下)第218節 勸說(下)第8節 捕蟬(下)第44節 捷足先登第87節 外道內魔(下)第15節 亂鬥(上)第20節 引薦(下)第128節 天人對戰(上)第29節 外門集市(上)第201節 無涯海(上)第258節 鬥法(十五)第94節 道侶(上)第115節 攤牌(上)第183節 通關碟文(中)第162節 歸還(下)第254節 蜀山會(七)第207節 援手(上)第261節 時光長河,萬古長魔(四)第261節 時光長河,萬古長魔(三)第69節 返回宗門(下)第261節 時光長河,萬古長魔(中)第256節 幫手(三)第124節 元陽之死(四)第51節 舊事(上)第193節 脫身(上)第107節 狙殺(上)第119節 內應(上)第98節 試丹(下)第95節 蜇伏(下)第129節 御盡萬法根源智經(下)第185節 宮變(上)第212節 大明尊(中)第258節 鬥法(七)第22節 役事(上)第9節 黃雀在後(下)第227節 亂戰(三)第94節 道侶(上)第33節 宗門獎勵(下)第260節 亂乾坤(三)第203節 風雪(下)第10節 種魔大*法(下)第191節 人妖之戰(五)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四)第218節 勸說(下)第30節 宗門小比(上)第221節 暗流(上)第195節 崆峒山(上)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一)第4節 借室一用(上)第58節 半路遇敵第179節 惡鬥(中)第170節 故人(上)第155節 萬象宮(中)第161節 天若有志(下)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233節 拜謁(下)第102節 議事(上)第53節 分配第7節 交鋒(上)第62節 突入(上)第129節 御盡萬法根源智經(上)第173節 各有打算(上)第134節 問訊傳法(上)第35節 符文院(中)第109節 領賞(下)第258節 鬥法(十三)第151節 破陣(中)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四)第50節 分歧第34節 師傅(下)第85節 絕戶(中)第226節 百邪盟(下)第260節 亂乾坤(一)第215節 交易(下)第149節 舊帳(四)第6節 脅迫(中)第127節 援軍(上)第243節 下盤棋(中)第188節 佛宗(上)第190節 奪符(上)第218節 勸說(中)第35節 符文院(上)第230節 互噬(五)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二)第40節 嶺南溫家(上)第58節 半路遇敵第114節 妖魔鬥(下)第254節 蜀山會(三)第113節 鬥妖魔(六)第228節 地肺之鬥(上)第170節 故人(上)第201節 無涯海(上)
第145節 戰況(上)第221節 暗流(上)第258節 鬥法(四)第70節 渡劫前語(下)第93節 質詢(下)第241節 開始(中)第86節 天外來客(中)第71節 天問(下)第140節 拜訪(下)第218節 勸說(下)第8節 捕蟬(下)第44節 捷足先登第87節 外道內魔(下)第15節 亂鬥(上)第20節 引薦(下)第128節 天人對戰(上)第29節 外門集市(上)第201節 無涯海(上)第258節 鬥法(十五)第94節 道侶(上)第115節 攤牌(上)第183節 通關碟文(中)第162節 歸還(下)第254節 蜀山會(七)第207節 援手(上)第261節 時光長河,萬古長魔(四)第261節 時光長河,萬古長魔(三)第69節 返回宗門(下)第261節 時光長河,萬古長魔(中)第256節 幫手(三)第124節 元陽之死(四)第51節 舊事(上)第193節 脫身(上)第107節 狙殺(上)第119節 內應(上)第98節 試丹(下)第95節 蜇伏(下)第129節 御盡萬法根源智經(下)第185節 宮變(上)第212節 大明尊(中)第258節 鬥法(七)第22節 役事(上)第9節 黃雀在後(下)第227節 亂戰(三)第94節 道侶(上)第33節 宗門獎勵(下)第260節 亂乾坤(三)第203節 風雪(下)第10節 種魔大*法(下)第191節 人妖之戰(五)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四)第218節 勸說(下)第30節 宗門小比(上)第221節 暗流(上)第195節 崆峒山(上)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一)第4節 借室一用(上)第58節 半路遇敵第179節 惡鬥(中)第170節 故人(上)第155節 萬象宮(中)第161節 天若有志(下)第234節 太平記(上)第233節 拜謁(下)第102節 議事(上)第53節 分配第7節 交鋒(上)第62節 突入(上)第129節 御盡萬法根源智經(上)第173節 各有打算(上)第134節 問訊傳法(上)第35節 符文院(中)第109節 領賞(下)第258節 鬥法(十三)第151節 破陣(中)第189節 金剛胎藏曼荼羅大陣(四)第50節 分歧第34節 師傅(下)第85節 絕戶(中)第226節 百邪盟(下)第260節 亂乾坤(一)第215節 交易(下)第149節 舊帳(四)第6節 脅迫(中)第127節 援軍(上)第243節 下盤棋(中)第188節 佛宗(上)第190節 奪符(上)第218節 勸說(中)第35節 符文院(上)第230節 互噬(五)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二)第40節 嶺南溫家(上)第58節 半路遇敵第114節 妖魔鬥(下)第254節 蜀山會(三)第113節 鬥妖魔(六)第228節 地肺之鬥(上)第170節 故人(上)第201節 無涯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