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問裝備明定想法 發詔令再求賢人
這一日,劉曄再於郡府中召來衆人商議,拉開話題後,劉曄先問代郡都尉齊周如今軍中裝備情況。
“回都督,前因資財以及工匠不足,故而除將校有鐵鎧一幅,士兵多佩皮質輕甲,有庫存兜鏊數千爲精兵佩置,其餘多是皮盔。武器配發,人手一柄環首刀,再依其編制,各有矛、戟、弓、弩、盾發放。如今三萬正兵有常備弓弩手一萬,刀盾兵五千,矛戟兵一萬五。”
齊周前日就知劉曄需要這些資料,回營細作整理後現今娓娓道出,毫不拖拉,顯然他在這方面下了一番功夫細察。想他名纔在劉曄之下,雖有親屬關係,但劉曄用人從來只重其才,他雖掛都尉名號,然而手中能指揮的也僅是五千人馬罷了,以前需聽田豐與蔡邕調命,現今劉曄迴轉他便可算是隻領一部的將領了。齊周卻很有自知之明,知曉若是不多加努力作出成績來,只怕劉曄亦不會網開一面給他升遷,以後豈不是被後來者看扁?
“嗯,弓弩手隊訓練情況如何?”
劉曄點點頭,再詢問道。
“都督此前一直多次強調集訓,弩手‘朝學而暮可成’,故三萬軍士皆會控弩,常備三千強弩手與訓練難度大,難以上手的七千弓手更是從未停止訓練,現兩者平均一刻之內,弩手可發箭三十,命中九成,弓手可發七十,命中七成。”
如此看來,弩手易訓練,更兼得可緩時瞄準,射程遠,精度高但是射速極慢,弓手卻是極難訓練,射速快但射程短,雖精度不易提升,且易疲勞,便是身強力壯亦少有能連續開弓兩刻以上者,但是他們在中近距離下短時間發揮的殺傷力卻是驚人的!
從劉曄初掌代郡開始,他便最先訓練遠程兵種,五年時間下來,也僅能達到現今程度,可見其中艱難程度。
漢朝時候與遊牧民族對抗多借弓弩之利,僅能以遠程殺傷驅敵,卻不能動其根本,敵人卻可以在偵知道路情況下晝夜奔襲劫掠,沒十足的把握,少與漢朝軍隊正面相拼。
雖然無奈,但缺少強力騎兵的大漢邊郡守兵們亦只能依靠強弩來保衛疆土,故而朝廷對於弓弩管制極嚴,不允許民間百姓擁有,軍隊所需便由層層上報,朝廷統一製造後發放。
最近十數年先後有黨錮之爭,宦官弄權等等,朝政崩壞,連邊郡的士兵用度都時常不足,弓弩等時常需要保養更換的武器後來更是一直不發,只得由地方州府督造。
“伯喈,以你之見,如今應當如何處置方顯妥當?”
劉曄一念轉過許多念頭,心中先有一個想法,暫時壓下,再問起熟知情況的蔡邕意見來。
“邕以爲,鮮卑各部落分散而奪利,有同族之名卻無統一之勢,風俗習慣多有不同,然則其畢竟同屬一族,現今軻比能部便是先作個試探,以邕觀點,不出兩月只怕其必有明顯舉動。此時便全看都督如何處置,以邕一人之見,若我等表現稍顯軟弱,只怕周圍早就眼紅的諸小部落同其它異族皆會次第而來!但我朝軍力尚不足以掃平廣闊無邊之塞外草原,何況吾等僅有數萬的一郡之兵?若是太過激進,處置不宜,只怕亦會招起內外反彈,於都督不利。”
蔡邕很是擔心的將自己想法道出,居住塞外三年,對於這些異族習性他顯然是知之甚詳,現今劉曄問起,他全數說出後卻是頗爲劉曄擔心起來,畢竟這個難題似乎太大了些……
“伯喈之見中肯確實,曄亦有此煩惱,若吾有十萬鐵騎,何懼這等反覆無常、兇殘暴虐的豺狼之輩?嗯,典校尉,你有何想法?”
劉曄見蔡邕分析亦是正中他內心所思,塞外情況實在太過複雜,僅是那一片遙望無際的茫茫草原就足以拖垮任何一支軍隊,舉全國之力才能支撐起一場徹底的決戰,如此一來,劉虞的存寬政,對其懷柔策略未嘗不是一時良策,但一味如此卻也非正道了!
見到初次進到郡府議事堂,頗有些無聊的典韋,心中爲難的劉曄便下意識地問了出來。
“末將不懂其它,只知若有敵敢來侵我疆土,領兵衝上去一併殺卻便是!”
典韋見劉曄問起,左右之人皆是看了過來,他想來不想便回答道。
這般莽夫的回答引起不少人心底竊笑,只是劉曄卻忽然眼前一亮,面露喜色道:“典校尉直言可嘉,想我與伯喈卻是思想太多,吾等只需靜作準備,敵若來,便迎戰!他不來,作演練!豈不正好?”
在古時,從來開戰都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否則便無法使士卒心定,百姓支持。由典韋這直白的想法一提醒,劉曄當然很快就轉過念來——
你要戰,我便戰!你鮮卑部膽敢寇邊,我便敢自衛反擊!到時再作計較,打得他痛了,自然會讓眼紅腦熱的當事人和旁觀者清醒不少!
戰爭理由以及需要注意把握的程度都在心中有了底,那麼,現在擺在劉曄面前的,就只剩如何去佈置,以求迎戰勝利了!
……
數日間,代郡治下十一縣先後接到一紙詔令,其後更有公文四處張貼。
幽州都督,前任代郡太守劉曄令:臨近長城之三縣當陽,道人,獮氏之百姓官吏,皆需舉家遷徒至代縣,由郡府作安排;次發招賢令,除以往各種賢才依舊需求同時,特招精通弩機構造,有發明改造能力者,自信皆可赴郡府招賢館,不計出身,一經舉用,享月俸百錢,其後作出突出貢獻,更能得賞黃金,脫去賤籍……
一時間,知道內情者皆感應到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