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劉逸的建議

安西境內突厥人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後,監國的太子李賢在稟報了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則天后,也馬上召集羣臣商議對策。

因事關重大,一直陪侍在李治身邊的武則天聞聽消息後,也來參加朝會,在簾後就坐。

這次緊急朝議可能要討論派遣大軍出征平叛的事,擅長軍務,但這段時間臥病在牀,行動不太方便的裴行儉,也被召至宣政殿來議事。裴行儉是乘坐馬車來的,這也是他第一次不是騎馬來上朝的,而且在下馬車後進殿時候,是劉逸和程務挺兩人攙扶着他進來的。

知道這次緊急朝議裴行儉也要參加,劉逸是先一步到裴行儉府中,接自己的這位恩師過來的,而且在來的馬車上,兩人已經對安西的情況交換過不少的意見了。

劉逸抵達宣政殿一會後,朝中許多的重臣都來到殿內,來的人還不少,至少有百來號,許多高級武將如李多祚、契苾明、程務挺、劉逸這樣的也都到列了,看來主事的李賢應該是傾向於派兵出征平叛的。

看到衆臣都到齊了,臉上有點緊張神色露出來的李賢看着殿下諸臣,開口說道:“諸位愛卿,西突厥頭領阿史那車薄率領西突厥十姓部衆叛我大唐,諸位覺得我們要如何應對纔好?”

李賢說完後,侍中裴炎第一個站了出來,發表奏議:“天后娘娘,太子殿下,臣覺得,西突厥首領阿史那車薄率十姓突厥衆叛我大唐,正是因爲我大唐所採取強化治理,並推行漢化所致,突厥人不願意接受我大唐新的政策,因此羣起而反抗,臣以爲,我們需要重新考慮一下此策的可行姓,或者暫停執行此策,很有可能此策暫停,突厥人的叛亂就會平歇!”

“天后娘娘,太子殿下,臣不認同裴侍中此議!”檢校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魏玄同馬上站了出來,“在此前一些年份內,不論是安西還是安北境內的突厥人,叛亂時常有發生,如今安北之地,因爲有我數量不少的軍隊駐防,並在安北境內推行更強勢加強治理的手段,這半來年以來,鮮有突厥和其他族人不服我大唐號令,叛我大唐的事情發生,這正說明這法的有效。而安西之地,我大軍只有兩萬餘人駐防,遠不能監視那片寬闊地帶的胡人,朝廷開始逐步施行強化治理的手段,突厥人有反抗那是正常的,但此時朝廷應該表現出更強勢的手段,萬不可因噎廢食,因爲安西境內有亂起來,就終止這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手段…改變開始之時,陣痛總是難免的,若是現在能把突厥人的叛亂儘快平息下去,那肯定不會有跟風的叛亂產生,試看安西有亂出現,安北境內卻並沒叛亂跟着起來,這隻說明,我大唐在安西境內的軍隊數量不足,才導致突厥人的叛亂產生的!因此臣以爲,朝廷應該迅速組織起平叛的大軍,剿滅安西境內的突厥人叛亂…而不是向突厥人服軟!”

“天后娘娘,太子殿下,臣附議!”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劉仁軌站了起來,“臣支持魏侍郎此議,對突厥人的叛亂,絕對不能服軟,不能聽之任之,更不能停了剛剛開始的強化治理手段,臣也覺得,一定要派遣大軍入安西平叛,並在叛亂平息後,留駐一部分軍隊,加強我在安西境內的軍事力量,臣也請命,願率軍出征…”

劉仁軌此言一出,引來一片驚異的目光,要知道如今的劉仁軌已經是八十多歲了,就這麼一位年事已高,鬚髮皆白的老將,卻一力主戰外,還請命出征,這也太高調了點吧。

坐在殿上的太子李賢也是吃了一驚,“劉老愛卿忠心愛國,如此年歲還請求出徵,孤甚是感動,只是老愛卿年歲已高,孤實不願意看到劉老愛卿再次領軍出征,想必天皇陛下和天后娘娘也不忍心劉老愛卿再次出征的,即使要出征,也需要委以其他將領纔可…其他愛卿可有奏議?”

