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虎頭蛇尾

一會,留守大營的那些高級將領們都被傳喚到裴行儉的大帳中。

除李知十、程務挺、崔獻屯、曹懷舜、何迦密等將領已經受命出發外,其他將領如丘神勣、李文暕、周道務、泉獻誠等都被召至帳中。

裴行儉在諸將都到齊後,馬上傳達了朝廷送來的緊急詔令,並宣佈了最新的命令,令李文暕、周道務各率所屬人馬回到幽州和營州,其他各部隨他班師回京。

裴行儉在宣佈命令後,也馬上派人,將已經踏上新的征程的程務挺、李知十、曹懷舜、崔獻屯、何迦密等,全部召回來,只令程務挺率軍返回豐州,其他諸將所領大軍一道跟着他班師,裴行儉在宣佈完這些命令後,又詳細地宣佈了各部的行動安排。

對於裴行儉這樣的命令,諸將都是非常的不解,特別是將已經踏上新的征程的幾路大軍緊急召回。這幾路將士們已經奔出去數百里,傳令的軍士以所能達到最快的速度趕過去,至少也要幾天,而這幾天,這幾路大軍又會往前行出一段距離,這樣來回的奔波,行程至少近千里,對將士們的體力損耗是非常大的,對整支軍隊的士氣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衆將驚疑地相互看看,都從各自臉上看出了疑惑,終於有人忍不住,站出來質問面無表情的裴行儉,這是幽州都督李文暕。李文暕大步上前,對裴行儉抱拳問道:“大帥,這是爲何?”

裴行儉依然沒什麼表情變化,只是舉着手中的那份詔令說:“鬆州到青海一帶都有吐蕃大軍集結,吐蕃人想趁我精銳大軍雲集在安北的時候,侵襲我大唐西面的邊境,天皇陛下和天皇娘娘爲防萬一,特令我大軍儘快班師回朝,並要李知十將軍和泉獻誠將軍率一部率先啓程,趕赴洮州一線…安北的軍務,朝廷還派了戶部崔尚書來執掌,皇上的聖旨,沒人可以拒旨不尊,各位都按照本帥剛纔的佈置去做準備吧!”

“是,大帥!”諸將不敢再有疑問,齊聲應令後都出帳而去。

劉逸在跟隨着諸將步出裴行儉的大帳後,在外面轉了一圈,又溜了回來,守衛大帳的軍士對這位主帥大帳中的常客並沒阻攔,也就讓劉逸進去了。

裴行儉看到劉逸進來,沒有絲毫的驚訝,指着案前的軟氈道:“賢侄,我知道你有很多疑問,坐下再聊一會吧!”

“大帥,大軍這麼快要班師,真的是吐蕃大軍壓境嗎?”劉逸疑惑地問道。

“從朝廷送來的這份詔命上,確實是說吐蕃人在調集大軍,威逼我多個地方的邊州!”裴行儉指着扔在案上的這份詔令,口氣淡淡地說道。

“大帥…”劉逸心中的疑惑更重了,裴行儉難道懷疑吐蕃進犯的事嗎?

“吐蕃人進犯,若我邊軍不出城迎戰,不善攻城的吐蕃人是奈何不了我們的!”裴行儉長嘆了一口氣,“我方守城,吐蕃人攻城,還沒有一座較大的城池被吐蕃人攻佔,即使一些小的城鎮曾經被吐蕃人攻佔,但不善守城的吐蕃人最終還是放棄了…這些年,我大軍與吐蕃人的交戰,主要還是爲了爭奪青海之地,戰事都是發生在平坦的草原上,若是堅城不出,吐蕃人沒有任何便宜可佔的…”

聽裴行儉一番話,劉逸也有些明白過來,吐蕃國內沒有大的城池,即使是其國都邏些城都是如此,他們和北方的草原部落一樣,差不多都是逐水草而居的,當然是不擅長攻城和守城,臨吐蕃的我大唐各邊城,都是牆高城固,非常的易守難攻,我方只有一千軍士守衛的城池,吐蕃人派上一兩萬人攻城,也不一定有便宜可佔的。我大唐軍隊與吐蕃人之間幾次大的戰役失誤,都是在平坦的河谷地上,或者是草原上,與吐蕃人之間大規模的兵團作戰之時才發生的,包裹薛仁貴所指揮的大非川兵敗,還有兩年前李敬玄和劉逸父親劉審禮在青海的兵敗,後面這場青海兵敗,也是在李敬玄率殘部退守鄯州後,局勢纔得到緩解,吐蕃人對鄯州那高大的城牆一籌莫展,集中兵力攻了幾次,損失慘重,卻沒有任何成果。

若是吐蕃人善於攻城,那結果還真不知道怎麼樣。

劉逸更加的不明白,裴行儉這樣的意思,那就是說他並不相信吐蕃人的威脅這麼嚴重,既然吐蕃人的威脅沒有這麼嚴重,朝廷爲何要召大軍回師呢?

