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農桑

至於大保所說的加一部,以學生猜度,當是和農桑之事有關?”

現在中央的部院格局已經基本明確,對很多職能的補充,張佳木是設監司來完善。比如,太府寺就是和戶部分開,戶部掌天下戶籍黃冊府庫等事,而太府則是掌商稅,銀幣監掌鑄幣流通保管發行,軍法監掌監視禁軍,還棄軍器等監,各有職掌,職能分明。

而刑部經過改革,再加設法院,和大理寺的職掌也就分明清楚了。

兵部則成爲制衡軍隊的部門,權力有加大的地方,也有收縮的地方,工部聽說也有大舉動,但,暫且還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只是把一部分職掌歸了太府,或是劃給了銀監。

吏部和禮部是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的地方,禮部不提,原本職司有限,吏部則是號稱天官衙門,是六部之首,吏部尚書可以與內閣首輔抗衡,終明朝二百多年,吏部尚書向來是位高權重,甚至,吏部的普通官員,書辦交員,都可以發展到操縱朝局的地步。

明末赫赫有名的東林黨,起源就是幾個在吏部的創始人,利用京察等職權,掌握京官的命門,漸漸的壯大,成爲明末第一大黨。

現在這個時候,動吏部的代價太大,正常的官員委派,考覈,還需要吏部的合作。

而且吏部尚書王直也是元老重縣,資格僅次於王旗等人,也是朝中一等一的老牌大臣,當年王振用事,王直就是吏部尚書了,二十多年下來了,此老仍然在吏部位上,天底下不知道多少官員是他放出去的,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這樣的人,不是一場政變就能打倒的,誅曹吉祥容易,想徹底剷平一個文官元老大臣,除非把整個官場隊伍都剷除了。

這顯然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王直這個老尚書只能丟在那兒不動,不僅如此,老尚書還有自己的底氣來堅守地盤……吏部也是新吏員進入最少,改制幾乎沒改的大部之一了。

其實王直身後,還有一干元老重臣,就算是張佳木想不給這個面子,也得好好想想,是否值得。

而堅守吏部,也應該是這羣老臣計較定了的。

開始只說是改俸祿,後來又把火耗和商稅徵收也改了,攤派什麼的也全部都綜合名實,能免則免,不能免改爲正賦,而不準再有新的攤派。

這不只上說說,錦衣衛的監察司和都察院都奉有嚴命,地方官員再有藉口攤派的,一定會被彈劾逮捕。

至於驛傳也是改的厲害,以前的一套行不通了,現在官員過境,只能按規定來住驛站,絕不能帶親屬家人,騷擾地方。

以一縣爲倒,在改制前,驛站一年要用三萬兩銀子,歸本縣一萬五千戶人家攤派,每家二兩銀,再加上乾草等攤派,百姓苦不堪言。

甚至有官員根本不走驛站,也不出門,但是把住驛站的資格倒賣出去,再由買的人去和驛站談判,拿走六成到八成的費用,驛站少花了的錢歸官員所有,而買資格的人,也平白落了一大筆的好處。

對於普通的驛夫來說,卻是苦海無涯,勉強生存罷了。

改制到這裡,已經是一發不可收拾了,說實在的,到這時候,大家才醒悟過來,太保所爲,真的是深思熟慮,開頭根本不說變法,但到了現在,誰都是知道,大明官場,已經在進行了一場沒有號稱變法的變法!

沒有火耗歸公和攤派整理,就沒辦法加體祿,地方制度一改,就必定要改吏治,到這時候,中央的規制當然就要配合地方,不然的話,比重失衡,頭輕腳重,一定會跌倒。

所以一樣樣就這麼改下來,說起來這改制裁撤部門額定俸祿和吏員人數品級,這都是內閣主導,但誰心裡不清楚,樣樣事都是張佳木於其中主持?