李賢說剛說完,裴行儉也馬上站了出來,施禮奏道:“天后娘娘,太子殿下,臣也覺得,絕不能對突厥人的叛亂姑息,一定要給予突厥叛衆以凌厲的打擊,朝廷應該組織大軍,迅速開進安西,將突厥的人叛亂平滅,臣願意領軍出征!”

裴行儉說着還重重的咳了幾下,但卻是一臉的堅毅,在奏完後,瞪了往他看過來的裴炎一眼後,才退回到班列中。

裴行儉說完,裴炎也馬上站了出來,再奏道:“天后娘娘、太子殿下,臣覺得,我朝前幾年連番征戰,應該給予百姓以休養生息,不宜再發動戰事,對突厥人的叛亂,宜以撫慰爲主…臣覺得,裴尚書在安西多年,威望頗高,上次就以數百騎的兵力就平滅了突厥人的叛亂,今次仍然可以以相似的方式,派遣裴尚書領一安撫使團入安西,想必突厥十姓頭人聞聽裴尚書的威名,就會立馬止了叛亂,向裴尚書繳械請降的…”

“裴侍中此言差矣!”李賢臉上有隱隱的憤色,從座上站起了身,踱了兩步,“裴尚書如今重病在身,今曰勉強來參加朝會,如此病體,如何能再往萬里之外的安西?孤是萬萬不忍心,想必天皇陛下和天后娘娘也是不會同意的,裴尚書如此重的病情,朝廷還委以他以這般軍務,那坊間百姓定會傳言,說天皇陛下和天后娘娘猜忌功臣,藉此懲罰裴尚書這樣有大臣立下的重臣…還有,若是委以裴尚書此職,萬一有個意外,不只害了裴尚書,也會貽誤了平息突厥人叛亂的機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孤覺得,不能令裴尚書再率使團入安西,威嚇突厥人,即使裴尚書身體情況允許,也不能再冒此險,這樣的計策只能實行一次,萬不可有第二次,更何況現在裴尚書身體情況如此差,萬不可令其領軍出征…”

李賢說完坐回了座上,此時一直呆在武則天邊上的上官婉兒卻從簾後走了出來,清清嗓說道:“代傳天后娘娘的旨意,對安西之突厥人的叛亂,絕不能姑息遷就,一定要派兵平叛,劉老僕射、裴尚書身體原因,不可以委以軍務,如何能更好地處理安西事務,讓何人領軍出征,還請諸位再議…”

上官婉兒說完馬上退了回去,這樣的情況讓劉逸很是吃驚,武則天直接在朝會上表示意見,這還是第一次看到,至少在劉逸入朝後,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武則天直接干預朝事了,喻意自不一般,還有…上官婉兒這小妞兒,竟然在朝會上扮演一會傳聲筒的角色。

劉逸看到,其他的大臣也是有差不多的表情,看來這樣的情況真的是第一次出現了。

聽上官婉兒傳達了武則天的旨意後,李賢臉上表情複雜,但也很快平靜下來,再開口道:“天后娘娘此意,正是最合適不過的,朝廷必須派大軍進剿,派大軍平叛是必須的,這就不議了,下面我們商議此次征戰由何人領軍爲好!”

李賢此問題一出,殿出卻出現了意外的平靜,一下子沒有人站出來發表意見。由何人領軍,確實是個頭疼的問題,放眼如今朝中,能指揮數量龐大軍隊作戰的將領,只有剛剛出來請命過的裴行儉和劉仁軌,但這兩人都因爲身體原因被否決了,確實,要去安西那麼遠的地方作戰,主帥的身體一定要好,不然在作戰中因病出現意外,那可是件很麻煩的事,很可能我大軍因爲主帥的原因未戰而先敗,那對於一場戰事來說,就是致命的,是萬不可出現的!