“大帥,您是說,朝廷召大軍班師,除了吐蕃人的威脅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劉逸小心翼翼地問道。

“賢侄,你說呢?”裴行儉有些頹然,“若我說,這份詔命主要是天后娘娘的意思,你還會不明白嗎?”

“啊!”劉逸暗地的驚歎一聲,若這是武則天的主意,那意思就太不一般了。

武則天一定是忌怕裴行儉擁兵自重,做出什麼逆天的事來,這纔在安北的叛亂剛剛平息,接下來其他安撫和鎮壓行動剛剛準備開始時,就急召大軍班師了。

這種形爲太短視了,主要的叛亂剛剛平息,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很多,對待突厥人,剿和撫一定要相伴而行,這樣才能讓這一片剛剛經歷叛亂,有過血腥殺戮過的地方慢慢地恢復和平,劉逸原本還想着裴行儉會率軍在這一帶鎮守比較久,也和裴行儉討論了諸多治理方面的問題,但是沒想到,在一切都還未實施之時,朝廷令大軍班師的詔令就傳來了。

“大帥,平叛的大事只進行了一半,餘下還要很多事要做,末將認爲,大帥應該上表朝廷,將這一切情況表述清楚,想必天皇陛下和天后娘娘會明白的!”現在就退兵,劉逸覺得有點虎頭蛇尾的味道。

聽劉逸這樣說,裴行儉微微地搖搖頭,“沒有用的,若我這樣上表,會讓天后娘娘有更多的懷疑和忌憚,說不定下份詔命就是免了我的職…我們還是遵從朝廷的詔命,率軍班師吧!後面的事,崔尚書會負責的!”

“可是,大帥,我們現在班師,等於留下一個爛攤子,這幾部強勢的突厥人被殲,我大軍又退出陰山一帶,留下鎮守的幾路大軍回到單于都護府治所一帶,離此地有數百里之遙,這裡成了真空地帶,是一塊無主的領地,一定會有其他部落來佔領的。再過幾年,甚至不需要幾年,此地肯定又會紛亂四起,那我們這次平叛行動,就失去了大部意義!”劉逸很是着急,“若真出現這種情況,那該如何是好?戶部崔尚書從未掌兵事,他能處理好這裡的一切嗎?”

聽劉逸這樣說,裴行儉似乎有些動容,在盯着劉逸看了一會後,依然嘆了口氣,“賢侄,你說的非常在理,某也是想到了,但朝廷發來這樣的詔命,若我們不班師回朝,那等着我們的,將會是牢獄之災,你要知道,朝廷是以吐蕃的威脅很大爲由讓我們班師,並令一部人馬支援青海一帶的…在我大軍未班師之際,就委崔尚書執掌安北的軍務了!”

“大帥,那我大軍班師,所留駐的幾路人馬不能不退回單于都護府,在陰山一帶駐紮,不可以嗎?”劉逸以手指着帳外道,“這幾天,末將利用打獵,還有前兩天的巡邏機會,查看了這一帶的地形,發覺附近非常適合居住人,有河流,有肥沃的土地,可以屯田放牧,築城守衛,若我們大唐的軍隊在陰山南麓一帶駐有城池,並派軍隊守衛,那漠南一帶就完全在我大唐控制之下,這次平叛後收復的這片土地,就將永遠是我大唐的領地!”

劉逸的一番話,把裴行儉徹底說動了,“賢侄說的在理,本帥就上表朝廷,要求留駐的軍隊鎮守在陰山到大青山一線,並築城守衛!但這一切還要朝廷的同意,我們其他幾路大軍,都必須班師回朝!”

劉逸還是聽出了裴行儉話中的猶豫,他也明白這位大軍的統帥顧慮頗多,正是因爲武則天對他的猜忌,裴行儉也怕很多事逆了武則天的意,回朝後被人彈劾而治罪,原本在什麼地方駐城守衛的事,裴行儉這樣一位統兵將領是可以先做主,再上報朝廷的。

見裴行儉這樣,劉逸也不敢再說什麼,“大帥,那末將也去做準備了!”

