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徐宗

bookmark

第491章 徐宗

卻說荊州大軍在柴桑東北湓水口紮下大營,休整一夜後,次日劉景即遣民夫截斷柴桑護城河的水源,以土石填充護城河。

柴桑守軍當然不會眼睜睜看着護城河被荊州軍填平,弓弩手躲在女牆之後,對揹負土石,直趨城下的民夫、士卒展開瘋狂射擊。

荊州軍亦不甘示弱,或登土山,攢射城頭,或乘輕舸,直逼城下,每一輪齊射,都會將數以千計的箭矢傾瀉到柴桑城上。

柴桑守軍人數雖少,卻有城牆作爲依託,不僅沒有被荊州軍壓制,反而與其鬥得有來有往。

劉景並未過多關注柴桑城下的戰鬥,因爲毫無意義,柴桑靠弓弩可打不下來,他又派出一批民夫,前往柴桑以南廬山中採伐樹木,修造攻城戰具。

傍晚時分,昨天被劉景派往彭澤查探情況的斥候陸續返回湓口大營,向劉景匯稟彭澤情報。

彭澤守兵人數遠不及柴桑,至多隻有幾百人,主要防備的方向是西面和北面,南面雖有守衛,卻較爲鬆懈,而東面幾乎沒有投入兵力防守。

彭澤守將的選擇倒也不出劉景意料,畢竟彭澤兵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西面和北面由於直面荊州軍,肯定要重點佈防。

東面、南面屬於江東腹地,自然不會投入太多的兵力。南面濱鄱陽湖,多少還會盯着點,東面背靠丹陽,就幾乎不設防了。

劉景在和龐統、李嚴、崔鈞等心腹謀臣商議後,決定事不宜遲,今天晚上就派遣一支精銳,乘船沿江而下,繞到彭澤東面,如果一切順利,在天亮前對彭澤發起突襲,爭取一戰而下。

甘寧見劉景有了決定,馬上主動請戰道:“將軍,甘寧願親將部曲,浮江東下,奪取彭澤。”

劉景想也沒想便搖頭拒絕:“興霸乃軍中大將,豈可輕出。”

劉景麾下六大將軍,跟隨他來到柴桑的只有韓廣、甘寧二人,韓廣已分兵駐守柴桑以南,眼下軍中只有甘寧一位將軍,夜襲本就有着極大風險,萬一甘寧有個三長兩短,豈不痛失一大將?屆時誰來爲他統帥大軍?

文聘自忖爲降將,身份尷尬,現在迫切需要戰功證明自己,此次夜襲彭澤,他勢在必得,起身對劉景道:“聘歸於將軍以來,寸功未建,卻得將軍厚待,內心常感羞愧,願爲將軍奪取彭澤,以報恩遇,望將軍應允。”

“嗯?”在劉景的印象中,文聘並不是那種攻城先登,陷陣卻敵的猛將,所以一開始並沒有考慮他,不過劉景倒也能理解他身爲降將,急於立功自效的心情,想了想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劉景隨後又點將馮習,讓他和文聘各將千人,奔襲彭澤。

當天黑之後,文聘、馮習及兩千將士在營中飽食一頓,又飲下劉景所敬壯行酒,整甲持兵,出營至湓水口,登船出發。

目前彭蠡澤,及出江口皆掌握在荊州水軍手中,文聘、馮習不必擔心在水上突然遇到敵人。數十艘輕舸順流而下,夜才過半,便已成功繞到彭澤之東。

二人尋一處背風之地登陸,留下棹卒看守船隻,二人各將千人,直奔彭澤,期間派出斥候先行查探,結果和之前的情報一樣,偌大城牆之上,守衛寥寥可數,簡直和不設防沒什麼不同。

儘管彭澤防備十分鬆懈,但文聘、馮習謹慎起見,沒有冒然靠近城下,而是躲在東郊一座山谷中,命部衆抓緊時間休息恢復體力,羸兵負責製作簡易雲梯。

雞鳴之時,文聘、馮習見已製成十架雲梯,當即集結部衆,潛出山谷。

黎明前是人睡得最熟的時候,也是最易睏倦的時候,彭澤城頭看不到半個守衛,荊州軍將士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衝到城下。

馮習輕佻而驍勇,一向身先士卒,第一個攀梯而上,文聘亦緊隨其後,爬上城頭,二人部衆見此,士氣振奮,人人爭先。

很快,數以百計的勁卒隨馮習、文聘登上城牆,兩人分工明確,一個帶人摸進門樓,抹殺熟睡的守軍,一個帶頭衝下城牆,斬殺門卒,打開城門。

也不知是他們運氣太好,還是對手太爛,總之,直到荊州軍開始不斷通過城門,涌入城中,他們的行動才徹底暴露。

而此時面對超過兩千人的荊州軍精銳,彭澤守軍縱然有心抵抗,亦無力迴天。

“荊州軍殺進城了、荊州軍殺進城了……”一聲聲淒厲的叫喊聲,瞬間驚醒了整個彭澤縣城。

彭澤長徐宗睡夢中似乎聽到了什麼聲音,陡然驚醒過來,側耳傾聽,聲音由模糊逐漸變得清晰,當他聽到荊州軍已經殺入城中,不由臉色大變,這時也顧不上多安慰惶恐的妻子幾句,匆忙披衣持劍,外出查看情況。