再加上現在轟轟烈烈的裁撤六部吏員,改制新軍制,妾漕運爲海運,更是給大明官場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幾個月時間,能做到如此地步,偏生還是潤物無聲的做法,張佳木手段的高妙,自是叫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但,越是這樣,元老們就越非得緊持不可。

現在誰知道張佳木下一步能幹出什麼來?現在大家已經清楚了,內閣已經被張佳木牽着鼻子走,李賢這個負文官重望的中生代官員根本不是對手,從這一次風波到改制,李賢全無辦法,只能盡力配合。

倒不是李賢骨頭軟,實在是張佳木營造出來的氛圍就只能叫你配合。

不配合,就是千夫所指的罪人,李賢這種人,丟官罷職不怕,但怕的就是名譽受損,輿論不支持,就算是致仕回家,將來也不落好,再鄉士伸,無人往來。

當然,這只是一個層面上的事,另外一個層面,便是叫他知道改制之好,自己心甘情願的配合。

幾個月的時間,幾乎每件事都是這樣辦成,李賢的威望雖未受損,但,衆人也是明白,想叫他對抗張佳木,勢必也是無此可能了。

李賢不成,內閣裡的別人當然不成。

思量來思量去,也就是王直這種元老重臣還有一點兒耍牌子的資本,老頭兒綺老賣老,就算是皇帝也要給幾分面子,他把持着吏部不放,其因爲何,恐怕誰都是清楚明白。

老頭兒這是以元老重臣的資格,幫着大明把持着吏部這樣最重要的用人部門的大權,防的是誰,自是不問可知。

好在張佳木肚量很大,而且知道事情困難,幾次需要和吏部溝通的事自己並不出面,只讓內閣的人和老頭子協商。

還好,除了吏部不叫人動,別的舉措還都算是合作,這樣大家相安無事,好歹是把局面維持了下來。

對張佳木來說,只保持現在的權力格局就足夠了……自己只要的是多做些事,再多做些事,做爲一個穿越客,他有這種迫切的心情,他要的不是改變自己的莊園和京城附近的一小塊地方,而是要實打實的改變大明天下,進而影響到歷史的進程。

和這個目標比起來,眼前的小小委屈,小小挫折,還有那些無謂的猜疑和防範,中傷和謠言,這些加在一起,又算得什麼呢?

“你說的對了!”聽完王越的猜測,張佳木大是開心的樣子,揹負着手,站起來轉悠了兩圈,然後才知道:“地方官員,向來在農桑上不大用心。分在陝北的自以

爲一畝有百十斤就可以了,遇了災就上報,或是賑濟或是免賦,反正朝廷有一定之規。他自己呢?嗯,可是什麼也不必理會。你們說說,地方官員,什麼時候興修過

水利,系統的統計過田畝,地力多少,肥料何來,如何選種滅蟲?什麼也不理,只要按時按節,把錢穀收上來,刑名再清簡無事,其實也是不理,這樣就算是能吏

了……”哼,我大明的能吏,也太容易幹了吧。”

在場的人,都沒有出爲過外官,但捫心自問,如果自己出外爲官,怕也就是這樣當官了。

“所以要改了。”張佳木也不給下頭這幾個人思索的時候,兜了一圈,又回到原話:“加設一個農田水利部,設尚書,各省分設農官,省下設道、路,依山川地形設官,他們要督促地方官改革地方水利農田,不僅自己要辦,還要考覈和管理別人,嗯,我期望以十年時間收功吧。”

在這個方面,想一兩年見效的,只有直隸到江南和兩廣兩湖等地,象如甘州、陝北等地理條件相當惡劣的地方,十年也未必能收得了功。

對張佳木來說,他已經在考慮某些地方遷民到別處了,如陝北等地,吃水都要十里之外去擔,人勉強芶活在那裡,也是完全沒有生活質量可言。既然如此,不如挪走。

人走了,地可以不必種,退耕還林,恢復植被,數十年後,恐怕就能見甄成效了。

不然的話,非得如數百年後,沙化越來越嚴重,水土流失也會越來越嚴重。

現在陝西山西等地的災害和惡劣的地理環境,其實就是漢人的起源地,數千年來,林子砍光了,土地被種的地力全失,植被消失,水存不住,所以只能靠天吃飯,天不雨,就無糧。

這樣的地方,費再大的f氣去種地,又是何苦?