“你去吧!”裴行儉揮揮手,示意劉逸退下。

“末將告退,”劉逸施了一禮,大步走出裴行儉的大帳。

“賢侄,你稍等!”在劉逸一隻腳跨出帳門時,裴行儉又出聲把他喚回去了。

“大帥還有何吩咐?”劉逸快步走了回來,施禮問道。

“你的很多想法,在回京面聖後,可以當着天皇陛下和天后娘娘的面說,把你的所有想法都說給他們聽,末將也會上表的,但是,有可能,你說的或許比我說的還要管用!”裴行儉有些含糊其辭。

“是,大帥,末將明白了!”劉逸卻是聽明白了裴行儉話中的意思。

“你去吧!”——

在朝廷要求大軍班師的詔命傳來後的第二天,裴行儉上表了一份奏摺,急送洛陽,要求在陰山諾真水一帶修建城池,派駐軍隊守衛。

裴行儉在送出奏表的同時,依然令大軍做好班師的準備。

在派出傳令已經出發往漠北的大軍回程的軍士出發十五天後,那些在大漠邊緣晃盪了一圈的將士們,也拖着疲憊的步子回到了陰山南,莫明其妙跪了數百里路,卻被裴行儉派出的傳令軍士緊急召回,所在領軍的將領都很是不解,在回來後陸續跑到裴行儉的大帳內質問。

裴行儉也沒有過多的解釋,只是以朝廷的詔命如此回覆諸將,諸將也不敢再說什麼,各去做安排,準備繼續踏上回程路。

差不多時候,朝廷回覆的詔命也送到了裴行儉的手裡。

讓裴行儉失望的是,他的這個請求,卻意外地被駁回了,這是他沒有想到的,朝廷再次傳回的詔命中,令裴行儉速率大軍班師,同時令駐留的數萬大軍,退至單于都護府北面一帶,加固現有的那些城池。

對於這樣的命令,裴行儉又是氣憤又是失望,但也不敢違令,立即命令差不多十八萬的軍士,就是與出征時差不多的人馬,啓程踏上回長安的路。

“大帥,末將想不明白,朝廷爲何連這樣的提議都不同意!”回程路上,被裴行儉命令跟隨在他身邊的劉逸忍不住出聲問道。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提議,可以將我大軍駐防的城池位置向北推進近五百里的路程,我大唐實際影響和統治的範圍就可以將漠南的大部地方都包括進去,將原本產生叛亂的這片地方都置於我大軍的影響之下,只是這塊地方離單于都護府稍遠一些,運送給養什麼的不太方便,築城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但貞觀時候,比這個更遠的漠北一帶,都設置了大量都督府,還有州縣,也有大唐的官吏和一部軍士去往那邊,朝廷否決裴行儉的提議,也太說不過去了。

“蠻荒之地,不值得派大軍駐守!”裴行儉差不多用鼻子哼哼,把這句話哼出來。

劉逸一愣,也是明白這是朝廷回覆的旨意中表述的,劉逸也能猜到,裴行儉的奏表送達洛陽後,李治還有武則天一定召集羣臣商議討論,有可能是大部的朝臣都覺這塊地方是荒涼蠻夷之地,佔之無用,才促使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則天做出如此決定的。

大唐朝堂上有遠見的大臣還真不多,劉逸有些悲哀。

大軍從陰山腳下出發時候已經是四月中旬了,初夏時節,因要押着大量的俘虜返回長安,回程的行進速度遠沒有出征時候來得快,行至單于都護府治所云中城時,已經是十六天後,已經是五月初,芒種過後,天氣也炎熱起來了。