但除了這兩人,其他還真沒有合適的人選…正在衆人遲疑間,劉逸站了出來,“天后娘娘、太子殿下,臣有一合適人選!”

今曰出現的情況還真的如裴行儉說的一樣,裴行儉在路上來的時候,就和劉逸說了,朝廷一定會派兵出征的,但領兵將領人選可是個大問題,裴行儉在這個問題上吩咐了劉逸一些話,劉逸覺得應該是自己出來說話的時候了。

看到劉逸站出來,李賢眼中有驚喜的神色露出來,但馬上就沒了,“劉愛卿推舉何人領兵?”

“臣覺得,安西都護王方翼爲不二的人選!”劉逸用很堅定的語氣說道,“王都護在安西幾年,對那裡的情況非常熟悉,並數次平滅了突厥人小規模叛亂,據臣所知,此次突厥十姓叛亂後,王都護也是馬上採取對策,嚴防突厥叛衆的攻擊,已經取得了幾場戰事的勝利,只是安西境內我大軍數量過少,還要守衛一些重要的城池,無法有效對突厥叛軍展開攻擊,因此臣以後,此戰可以以王都護爲領軍大總管,委一將爲其副手,率數萬人馬入西安,有可能突厥人懾於王都護的有效佈置,及我大軍的快速開拔而向我軍請降,即使不請降,我數萬大軍入安西,突厥人的叛亂也是指曰可待…”

劉逸頓了一頓,微微的擡起頭,看了看殿上的李賢,再看看殿下眼睛都注視着他的諸臣,臉上浮現出一副傲然自信的神色,非常大聲地說道:“臣願請命出征,領一軍往安西,助王都護平滅突厥人的叛亂,臣願下軍令狀,一定會將突厥人的叛亂平息…還請天后娘娘,太子殿下恩准…”

(未完待續)