只要在要緊的地方保留駐軍和少量的居民,遷走過於困難地方的住戶,改革改良生態圈,這,也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百年大計。

其實如果有玉米和土豆等物,倒也不必太着急,但徐穆塵出海一年,沒有絲毫消息,爲穩妥計,也就只能預先做一些準備工作,預備搬遷了。

再有一條,當時的遼東等地,也就是後世東北,地方人稀,到明末時漢人不過二三百萬,這個基數實在是太少了,不妨從困難地方開始移民,張佳木希望,在自己死之前,能把東北這一塊疆域徹底穩定下來。

第480章 知兵事第47章 器材第592章 流言第81章 大變將起第272章 軍法第374章 族誅第277章 索駕帖第312章 勘查第497章 堤壩第317章 傳奇第252章 臣不密第185章 狂生第249章 新聞第90章 新手下第274章 宮闈舊事第483章 反了第271章 營嘯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六章 破陣第208章 接旨第228章 痛快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三章 秘器第661章 流言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576章 家人第553章 襄王第666章 東宮第663章 部院第382章 石府外第675章 做主第118章 麗影第257章 虛與委蛇第4章 意外第316章 宮宴第525章 闖宴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76章 衝突第60章 品評第31章 升官第288章 定計第394章 又一年第665章 農桑第388章 約定第14章 新的任務第162章 希望第425章 叔侄第607章 可惜第654章 威壓第201章 夜驚第174章 賜宴第32章 人生百味第120章 誓殺于謙第410章 嫉妒第3章 點卯第383章 異客第547章 京營第436章 殺賊第46章 難搞的小隊第44章 新思維第393章 狂奴第420章 敬酒第307章 好奇第190章 斯文一脈第260章 受辱第161章 人生百態第346章 廷仗第315章 狂歡第507章 仁政第240章 不虛此行第594章 仁德第46章 難搞的小隊第157章 算卦第578章 風車第192章 連鎖第693章 底氣第343章 韃子第420章 敬酒第8章 請君入甕第331章 慈寧宮第577章 大事第55章 底線第487章 強弩第130章 升官第412章 欲雪第676章 危機第237章 彭城伯夫人第42章 請教頭第49章 兩面小旗第526章 後援第378章 示威第228章 痛快第346章 廷仗第232章 論政第119章 惡客第627章 無聲第613章 獄中第244章 說礦第522章 動員第246章 勸慰第115章 姑且待之第426章 今夜如何
第480章 知兵事第47章 器材第592章 流言第81章 大變將起第272章 軍法第374章 族誅第277章 索駕帖第312章 勘查第497章 堤壩第317章 傳奇第252章 臣不密第185章 狂生第249章 新聞第90章 新手下第274章 宮闈舊事第483章 反了第271章 營嘯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六章 破陣第208章 接旨第228章 痛快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三章 秘器第661章 流言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576章 家人第553章 襄王第666章 東宮第663章 部院第382章 石府外第675章 做主第118章 麗影第257章 虛與委蛇第4章 意外第316章 宮宴第525章 闖宴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76章 衝突第60章 品評第31章 升官第288章 定計第394章 又一年第665章 農桑第388章 約定第14章 新的任務第162章 希望第425章 叔侄第607章 可惜第654章 威壓第201章 夜驚第174章 賜宴第32章 人生百味第120章 誓殺于謙第410章 嫉妒第3章 點卯第383章 異客第547章 京營第436章 殺賊第46章 難搞的小隊第44章 新思維第393章 狂奴第420章 敬酒第307章 好奇第190章 斯文一脈第260章 受辱第161章 人生百態第346章 廷仗第315章 狂歡第507章 仁政第240章 不虛此行第594章 仁德第46章 難搞的小隊第157章 算卦第578章 風車第192章 連鎖第693章 底氣第343章 韃子第420章 敬酒第8章 請君入甕第331章 慈寧宮第577章 大事第55章 底線第487章 強弩第130章 升官第412章 欲雪第676章 危機第237章 彭城伯夫人第42章 請教頭第49章 兩面小旗第526章 後援第378章 示威第228章 痛快第346章 廷仗第232章 論政第119章 惡客第627章 無聲第613章 獄中第244章 說礦第522章 動員第246章 勸慰第115章 姑且待之第426章 今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