除丘神勣部和泉獻誠部共六萬餘人先行一步,趕至青海一帶外,其他大軍在單于都護府內停駐休整。

朝廷派出的撫慰使,戶部尚書崔崔知悌已經在單于都護府內等候了…

第22章 對你可以完全信任第164章 手段連連第135章 武則天何意第87章 婉兒的憂傷第63章 娘娘可能會除了我宮人的身份第164章 手段連連第9章 驚天消息第118章 明崇儼,你完了第100章 你要當父親了第25章 有女人侍候,感覺還真的挺好第19章 上官婉兒何意第123章 這是皇帝的反擊第53章 新的追贈第168章 非常不解第31章 武則天身邊的特別人兒第24章 你能做一詩嗎?第92章 大婚(下)第151章 阿史德奉職跑了第99章 約見第55章 母親擔心的事第173章 耐人尋味第45章 笑傲衆將第4章 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時代第12章 能玩個通宵多好第40章 贈詩第20章 御駕往東都第154章 戰事很快就能結束第84章 武則天同意了第15章 意外的訪客第51章 被召入宮第133章 太平公主新的想法第23章 妖女的本性第2章 本校尉是你們的長官第60章 上元夜(下)第11章 劉逸的疑問第95章 公主府內的一切事都要聽從駙馬的第74章 你這個小肚雞腸的男人第37章 再往東都第81章 美人兒,我回來了第110章 朝中爭執又起第14章 置死地而後生?第61章 旖旎的景色第15章 朝會第21章 讓人意外的示好第56章 你的生辰幾何?第74章 遭遇薛延陀部第19章 上官婉兒何意第38章 進宮第15章 李敬玄的奏報第22章 一會你來陪我說話第33章 美人代勞第49章 許多事難以預料第147章 突厥人的噩夢第6章 出城去第172章 回家啦第118章 明崇儼,你完了第76章 千牛衛中新來一位大帥哥第20章 神秘人物相邀第4章 千牛備身第68章 理解就好第62章 上官婉兒所說的機密事第105章 糖衣炮彈第137章 就權當告別吧第61章 旖旎的景色第87章 婉兒的憂傷第29章 馬上對戰第1章 西市奇遇第60章 調笑美人兒第44章 追查戰事的經過第27章 意外第1章 西市奇遇第112章 情理中的意外第75章 最意外的驚喜第72章 恩和仇,都是要記在心上的第90章 鎮守玄武門的羽林將軍第137章 就權當告別吧第89章 密議過後,梅開二度第91章 大婚(上)第7章 相邀第62章 我前軍的行動是關鍵第16章 問策第19章 母親的無奈和希望第56章 你的生辰幾何?第122章 如何善後第93章 洞房花燭夜第52章 有了定論第52章 馬球比賽(二)第117章 勃然大怒第43章 山雨欲來第62章 上官婉兒所說的機密事第131章 與吐蕃人殘酷的馬球比賽(上)第95章 鎮服太平公主第122章 如何善後第52章 意外第117章 你將這幾人帶進宮去第69章 直搗虎穴第48章 案情有了眉目第95章 公主府內的一切事都要聽從駙馬的第60章 調笑美人兒第19章 果然是他
第22章 對你可以完全信任第164章 手段連連第135章 武則天何意第87章 婉兒的憂傷第63章 娘娘可能會除了我宮人的身份第164章 手段連連第9章 驚天消息第118章 明崇儼,你完了第100章 你要當父親了第25章 有女人侍候,感覺還真的挺好第19章 上官婉兒何意第123章 這是皇帝的反擊第53章 新的追贈第168章 非常不解第31章 武則天身邊的特別人兒第24章 你能做一詩嗎?第92章 大婚(下)第151章 阿史德奉職跑了第99章 約見第55章 母親擔心的事第173章 耐人尋味第45章 笑傲衆將第4章 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時代第12章 能玩個通宵多好第40章 贈詩第20章 御駕往東都第154章 戰事很快就能結束第84章 武則天同意了第15章 意外的訪客第51章 被召入宮第133章 太平公主新的想法第23章 妖女的本性第2章 本校尉是你們的長官第60章 上元夜(下)第11章 劉逸的疑問第95章 公主府內的一切事都要聽從駙馬的第74章 你這個小肚雞腸的男人第37章 再往東都第81章 美人兒,我回來了第110章 朝中爭執又起第14章 置死地而後生?第61章 旖旎的景色第15章 朝會第21章 讓人意外的示好第56章 你的生辰幾何?第74章 遭遇薛延陀部第19章 上官婉兒何意第38章 進宮第15章 李敬玄的奏報第22章 一會你來陪我說話第33章 美人代勞第49章 許多事難以預料第147章 突厥人的噩夢第6章 出城去第172章 回家啦第118章 明崇儼,你完了第76章 千牛衛中新來一位大帥哥第20章 神秘人物相邀第4章 千牛備身第68章 理解就好第62章 上官婉兒所說的機密事第105章 糖衣炮彈第137章 就權當告別吧第61章 旖旎的景色第87章 婉兒的憂傷第29章 馬上對戰第1章 西市奇遇第60章 調笑美人兒第44章 追查戰事的經過第27章 意外第1章 西市奇遇第112章 情理中的意外第75章 最意外的驚喜第72章 恩和仇,都是要記在心上的第90章 鎮守玄武門的羽林將軍第137章 就權當告別吧第89章 密議過後,梅開二度第91章 大婚(上)第7章 相邀第62章 我前軍的行動是關鍵第16章 問策第19章 母親的無奈和希望第56章 你的生辰幾何?第122章 如何善後第93章 洞房花燭夜第52章 有了定論第52章 馬球比賽(二)第117章 勃然大怒第43章 山雨欲來第62章 上官婉兒所說的機密事第131章 與吐蕃人殘酷的馬球比賽(上)第95章 鎮服太平公主第122章 如何善後第52章 意外第117章 你將這幾人帶進宮去第69章 直搗虎穴第48章 案情有了眉目第95章 公主府內的一切事都要聽從駙馬的第60章 調笑美人兒第19章 果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