第58章 武則天單獨召見第36章 這裡將會是至關重要的地方第15章 意外的訪客第52章 馬球比賽(二)第59章 上元夜(上)第159章 第一次出征,立功不能太多第7章 灞河邊第30章 第一是無可爭議的第11章 劉逸的疑問第113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106章 太平公主進宮第2章 本校尉是你們的長官第56章 拜訪裴行儉第27章 漢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10章 婉兒的憂慮和疑惑第82章 此行的大概情況第17章 對李敬玄最終的處罰決定第24章 我想在長安城外蓋個莊院第46章 質問劉仁軌第102章 安西傳來的好消息第24章 我想在長安城外蓋個莊院第16章 沒有料到的場面第81章 劉逸請戰第20章 神秘人物相邀第10章 婉兒的憂慮和疑惑第104章 更高的職位第17章 這叫什麼第127章 太平公主的哭訴第48章 賞賜第22章 有勇者上場第34章 你晚上也陪我,好不好?第6章 出城去第2章 我到底算是誰?第103章 有人指責裴行儉第53章 馬球比賽(三)第122章 李賢的怒吼第44章 追查戰事的經過第147章 突厥人的噩夢第29章 你陪我出宮去玩第26章 問策第153章 阿史德奉職被擒獲第90章 太平公主來訪第137章 就權當告別吧第161章 再度攻營第65章 我就是要你背第160章 所有的機會都要把握第75章 此人只是一個會騙人的無賴第11章 劉逸的疑問第129章 與吐蕃人的比武(上)第24章 又出來一名強勁的對手第117章 你將這幾人帶進宮去第45章 笑傲衆將第87章 意外第144章 跟着我,殺!第113章 爲何不是程務挺第95章 公主府內的一切事都要聽從駙馬的第54章 馬球比賽(四)第21章 武舉決賽開始第56章 拜訪裴行儉第122章 如何善後第102章 婉兒不一般的願望第31章 恨死你了第41章 結果不算太差第7章 劉邁所講述的軼事第78章 你要題一詩第51章 被召入宮第11章 馴服烈馬第156章 突厥人的內訌第28章 額外的比試第50章 朝廷的撫慰詔命第2章 我到底算是誰?第3章 重生於官宦世家第116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29章 馬上對戰第133章 太平公主新的想法第168章 非常不解第47章 裴行儉的擔心第166章 捷報頻傳第136章 可悲,可嘆第41章 不合適的相遇第77章 準備迎接客人第89章 衛公兵法相贈第30章 沒有看錯人第46章 劉備身,身手不錯第52章 有了定論第17章 對李敬玄最終的處罰決定第19章 果然是他第14章 淳淳教誨第58章 不可思議的情況出現了第158章 戰爭還在繼續第24章 我想在長安城外蓋個莊院第85章 胡無人第12章 宮門外請罪第109章 這是婉兒最開心的生日第169章 虎頭蛇尾第90章 太平公主來訪第125章 裴行儉的吩咐第169章 虎頭蛇尾第4章 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時代
第58章 武則天單獨召見第36章 這裡將會是至關重要的地方第15章 意外的訪客第52章 馬球比賽(二)第59章 上元夜(上)第159章 第一次出征,立功不能太多第7章 灞河邊第30章 第一是無可爭議的第11章 劉逸的疑問第113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106章 太平公主進宮第2章 本校尉是你們的長官第56章 拜訪裴行儉第27章 漢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10章 婉兒的憂慮和疑惑第82章 此行的大概情況第17章 對李敬玄最終的處罰決定第24章 我想在長安城外蓋個莊院第46章 質問劉仁軌第102章 安西傳來的好消息第24章 我想在長安城外蓋個莊院第16章 沒有料到的場面第81章 劉逸請戰第20章 神秘人物相邀第10章 婉兒的憂慮和疑惑第104章 更高的職位第17章 這叫什麼第127章 太平公主的哭訴第48章 賞賜第22章 有勇者上場第34章 你晚上也陪我,好不好?第6章 出城去第2章 我到底算是誰?第103章 有人指責裴行儉第53章 馬球比賽(三)第122章 李賢的怒吼第44章 追查戰事的經過第147章 突厥人的噩夢第29章 你陪我出宮去玩第26章 問策第153章 阿史德奉職被擒獲第90章 太平公主來訪第137章 就權當告別吧第161章 再度攻營第65章 我就是要你背第160章 所有的機會都要把握第75章 此人只是一個會騙人的無賴第11章 劉逸的疑問第129章 與吐蕃人的比武(上)第24章 又出來一名強勁的對手第117章 你將這幾人帶進宮去第45章 笑傲衆將第87章 意外第144章 跟着我,殺!第113章 爲何不是程務挺第95章 公主府內的一切事都要聽從駙馬的第54章 馬球比賽(四)第21章 武舉決賽開始第56章 拜訪裴行儉第122章 如何善後第102章 婉兒不一般的願望第31章 恨死你了第41章 結果不算太差第7章 劉邁所講述的軼事第78章 你要題一詩第51章 被召入宮第11章 馴服烈馬第156章 突厥人的內訌第28章 額外的比試第50章 朝廷的撫慰詔命第2章 我到底算是誰?第3章 重生於官宦世家第116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29章 馬上對戰第133章 太平公主新的想法第168章 非常不解第47章 裴行儉的擔心第166章 捷報頻傳第136章 可悲,可嘆第41章 不合適的相遇第77章 準備迎接客人第89章 衛公兵法相贈第30章 沒有看錯人第46章 劉備身,身手不錯第52章 有了定論第17章 對李敬玄最終的處罰決定第19章 果然是他第14章 淳淳教誨第58章 不可思議的情況出現了第158章 戰爭還在繼續第24章 我想在長安城外蓋個莊院第85章 胡無人第12章 宮門外請罪第109章 這是婉兒最開心的生日第169章 虎頭蛇尾第90章 太平公主來訪第125章 裴行儉的吩咐第169章 虎頭蛇尾第4章 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