不久,門下主簿、賊曹掾相繼帶着人趕來官舍護衛,然而這卻不能給徐宗帶來任何安全感,因爲就這麼一會工夫,敵人已經攻入縣寺,在漫天的喊殺聲中,向着他這裡急速逼近。

徐宗握着劍的手止不住的顫抖,他猛然發現在面對死亡威脅時,自己並沒有想象中的無畏。

徐宗出身豫章冠族徐氏,其從祖徐稺,博學五經,兼通天文、曆法,號稱“南州高士”,州中三舉茂才,郡中四察孝廉,三公府五辟,徐稺均未赴任,一生淡泊自守,深受世人敬仰。

其從父徐胤亦有賢名,華歆爲豫章太守時,禮請相見,徐胤卻不爲所動,以患病爲由拒之。

徐宗沒有從祖徐稺、從父徐胤隱居不仕的節操,少以才華名動豫章,被華歆舉爲孝廉,之後徐宗隨華歆歸降於孫策,因素有名望,被孫策任命爲彭澤縣長。

數月前,孫權以徐盛爲蕩寇校尉,督柴桑、彭澤二縣。徐宗對孫權的決定大爲不滿,徐盛區區一個流戶兵子,有什麼資格督他?認爲孫權沒有識人之明。

徐宗心中苦笑,如今看來,孫權並沒有看錯人,當敵臨難,奮不顧身,他不如徐盛。

(本章完)

第507章 占卜第150章 開戰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68章 募兵第108章 名望第347章 鬱林第106章 調離第529章 詔書第136章 婚宴第392章 落幕第310章 親近第472章 失策第490章 盡出第434章 伏擊第279章 連雨第342章 陷陣第362章 臨衝第388章 突破第54章 鄧攸第92章 先賢第308章 遺願第475章 妹夫第461章 守節第450章 官學第334章 洗兵第78章 曬書第376章 出征第511章 開戰第305章 內附第508章 南昌第466章 射策(上)第226章 死第75章 百石第141章 酃縣第337章 同符第180章 回鄉第264章 突襲第498章 城破第237章 監九縣第500章 敗慈第79章 命案第522章 變故第81章 必須死第462章 郊迎第264章 突襲第491章 徐宗第282章 建言第270章 醫所第288章 義士第492章 名士第116章 再見第238章 求援第86章 醉鄉居第452章 自白第492章 名士第439章 文聘第210章第77章 赤驥第84章 魚梁洲第71章 洗手第160章 搶權第191章 計議第18章 劉蟠第128章 甘寧第516章 夜取第82章 圍攻第404章 赴死第336章 區景第19章 桓階第339章 出戰第112章 擔憂第164章 動手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12章 刺史第487章 盛匡第517章 古樟第266章 兵臨第159章 退讓第375章 返回第252章 週歲第320章 來投第538章 董和第373章 盟約第429章 逆轉第477章 要求第163章 解土第477章 要求第392章 落幕第287章 自刎第421章 三英第457章 飛矢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200章 兵臨第351章 班底第241章 蔣琬第83章 預言第338章 烏滸第186章 八月第317章 祭祖第190章 三窟
第507章 占卜第150章 開戰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168章 募兵第108章 名望第347章 鬱林第106章 調離第529章 詔書第136章 婚宴第392章 落幕第310章 親近第472章 失策第490章 盡出第434章 伏擊第279章 連雨第342章 陷陣第362章 臨衝第388章 突破第54章 鄧攸第92章 先賢第308章 遺願第475章 妹夫第461章 守節第450章 官學第334章 洗兵第78章 曬書第376章 出征第511章 開戰第305章 內附第508章 南昌第466章 射策(上)第226章 死第75章 百石第141章 酃縣第337章 同符第180章 回鄉第264章 突襲第498章 城破第237章 監九縣第500章 敗慈第79章 命案第522章 變故第81章 必須死第462章 郊迎第264章 突襲第491章 徐宗第282章 建言第270章 醫所第288章 義士第492章 名士第116章 再見第238章 求援第86章 醉鄉居第452章 自白第492章 名士第439章 文聘第210章第77章 赤驥第84章 魚梁洲第71章 洗手第160章 搶權第191章 計議第18章 劉蟠第128章 甘寧第516章 夜取第82章 圍攻第404章 赴死第336章 區景第19章 桓階第339章 出戰第112章 擔憂第164章 動手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12章 刺史第487章 盛匡第517章 古樟第266章 兵臨第159章 退讓第375章 返回第252章 週歲第320章 來投第538章 董和第373章 盟約第429章 逆轉第477章 要求第163章 解土第477章 要求第392章 落幕第287章 自刎第421章 三英第457章 飛矢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200章 兵臨第351章 班底第241章 蔣琬第83章 預言第338章 烏滸第186章 八月第317章 祭祖第190章 三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